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0237U -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0237U
CN218980237U CN202222147411.6U CN202222147411U CN218980237U CN 218980237 U CN218980237 U CN 218980237U CN 202222147411 U CN202222147411 U CN 202222147411U CN 218980237 U CN218980237 U CN 218980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ain body
aseptic
hook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74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Nais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Nais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Nais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Naisi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74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0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0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0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无菌连接件包括:主体,主体的第一面连接外部管路,该主体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由该第一面贯穿至该主体的第二面,主体的第二面与另一无菌连接件主体的第二面配合连接;薄膜,连接主体,该薄膜的一侧设有薄膜拉件,薄膜通过薄膜拉件与主体的一侧面扣合以使所该薄膜覆盖于该流体通道在该主体的第二面的开口处;以及薄膜拉件,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其中该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Description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无菌连接件和一种无菌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无菌连接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细胞培养、疫苗制备、生物反应等,均需要建立无菌通路进行液体传输。液体通常由塑料软管传送,由第一设备或容器输送到第二设备或容器中,这一过程中需要实现第一设备的管路与第二设备的管路之间的无菌对接。此时,就需要通过无菌连接装置或无菌连接器将两条对接的管路连通。
在现有技术中,拥有一种无菌联结装置,包括主体、薄膜和保护盖件,保护盖件与主体之间通过铰链构件可旋转地相连接,保护盖件可以关闭以覆盖薄膜、打开以暴露薄膜、从主体上拆卸以移除薄膜,通过在主体与保护盖件之间设置相互配合且可拆卸连接的铰链机构来实现上述功能。
但是上述铰链机构属于细小部件,增加了主体和保护盖件的结构复杂度,以及模具的制造难度。而且,无菌性联结安排是由第一无菌联结装置和第二无菌联结装置装配形成的,两个主体之间以及两个保护盖件之间均设置锁扣连接结构,在保护盖件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护盖件与主体之间也通过锁扣结构锁连,锁扣结构数量较多,生产模具开模过程要更为复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一种改进的无菌连接装置,能够减少连接结构中的细小构件,简化对开模、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同步剥离两个互相连接的无菌连接件接触面的薄膜,避免因薄膜剥离不同步而导致密封件受到杂菌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菌连接件,包括:主体,该主体的第一面连接外部管路,该第一面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贯穿至该主体的第二面,该主体的第二面与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配合连接;薄膜,连接该主体,该薄膜的一侧设有薄膜拉件,该薄膜通过该薄膜拉件与该主体的一侧面扣合以使该薄膜覆盖于该流体通道在该主体的第二面的开口处;以及该薄膜拉件,该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其中,该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通过使用上述无菌连接件能够减少连接结构中的细小构件,简化对开模、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同步剥离两个互相连接的无菌连接件接触面的薄膜,避免因薄膜剥离不同步而导致密封件受到杂菌污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包括凸块和凹槽,该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凸块和/或至少一个凹槽,其中,该至少一个凸块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凹槽对应扣合,和/或该至少一个凹槽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凸块对应扣合。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薄膜拉件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该主体的一侧面插合连接以扣合。
进一步地,该薄膜拉件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凸块,该主体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凹孔,该薄膜拉件内侧该至少一个凸块配合该主体的一侧面的至少一个凹孔实现该薄膜拉件与该主体的一侧面的插合连接以扣合。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勾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卡勾,其中,该第一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实现卡扣连接,和/或该第二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实现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二面的第一侧包括第一卡勾,而其第二侧包括第二卡勾,该第一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实现卡扣连接,该第二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实现卡扣连接。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卡勾为内围板,该第二卡勾为卡板,该内围板的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条,该卡板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勾,该内围板上的卡条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卡勾实现第一卡扣连,该卡板上的卡勾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内围板上的卡条实现第二卡扣连接。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的第二面的第二侧还包括外围板,该外围板设置于该卡板的外侧,以限制处于该卡扣连接状态的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内围板外移。