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7239U - 折叠箱 - Google Patents

折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7239U
CN218987239U CN202223301806.3U CN202223301806U CN218987239U CN 218987239 U CN218987239 U CN 218987239U CN 202223301806 U CN202223301806 U CN 202223301806U CN 218987239 U CN218987239 U CN 218987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fixing adhesive
rear end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18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彩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018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7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7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7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箱,其主要由一底板、两相对侧板、一前端板及一后端板所搭配组成,在使用时能展开为箱体,以供用户收纳置放各种物品,在不使用时则可以进行收合折叠,且在展开或收合时均通过黏扣带进行黏扣固定;借此,不仅整体的重量较为轻盈,且在不使用时能进行收合折叠,以有效缩小所占据的空间,并在收合折叠后能予以定位,防止其随意展开,使得其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增加实用的功效。

Description

折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收合折叠以有效缩小所占据的空间的折叠箱。
背景技术
常可见到民众利用各类型置物箱收纳存放各种物品,但随着人口密度逐渐增大,人均可居住面积的缩小,该类置物箱在不使用时显得极为占据空间;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发明出各类可供收合的置物箱,以于使用时供展开为箱体让用户收纳存放部品,不使用时则可予以收合折叠,以减少所占据的空间。
其中,请参阅中国台湾地区公告号为TWM454366U,发明名称为“可展开及折叠之置物箱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底座组合部,由相互对称的两组合板组成,相互对称的两组合板相接处通过转轴相互嵌合,进而可相互展开或折叠,两对称组合板相接处两侧具有凸耳可卡入在机车脚踏垫处之上所设置的滑槽内,并于滑槽内作直线往复移动;侧板组合部,具有前侧板、后侧板及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的下侧和旁侧,分别与底座组合部及左侧板、右侧板通过转轴相互嵌合,进而可相互展开或折叠,左侧板、右侧板分别为相互对称的两个左组合板,与两个右组合板组成,相互对称的两个左组合板与两个右组合板相接处通过转轴相互嵌合,进而可相互展开或折叠;上盖板,以角顶端配合后侧板的外侧通过转轴相互嵌合,因此可以向上拉提后再折下使其形成上盖,盖合于该侧板组合部上方的开口,并与前侧板以锁扣上锁。
然而,上述可展开及折叠的置物箱结构虽可达到于不使用时进行收合折叠的预期功效,但在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结构在收合折叠后的定位效果不佳,容易随意展开,造成使用上的极大不便,致使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技术手段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折叠箱,以期达到更佳的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箱,其整体的重量较为轻盈,且在不使用时能进行收合折叠,以有效缩小所占据的空间,并在收合折叠时能确实予以定位,防止其随意展开,使得其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增加实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
其主要包括一底板、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一前端板及一后端板;其中:
该底板的两侧均延伸设有底板侧延伸片,两个该底板侧延伸片内端面均设有底板侧固定黏扣带,两个该底板侧延伸片的外端面均设有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另于该底板的后端延伸设有底板后延伸片,于该底板后延伸片的内端面设有底板后固定黏扣带,又于该底板前端延伸设有底板前延伸片,在所述底板前延伸片的内端面设有底板前固定黏扣带;
该侧板对应设置于该底板的两侧上方,于两个该侧板的中间位置均形成有收折线,该侧板能沿该收折线进行弯折,且于该侧板对应该底板侧延伸片的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处设有作为箱体使用且能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侧板侧固定黏扣带,另于两个该侧板的前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前延伸片,于两个该侧板前延伸片的上端设有连接两个该侧板的前支撑杆,且该侧板前延伸片的外侧设有侧板前固定黏扣带,并于两个该侧板前延伸片的底端通过前枢接件与该底板的该底板前延伸片枢设连接,同时该底板前延伸片可通过该底板前固定黏扣带与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又于两个该侧板的后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后延伸片,而于两该侧板后延伸片上端则设有后支撑杆相连接结合;
该前端板由多个前支撑板片连接组成,该前端板能通过各该前支撑板片进行收折,于该前端板后的端面两侧对应该侧板前延伸片之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
该后端板的后端面底缘对应该底板的该底板后延伸片的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且于该后端板的后端面的两侧对应该底板侧延伸片的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处设有于收折时能与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底板侧延伸片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该底板侧延伸片与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该底板后延伸片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该侧板与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该侧板前延伸片与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该底板前延伸片与该底板前固定黏扣带、该前端板后端面两侧与该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该后端板与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该后端板后端面两侧与该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底板之该底板前延伸片与该前端板为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底板前延伸片外端面设有底板前连接黏扣带,于该前端板的下端后端面对应该底板前延伸片的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处设有可与