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967U - 转接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转接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967U
CN218957967U CN202223322074.6U CN202223322074U CN218957967U CN 218957967 U CN218957967 U CN 218957967U CN 202223322074 U CN202223322074 U CN 202223322074U CN 218957967 U CN218957967 U CN 218957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dapter
tab
ben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20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武元
徐明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20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件及电池,其中转接件包括一本体部;两个支部,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个支部从本体部的一面向远离本体部的一侧延伸;每个支部形成有用以弯折的薄弱部。本实用新型将该转接件应用于电池中,避免了极耳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接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转接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目前全球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最重要的是能源的存储问题。目前,二次电池作为能源存储的一个重要组成,特别是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芯在制造过程中,极耳引出后,需要弯折与顶盖的极柱焊接,在极耳引出和焊接过程中,极耳极其容易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
而且极耳在连接至极柱上时,有时需要转接片来实现连接,以保障电池的过流能力。
现有的防止极耳容易穿插至电芯内的电池结构如下:
1、在电池顶盖的下塑胶下加一层隔板,电池的极耳绕过隔板与转接片焊接,转接片与极柱连接。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解决极耳极其容易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池的过流能力。但是,由于转接片和隔板的同时存在,必然会更多地占用电池的内部空间,如此电池的能量密度就会降低。
2、在电池顶盖和电芯之间设置转接片,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938702U)公开的一种转接片,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解决极耳极其容易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但是转接片无法给与极耳一定的高度支撑,极耳可能会出现冗余的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的防止极耳容易穿插至电芯内的电池结构仍然不能较好地解决极耳极其容易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接件及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接件,包括
一本体部;
两个支部,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部从所述本体部的一面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延伸;每个所述支部形成有用以弯折的薄弱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为凹槽结构。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部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支端形成有弧形钩状结构。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0.1mm-1mm。
一种电池,包括:
一顶盖,设有极柱;
两个电芯,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芯具有同侧伸出的两组不同极性的极耳;所述电池还包括:
两个如上述所述的转接件,设置在所述顶盖和所述电芯之间;每个所述转接件用以连接两个电芯的相同极性的极耳;
其中,本体部背离支部的一面焊接至所述极柱;每个电芯对应极耳焊接在一个所述支部上以及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支部的一面;
当所述支部弯折后,所述极耳被固定在所述支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且被所述支部支撑张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支撑在所述顶盖和所述电芯具有极耳一面之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弯折后,所述支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面附有绝缘胶带。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弯折后,所述支部向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以使所述支部朝向所述本体部的一面与所述极耳紧密固定。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弯折后,弧形钩状结构的凸面朝向所述电芯。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弯折后,形成有弧形凸脊,所述弧形凸脊贴合所述极耳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件,极耳从电芯内部伸出后,大部分均夹持在转接件内部,避免了极耳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件,支部从本体部的一面向远离本体部的一侧延伸的部分和转接件与极柱焊接的本体部均能够与极耳焊接,能够有效地提高过流面积,提升过流能力。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接件,张紧电池的极耳,进一步避免因为极耳冗余,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接件弯折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部;2、支部;3、弧形钩状结构;4、薄弱部;5、极柱;6、顶盖;7、极耳;8、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一种转接件,包括
一本体部1;
两个支部2,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个支部2从本体部1的一面向远离本体部1的一侧延伸;每个支部2形成有用以弯折的薄弱部4。
上述提供了一种转接件,现有的防止极耳容易穿插至电芯内的电池结构仍然不能较好地解决极耳极其容易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和两个支部2可以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是分体制作后再连接固定。优选地,本体部1和两个支部2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金属件,这样,便于转接件的生产加工,也方便了转接件与电芯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薄弱部4为凹槽结构。具体地,凹槽结构为折痕,使得支部2按照折痕的路径弯折。因此,薄弱部4还可以设计为其它任意的形状,只需要满足防止支部2在弯折过程中被折断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部2沿平行于电芯8的底面的方向向外延伸,容易理解的是,支部2弯折后向外平直地延伸,这样,焊接在支部2的极耳7也大致呈平行于电芯8的底面的方式设置,提高支部2、极耳7和本体部1的结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支部2在远离本体部1的支端形成有弧形钩状结构3。具体地,弧形钩状结构3和支部2在远离本体部1的支端弧形钩状结构3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弧形钩状结构3的端部为弧形。该形状设计主要是为了有效支撑并张紧极耳7,并且不损伤极耳7;因此,每个支部2在远离本体部1的支端还可以设计为其它任意的形状,例如,直角钩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的厚度为0.1mm-1mm,支部2的厚度小于本体部1的厚度,支部2的厚度小于本体部1的厚度或者支部2的厚度和本体部1的厚度基本相同。
实施例2:
结合图3和图4,一种电池,包括:
一顶盖6,设有极柱5;
两个电芯8,并排设置,每个电芯8具有同侧伸出的两组不同极性的极耳7;
还包括两个如实施例1提供的转接件,设置在顶盖6和电芯8之间;每个转接件用以连接两个电芯8的相同极性的极耳7;
其中,本体部1背离支部2的一面焊接至极柱5;每个电芯8对应极耳7焊接在一个支部2上以及本体部1朝向支部2的一面;
当支部2弯折后,极耳7被固定在支部2和本体部1之间且被支部2支撑张紧。
上述提供了一种电池,能够有效地提高过流面积,提升过流能力,同时避免因为极耳冗余,穿插至电芯内,从而引起短路等安全隐患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支撑在顶盖6和电芯8具有极耳7一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支部2朝向电芯8的一面附有绝缘胶带。
