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0020U -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0020U
CN218980020U CN202320782201.6U CN202320782201U CN218980020U CN 218980020 U CN218980020 U CN 218980020U CN 202320782201 U CN202320782201 U CN 202320782201U CN 218980020 U CN218980020 U CN 218980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contact area
vein
injection hos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22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贞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7822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0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0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0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注射软管,所述注射软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注射软管内形成有用于药剂流动的注射通道,所述穿刺针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注射软管的注射通道内,所述注射软管伸入静脉的一端为伸入端,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包括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当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抵,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隔开,在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形成药剂通道,所述药剂通道将所述注射软管的外部空间与所述注射通道相连通。本申请的穿刺针组件降低了静脉内壁封堵注射软管端口的可能性,进而确保了药剂注射通畅。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剂和组织胶注射针,其结构通常是包括外鞘管,在外鞘管内设置有可伸出和缩回的穿刺针,穿刺针前端尖锐,在外鞘管进入过程中以及非穿刺状态下,穿刺针回缩在外鞘管内,待外鞘管前端进入到达注射位置附近时,穿刺针伸出外鞘管,对目标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通过操作手柄进行药剂的注射。
上述结构的内镜下静脉注射针在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其依然存在不足,具体在于:在药剂注射时,穿刺针是处于刺入静脉内的状态,由于目标静脉常常会随患者呼吸心跳,恶心呕吐,咳嗽、胃食管蠕动等不断的起伏晃动,具有显著的不可预测性,所以存在穿刺过深刺破静脉,以及穿刺过浅脱针等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结果如图1和2所示的内镜下静脉注射针,其包括中空的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穿刺针3,还包括控制手柄4,第二管体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内,第二管体2的一端与所述穿刺针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4相连,在控制手柄4处还设置与注射器相配合的药剂注入口,所述药剂注入口与所述第二管体2的内部通道相连通;第二管体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内,控制手柄4控制通过所述第二管体2控制穿刺针3伸出所述第一管体1和/或缩回所述第一管体1内,在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管体5,第三管体5与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为可滑动的配合,第三管体5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4相连,另一端设置有柔性的注射软管6,注射软管6包覆于穿刺针3外,注射软管6与穿刺针3之间为可滑动的配合,使得,在穿刺针3伸出第一管体1时,控制手柄4可通过第三管体5将注射软管6推出,并使注射软管6超出穿刺针3。在穿刺成功后,穿刺针3回退,使得在药剂注射时,是注射软管6位于静脉内进行药剂的注射,所以降低了穿刺过深刺破静脉,以及穿刺过浅脱针等风险。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结构依然还存在问题,具体在于:
内镜下的静脉注射治疗与体外的穿刺输液,由于穿刺位置的不同,在操作上存在有巨大的差异,就体外目前的体外穿刺输液操作而言,其操作方式是穿刺针沿血管的方向上倾斜向下刺入,在刺入后,穿刺针尽量沿与血管平行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对于内镜下的静脉注射治疗,由于内镜下靶静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多变且位置不能很好地固定,并且因为操作位置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常常不能很好地调整到最适宜的注射位点和角度,致使穿刺针的刺入方向与静脉血管间可能存在多种的角度关系,甚至垂直于血管的穿刺,如图2所示的,注射软管6前端平整,在进行穿刺注射时,医生为防止注射软管6脱落,通常需要用力抵住静脉,可能使软管前端完全抵到静脉壁上并部分封闭其开口,导致药剂注射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内镜下静脉注射针存在因注射软管被静脉壁封堵而致使药剂注射不畅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注射软管被封堵风险的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注射软管,所述注射软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注射软管内形成有用于药剂流动的注射通道,所述穿刺针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注射软管的注射通道内,所述注射软管伸入静脉的一端为伸入端,
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包括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在沿穿刺针的刺入方向上,所述非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接触区域的后方,使得,当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抵,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隔开,在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形成药剂通道,所述药剂通道将所述注射软管的外部空间与所述注射通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为与所述注射软管轴向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状,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前段部分的区域为接触区域,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后段部分为非接触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与所述注射软管轴向夹角为30-6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前段部分的端部为弧形状。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为具有凸起区域和凹陷区域的波浪状,所述凸起区域形成所述接触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上沿所述注射软管的侧壁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侧壁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缺口之间隔开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的交接处设置圆角或者倒角。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的宽度为至少1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射软管采用柔性材料制得。在本申请中,注射软管的质地是采用具有柔软性的医用材料制得,其柔软性确保注射软管接触静脉内壁后,在对静脉内壁造成刺伤前发生变形,该注射软管的具体材料和强度可以通过有限次实验得到,在本方案不再进一步的限定和展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将伸入端的端面划分为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在注射软管进入药剂注射时,当注射软管的端部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是接触区域与静脉内壁相接触,而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隔开形成药剂通道,使得药剂能够通过该药剂通道进入到静脉内,降低了静脉内壁封堵注射软管端口的可能性,进而确保了药剂注射通畅,即便是医生施予一定力度抵住静脉,相较于目前内镜下静脉注射针而言,药剂注射通畅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内镜下静脉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穿刺组件与穿刺针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穿刺组件在药剂注射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穿刺组件的注射软管伸入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注射软管伸入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注射软管伸入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穿刺针,4-控制手柄,5-第三管体,6-注射软管,7-注射通道,8-伸入端,9-接触区域,10-非接触区域,1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包括穿刺针3和注射软管6,所述注射软管6为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注射软管6内形成有用于药剂流动的注射通道7,所述穿刺针3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注射软管6的注射通道7内,所述注射软管6伸入静脉的一端为伸入端8,