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之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底板前延伸片与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该前端板的下端后端面与该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侧板对应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的上方开设有侧拉动孔,以方便施力拉动该侧拉动孔,让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能确实稳固黏扣结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侧板后延伸片的外侧设有侧板后固定黏扣带,而该后端板由多个后支撑板片连接组成,该后端板能通过各该后支撑板片进行收折,于该后端板的前端面两侧对应该侧板后延伸片的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侧板后延伸片与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该后端板的前端面两侧与该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两个该侧板后延伸片的底端设有后枢接件,该后枢接件与该后端板的底缘相枢设结合。
本实用新型折叠箱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后端板对应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的上方开设有后拉动孔,以方便施力拉动该后拉动孔,让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能确实稳固黏扣结合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箱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仅整体的重量较为轻盈,且在不使用时能进行收合折叠,以有效缩小所占据的空间,并于收合折叠能予以定位,防止其随意展开,使得其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增加实用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板完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板局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板完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板局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动作示意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动作示意图(二);
图9: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收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板;11、底板侧延伸片;111、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2、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12、底板后延伸片;121、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3、底板前延伸片;131、底板前固定黏扣带;132、底板前连接黏扣带;2、侧板;21、收折线;22、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3、侧拉动孔;24、侧板前延伸片;241、前支撑杆;242、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3、前枢接件;25、侧板后延伸片;251、后支撑杆;252、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3、后枢接件;3、前端板;31、前支撑板片;32、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33、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4、后端板;41、后支撑板片;42、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43、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4、后拉动孔;45、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描述,请一并参阅附图及标号,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板完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板局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板完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后端板局部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底板1、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一前端板3及一后端板4;其中:
该底板1的两侧均延伸设有底板侧延伸片11,于两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内端面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而于两个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外端面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112,另于该底板1的后端延伸设有底板后延伸片12,于该底板后延伸片12的内端面则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又于该底板1的前端延伸设有底板前延伸片13,该底板前延伸片13内端面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底板前固定黏扣带131,且于该底板前延伸片13外端面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底板前连接黏扣带132。
该侧板2对应设置于该底板1两侧的上方,于两个该侧板2的中间位置均形成有收折线21,让该侧板2能由该收折线21处进行弯折,且于该侧板2对应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能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相互黏扣结合的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并于该侧板2对应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的上方开设有侧拉动孔23,在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相黏扣结合的过程中,方便用户施力拉动该侧拉动孔23,让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与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能稳固黏扣结合固定,另于两个该侧板2的前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前延伸片24,于两个该侧板前延伸片24上端设有连接两个该侧板前延伸片24的前支撑杆241,且该侧板前延伸片24于外侧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并于两个该侧板前延伸片24的底端通过前枢接件243与该底板1的该底板前延伸片13枢设连接,同时该底板前延伸片13可通过该底板前固定黏扣带131与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相互黏扣结合,又于两个该侧板2的后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后延伸片25,而于两个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上端则设有连接两个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后支撑杆251,于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外侧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2,并于两个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底端设有后枢接件253。