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菌连接件还包括保护盖,该保护盖与该主体的第二面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保护盖的内侧的第一边设有夹板,该夹板与该保护盖的边缘之间存在缝隙,该第一卡勾伸入该缝隙,以与该保护盖实现过盈连接,和/或该保护盖的内侧的第二边设有容置框,该主体的该第二卡勾伸入该容置框,以与该容置框实现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菌连接装置,包括两个上述任一项无菌连接件,其中,该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面连接外部管路,该第一面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贯穿至该主体的第二面,该主体的第二面与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配合连接;该无菌连接件的薄膜连接该主体,该薄膜的一侧设有薄膜拉件,该薄膜通过该薄膜拉件与该主体的一侧面扣合以使该薄膜覆盖于该流体通道在该主体的第二面的开口处;以及该薄膜拉件,该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其中,该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该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通过使用上述无菌连接装置能够减少连接结构中的细小构件,简化对开模、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同步剥离两个互相连接的无菌连接件接触面的薄膜,避免因薄膜剥离不同步而导致密封件受到杂菌污染。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无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剖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互相连接的两个无菌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第二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无菌连接件的薄膜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面正视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拉件的正视图;
图7B示出了图7A所示的薄膜拉件的内侧示意图;
图7C示出了图7A所示的薄膜拉件的外侧示意图;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薄膜拉件扣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的两个薄膜拉件扣接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装置中的薄膜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无菌连接装置中薄膜拉件被剥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盖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的保护盖与无菌连接件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无菌连接装置;
100         第一无菌连接件;
200         第二无菌连接件;
110、210     主体;
111、211     第一侧;
112、212     第二侧;
1110、2110   内围板;
1111、2111   卡条;
1120、2120   卡板;
1121、2121   卡勾;
113、213     主体的第一侧面;
114、214     主体的第二侧面;
a           第一台阶;
a’          第二台阶;
C           第一卡槽;
C’          第二卡槽;
1122、2122   外围板;
D           内围空间;
120         延伸接头;
121         倒钩结构;
122、222     流体通道;
130、230     密封件;
140、240     薄膜;
1401、2401   薄膜的第一侧;
1402、2402   薄膜的第二侧;
141         连接位;
142         连接区域;
150、250     薄膜拉件;
151、251     内侧凸块;
1131        扣合凹槽;
152、252     外侧凸块;
153、253     外侧凹槽;
160、260     保护盖;
161         夹板;
162         夹板缝隙;
163         容置框;
164         通孔;
165         握持部;
A           主体的第一面;
B           主体的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水平”、“垂直”应被理解为该段以及相关附图中所绘示的方位。此相对性的用语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之用,其并不代表其所叙述的装置需以特定方位来制造或运作,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能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叙述各种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且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情况下被称为第二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无菌联结装置,包括主体、薄膜和保护盖件,保护盖件与主体之间通过铰链构件可旋转地相连接。但是上述铰链机构属于细小部件,增加了主体和保护盖件的结构复杂度,以及模具的制造难度。而且,无菌性联结安排是由第一无菌联结装置和第二无菌联结装置装配形成的,两个主体之间以及两个保护盖件之间均设置锁扣连接结构,在保护盖件处于关闭状态时保护盖件与主体之间也通过锁扣结构锁连,锁扣结构数量较多,生产模具开模过程要更为复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菌连接件和一种无菌连接装置,能够减少连接结构中的细小构件,简化对开模、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同步剥离两个互相连接的无菌连接件接触面的薄膜,避免因薄膜剥离不同步而导致密封件受到杂菌污染。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所提供的无菌连接装置可以由两个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组合而成。请先参看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无菌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无菌连接装置10包括第一无菌连接件100和第二无菌连接件200,其中第一无菌连接件100和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结构相同。以下将结合第一、第二无菌连接件100、200来共同介绍无菌连接装置10。
请参看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在一些基础的实施例中,主体110的第一面A可以直接连接外部管路。
优选地,在结合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无菌连接装置10中的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一面A上可以设有延伸接头120,用于与外部管路配合连接。此处的外部管路为广义概念,可以包括狭义的用于连接设备、容器的管路,也可以包括该设备、容器本身,即延伸接头120直接与设备、容器连接。