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包括接触区域9和非接触区域10,在沿穿刺针3的刺入方向上,所述非接触区域10位于所述接触区域9的后方,使得,当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所述接触区域9与所述静脉内壁相抵,所述非接触区域10与所述静脉内壁相隔开,在所述非接触区域10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形成药剂通道,所述药剂通道将所述注射软管6的外部空间与所述注射通道7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将伸入端8的端面划分为接触区域9和非接触区域10,在注射软管6进入药剂注射时,当注射软管6的端部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是接触区域9与静脉内壁相接触,而非接触区域10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隔开形成药剂通道,使得药剂能够通过该药剂通道进入到静脉内,进而确保了药剂注射通畅,即便是医生施予一定力度抵住静脉,相较于目前内镜下静脉注射针而言,药剂注射通畅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实施例二,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为与所述注射软管6轴向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状,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前段部分的区域为接触区域9,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后段部分为非接触区域10。在本申请中倾斜平面是相对于注射软管6中心轴线方向的倾斜,伸入端8的端面前段为注射软管6的尖端部分,伸入端8的端面后段部分为伸入端8的端面上远离所述尖端部分,当注射软管6的端部与静脉内壁接触时,伸入端8倾斜平面状的端面前段部分与静脉内壁接触,而伸入端的端面后段部分为悬空状,进而确保了注射软管6内注射通道7与静脉内部空间的连通,确保了药剂注射的顺畅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与所述注射软管6轴向夹角为30-60°。采用该角度时,在确保药剂注射通畅的同时,又使伸入端8的端面形状不至于过于尖锐,前端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力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前段部分的端部为弧形状。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降低注射软管6前端部分刺伤静脉内壁的风险。
实施例三,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的,所述8伸入端8的端面为具有凸起区域和凹陷区域的波浪状,所述凸起区域形成所述接触区域9,所述凹陷区域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10。当注射软管6的端部与静脉内壁接触时,通过波浪状的凹陷区域确保了注射软管6内注射通道7与静脉内部空间的连通,确保了药剂注射的顺畅性;而且,相对于实施例一的方案,也进一步的降低了注射软管6刺伤静脉的风险,而该风险的降低,使得注射软管6的质地可以选择相对实施例一注射软管6质地硬度更高的材质,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注射软管6的支撑强度,进一步降低了药剂注射过程中的脱针风险。
实施例四,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的,在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上沿所述注射软管6的侧壁设置有缺口11,所述缺口11的内侧壁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10。当注射软管6的端部与静脉内壁接触时,通过缺口11确保了注射软管6内注射通道7与静脉内部空间的连通,确保了药剂注射的顺畅性;而且,相对于实施例一的方案,也进一步的降低了注射软管6刺伤静脉的风险,而该风险的降低,使得注射软管6的质地可以选择相对实施例一注射软管6质地硬度更高的材质,也进一步的提高了注射软管6的支撑强度,进一步降低了药剂注射过程中的脱针风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11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缺口11之间隔开设置。在多个位置形成缺口11,进一步的提高了药剂注射的通畅性,特别是在注射条件复杂时,依然能够确保良好的通畅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11与所述伸入端8的端面的交接处设置圆角或者倒角。如此进一步的降低注射软管6刺伤静脉的风险。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缺口11的宽度为至少1mm。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软管6采用柔性材料制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和注射软管,所述注射软管为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注射软管内形成有用于药剂流动的注射通道,所述穿刺针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注射软管的注射通道内,所述注射软管伸入静脉的一端为伸入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包括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在沿穿刺针的刺入方向上,所述非接触区域位于所述接触区域的后方,使得,当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与静脉内壁接触时,所述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抵,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相隔开,在所述非接触区域与所述静脉内壁之间形成药剂通道,所述药剂通道将所述注射软管的外部空间与所述注射通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为与所述注射软管轴向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状,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前段部分的区域为接触区域,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后段部分为非接触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与所述注射软管轴向夹角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前段部分的端部为弧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软管的伸入端的端面为具有凸起区域和凹陷区域的波浪状,所述凸起区域形成所述接触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入端的端面上沿所述注射软管的侧壁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侧壁形成所述非接触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缺口之间隔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所述伸入端的端面的交接处设置圆角或者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宽度为至少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3和5-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软管采用柔性材料制得。
CN202320782201.6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Active CN218980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2201.6U CN2189800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2201.6U CN2189800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0020U true CN218980020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6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2201.6U Active CN218980020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0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6626B2 (en) Infusion devices and method
US7993310B2 (en) Collection needle
US6945964B2 (en) Hypodermic needle
US7651482B2 (en) Non-coring needl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7381200B2 (en) Infusion device
AU2018311081B2 (en) Needle and catheter insertion device
US20040030302A1 (en) Medical syring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U2002331760A1 (en) Collection needle
AU20183110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needle for catheter placement
CN218980020U (zh) 一种用于内镜下静脉注射的穿刺针组件
CN210277939U (zh) 一种医用引流管组件
CN220001889U (zh) 一种注射软管
CN220109831U (zh) 一种液体隔离带留置管套件
CN212089689U (zh) 可防切管的硬膜外穿刺针
KR102524999B1 (ko) 복합 주사 바늘
CN111110988A (zh) 一种引流管潜行置入的装置
US20040249407A1 (en) Offset arteriotomy loc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