该前端板3由多个前支撑板片31连接组成,使得该前端板3能通过各该前支撑板片31进行收折,于该前端板3的下端后端面对应该底板1的该底板前延伸片13的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132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可与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132相互黏扣结合的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32,且于该前端板3的后端面两侧对应该侧板前延伸片24的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能与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相互黏扣结合的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33。
该后端板4由多个后支撑板片41连接组成,使得该后端板4能通过各该后支撑板片41进行收折,使该后端板4的底缘与该侧板2的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该后枢接件253相枢设结合,于该后端板4的前端面两侧对应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2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能与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2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42,另于该后端板4的后端面底缘对应该底板1的该底板后延伸片12的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能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且对应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的上方开设有后拉动孔44,在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相黏扣结合的过程中,方便用户施力拉动该后拉动孔44,让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与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能稳固黏扣结合固定,又于该后端板4的后端面两侧对应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112处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设有能与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112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45。
如此一来,请再一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成箱体供容装物品使用时,使该侧板2展开,将该底板1两侧的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与该侧板2的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相互黏扣结合,且在该前端板3的各该前支撑板片31完全展开后,使该前端板3的该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33与该侧板前延伸片24的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相互黏扣结合,并使该底板前延伸片13的该底板前连接黏扣带132与该前端板3的该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32相互黏扣结合,同时使该后端板4的各该后支撑板片41完全展开,将该后端板4的该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42与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2相互黏扣结合,并使该底板后延伸片12的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与该后端板4的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相互黏扣结合;即可将所要容装的物品装设于该底板1、两个该侧板2、该前端板3及该后端板4所形成的空间内,而需要将所容装的物品取出时,则可将该前端板3的各该前支撑板片31由上至下依序拆除其黏扣结合状态,且将各该前支撑板片31由上至下进行收折,以将所容装的物品由上至下依次取出。
而当其不使用时,使该前端板3的该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33与该侧板前延伸片24的该侧板前固定黏扣带242相互黏扣结合,且使该后端板4的该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42与该侧板后延伸片25的该侧板后固定黏扣带252相互黏扣结合,分别将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该底板侧固定黏扣带111与该侧板2的该侧板侧固定黏扣带22脱离黏扣结合状态,及将该底板后延伸片12的该底板后固定黏扣带121与该后端板4的该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43脱离黏扣结合状态,将该底板1向该前端板3的前端面方向弯折,且将两该侧板2以中间位置的该收折线21向内弯折(请再一并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动作示意图(一)),而让该底板1、该侧板2、该前端板3及该后端板4收折叠合呈一扁平状(请再一并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动作示意图(二)),再将该底板侧延伸片11的该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112与该后端板4的该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45相互黏扣结合,即可让该底板1、该侧板2、该前端板3及该后端板4收折叠合固定(请再一并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的收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1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收合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通过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不仅整体的重量较为轻盈,且在不使用时能进行收合折叠,以有效缩小所占据的空间,并于收合折叠能予以定位,防止其随意展开,使得其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进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增加实用的功效。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底板、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一前端板及一后端板;其中:
