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869U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869U
CN218957869U CN202320043896.6U CN202320043896U CN218957869U CN 218957869 U CN218957869 U CN 218957869U CN 202320043896 U CN202320043896 U CN 202320043896U CN 218957869 U CN218957869 U CN 218957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layer
weld
end cap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38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从胜
林文法
丁宇
温耀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38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其中,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及密封件,所述端盖上开设注液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注液孔密封配合;所述密封件的边缘通过沿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一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一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密封件的边缘还通过沿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二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二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轨迹分布的焊点;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焊接层与所述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焊接层将第一焊接层形成的气孔焊接密封,避免由气孔导致的密封性能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单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具有外壳和端盖,在端盖上开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为了对注液孔进行密封,现有的端盖上,密封件焊接固定在端盖上,并通过焊接形成的焊点将密封件与端盖之间接合处的缝隙密封。
焊接过程中,焊接熔池存在大量热量,由于焊接热影响,焊接密封件的焊接良率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端盖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端盖组件密封件焊接过程中存在气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及密封件,所述端盖上开设注液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注液孔密封配合;
所述密封件的边缘通过沿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一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一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轨迹分布的焊点;
所述密封件的边缘还通过沿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二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二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轨迹分布的焊点;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焊接层与所述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
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以及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用于对密封件的边缘与端盖的接合处进行焊接密封。通过采用第一焊接层和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使得密封件的边缘与端盖的接合处被焊缝完全密封,进而保证密封件和端盖的接合处的密封性能。由于形成焊缝过程中,第二焊接层能够覆盖在第一焊接层所形成的气孔位置,使得第二焊接层将第一焊接层焊接过程中形成气孔焊接密封,进而避免由于存在气孔而导致的密封性能降低的问题,有助于提升密封件的焊接良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
通过使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与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相互错位,可以保证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存在漏焊的问题,使得第一焊接层与第二焊接层能够形成连续的焊缝。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焊接层的数量为多层,所述第一焊接层与多层所述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
通过设置多层第二焊接层,能够提高第二焊接层与第一焊接层的重叠率,进而使焊接密封性能更佳,防止出现气孔或漏焊的问题。通过设置多层第二焊接层,能够方便控制焊接节拍,使第二焊接层对第一焊接层所形成的气孔进行密封时,密封件与端盖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的气体有充足的逸出时间,进而有助于提升端盖组件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邻近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邻近第一焊接层的第二焊接层与第一焊接层不完全重叠,使第二焊接层能够覆盖到第一焊接层所形成的气孔,同时通过部分错位设置的方式,有助于提高焊接效率,同时能够提高第一焊接层与第二焊接层的重叠率。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通过相邻的第二焊接层相配合,能够使第二焊接层完全覆盖第一焊接层上可能存在的漏焊或气孔位置,进而提高焊接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所述第二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二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所述第二焊接层的首端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末端焊点至少部分连接。
第二焊接层的首端焊点能够用于对第一焊接层的末端焊点部位形成的气孔进行密封,同时可以方便控制焊接节拍,提高焊接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安装面,所述第二焊接层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至少部分重叠。
通过使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至少部分重叠,能够方便控制焊接节拍,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相互配合,将第一焊接层所形成的气孔密封的同时,提升焊点重叠率,保证产品的密封性能,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通过使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部分重叠,能够提高焊点的重叠率,提升产品的焊接良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安装面,所述第一焊接层及所述第二焊接层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的总重叠率不小于75%。
