CN218997242U -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7242U
CN218997242U CN202122267048.7U CN202122267048U CN218997242U CN 218997242 U CN218997242 U CN 218997242U CN 202122267048 U CN202122267048 U CN 202122267048U CN 218997242 U CN218997242 U CN 218997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pening
guide
screw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70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飞龙
陈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broth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broth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broth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broth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70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7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7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7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开口,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的出向延伸。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连接器连接不方便、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机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数据机房,为了保证不间断供电,需要储备蓄电池,蓄电池与供电线的连接需要连接器,并且利用市面上现有的电阻模块、电流模块、电压模块对蓄电池的电量进行监控。
现有技术中,如图5所示,通常采用的是Y形连接器,其连接开口是背离接线端方向设置,这样造成连接器在使用时,在拔外部线路时,极易使连接开口从连接处脱出,导致该连接器与蓄电池之间的信号连接不牢固,容易掉线。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与蓄电池之间的信号连接不牢固,容易掉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开口,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的出向延伸。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在连接部上设置开口,实现连接器与蓄电池的连接,在连接器部的一端设置导向部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使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得以确定,提高连接器的插入效率。
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倾斜设置。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导向部与连接部的表面呈倾斜设置,使连接器受力方向与导向部平面形成一定角度,连接不容易松脱。
进一步,所述开口为U形开口;
上述方案中,将连接部的开口设置为U形开口,方便插入连接安装。
进一步,所述导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部分别位于所述U形开口的两侧。
上述方案中,将导向部设置在U形开口的两侧,方便导向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双向连接使安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可插拔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
上述方案中,将插接件可插拔设置在导向部上,通过导向部的导向作用提升插接件插入、拔出的效率。
所述插件包括:插接板体,所述插接板体的一端设置有导线压边板,所述导线压边板用于卡嵌固定电缆。
弯折导边板,所述弯折导边板位于所述插接板体背离所述导线压边板的一端,并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体的两侧,所述弯折导边与所述插接板体之间形成插入导槽,所述导向部嵌于所述插入导槽内。
上述方案中,在插接件上设置插接板体,在插接板体的一端设置导线压边板,对导线压边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利用导线压边板对电缆进行固定,方便对电缆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方案使连接器与电缆的连接更稳定。通过将弯折导边板设置在插接板体的两侧形成插入导槽,方便导向部进入插入导槽内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向部上开设有定位孔。
上述方案中,在导向部上开设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实现导向部的定位插入。
进一步,所述插接板体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用于卡嵌在所述定位孔内;
上述方案中,在插接板体内设置定位凸台,通过定位凸台与导向部上的定位孔镶嵌配合,实现所述导向部的插入定位及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插接板体上设置有减料孔,所述减料孔位于所述定位凸台的一侧或多测。
上述方案中,在插接板体上设置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定位孔配合,实现对导向部的插入位置进行定向,在插接板体上设置减料孔,通过设置减料孔使定位凸台有上下移动的空间,方便导向部的插入。
进一步,所述减料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腰形孔位于所述定位凸台相对立的两侧上。
上述方案中,将减料孔设置为腰型孔,插入位置无法固定,会有不确定性的偏差,将减料孔设置为腰型孔,使插入位置能够产生一定范围内的偏差但不会发生卡死的情况,防止插入拔出卡死的情况发生。
一种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所述的连接器,以及螺钉连接件。
进一步,所述螺钉连接件包括:
连接螺钉,套设在所述连接螺钉上的垫片;
所述连接螺钉穿设过所述开口并用于连接蓄电池,所述垫片抵靠所述连接部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检测连接组件还包括:
电触凸台,所述电触凸台用于设置在蓄电池上;