优选地,延伸接头120的外壁上可以设有倒钩结构121,用以增大延伸接头120与外部塑料软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连接时的密封性能,防止延伸接头120与塑料软管之间滑脱。
请参看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延伸接头120的内部构造成流体通道122,该流体通道122贯穿主体110的第一面A和第二面B。在流体通道122在主体110的第二面B的开口处设有密封件130。流体通道122远离延伸120接头的一端内壁设有台阶槽,密封件130可以设置在台阶槽内。密封件130可以但不限于为橡胶圈、硅胶圈。优选地,密封件130的端面高于主体110的端面,确保两个无菌连接件100、200对接在一起时,两个密封件130、230的端面挤压在一起有很好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菌连接装置10中的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二面B和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主体210的第二面B配合连接。
具体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勾和/或至少一个卡第二卡勾。该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实现卡扣连接,和/或该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实现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勾可以为内围板,第二卡勾可以为卡板,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该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以下将以内围板作为第一卡勾、卡板作为第二卡勾的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请继续回到图2,在图2所示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二面B的第一侧111包括垂直该端面设置的内围板1110,第二面B的第二侧112包括垂直该端面设置的卡板1120。第一无菌连接件100通过其主体110的第二面B上的内围板1110和卡板1120与第二无菌连接件200实现配合连接。
具体请参看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互相连接的两个无菌连接件的剖视图。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局部放大区域I中,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一侧111的内围板1110配合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主体210的第二侧212的卡板2120实现卡扣连接。在局部放大区域II中,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主体210第一侧的内围板2110配合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二侧112的卡板1120实现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看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内围板1110的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条1111,卡条1111可以设置为台阶状。在内围板1110的内侧,该卡条1111和内围板1110的垂直壁之间形成第一卡槽C。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卡板2120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勾2121。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内围板1110上的卡条1111和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卡板2120上的卡勾2121的内侧互相接触,实现第一卡扣连接,即卡板2120的卡勾2121刚好搭在内围板1110的第一卡槽C内的第一台阶a位置。
同样地,请参看I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内围板2110的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条2111,卡条2111可以设置为台阶状。在内围板2110的内侧,该卡条2111和内围板2110的垂直壁之间形成第二卡槽C’。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卡板1120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勾1121。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内围板2110上的卡条2111和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卡板1120上的卡勾1121的内侧互相接触,实现第二卡扣连接,即卡板1120的卡勾1121刚好卡进内围板2110的第二卡槽C’内的第二台阶a’位置。
上述对于无菌连接装置10的第一、第二无菌连接件100、200的两侧均实现扣合连接,即第一、第二双重卡扣连接,可以使得无菌连接装置10的第一、第二无菌连接件100、200之间的扣合更加紧密。
通过上述介绍的无菌连接件100、200的扣合方式可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以用于流体传输的无菌连接装置10可以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无菌连接件扣合连接,即作为传输方和接收方无菌连接件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无菌连接装置10中的作为传输方和接收方无菌连接件可以不分性别、不分阴阳,这使得无菌联结装置10的生产制造更简单,只需一套模具生产无菌连接件便可组装得到无菌连接装置1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无菌连接装置也可以包括两个结构不同的无菌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出)。例如,第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都设置有垂直于该端面设置的内围板。相对应地,第二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都设置有垂直于该端面设置的卡板。第一无菌连接件中的两个内围板的端部均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条。第二无菌连接件中的两个卡板的端部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勾。第一无菌连接件中的两个内围板和第二无菌连接件中的两个卡板仍然可以实现第一、第二双重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和图4,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的第二面B的第二侧112还可以包括外围板1122。外围板1122设置于同为第二侧112的卡板1120的外侧,用以限制与该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卡板1120处于卡扣连接状态的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内围板2110外移。
在图4的局部放大图II中,第一无菌连接件100和第二无菌连接件200在卡扣连接时,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内围板2110刚好插入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外围板1122和其卡板1120之间,与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卡板1120实现第二卡扣连接。由于外围板1121的限位作用,处于卡扣连接状态的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内围板2110无法在横向上发生较大位移,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该卡扣连接部位松动的问题。