在本实施例中,支部2向本体部1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以使支部2朝向本体部1的一面与极耳7紧密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当支部2弯折后,弧形钩状结构3的凸面朝向电芯8。
在本实施例中,当支部2弯折后,形成有弧形凸脊,弧形凸脊贴合极耳7的表面,提供对极耳7的表面一定的支撑力。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壳体,顶盖6与壳体通过激光焊接,实现了对内部电芯8的固定和密封。
本实施例的制作工艺如下:
初始状态下,极耳7伸出电芯8,预先将转接件的本体部1背离支部2的一面焊接至极柱5,支部2弯折后,每个电芯8对应极耳7焊接在一个支部2上以及本体部1朝向支部2的一面焊接在一起,使得支部2、极耳7和本体部1三者焊接在一起。
上述制作工艺实现支部2在弯折后,能够支撑极耳7,并使得极耳7在一定程度上张紧。
实施例3: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箱体组件和多个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
其中,箱体组件构成用于容纳多个电池的空间,以使多个电池排列布置于箱体组件的空间内。箱体组件的类型不受限制,可为框状箱体、盘状箱体或盒状箱体等。
实施例4: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
该用电设备可为轮船、车辆、无人机等。车辆为新能源汽车,其可以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以为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
车辆的主体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与电池电连接,由电池提供电能,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的主体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汽车行进。另外,电池还可用于储能电柜中,以作为电源提供电能。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使用电池的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当用电设备为车辆时,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的内部设置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例如,在车辆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电池可以用于车辆的供电,例如,电池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提供驱动力。
车辆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控制器以及马达,控制器用来控制电池为马达的供电,例如,用于车辆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可以包括多个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其中,多个电池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可以直接组成电池,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再组成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部(1);
两个支部(2),呈镜像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支部(2)从所述本体部(1)的一面向远离所述本体部(1)的一侧延伸;每个所述支部(2)形成有用以弯折的薄弱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4)为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部(2)在远离所述本体部(1)的支端形成有弧形钩状结构(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的厚度为0.1mm-1mm。
5.一种电池,包括:
一顶盖(6),设有极柱(5);
两个电芯(8),并排设置,每个所述电芯(8)具有同侧伸出的两组不同极性的极耳(7);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两个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件,设置在所述顶盖(6)和所述电芯(8)之间;每个所述转接件用以连接两个电芯(8)的相同极性的极耳(7);
其中,本体部(1)背离支部(2)的一面焊接至所述极柱(5);每个电芯(8)对应极耳(7)焊接在一个所述支部(2)上以及所述本体部(1)朝向所述支部(2)的一面;
当所述支部(2)弯折后,所述极耳(7)被固定在所述支部(2)和所述本体部(1)之间且被所述支部(2)支撑张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支撑在所述顶盖(6)和所述电芯(8)具有极耳(7)一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2)弯折后,所述支部(2)朝向所述电芯(8)的一面附有绝缘胶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2)弯折后,所述支部(2)向所述本体部(1)的一侧凹陷形成凹槽,以使所述支部(2)朝向所述本体部(1)的一面与所述极耳(7)紧密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2)弯折后,弧形钩状结构(3)的凸面朝向所述电芯(8)。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部(2)弯折后,形成有弧形凸脊,所述弧形凸脊贴合所述极耳(7)的表面。
CN202223322074.6U 2022-12-09 2022-12-09 转接件及电池 Active CN218957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2074.6U CN21895796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接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2074.6U CN21895796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接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967U true CN21895796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4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2074.6U Active CN218957967U (zh) 2022-12-09 2022-12-09 转接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5393B1 (ko) 이차전지 모듈
WO2014024430A1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WO2014034106A1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4022282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20220344698A1 (e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refor,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CN216698913U (zh) 用于水平方向对接的车端电连接器和电动汽车
CN113614996B (zh) 电源装置、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和蓄电装置
WO2019235173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JP2015115258A (ja) 組電池
US12009547B2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40283059A1 (en) Battery ce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9843032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180107468A (ko) 일체형 버스 바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8957967U (zh) 转接件及电池
CN113889708A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115084782B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249652A (zh) 连接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2810489U (zh) 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CN21957588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138638U (zh) 一种极耳保护结构、顶盖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67846U (zh) 车辆
CN22006604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253349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253345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17192U (zh) 集流盘、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8, Xin'anjiang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