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1213U -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1213U
CN218991213U CN202223367930.XU CN202223367930U CN218991213U CN 218991213 U CN218991213 U CN 218991213U CN 202223367930 U CN202223367930 U CN 202223367930U CN 218991213 U CN218991213 U CN 218991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shell
plate
rod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79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孔
吴江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g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g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g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ghong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79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1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1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1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智能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锁舌通道;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锁舌通道对应位置,且所述锁舌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触发连接板,所述触发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解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且所述解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通过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解锁装置,解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延伸至壳体内与触发连接板接触,从而使自动智能门锁的两侧开门都需要进行解锁,以便于有效的对人员的进出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智能锁一般都是在一侧进行解锁,相对的另一侧往往无需解锁即可开门,从而无法有效的管理人员的进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智能门锁,具备两侧分别解锁的优点,解决了现在市面上的智能锁一般都是在一侧进行解锁,相对的另一侧往往无需解锁即可开门,从而无法有效的管理人员的进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锁舌通道;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锁舌通道对应位置,且所述锁舌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触发连接板,所述触发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触发连接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滑动卡板,所述滑动卡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滑动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连接板相抵,所述滑动卡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锁舌组件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触发连接板位置,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触发连接板的侧面相抵;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锁舌通道一端,且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解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且所述解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丝杆螺母,且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驱动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延伸至所述触发连接板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杆,所述锁舌杆设置在壳体内与所述锁舌通道对应位置,所述锁舌杆上设置有触发板,所述触发板与所述锁舌杆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与所述触发板滑动连接,且所述触发杆与所述锁舌杆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在所述锁舌杆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舌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套接在所述触发杆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杆靠近所述锁舌通道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头,所述锁舌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锁舌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杆靠近所述锁舌头一端设置有触发头,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触发连接板,所述触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耳座,所述耳座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耳座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滑动卡板与所述支撑槽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显示模块和机械锁芯,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远离所述壳体一侧,且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机械锁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机械锁芯延伸至壳体内并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锁芯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钥匙孔,所述机械锁芯靠近所述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智能门锁,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通过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解锁装置,解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延伸至壳体内与触发连接板接触,从而使自动智能门锁的两侧开门都需要进行解锁,以便于有效的对人员的进出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锁舌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触发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解锁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1、锁舌通道;200、锁舌组件;201、锁舌杆;2011、锁舌头;2012、限位部件;2013、第一弹簧;202、触发板;2021、第一连接部;2022、第二连接部;203、触发杆;2031、触发头;2032、第二弹簧;300、触发连接板;301、第一连接板;302、第二连接板;303、耳座;304、第三连接板;305、支撑槽;400、滑动卡板;500、驱动组件;501、驱动支架;502、驱动电机;503、驱动丝杆;504、丝杆螺母;505、电源模块;600、霍尔元件;700、解锁装置;701、外壳;702、电路板;703、显示模块;704、机械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和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智能门锁主要包括锁体和两个解锁装置700。其中,锁体用于固定连接在外界门体上,两个解锁装置700分别设置在锁体相对的两侧位置,以便从锁体两侧进行解锁,从而便于有效管理人员进出的管理。
具体的,从图中可以看出,锁体主要包括壳体100、锁舌组件200、触发连接板300、滑动卡板400、驱动装置、电源模块505和霍尔元件600。其中,壳体100为内部中空结构,且壳体100一侧的侧面上设置连通壳体100内部和外界的锁舌通道101。锁舌组件20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与锁舌通道101对应位置,且锁舌组件200与壳体100滑动连接,锁舌组件200能够通过锁舌通道101穿入穿出,从而进行解锁和上锁。触发连接板300设置在壳体100内,且触发连接板3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滑动卡板400的一端与壳体100铰接,滑动卡板400的另一端与触发连接板300相抵,滑动卡板400上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与锁舌组件200连接,触发连接板300转动时,滑动卡板400与触发连接板300分离,滑动卡板400带动锁舌组件200移动,从而进行解锁。驱动组件500设置在壳体100内,驱动组件500的输出端延伸至触发连接板300位置,且驱动组件500与触发连接板300的侧面相抵,驱动组件500的输出端用于驱动触发连接板300转动,从而提高电子解锁方式。电源模块505设置在壳体100内,优选的,电源模块505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以便提高使用寿命,电源模块505与驱动组件500电连接,以便为驱动组件500提供工作电压。霍尔元件600固定连接在壳体100上靠近锁舌通道101一端,且霍尔元件600与电源模块505电连接。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驱动组件500包括驱动支架501,驱动支架501固定连接在壳体100内,驱动支架501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02,驱动电机502与电源模块505电连接,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丝杆503,驱动丝杆503的外表面套接有丝杆螺母504,丝杆螺母504与驱动丝杆503螺纹连接,丝杆螺母504与驱动支架501滑动连接,且丝杆螺母504延伸至触发连接板300位置。驱动电机502的输出端转动时带动驱动丝杆503转动,驱动丝杆503与丝杆螺母504相互配合从而将丝杆螺母50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丝杆螺母504的直线运动,丝杆螺母504直线运动驱动触发连接板300转动。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锁舌组件200包括锁舌杆201,锁舌杆201设置在壳体100内部与锁舌通道101对应位置,且锁舌杆201与壳体100滑动连接。锁舌杆201上设置有触发板202,触发板202与锁舌杆201滑动连接,触发板202上设置有触发杆203,触发杆203与触发板202滑动连接,触发杆203位于锁舌杆201的上方,且触发杆203与锁舌杆201平行设置。