在图4的局部放大图I中,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外围板2122也起到相同作用,此处就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所提供的无菌连接件还包括薄膜和薄膜拉件。请参看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的第二面的示意图。
可以结合图2、图3和图5共同参看,以第一无菌连接件100为例,延伸接头120内的流体通道122在主体110的第二面B的开口处还设有用于阻水、阻细菌的薄膜140。薄膜140的材质可以为聚乙烯、聚醚砜、聚四氟乙烯等。在使用无菌连接装置10的时候,可以将扣合在一起的两个无菌连接件100、200的主体110、210之间的薄膜140、240拉出,以实现无菌连接件100、200的无菌对接。
继续以第一无菌连接件100为例,具体请参看图2、图3示出了薄膜140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无菌连接件100,图5示出了薄膜140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第一无菌连接件100。
具体来说,薄膜140的第一侧1401与主体110的第一侧面113连接,薄膜140的第二侧1402设有薄膜拉件150。薄膜140可以通过该薄膜拉件150与主体110的第二侧面114扣合。其中,主体110的第一侧面113与第二侧面114分别位于主体110相对的两侧。例如可以为图5中的主体110的左右两侧。薄膜140与主体110之间以及薄膜140与薄膜拉件150之间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热熔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胶粘等方式也可以实现连接效果。
可选地,如图2或如图5所示,薄膜140的第二侧1402与薄膜拉件150之间的连接区域142可以用于设置图案形状,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代表公司的名称、图标或LOGO。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薄膜140与薄膜拉件150之间可以具有色差,将热熔焊接机的焊接头设置为所需的图案形状,焊接完成便可形成图案状的连接区域142。该连接区域14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薄膜140和薄膜拉件150之间的牢固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识别度和美观性。
薄膜140的第一侧1401和第二侧1402之间的横向宽度较大,用以将密封件130完全覆盖,并且其边缘处留有余量用来与主体110可剥离地连接,即薄膜140的其端部处留有余量延伸至主体110的外部,用以供拉拽撕离主体110。
为了使薄膜140更好地覆盖于密封件130的开口处,可以在薄膜140的第一侧1401与主体110的密封件130外周设置至少一个连接位141,以将薄膜140固定于主体110之上。
优选地,如图5所示,可以在薄膜140的折叠覆盖主体110端面的位置附近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位141和/或在密封件130的外周设置环形连接位141,其中环形连接位141的内径大于密封件130的外径。
进一步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用于覆盖密封件130的薄膜140呈折叠状,其中折叠的下层薄膜140用于与密封件130外周的连接位141固定,折叠的上层薄膜140用于在拉动该薄膜140时,薄膜140会在自身上滚动以便于撕离主体110。
请参看图6,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无菌连接件的薄膜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面正视图。
如图6所示,薄膜140的第二侧1402连接薄膜拉件150,该薄膜拉件150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该主体110的第一侧面113插合连接以实现扣合。
具体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薄膜拉件150的内侧优选可以设有多个内侧凸块151。主体110的第一侧面113对应于薄膜拉件150的内侧凸块151的位置可以设有多个扣合凹槽1131。可选地,根据实际需求,主体110上的扣合凹槽1131的数量可以与薄膜拉件150的内侧凸块151互相对应,也可以如图6中所示的与内侧凸块151的数量不对应,满足扣合凹槽1131的位置与内侧凸块151的位置相对应即可。
具体可以参看局部放大区域III,薄膜拉件150的内侧凸块151正好对应插入主体110上的扣合凹槽113内,完成薄膜拉件120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之间的扣合,即薄膜拉件150的内侧凸块151可以正好对应插入主体110上的扣合凹槽1131内,完成扣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薄膜拉件150和主体110之间的采用的凸块、凹槽形式的可拆卸的插接方式,以及凸块、凹槽本身的设计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旨在清楚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并提供一种便于公众实施的具体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符合插接需求、插接牢固度的其他可拆卸方法。
薄膜拉件15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看图7A~图7C,图7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拉件的正视图,图7B示出了图7A所示的薄膜拉件的内侧示意图,图7C示出了图7A所示的薄膜拉件的外侧示意图。
如上所述,薄膜拉件150的内侧至少一个内侧凸块151,优选可以包括多个内侧凸块151以与主体110的扣合凹槽113对应扣合。
进一步地,薄膜拉件150的外侧也包括至少一个插接结构,该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薄膜拉件250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可选地,该插接结构可以包括凸块和凹槽结构,即薄膜拉件的外侧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外侧凸块或至少一个外侧凹槽。外侧凸块结构和相应对的外侧凹槽结构之间可以插合扣接在一起。
例如,第一无菌连接件100薄膜拉件150的至少一个外侧凸块152可以与与其结构相同的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薄膜拉件250外侧的至少一个凹槽253对应插合扣接,或第一无菌连接件100薄膜拉件150的至少一个外侧凹槽153可以与与其结构相同的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薄膜拉件250外侧至少一个凸块252对应插合扣接。
可选地,薄膜拉件150的外侧也可以同时包括至少一个外侧凸块152和至少一个外侧凹槽153。与之结构相同的第二无菌连接件200的薄膜拉件250包括相应同等数量的至少一个外侧凹槽253和至少一个外侧凸块252以与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薄膜拉件150的外侧对应插合扣接。
具体可以参看图8A和8B,图8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两个薄膜拉件扣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B示出了图8A所示的两个薄膜拉件扣接的侧视图。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两个薄膜拉件150、250之间的外部插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凸块、凹槽的插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无菌连接件100、200连通流体之前,可以通过对连接各自密封件130、230开口处的薄膜140、240的薄膜拉件150、250施加拉力,以带动薄膜140、240从主体110、210的端面上剥离。