当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与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的重叠率不低于75%时,焊接形成的焊缝的密封性能更佳,有助于提高密封件与端盖接合处的密封性能,进而可以提高产品良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外边缘,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靠近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内边缘;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位于所述外边缘和所述内边缘之间。
通过将第二焊接层设置在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能够使焊接形成的焊缝沿着预定轨迹延伸,有助于提升焊缝的外观的一致性,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轨迹与所述第二轨迹至少部分重叠。
第一焊接层的焊点沿第一轨迹分布,第二焊接层的焊点沿第二轨迹分布,通过使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部分重叠,使得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的焊点的重叠率更高;第二焊接层与第一焊接层形成的焊缝能够沿着相对接近甚至重叠的轨迹延伸,进而可以使焊缝外观一致性更佳。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焊接形成焊点时,由于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焊接过程中,第一焊接层与第二焊接层的焊接节拍相同,进而可以使焊接操作的控制更加方便;由于焊接形成的焊点之间间距相等,使得焊接形成的焊缝的不同位置处的外观保持一致,有助于提升焊缝的美观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所述端盖上还形成有沿第三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入层,所述焊接切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焊接切入层具有沿所述第三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
所述焊接切入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所述焊接切入层的末端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首端焊点相连接。
通过设置焊接切入层,能够在第一焊接层外部形成用于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进而有助于提升焊接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焊接切入层还具有沿所述第三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所述焊接切入层的首端焊点位于所述第一焊接层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
焊接产生的杂质沿着焊接切入层向第一焊接层的外部运动时,杂质运动至焊接切入层的首端焊点,即位于第一焊接层的外部,不会对第一焊接层产生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二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所述端盖上还形成有沿第四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出层,所述焊接切出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四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焊接切出层具有沿所述第四轨迹分布的首端焊点;
所述焊接切出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所述焊接切出层的首端焊点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末端焊点相连接。
通过设置焊接切出层,能够在第二焊接层外部形成用于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进而有助于提升焊接质量。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焊接切出层还具有沿所述第四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所述焊接切出层的末端焊点位于所述第二焊接层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
焊接产生的杂质沿着焊接切出层向第一焊接层的外部运动时,杂质运动至焊接切出层的末端焊点,即位于第二焊接层的外部,不会对第二焊接层产生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焊接层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层环绕所述密封件设置。
第一焊接层和第二焊接层焊接形成的焊缝环绕密封件设置,以将密封件与端盖的接合处完全密封,进而提升端盖组件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端盖组件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电池单体的示例,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示例中所述的端盖组件,能够使电池单体的密封性能更佳,避免出现气孔等焊接缺陷。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电池单体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用电设备的示例,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示例所述的电池单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密封件与端盖配合部位一示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第一焊接层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焊接层与第二焊接层配合状态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焊接切入层与焊接切出层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单体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电设备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一焊接层 ω 第一方向
20 第二焊接层 30 焊接切入层
D1 第二方向 40 焊接切出层
D2 第三方向 50 端盖
51 注液孔 52 容纳槽
60 密封件 71 胶钉
1000 电动车辆 100 电池单体
110 壳体 120 电芯
200 控制器 300 马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壳体内安装有裸电芯,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组件,端盖组件用于将开口封闭。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上通常会预留注液孔51,注液孔51能够作为注入电解液的入口。
参见图1,端盖50具有用于安装密封件60的安装面,端盖50上开设有注液孔51,为了方便对注液孔51进行密封,在端盖50的安装面上凹设有容纳槽52,注液孔51开设于容纳槽52的槽底,以使注液孔51的一端连通容纳槽52,另一端贯通至端盖50的内表面。在安装时,将胶钉71插入注液孔51内,以对注液孔51进行密封。密封件60位于容纳槽52内,容纳槽52可以用于限制密封件60的径向移动,将密封件60与端盖50焊接在一起。
现有的密封件60的大体轮廓一般呈台锥状,如图1所示,在平行于密封件60的轴向的截面中,胶钉71的上端设置有容纳槽52,容纳槽52用于容置密封件60,容纳槽52的侧壁为斜面,密封件60的外环壁与容纳槽52的侧壁相配合,并且密封件60的外环壁远离胶钉71的一端贴近容纳槽52的内壁,以使密封件60可以用于填满容纳槽52;密封件60的顶面与端盖50的顶面平齐,或者使密封件60的顶面略高于端盖50的顶面。将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圆形接合处进行焊接,以使密封件60被焊接固定在端盖50上。