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电触凸台上,所述连接螺钉螺接在所述螺钉安装孔内。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螺钉连接件,只需要松动一下螺钉连接件,保证一定的行程,足够连接部插入即可,再把螺钉连接件旋回扭紧安装到蓄电池上,提高了连接件与蓄电池连接方便性,提升连接效率。通过垫片抵靠连接部表面,连接件与连接部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连接螺钉对连接部产生的局部压力,保护连接部的结构性能不受损坏,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电触凸台,实现蓄电池与检测连接组件充分的接触,接触面充分接触有利于电信号的稳定输出。
有益效果,本方案提出一种连接器,及蓄电池的连接组件,通过上述方案,设置连接部,在连接部上设置有开口,还设置有用于插入或拔出进行导向的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开口的一侧。通过将所述连接件与导向件连接,提升连接器安装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提高了连接组件接触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将开口设置为U型开口,使连接器组件与连接部的插入或拔出连接操作更方便,连接件与连接器呈双向连接,安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连接器,安装连接不牢固、连接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的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电池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圆环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圆环形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一种Y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一种Y型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方案连接器与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在生产时的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00、连接部;110、开口;200、导向部;210、定位孔;300、插接件;310、插接板体;320、导线压边板;330、弯折导边板;331、竖板;332、弯折部;340、插入导槽;350、减料孔;360、定位凸台;400、电触凸台;410、螺钉安装孔;500、螺钉连接件;510、连接螺钉;520、垫片;600、电池平面;70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有的蓄电池连接器连接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如图5所示的圆环形接口连接器和如图7所示的Y型连接器。如图5、图6所示,圆环形形接口连接器由于是封闭型圆环,扭紧螺钉后与蓄电池的连接很牢固,但圆环形连接器在进行安装操作时,由于圆环形成闭环限位,没有开口,需要完全把螺钉完全从蓄电池上取下,把连接片套到螺钉上,再扭紧螺钉,安装不方便,且连接片平面靠近蓄电池平面,操作空间小,电缆插入不方便。另外,圆环形连接器没有设置用于卡嵌电缆的定位卡口,当拔电缆时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极易松脱。如图7、图8所示,另外一种是Y形连接器,在安装时不需要把螺钉完全取下,只需要稍微松一下螺钉,保证一定的行程,够连接片插入便可,再把螺钉扭紧安装到蓄电池上,连接片与电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卡嵌定位的卡口,进行阴阳配合,易于安装。连接片设置有一定角度,起到限位的作用,不易脱落,且与蓄电池平面具有一定距离,操作空间大,还设置有斜边导向,连接容易,但其连接开口是背离接线端方向设置,且其开口是半开口形式,这样造成连接器在使用时,在拔外部线路时,极易使连接开口从连接处脱出,导致该连接器与蓄电池之间的信号连接不牢固,容易掉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蓄电池连接器进行改进,具体如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用于与蓄电池的接线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器与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接线端匹配设置,为了方便结构描述,本实施例均蓄电池上表面平面为参考平面,其水平设置,蓄电池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为方形,以方形轮廓的长边方向为前后方向,以短边方向为左右方向,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部100,以及至少一个导向部200。所述连接部100上设置有开口110,所述开口110位于所述连接部100的后部,所述导向部200位于所述开口110的一侧,具体为如果只设置有一个导向部200,那么导向部200位于所述开口110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设置,所述导向部20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100、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110的出向延伸,即所述出后的出向为向后方向,导向部200可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1、图4所示,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连接部100上设置开口110,可通过开口110套设在蓄电池的接线端上,实现连接器与蓄电池的连接,在开口110的一侧设置导向部200并与所述连接部100连接,并通过导向部200连接电缆700,实现外部电路与蓄电池的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圆环形接口连接器相比,本连接器直接通过开口110套设在接线端上,不需要完全把接线端从蓄电池上取下来,就能实现连接,提高连接器的插入效率。与现有技术中Y型连接器相比,本连接器连接部100的后部设置一个开口110,所述开口110的底部对连接部100形成限位作用,当拔出连接器时,是对连接部100产生向后的拉力,只会越来越紧凑而不会松动。提升连接器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开口110为U形开口110。即开口110的底部为弧形半圆,U形开口110的两侧以及弧形半圆对接线端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便于与接线端连接。通过将开口110设置为U形开口110,当要拔出导向部200上所连接的电缆700时,使连接部100受力使连接部100朝向后移动,而由于位于前部的弧形半圆区域限位,而不会使连接部100脱离或松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导向部2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部200分别位于开口110的左右两侧。通过在开口110的两侧设置导向部200,然后导向部200使开口110的长度得以延伸,使蓄电池的接线端能顺着两侧导向部200的中间区域进入到开口110区域,从而通过两侧的导向部200对接线端的左右方向进行限位,实现连接器与接线端更稳定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200与所述连接部100表面呈倾斜设置,具体为所述连接部100的表面指呈水平设置的上表面,所述导向部200沿从前到后的方向由下至上倾斜。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设置为45度角。使接线端与水平面提高了一定距离,从而有空间连接电缆700。当插入电缆700时,会给连接部100产生向后的推力,导向部200向上翘起,可以对接线端的上部进行限位,上翘的导向部200挡住要滑出开口110的接线端,使接线端不易向所述开口110的后方滑动。