请先参看图9,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无菌连接装置中的薄膜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无菌连接装置10的第一无菌连接件100与第二无菌连接件200已经卡扣连接,薄膜拉件150、250的外侧各包括一个外侧凸块152、252和外侧凹槽153、253。薄膜拉件150的外侧凸块152与薄膜拉件250的外侧凹槽253的位置相互对应,薄膜拉件150的外侧凹槽153与薄膜拉件250的外侧凸块252的位置相互对应,以使薄膜拉件150的外侧凸块152可以与薄膜拉件250的外侧凹槽253互相插合扣接,薄膜拉件150的外侧凹槽153可以与薄膜拉件250的外侧凸块252互相插合扣接。
接下来请看图10,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无菌连接装置中薄膜拉件被剥离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无菌连接装置10中第一无菌连接件100与第二无菌连接件200配合连接,用于导通两个设备、容器内的流体。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薄膜拉件150和第一无菌连接件200的薄膜拉件250之间的外侧通过插接结构互相连插合扣接,将两个薄膜拉件150、250连接在一起并同时对其施加拉力。由于薄膜拉件150、250分别连接各自的薄膜140、240,在拉动薄膜拉件150、250时,薄膜140、240会从相应的主体110、210上滚动以撕离。通过将两个薄膜拉件150、250连接在一起同时施力,可以确保两个薄膜140、240同步剥离,以免剥离不同步导致密封件130、230受到杂菌污染。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无菌连接件100、200的折叠有薄膜140、240的一面可以设有保护盖。请参看图11和图12,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盖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所示的保护盖与无菌连接件盖合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保护盖160内侧的第一边可以设置有夹板161,该夹板161与保护盖160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的夹板缝隙162。继续以第一无菌连接件100为例,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的主体110上设有内围板1110和卡板1120。
具体地,请看图12所示的区域IV部分,在保护盖160与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盖合时,主体110的内围板1110伸入保护盖160的夹板缝隙162中,该内围板1110和夹板缝隙162实现过盈配合以连接。
优选地,保护盖161内侧的第二边可以设置有容置框163。请看图12所示的区域V部分,在保护盖160与第一无菌连接件100盖合时,主体110上的卡板1120伸入保护盖160内侧的容置框163中,该卡板1120与容置框163实现过盈配合以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保护盖160和主体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优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旨在清楚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并提供一种便于公众实施的具体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用符合连接需求、连接牢固度的其他可拆卸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主体与另一主体之间连接采用内围板和卡板的卡接结构,保护盖与主体之间连接时也可以利用到内围板和卡板的卡接结构。也就是说,在主体与另一主体、主体与保护盖连接时可以共用一套连接结构,从而减少主体上连接结构的数量,使得模具制作更加容易。
请继续参看图10,可选地,保护盖160上还可以设有通孔164,使得该第一无菌连接件110在使用时,气体能够进入盖体内,与薄膜140和主体110等结构接触,实现气体灭菌的目的。例如,将无菌连接件用于采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的场景下。
可选地,保护盖160上还可以设有方便手部握持的握持部165,方便装配和拆下保护盖160。握持部165可以设置成保护盖160边缘的凹陷或凸棱结构。同样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保护盖160握持部165的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优的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握持部165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介绍的无菌连接件100、200构成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的无菌连接装置10。该无菌连接装置10的装配和使用方法如下:取出两个无菌连接件100、200,将二者的保护盖160、260去除,并通过卡板1120、2120与内围板2110、1110之间的卡扣连接,将两个无菌连接件100、200的主体110、210连接在一起。
在正确连接后,将两个薄膜拉件150、250从对应的主体110、210上拆下并通过凹槽与凸块的配合插合连接。对两个薄膜拉件150、250同时施加拉力将两个薄膜140、240剥离,两个无菌连接件100、200的密封件130、230实现无菌对接。至此,第一设备或容器的管路与第二设备或容器的管路便通过该无菌联结装置10达到无菌连接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能够减少连接结构中的细小构件,简化对开模、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同步剥离两个互相连接的无菌连接件接触面的薄膜,避免因薄膜剥离不同步而导致密封件受到杂菌污染。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管路连接,可以避免杂菌进入导致培养液被污染等。
保护盖与连接件主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以及两个连接件主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均通过卡板和内围板来实现,无需设置多套卡接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并且,连接件主体与保护盖以及连接件主体与薄膜拉件之间的连接不涉及细小结构,开模具以及生产都更加容易。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第一面连接外部管路,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由所述第一面贯穿至所述主体的第二面,所述主体的第二面与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配合连接;
薄膜,连接所述主体,所述薄膜的一侧设有薄膜拉件,所述薄膜通过所述薄膜拉件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扣合以使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流体通道在所述主体的第二面的开口处;以及