以采用激光焊接装置作为焊接组件为例,当采用焊接组件进行焊接时,焊接组件向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发出高能激光,在激光作用下,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液态金属部分,该液态金属部分称为焊接溶池。焊接过程中,随着焊接组件的移动,熔池尾部金属冷却并结晶形成焊缝。
现有的密封件60采用连续激光器进行焊接。连续激光器沿着预设轨迹运动过程中,焊接熔池存在大量的热量,残留在注液孔51的电解液在高能激光束的高热作用下分解出气体;当密封件60焊接完成之后,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的容腔,气体残留在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之间的密封容腔内,导致密封容腔内的气压过高;高压气体容易在焊缝的首尾处形成气孔,由于气孔连通密封容腔,导致容纳槽52无法完全密闭,进而导致端盖50存在产品缺陷,产品的焊接良率无法满足要求。同时,为了避免形成气孔,现有的连续激光焊接工艺中,需要将焊接速度降低,以为密封容腔内的气体提供足够的逸出时间,导致焊接速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电池单体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端盖组件焊接过程中存在的容易产生气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所述电池单体可以为方形电池、圆柱形电池、异形电池、软包电池等。电池单体具有与其形状相对应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形状相对应的端盖组件。
壳体是用于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壳体所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壳体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50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在一些示例中,端盖50和壳体一体设置,具体地,端盖50和壳体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的内部时,再使端盖50盖合壳体。壳体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也可以为其他需要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组件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的形状。壳体的材质可以是铜、铁、铝、铝合金、不锈钢、塑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端盖50盖合于壳体的开口处,以用于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其中,端盖50的形状与壳体的形状相适配。端盖50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以防止端盖50在受挤压碰撞时发生形变,进而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端盖50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在一些示例中,端盖50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泄放内部环境压力的泄压机构。端盖50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铁、铜、铝、铝合金、不锈钢、塑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在一些示例中,在端盖50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用于隔离壳体内的电连接部件与端盖50的绝缘层,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密封件60焊接固定在端盖50上,在焊接端盖50和密封件60时,可以采用激光焊接。例如,可以采用激光脉冲焊接头作为焊接工具。为方便描述,以下将用于焊接的焊接工具称为焊接组件。密封件60可以为密封钉或其他通过焊接方式与端盖50相互连接固定的能够对注液孔51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结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示例中所述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50及密封件60,端盖50上开设注液孔51,密封件60与注液孔51密封配合;密封件60的边缘通过沿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一焊接层10固定于端盖50上,第一焊接层10包括多个沿第一轨迹分布的焊点;密封件60的边缘还通过沿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二焊接层20固定于端盖50上;第二焊接层20包括多个沿第二轨迹分布的焊点;至少部分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相连接,以使第一焊接层10与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
第一焊接层10包括多个沿第一轨迹分布的焊点。当焊接组件沿着第一轨迹运动时,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可以相互间隔设置,也可以部分重叠。
第二焊接层20包括多个沿第二轨迹分布的焊点,并且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至少部分重叠,以使第二焊接层20能够与第一焊接层10形成连续的焊缝。
假定端盖50上用于安装密封件60的表面为安装面,与安装面相平行的表面为投影面,本申请中所述的重叠,是指将第一焊接层10和/或第二焊接层20投影在投影面上所形成的图形具有重叠部位。
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与密封件60的形状相适配。在形成第一焊接层10时,沿着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一个焊点为第一焊接层10的首端焊点,最后一个焊点为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焊点;沿着第二轨迹形成的第一个焊点为第二焊接层20的首端焊点,最后一个焊点为第二焊接层20的末端焊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至少部分重叠。为了方便控制焊接组件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地,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重叠。以图2和图3中所示的形状为例,其中所示的ω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一轨迹方向和第二轨迹方向,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均为沿着ω方向焊接形成的多个焊点构成。由于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能够沿着同一轨迹焊接形成,使得焊接形成的焊缝能够沿着第一轨迹对应的路径延伸,进而使得焊接形成的焊缝更加美观。
在沿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时,第一焊接层10具有沿第一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和末端焊点。在沿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层20时,第二焊接层20具有沿第二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和末端焊点。