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延伸设有底板侧延伸片,两个所述底板侧延伸片的内端面均设有底板侧固定黏扣带,两个所述底板侧延伸片的外端面均设有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所述底板的后端延伸设有底板后延伸片,所述底板后延伸片的内端面设有底板后固定黏扣带,所述底板的前端延伸设有底板前延伸片,所述底板前延伸片的内端面设有底板前固定黏扣带;
所述侧板对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上方,两个所述侧板的中间位置均形成有收折线,所述侧板能沿所述收折线进行弯折,所述侧板对应所述底板侧延伸片的所述底板侧固定黏扣带处设有作为箱体使用且能与所述底板侧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侧板侧固定黏扣带,在两个所述侧板的前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前延伸片,两个所述侧板前延伸片的上端设连接两个所述侧板前延伸片的前支撑杆,所述侧板前延伸片的外侧设有侧板前固定黏扣带,两个所述侧板前延伸片的底端通过前枢接件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板前延伸片枢设连接,所述底板前延伸片可通过所述底板前固定黏扣带与所述侧板前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两个所述侧板的后端相对弯折延伸设有侧板后延伸片,两个所述侧板后延伸片的上端设有连接两个所述侧板后延伸片的后支撑杆;
所述前端板由多个前支撑板片连接组成,所述前端板能通过各所述前支撑板片进行收折,所述前端板的后端面两侧对应所述侧板前延伸片的所述侧板前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所述侧板前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
所述后端板的后端面底缘对应所述底板的所述底板后延伸片的所述底板后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所述底板后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所述后端板的后端面两侧对应所述底板侧延伸片的所述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处设有于收折时能与所述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延伸片与所述底板侧固定黏扣带、所述底板侧延伸片与所述底板收合固定黏扣带、所述底板后延伸片与所述底板后固定黏扣带、所述侧板与所述侧板侧固定黏扣带、所述侧板前延伸片与所述侧板前固定黏扣带、所述底板前延伸片与所述底板前固定黏扣带、所述前端板后端面两侧与所述前端板侧固定黏扣带、所述后端板与所述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所述后端板后端面两侧与所述后端板收合固定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所述底板前延伸片与所述前端板为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延伸片的外端面设有底板前连接黏扣带,所述前端板的下端后端面对应所述底板前延伸片的所述底板前连接黏扣带处设有可与所述底板前连接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延伸片与所述底板前连接黏扣带、所述前端板的下端后端面与所述前端板底连接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对应所述侧板侧固定黏扣带的上方开设有侧拉动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后延伸片的外侧设有侧板后固定黏扣带,所述后端板由多个后支撑板片连接组成,所述后端板能通过各所述后支撑板片进行收折,所述后端板的前端面两侧对应所述侧板后延伸片的所述侧板后固定黏扣带处设有能与所述侧板后固定黏扣带相互黏扣结合的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后延伸片与所述侧板后固定黏扣带、所述后端板的前端面两侧与所述后端板侧固定黏扣带之间,均以车缝、黏贴、铆固任一种方式结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后延伸片的底端设有后枢接件,所述后枢接件与所述后端板的底缘相枢设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对应所述后端板底固定黏扣带的上方开设有后拉动孔。
CN202223301806.3U 2022-12-07 2022-12-07 折叠箱 Active CN218987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1806.3U CN2189872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折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1806.3U CN2189872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折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7239U true CN218987239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1806.3U Active CN21898723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折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7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0379B2 (en) Information book with PDA and multiple foldable pieces
US5913473A (en) Structure of detachable storage box
WO2015078306A1 (zh) 一种储存盒
CN218987239U (zh) 折叠箱
USD948206S1 (en) Wallet
WO2019218563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源装置、电源应急拉杆箱及电源系统
CN208463469U (zh) 一种平面设计展示装置
CN217108921U (zh) 磁吸式便利型支架
US20090084832A1 (en) Portfolio
CN211853396U (zh) 叠板式移动设备支撑架
CN213046301U (zh) 方便取装货物的抽拉式陈列柜
CN216660682U (zh) 折叠箱
CN110386319B (zh) 一种可折叠式盒子及其使用方法
CN215958765U (zh) 一种折叠桌面及车辆
CN210539424U (zh) 储物包
CN216018391U (zh) 一种可折叠宠物航空箱
CN2341450Y (zh) 具改进的公母扣具的子母型旅行箱
CN216708859U (zh) 一种风琴式双面白板
CN215958686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眼镜盒
CN211911123U (zh) 一种货品陈列盒
CN219802253U (zh)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板组
CN219740245U (zh) 支架组件及便携式太阳能装置
CN218233903U (zh) 一种移动式隐形折叠纸墙
CN110884749B (zh) 抽拉盖式折叠箱
CN216851877U (zh) 一种折叠式太阳能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