所述薄膜拉件,所述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凸块和凹槽,所述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凸块和/或至少一个凹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凸块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凹槽对应插合扣接,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凹槽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凸块对应插合扣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件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插合连接以扣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拉件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凸块,所述主体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凹孔,所述薄膜拉件内侧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块配合所述主体的一侧面的所述至少一个凹孔实现所述薄膜拉件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的插合连接以扣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勾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卡勾,其中,所述第一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实现卡扣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实现卡扣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的第一侧包括第一卡勾,而其第二侧包括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卡勾实现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卡勾配合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卡勾实现卡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为内围板,所述第二卡勾为卡板,所述内围板的端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卡条,所述卡板的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勾,所述内围板上的卡条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卡勾实现第一卡扣连,所述卡板上的卡勾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内围板上的卡条实现第二卡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的第二侧还包括外围板,所述外围板设置于所述卡板的外侧,以限制处于所述卡扣连接状态的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内围板外移。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内侧的第一边设有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保护盖的边缘之间存在缝隙,所述第一卡勾伸入所述缝隙,以与所述保护盖实现过盈连接,和/或所述保护盖的内侧的第二边设有容置框,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卡勾伸入所述容置框,以与所述容置框实现过盈连接。
11.一种无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菌连接件,其中,
所述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一面连接外部管路,所述第一面的内部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贯穿至所述主体的第二面,所述主体的第二面与另一无菌连接件的主体的第二面配合连接;
所述无菌连接件的薄膜连接所述主体,所述薄膜的一侧设有薄膜拉件,所述薄膜通过所述薄膜拉件与所述主体的一侧面扣合以使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流体通道在所述主体的第二面的开口处;以及
所述薄膜拉件,所述薄膜拉件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接结构与所述另一无菌连接件的薄膜拉件外侧的至少一个插接结构对应插合扣接。
CN202222147411.6U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Active CN218980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411.6U CN218980237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411.6U CN218980237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0237U true CN218980237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1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7411.6U Active CN218980237U (zh) 2022-08-15 2022-08-15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0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4885A (zh) * 2022-08-15 2022-10-11 无锡耐思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4885A (zh) * 2022-08-15 2022-10-11 无锡耐思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CN115154885B (zh) * 2022-08-15 2024-05-07 无锡耐思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80237U (zh) 一种无菌连接件和无菌连接装置
US11614188B2 (en) Aseptic coupling devices
CN107255198B (zh) 无菌性联结装置
US20240360936A1 (en) Sterile connection member and sterile connection apparatus
US709019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9851037B2 (en) Fluid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ealed fluid connections
US6375487B1 (en) Removable connector cable having bend and strain relief with integral seal
CN109999333A (zh) 无菌对接器
CN116848349A (zh) 流体联接器
JP4416612B2 (ja) キャップ
US20240139491A1 (en) Aseptic connector for fluid conduits
CN216843590U (zh) 一种无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6158789A (zh) 一种取样盖、样本容器及取样装置
CN221922468U (zh) 无菌连接结构及无菌连接装置
CN220827392U (zh) 一种多联管盖密封结构
CN203549176U (zh) 无菌连接器
JP3079994U (ja) 管の表面を被覆した保温材を保護する保護カバー
CN116984045A (zh) 一种快插式无菌连接装置
JP2007054108A (ja) 針刺通防止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