当第一焊接层10与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时,第二焊接层20与第一焊接层10将密封件60焊接固定在端盖50上,进而实现密封件60与端盖50之间的固定。由于焊接组件沿着第一轨迹焊接,在焊接组件沿着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时,依次形成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相比现有的连续焊接方式,能够为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容腔内的气体提供更多的逸出时间,进而可以减少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形成气孔。当焊接组件自首端依次焊接到末端时,位于第一焊接层10的首端焊点已经凝固;在第一焊接层10上进行二次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层20,通过第二焊接层20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的气孔密封,避免由于气孔的存在导致封闭容腔无法完全密封的问题,进而有助于解决焊接良率下降的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部分连接,以使第一焊接层10形成连续的焊缝。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至少部分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重叠,以形成二次焊接焊缝,当焊接到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焊点时,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可以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所形成的气孔封闭。
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在焊接形成基层焊点时,可以通过现有的脉冲焊接控制装置来控制焊接组件沿第一轨迹的运行速度以及焊接组件的焊接频率,以使第一焊接层10焊接过程中,前一焊点形成之后,待该焊点的焊接熔池凝固之后,再进行下一焊点的焊接,进而使得相邻的焊点的焊接熔池之间相互不干涉。常见的焊接熔池的凝固时间为10-30ms,因此,可以通过现有的脉冲焊接控制装置来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速度以及焊接频率,以使相邻的焊接熔池之间不干涉。通过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使得焊接过程中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的内壁面之间的气体能够有充分的逸出时间,进而可以减少气孔的产生。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在控制焊接组件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时,可以在完成第一焊接层10的焊接之后,焊接组件不停机,以使焊接组件继续沿着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层20;其中,焊接组件在焊接第二焊接层20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可以与形成第一焊接层10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相同,以减少对焊接组件的改变和调试,方便进行焊接组件的控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间隔设置,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位于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以将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区域焊接密封。由于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间隔设置,在形成第一焊接层10过程中,相邻焊点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形成供气体逸出的通道,进而使得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的内壁面之间的高压气体能够有充足的逸出时间。当第二焊接层20将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的焊点之间的空隙完全密封时,第一焊接层10与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多层,多层第二焊接层20可以在端盖50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在端盖50的俯视图中,多层第二焊接层20也可以错位设置,使得多层第二焊接层20能够与第一焊接层10相配合,形成连续的焊缝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由于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均为多个焊点构成,通过使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间距相等,在焊接完成之后,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所形成的焊点的形态一致,使焊接形成的焊缝的一致性相对较佳,进而可以使焊接形成的连续焊缝的形态相对更加美观;在进行焊接操作时,也可以方便控制焊接节拍。
请结合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与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
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两个焊点用于对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沿第二轨迹方向上的两侧进行二次焊接,以防止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存在空隙而造成漏焊。
请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一层,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以使第二焊接层20的每一焊点能够同时与第一焊接层10相邻的两个焊点部分重叠,进而使得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能够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形成连续的焊缝。如图3中第一焊接层10的任意焊点n,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N以及焊点N+1分别与焊点n部分重叠。
在一些示例中,与前一示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至少两层,以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两层为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n与如图3中的第一层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N以及焊点N+1部分重叠;第二种,焊点n与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的两个焊点至少部分重叠;第三种,焊点n与第一层第二焊接层20的一个焊点部分重叠,同时与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的一个焊点部分重叠;第四种,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n与第一层第二焊接层20的一个焊点完全重叠,同时与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的两个焊点部分重叠。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多层,第一焊接层10与多层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
所述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可以为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通过设置多层第二焊接层20,能够使第二焊接层20与第一焊接层10相配合,以在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形成连续的焊缝,进而提升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的密封性。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沿着端盖50的厚度方向,多层第二焊接层20可以在第一焊接层10的上方依次层叠设置,并且多层第二焊接层20相互配合,使得第一焊接层10与多层第二焊接层20能够形成连续可靠的焊缝。在一些示例中,在端盖50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上,多层第二焊接层20相互错位设置,以使多层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相互错开,并且多层第二焊接层20与基层相配合形成连续的焊缝。