U形开口110中经过弧形半圆的圆心并平行于左右两侧壁的线为U形开口110的中线。所述导向部200为导向板,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板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U形开口110的中线。易于想到,另外的方式中,所述导向板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在水平面内与所述U形开口110的中线呈一定夹角(图示中未画出)。如果采用呈一定夹角的设置形式,则使接线端更易进入到开口110内,实现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件300,所述插接件300用于与导向部200匹配,实现插拔功能,具体为插接件300可直接插接在导向部200的后端,方便本连接器连接外部电缆700。
所述插接件300具体结构包括插接板体310,所述插接板体310的外形轮廓为长方形。插接板体310面向导向部200的一侧为所述插接板体310前端,与前端相对立的一端为插接板体310的后端,如图4所示,插接板体310的后端为插接板体310的电缆接入端。
如图2所示,所述插接件300还包括:导线压边板320,所述导线压边板320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体310的后端,所述导线压边板320由铝合金双边分别向中间折弯而成,形成孔位。如图4所示,电缆700穿设在导线压边板320所形成的孔位中。先将电缆700放置在插接板体310的后端,再将导线压边板320进行压缩,使导线压边板320所形成孔位变小从而压紧电缆7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300还包括弯折导边板330,所述弯折导边板33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弯折导边板330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体310的左右两侧,所述弯折导边板330包括位于下部的竖板331,以及上部的弯折部332,弯折导边板330通过竖板331与插接板体310的左右两侧呈直角连接。弯折部332,连接在所述竖板331的上端并与竖板呈90度圆角形弯折,两侧弯折部332均朝向所述插接板体310内侧折弯,通过两侧的弯折导边板330上部均朝向插接板体310内侧折弯,在插接板体310与弯折导边板330所围成的区域形成插入导槽340,所述插入导槽340用于导向部200的插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插接板体310上还设置有定位凸台360,所述定位凸台360为圆形凸台,定位凸台360位于插接板体310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如图1所示,另外所述导向部200上开设有定位孔210;所述定位孔210与所述定位凸台360相配。如图1、图2、图4所示,当导向部200插入所述插入导槽340时,定位凸台360与所述定位孔2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定位凸台360的中心轴线重合,定位凸台360穿设过所述定位孔210,从而对导向部200进行卡嵌固定,实现对导向部200的限位。
如图2所示,所述插接板体310上还设置有减料孔350,所述减料孔350位于定位凸台360的一侧或多测,所述减料孔350为腰型孔,所述腰型孔设置为两个,两个腰型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凸台360相对立的左右两侧上。
如图2、图4所示,当导向部200插入所述插入导槽340时,定位凸台360受力,定位凸台360通过减料孔350及所受到的力产生弹性形变,不再阻挡导向部200进入插入导槽340,当导向部200进入到插入导槽340内的一定深度时,所述定位孔2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定位凸台360的中心轴线重合,定位凸台360再次发生弹性形变恢复原状,将导向部200固定在插入导槽340内,使导向部200与所述插接件300的配合更稳固,不容易脱落。将减料孔350设置为腰型孔,使导向部200的插入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可调节的空间,使插入位置能够产生一定范围内的偏差,方便对插入位置的调节,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插入方向,不会发生卡死的情况,提升插入连接的效率,通过将减料孔350所述定位凸台的两侧,使所述定位凸台360在受到压力后定位凸台两侧能够均匀的产生弹性形变,减小在导向部200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对导向部200及插入导槽340的损伤。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插接件300与导向部200匹配,设置导线压边板320对电缆700进行固定,使插入的电缆700得到定向固定,在插接板体310的一端设置导线压边板320,对导线压边板320的位置进行限定,利用导线压边板320对电缆700进行固定,方便对电缆700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方案使连接器与电缆700的连接更稳定。通过将弯折导边板330设置在插接板体310的两侧形成插入导槽340,方便导向部200进入插入导槽340内进行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蓄电池检测连接组件,所述蓄电池连接组件设置在蓄电池的上表面,设置在蓄电池上表面的右侧顶角处。如图3所示,所述蓄电池连接组件包括:电触凸台400,所述电触凸台400底部呈圆环形,所述圆环形底部端面抵靠在所述蓄电池上表面,所述电触凸台400上部设置为环台。所述电触凸台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螺钉安装孔410,所述螺钉安装孔410为螺纹通孔。
所述蓄电池连接组件还包括螺钉连接件500,所述螺钉连接件500用于与所述电触凸台配合连接,实施例一中的蓄电池的接线端为螺钉连接件500。所述螺钉连接件500包括:连接螺钉510,以及套设在连接螺钉510上的垫片520。连接螺钉510穿过U形开口110底部的圆弧形半圆,与所述螺钉安装孔410螺接,所述圆弧形半圆的圆心轴与连接螺钉510的中心轴重合,当拔出连接器时,U形开口110底部的弧形半圆受力地靠在所述连接螺钉510上产生与开口110方向相反的拉力,使连接部100与螺钉连接件500不易相互背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当连接螺钉510扭紧时,所述垫片520紧靠在所述连接部100的上表面,使所述连接部100的下表面平面紧靠在所述电触凸台400的上表面,加入垫片520增大连接部100表面的受力面积,减小连接部100表面的局部压力,从而降低扭紧过程中对连接部100的损伤,垫片520增大对连接部100的受力面积,使连接部100受力均匀,与电触凸台400上表面能够充分的接触,从而使电信号的传输更稳定更安全。
如图4所示,当在进行连接部100的插入或拔出时,不需要完全把螺钉连接件500完全从蓄电池上取下,只需要松动一下连接螺钉510,保证一定的行程,使连接部100能从所述开口110的出向插入或从所述开口110出向的反向拔出即可,足够连接部100插入或拔出即可,再把连接螺钉510旋回扭紧安装到蓄电池上,提高了连接件与蓄电池连接方便性,提升连接效率。通过垫片520增大螺钉连接件500与连接部100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连接螺钉510对连接部100产生的局部压力,保护连接部100的结构性能不受损坏,通过在蓄电池上设置电触凸台400,实现蓄电池与检测连接组件充分的接触,接触面充分接触有利于电信号的稳定输出。