具体的,触发板202为板状结构,触发板20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21和第二连接部2022,第一连接部2021和第二连接部2022分别为内部中空结构。第一连接部2021套接在锁舌杆201的外表面,且锁舌杆201与第一连接部2021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2022套接在触发杆203的外表面,且触发杆203与第二连接部2022滑动连接。
进一步,锁舌杆201为圆形柱状结构,锁舌杆201靠近锁舌通道101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头2011,锁舌头2011远离锁舌杆201一端为倾斜设置,锁舌头2011用于穿出锁舌通道101进行上锁,锁舌杆201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件2012,限位部件2012用于第一连接部2021的限位。锁舌杆201的外表面还套设有第一弹簧2013,第一弹簧2013位于锁舌头2011与第一连接部2021之间,第一弹簧2013用于驱动锁舌头2011自动上锁,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触发杆203为圆形柱状结构,触发杆203靠近锁舌头2011一端设置有触发头2031,触发头2031为弧形结构,以便于上锁。触发杆203的另一端延伸至触发连接板300位置并贯穿触发连接板300,触发杆203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2032,第二弹簧2032位于触发头2031和第二连接部2022之间,上锁状态下第二弹簧2032为压缩状态,以便解锁。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触发连接板300包括第一连接,第一连接板301的顶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板302,且第二连接板302与第一连接板301垂直设置,第二连接板302远离第一连接板301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耳座303,耳座303用于转动连接在壳体100内,第二连接板302远离第一连接板301一端与耳座303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304,第三连接板304与第二连接板302垂直设置。驱动组件500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板302相抵,两个解锁装置70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01和第三连接板304接触。
进一步,第二连接板302上还设置有支撑槽305,滑动卡板400与支撑槽305相抵,从而对滑动卡板400进行支撑。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解锁装置700主要包括外壳701、电路板702、显示模块703和机械锁芯704。其中,外壳701矩形内部中空结构,电路板702固定连接在外壳701内,且电路板702分别与电源模块505和驱动组件500电连接。显示模块703固定连接在外壳701上远离壳体100一侧,且显示模块703与电路板702电连接。机械锁芯704固定连接外壳701上,起的机械锁芯704延伸至壳体100内并与触发连接板300接触。可以理解的,电路板702上可以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及信息处理模块等。
进一步,机械锁芯704远离壳体100一端设置有钥匙孔,以便机械钥匙解锁,机械锁芯704靠近壳体100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片,转动片延伸至壳体100内部与触发连接板300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内部中空结构,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锁舌通道;
锁舌组件,所述锁舌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锁舌通道对应位置,且所述锁舌组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触发连接板,所述触发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触发连接板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滑动卡板,所述滑动卡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滑动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触发连接板相抵,所述滑动卡板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锁舌组件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触发连接板位置,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触发连接板的侧面相抵;
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锁舌通道一端,且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
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解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且所述解锁装置的输出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丝杆螺母,且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驱动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延伸至所述触发连接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杆,所述锁舌杆设置在壳体内与所述锁舌通道对应位置,所述锁舌杆上设置有触发板,所述触发板与所述锁舌杆滑动连接,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与所述触发板滑动连接,且所述触发杆与所述锁舌杆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接在所述锁舌杆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舌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套接在所述触发杆外表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杆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杆靠近所述锁舌通道一端固定连接有锁舌头,所述锁舌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锁舌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舌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靠近所述锁舌头一端设置有触发头,所述触发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触发连接板,所述触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触发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耳座,所述耳座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与所述耳座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滑动卡板与所述支撑槽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外壳、电路板、显示模块和机械锁芯,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远离所述壳体一侧,且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机械锁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机械锁芯延伸至壳体内并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芯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钥匙孔,所述机械锁芯靠近所述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片,所述转动片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与所述触发连接板接触。
CN202223367930.XU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Active CN218991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7930.XU CN218991213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7930.XU CN218991213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1213U true CN218991213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5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7930.XU Active CN218991213U (zh) 2022-12-14 2022-12-14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1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91213U (zh) 一种自动智能门锁
CN212773867U (zh) 一种智能挂锁结构
WO2020150401A1 (en) Intelligent lock and latch control system
CN211081360U (zh) 一种无源空转电子锁
CN202870953U (zh) 微功耗智能电子锁头
CN212249584U (zh) 一种柜锁及其应用的机柜
CN206035127U (zh) 电子锁芯及电子钥匙
CN205617939U (zh) 一种电子机械锁
CN219034366U (zh) 一种无源双通道智能门锁
CN219281497U (zh) 一种数字密码柜锁
CN112412183A (zh) 一种双控圆柱锁
CN109356461B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208329907U (zh) 一种具有备用开启机构的智能锁具
CN220979108U (zh) 一种锁舌驱动结构
CN103938940B (zh) 磁扣锁
CN213744284U (zh) 一种锁
CN218668921U (zh) 一种电子智能挂锁
CN211081267U (zh) 一种智能指纹锁把手
CN215332051U (zh) 一种新型更加稳定的电力锁具
CN219491975U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19012237U (zh) 一种智能固定门锁
CN218881865U (zh) 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柜锁
CN219081291U (zh) 一种智能巡检挂锁
CN111335747A (zh) 一种设有二次锁定结构的滑动隐藏式指纹锁
CN220203647U (zh) 新型无源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