在一些示例中,邻近第一焊接层10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所述错位设置,是指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与邻近第一焊接层10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的几何中心相互错开。如图3所示为第一焊接层10上方具有一层第二焊接层20的状态,其中,第一焊接层10上的焊点n,对应第二焊接层20上的焊点N以及N+1,其中,焊点N以及焊点N+1与焊点n至少部分错位设置,以使邻近第一焊接层10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能够用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之间存在间隙。当如图3中的第二焊接层20的上方具有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时,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可以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位置相对应,也可以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进而使得第一焊接层10与多层第二焊接层20能够相配合形成连续的焊缝。由于多层第二焊接层20能够相互配合,将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进行补充焊接,能够提升焊接的密封性,同时使第二焊接层20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的气孔完全封闭,进一步提升密封件60与端盖50接合处的焊接密封性。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相邻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的几何中心相互错开,以使相邻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相配合,将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的缝隙完全密封,进而提高电池单体端盖组件密封性。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具有间隙,多层第二焊接层20用于将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位置焊接密封。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部分重叠,邻近第一焊接层10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两焊点部分重叠,进一步地,第二层第二焊接层20可以对第一层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间隙进行焊接密封。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具有沿第一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第二焊接层20具有沿第二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第二焊接层20的首端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焊点至少部分连接。
在进行焊接操作时,第二焊接层20的首端焊点可以用于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焊点位置所产生的气孔封闭,进而提升焊缝的密封性。
在采用焊接组件进行焊接操作时,焊接组件沿着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之后,焊接组件可以不停机,继续沿着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层20,以缩短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之间的停机时间,提升加工效率。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间距相等,进而在焊接形成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时,焊接组件不需要停机和调整参数,进行连续焊接操作,以加速焊接进程。
请结合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端盖50具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安装面,第二焊接层20在平行于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至少部分重叠。
当第二焊接层20为一层时,如图3中的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之间部分重叠,并且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形成连续的焊缝。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N及与焊点N相邻的焊点N+1、焊点N-1,其中,焊点N分别与焊点N+1、焊点N-1部分重叠。当第二焊接层20为多层时,位于同一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之间可以部分重叠设置,相邻层的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以使多层第二焊接层20与第一焊接层10形成连续的焊缝,并且第二焊接层20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所形成的气孔封闭。
请参阅图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如图2中的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n及焊点n的相邻焊点n+1以及焊点n-1,焊点n分别与焊点n+1以及焊点n-1部分重叠设置,以使第一焊接层10形成连续的焊缝。在焊接组件进行焊接操作时,可以采用现有的焊接控制系统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以使焊点n的熔池凝固之后,再焊接形成焊点n+1,进而避免在焊点n熔池未凝固时,对相邻的焊点熔池造成干涉。
请参阅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远离密封件60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外边缘,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靠近密封件60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内边缘;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位于外边缘和内边缘之间。
以如图3中的第一焊接层10大体呈圆形为例,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远离密封件60的一端的连线形成的环形为第一焊接层10的外边缘;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靠近密封件60的一端的焊点的连线形成的环形为第一焊接层10的内边缘,内边缘与外边缘之间围合形成环形区域,第二焊接层20位于该环形区域内。由于第二焊接层20和第一焊接层10位于预设的环形区域内部,使得第二焊接层20和第一焊接层10形成的焊缝能够沿着预设区域延伸,进而使得焊缝的轨迹相对恒定,焊接形成的端盖组件的外观更加可控,并且相对更加美观。由于第二焊接层20能够覆盖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空隙,进而避免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存在未焊接区域,防止出现漏焊。