另外,将连接部100设置为U形开口相比于现有技术,还可以降低材料制造成本,如图9中A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圆环形连接件结构,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对所用的加工毛坯进行切削去除材料,需要切削圆环中心圆,切除V形开口区域的材料及两侧的材料,需要切除的材料面积较大。如图9中B所示为Y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Y型结构生产时需要对所用到的毛坯材料进行切削处理,需要切削前端的U形区域,切削开口处的区域。本实用新型设计成的U型连接器如图9中C所示可直接由一块长板毛坯直接折弯,后钻定位孔即可成型,不需要对毛坯进行切削加工,在同等面积下,环形连接件可生产可以生产5PCS物料,Y型连接件可生产6PCS物料,U型连接器可生产8PCS物料,极大减少了加工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在连接部100上设置有开口110,将所述开口110设置为U型开口110,其开口110方向与连接方向相背,使连接螺钉510的受力方向与定位凸台360的受力方向相反,使连接螺钉510不容易松脱,连接更牢固。导向部200与连接部100进行连接时,由于导向部200平面与所述连接件表面呈一定角度的倾斜设置,距离电池平面600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没有对安装造成阻碍,使导向部200与插接件300的插接安装更方便。在与蓄电池的连接过程中,只需要松一下连接螺钉510,使连接螺钉510表面与垫片520表面有一定行程,以所述连接部100的厚度能够插入即可,再把连接螺钉510扭紧安装到蓄电池上,进一步提高连接及安装的方便性、稳定性,同时,将连接部100设置为U形开口,极大减少加工材料的消耗,降低制造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开口;
至少一个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导向部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朝向所述开口的出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导向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U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部分别位于所述U形开口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可插拔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包括:插接板体,所述插接板体的一端设置有导线压边板,所述导线压边板用于卡嵌固定电缆;
弯折导边板,所述弯折导边板位于所述插接板体背离所述导线压边板的一端,并设置在所述插接板体的两侧,所述弯折导边板与所述插接板体之间形成插入导槽,所述导向部嵌于所述插入导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上开设有定位孔;
所述插接板体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用于卡嵌在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插接板体上设置有减料孔,所述减料孔位于所述定位凸台的一侧或多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料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腰形孔位于所述定位凸台相对立的两侧上。
9.一种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连接器,以及螺钉连接件;
所述螺钉连接件包括:
连接螺钉,以及套设在所述连接螺钉上的垫片;
所述连接螺钉穿设过所述开口并用于连接蓄电池,所述垫片抵靠所述连接部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连接组件还包括:
电触凸台,所述电触凸台用于设置在蓄电池上;
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电触凸台上,所述连接螺钉螺接在所述螺钉安装孔内。
CN202122267048.7U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Active CN218997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048.7U CN2189972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048.7U CN2189972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7242U true CN218997242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7048.7U Active CN2189972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7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5256B2 (en)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CN102709752A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18997242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蓄电池的检测连接组件
CN2121141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US20210336392A1 (en) Power supply
CN219553908U (zh) 一种免剥线快接插座
KR20160126171A (ko) Usb 타입-c 플러그와 압착 보조 커넥터의 결합 구조
CN210517092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10350260U (zh) 一种插头用压线装置
CN210156269U (zh) 一种开关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07250859U (zh) 具有防EMI功能的USB Type‑C连接器
CN103855535A (zh) 具有抗拉机制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110571588A (zh) 一种插头用压线装置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6903554U (zh) 一种智能测试夹
CN216818823U (zh) 一种全方位对插式接线装置
CN218975860U (zh) 网络模块
CN219226786U (zh) 一种母端连接器
CN203553498U (zh) 一种防插头脱出插座的刺破结构
CN211456044U (zh) 一体式插孔部件及采用该插孔部件的插座、断路器
CN216312135U (zh) 一种带有保护盖的储能连接器
CN210430221U (zh) 防脱针座
CN217983806U (zh) 弹片倒扣式免铆压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