在一些示例中,端盖具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安装面,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在平行于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以及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的总重叠率不小于75%。
所述总重叠率是指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在端盖50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中,第二焊接层20以及第一焊接层10的重叠面积占第二焊接层20以及第一焊接层10所形成的焊缝的总面积的占比。通过使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以及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的总重叠率不低于75%,能够保证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的焊接密封,进而保证密封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轨迹与第二轨迹至少部分重叠。
在具有一层第二焊接层20时,第二焊接层20的第二轨迹邻近第一轨迹,或者,第二焊接层20的第二轨迹与第一轨迹重合,以保证上焊接成的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焊点的重叠率。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的数量为多层,多层第二焊接层20分别沿着第二轨迹分布,并且相邻第二焊接层20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以使第一焊接层10与多层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焊接层10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进行焊接时,形成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时,可以焊接组件可以采用相同的运行参数,即,相同的运动速度以及焊接频率,进而不需要额外调整焊接组件的运行状态。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在完成第一焊接层10的焊接之后,焊接组件不停机,继续焊接形成邻近的第二焊接层20,以加快焊接进程。
请参阅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具有沿第一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端盖50上还形成有沿第三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入层30,焊接切入层30包括多个沿第三轨迹分布的焊点;焊接切入层30具有沿第三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焊接切入层30的相邻焊点相连接;焊接切入层30的末端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首端焊点相连接。
在进行焊接操作时,在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形成焊接熔池,焊接熔池内为液态金属,在焊接组件移动过程中,熔池尾部金属冷却并结晶形成焊缝,在熔池部位有可能存在一些焊接形成的杂质。通过形成焊接切入层30,能够在第一焊接层10的外部形成用于导引杂质的通道,以使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向第一焊接层10的外部方向导引。
所述第三轨迹可以为与第一焊接层10的第一轨迹相切的方向,如图4中第二方向D1所示,焊接组件沿着第二方向D1向密封件60方向运动,并达到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时,焊接组件开始进行第一焊接层10的焊接。本示例中,可以通过现有的焊接控制系统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以使焊接切入层30的相邻焊点相连接,以形成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
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焊接切入层30还具有沿第三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焊接切入层30的首端焊点位于第一焊接层10远离密封件60的一侧。
由于焊接切入层30用于形成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焊接切入层30的首端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外部时,第一焊接层10的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杂质能被导出到焊点外部。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焊接层20具有沿第二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端盖50上还形成有沿第四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出层40,焊接切出层40包括多个沿第四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焊接切出层40具有沿第四轨迹分布的首端焊点;焊接切出层40的相邻焊点相连接;焊接切出层40的首端焊点与第二焊接层20的末端焊点相连接。
通过形成焊接切出层40,能够在第二焊接层20的外部形成用于导引杂质的通道,以使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向第二焊接层20的外部方向导引。
所述第四轨迹可以为与第二焊接层20的第二轨迹相切的方向,如图4中第三方向D2所示,焊接组件沿着第三方向D2向远离密封件60方向运动。本示例中,可以通过现有的焊接控制系统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以使焊接切出层40的相邻焊点相连接,以形成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焊接切出层40还具有沿第四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焊接切出层40的末端焊点位于第二焊接层20远离密封件60的一侧。
由于焊接切出层40用于形成将杂质向外导引的通道,焊接切出层40的末端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外部时,第二焊接层20的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杂质能被导出到焊点外部。
在一些示例中,以第一焊接层10的首端焊点的几何中心与密封件60的圆心的连线为对称轴,焊接切入层30与焊接切出层40相对对称设置,以使焊接形成的焊缝更加美观,并且能够方便控制焊接组件的运动轨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环绕密封件60设置。
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组合形成的焊缝环绕密封件60设置,以使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形成连续的焊缝,进而对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进行密封。由于第二焊接层20能够将第一焊接层10所形成的气孔封闭,能够有效提升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端盖组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焊接组件的示例。焊接组件用于焊接如上述任一示例中的端盖组件,焊接组件包括运动速度为S,且焊接频率为P的脉冲焊接头,第一焊接层10和/或第二焊接层20为脉冲焊接头脉冲焊接形成,S不小于15mm/s,且不超过80mm/s,P不小于25Hz,且不超过140Hz。
焊接组件采用脉冲焊接头,以进行脉冲焊接。脉冲焊接头能够沿着上述第一轨迹、第二轨迹、第三轨迹或第四轨迹运动,以在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形成连续的焊缝。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在焊接完成第一焊接层10之后,脉冲焊接头不停机,继续沿着第二轨迹运行,进而焊接形成第二焊接层20,因而使得第二焊接层20的首端焊点与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焊点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二焊接层20能够将第一焊接层10的末端的气孔封闭。
本示例中所述的焊接组件也可以包括其他功能部件,例如,焊接组件还可以采用现有的焊接控制系统,采用电机等部件驱动脉冲焊接头沿着预设轨迹运动,以使具有上述运动速度以及焊接频率的脉冲焊接头能够沿着预设轨迹进行焊接操作。本示例中对焊接组件的其他功能部件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示例上述焊接组件的示例列出了部分部件,仅是示例出一种用于实现脉冲焊接的组件,以便于理解。
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15mm/s≤S≤80mm/s,并且对应的焊接频率25Hz≤P≤140Hz。脉冲焊接头的焊接频率可以为25Hz,26Hz,30Hz,40Hz,50Hz,60Hz,70Hz,80Hz,90Hz,100Hz,110Hz,120Hz,130Hz,140Hz,对应的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可以为15mm/s,18mm/s,20mm/s,26mm/s,31mm/s,36mm/s,41mm/s,46mm/s,51mm/s,58mm/s,64mm/s,70mm/s,74mm/s,80mm/s。以上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以及焊接频率仅为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示例中,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与其焊接频率成正比,以控制焊接节拍。由于第一焊接层10与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通过控制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以使焊接形成的焊缝质量与脉冲焊接头的焊接节拍相适配。
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当脉冲焊接头的运行速度为80mm/s时,对应的焊接频率为140Hz。
在进行脉冲焊接过程中,焊点的焊接熔池的凝固时间大约为10-30ms,通过控制脉冲焊接头按照上述运动速度和焊接频率,使得在进行焊接过程中,相邻焊点之间的间隔时间能够满足焊接熔池凝固所需时间,进而可以避免相邻的焊接熔池之间相互干涉。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上述端盖组件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电池单体100的示例,电池单体100包括如上述任一示例中所述的端盖组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单体的示例是基于上述端盖组件的示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池单体的示例包括上述端盖组件全部示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电池单体可以为圆柱体、长方体或其他形状。电池单体100具有壳体110,壳体110内部设置有电芯120以及其他功能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电池单体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用电设备的示例,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示例的电池单体110。
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车辆、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单体,能够有效保证用电设备供电的稳定性,进而提升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请参阅图6,图6为用电设备为电动车辆1000的示例,其中,电动车辆1000具有控制器200和马达300,电动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用电设备可以包括一个上述任一示例所述的电池单体100。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上述任一示例所述电池单体100组合形成电池组,用电设备上安装有上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可以为相互串联的电池单体100组成;电池组也可以为相互并联的电池单体100组成;电池组也可以将多个电池单体100串并联混合的方式相互连接,以根据需要适应于特定的用电设备的使用需求。
下面结合图1至图4,综合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50和密封件60,端盖50上开设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51,密封件60用于对注液孔51进行密封。在端盖5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件60的容纳槽52,密封件60安装于端盖50上,并置于容纳槽52内,在注液孔51内设置有胶钉71,以用于将注液孔51封闭。密封件60与容纳槽52的上端边缘之间形成有接合处。通过运动速度为S,且焊接频率为P的焊接组件的脉冲焊接头进行焊接操作,其中,S不小于15mm/s,且不超过80mm/s,P不小于25Hz,且不超过140Hz;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S越大,对应的焊接频率P也越大,可选地,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选择80mm/s,焊接频率为140Hz,以使相邻的焊接熔池具有足够的凝固时间。脉冲焊接头焊接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以形成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第一焊接层10与第二焊接层20形成连续的焊缝,以使密封件60和端盖50的接合处通过焊接形成的焊缝密封。通过控制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以及焊接频率,实现控制焊接节拍,提升焊接效率,同时,脉冲焊接头的运动速度与其焊接频率成正比,以使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相邻焊点的焊接熔池相互不干涉。由于第二焊接层20能够将第一焊接层10所形成的气孔封闭,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现有的连续焊接的焊缝末端存在气孔的问题,有效提升密封件60与端盖50的接合处的焊接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续的焊缝,第一焊接层10和第二焊接层20在端盖50的上表面的投影中,第一焊接层10以及第二焊接层20的重叠率不低于75%,以保证焊接密封性能。本申请中的第二焊接层20可以为一层,也可以为多层,为了提高焊缝的一致性和美观性,第二焊接层20可以呈依次层叠设置在第一焊接层10的上方,以使焊点形成沿着固定轨迹延伸的焊缝,进而提高焊缝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示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电池单体,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及密封件,所述端盖上开设注液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注液孔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的边缘通过沿第一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一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一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轨迹分布的焊点;
所述密封件的边缘还通过沿第二轨迹焊接形成的第二焊接层固定于所述端盖上;所述第二焊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轨迹分布的焊点;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焊接层与所述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相互错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数量为多层,所述第一焊接层与多层所述第二焊接层形成连续的焊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至少部分错位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所述第二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二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所述第二焊接层的首端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末端焊点至少部分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安装面,所述第二焊接层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至少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的安装面,所述第一焊接层及所述第二焊接层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中,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的总重叠率不小于75%。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外边缘,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焊点靠近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的连线形成内边缘;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焊点位于所述外边缘和所述内边缘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与所述第二轨迹至少部分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相邻焊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
所述端盖上还形成有沿第三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入层,所述焊接切入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焊接切入层具有沿所述第三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
所述焊接切入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所述焊接切入层的末端焊点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首端焊点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切入层还具有沿所述第三轨迹设置的首端焊点;所述焊接切入层的首端焊点位于所述第一焊接层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
15.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焊接层具有沿所述第二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
所述端盖上还形成有沿第四轨迹焊接形成的焊接切出层,所述焊接切出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第四轨迹分布的焊点;所述焊接切出层具有沿所述第四轨迹分布的首端焊点;
所述焊接切出层的相邻焊点相连接;
所述焊接切出层的首端焊点与所述第二焊接层的末端焊点相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切出层还具有沿所述第四轨迹设置的末端焊点;所述焊接切出层的末端焊点位于所述第二焊接层远离所述密封件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层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层环绕所述密封件设置。
18.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
1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
CN202320043896.6U 2023-01-09 2023-01-09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8957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3896.6U CN218957869U (zh) 2023-01-09 2023-01-09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3896.6U CN218957869U (zh) 2023-01-09 2023-01-09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869U true CN218957869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3896.6U Active CN218957869U (zh) 2023-01-09 2023-01-09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2608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weld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280596B (zh) 二次电池
CN101079475B (zh) 密封电池
CN104396050B (zh) 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
CN103427063A (zh) 单电池和电池组
KR101044844B1 (ko) 밀폐형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그것을 탑재한 차량, 전지 탑재 기기
JP5909504B2 (ja) 電池における溶接構造、その形成方法、二次電池セルおよ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870366B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3346167A (zh) 电池盖板的焊接方法
EP1953848B1 (en) Welding-type fixing cap and cell modul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9713353A (zh)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模组
CN218957869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KR101167822B1 (ko) 밀폐형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것을 탑재하는 차량, 기기
CN113809444B (zh) 一种电池
CN106271079A (zh) 一种电池注液孔的双波长复合焊接方法
WO202408699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焊接方法以及设备
CN210296421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极柱
CN218996892U (zh) 电池的盖板、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823199U (zh)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832547B (zh) 端盖、端盖组件及焊接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024719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JP2003019575A (ja) 密閉容器の製造法及び密閉電池の製造法
WO2023078032A1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01274305Y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穿壁焊用塑料防护垫片
US20160344000A1 (en) Sealed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