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1174U -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1174U
CN218951174U CN202222198753.0U CN202222198753U CN218951174U CN 218951174 U CN218951174 U CN 218951174U CN 202222198753 U CN202222198753 U CN 202222198753U CN 218951174 U CN218951174 U CN 218951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adsorption
sludge
control unit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875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信
张芊
谢湉
张荣海
黄锦孙
杜万传
马原青
石燕飞
梁凯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Guangxi Bosh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875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1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1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1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包括抽水单元、吸附池、再生池、沉淀池、污泥处置池、回灌单元、污泥回流控制单元和污水回流控制单元,所述抽水单元与吸附池相连,吸附池的输出端与沉淀池相连,沉淀池的沉淀水出口与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沉淀池的排泥口通过与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出水口与设置在回灌井内的回灌单元相连,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污水出口与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连相连,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的分别与污泥处置池和再生池相连,再生池的输出端与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确保处理效果并有效控制处理时间,自动化程度高,无化学药剂的投加,低碳且无二次污染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水以可观的存储量赋存于地下含水层环境,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对地面污染具有相对较低的敏感性,是全球最重要、有价值和可再生资源。我国区域性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典型有机污染场地对地下水质的不利影响显著。我国各地区、流域地下水有机污染指标都有检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区、华北平原等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明显,部分城市工业企业周边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严重威胁着饮用水源的安全,迫切需要采取快速高效的措施开展地下水的相关治理。
抽出-处理技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之一,是地下水异位修复的代表性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废水的治理。受污染的地下水经一系列抽水井抽出到地面,通过处理设施、设备将地下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相应管网或水体,或直接回注到地下环境中。采用该技术治理有机污染地下水时,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其组合的方式。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由于地下水体水量大且成分复杂,往往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耗费大量资金的同时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生物法相对更经济、环境友好,但由于先吸附后分解的污染物降解过程导致耗时过长,不利于工期把控,则较少被考虑。现有的处理方法很难同时满足工程应用对经济性、环保性、适用性等要求,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吸附再生法处理抽出地下水,以生物法为基础,从空间上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过程进行切分,能有效控制处理时长并确保处理效率,降低投入药剂成本及二次污染问题,使经过处理的地下水回灌时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所述再生处理系统包括抽水单元、吸附池、再生池、沉淀池、污泥处置池、回灌单元、污泥回流控制单元和污水回流控制单元,所述抽水单元包括设置在抽水井内的潜水泵和与所述潜水泵连接的吸附池进水管,所述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吸附池的输入端相连,吸附池的输出端通过吸附池出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沉淀水出口和排泥口,所述沉淀池的沉淀水出口与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口通过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设置在回灌井内的回灌单元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污水出口通过污水回流管与所述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连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的分别与所述污泥处置池和再生池相连,所述再生池的输出端通过再生污泥回流管与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相连。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再生污泥回流管上设有置再生污泥流量调节阀。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吸附池采用推流式曝气池,在推流式曝气池内设置曝气管。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自动排泥污泥斗,所述自动排泥污泥斗的出泥口与所述排泥口相连。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沉淀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在辐流式沉淀池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监测探头和无线数据传输采集器,所述监测探头为水质监测探头、pH监测探头、电导率监测探头、溶解氧监测探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沉淀池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控制阀,所述回灌单元包括设置在回灌井内的回水泵,所述回水泵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出水口相连,在污水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信号控制阀。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回灌井和抽水井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过滤花管。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抽水井和回灌井内分别设置有水位计。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抽水井内且位于潜水泵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在回灌井内且位于回水泵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抽出-吸附再生处理法对有机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以生物法为基础,从空间上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过程进行切分,确保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处理时间,工程应用可行性高;
(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控制简单、无需投入大量人力,有利于降低修复成本;本实用新型无化学药剂的投加,配备污泥处置池,低碳且无二次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的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泥污泥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潜水泵1,抽水井2,抽水单元3,吸附池进水管4,再生污泥回流管5,吸附池6,再生池7,吸附池出水管8,沉淀池9,污泥回流管10,沉淀池排泥管11,剩余污泥排泥管12,沉淀池出水管13,第一信号控制阀 13a,污泥处置池14,回灌单元15,回灌井16,回水泵16a,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a,第一控制阀17b,第二控制阀17c,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8a,第三控制阀门18b,第四控制阀门18c,再生污泥流量调节阀19,污水回流管20,第二信号控制阀21,沉淀水出口90,排泥口91,自动排泥污泥斗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所述再生处理系统包括抽水单元3、吸附池6、再生池7、沉淀池9、回灌单元15、污泥处置池14、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和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所述抽水单元3包括设置在抽水井2内的潜水泵1和与所述潜水泵1连接的吸附池进水管4,所述吸附池进水管4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吸附池6的输入端相连,吸附池6的输出端通过吸附池出水管8与沉淀池9相连,所述沉淀池9设置有沉淀水出口90和排泥口91,所述沉淀池9的沉淀水出口 90与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相连,所述沉淀池9的排泥口91通过沉淀池排泥管11与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出水管13与设置在回灌井16内的回灌单元15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的污水出口通过污水回流管20与所述吸附池进水管4的输出端连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的分别与所述污泥处置池14和再生池7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的回流输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10与再生池7 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的排泥口通过剩余污泥排泥管12与污泥处置池14相连,所述再生池7的输出端通过再生污泥回流管5与吸附池进水管 4的输出端相连,抽水单元3抽出地下水,地下水由吸附池进水管4进入吸附池6,出水由吸附池出水管8进入沉淀池9,沉淀池9出水流入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水质合格时流入沉淀池出水管13、经回灌单元15回灌至地下含水层,水质不合格时流入污水回流管20、进入吸附池6进行二次处理,沉淀池 9排出污泥流经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污泥浓度符合要求时,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泥管12流入经污泥处置池14无害化处置,污泥浓度不符合要求时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0流入再生池7,污泥在所述再生池7内进行再次处理后并通过再生污泥流量调节阀19和再生污泥回流管5再次送入吸附池6内进行循环再生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沉淀池出水管13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控制阀13a,所述回灌单元15包括设置在回灌井16内的回水泵16a,所述回水泵16a通过沉淀池出水管13与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的出水口相连,在污水回流管20上设置有第二信号控制阀21,在所述再生污泥回流管 5上设置有再生污泥流量调节阀1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抽水井2内且位于潜水泵1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未图示),在回灌井16内且位于回水泵16a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未图示),通过回水泵 16a将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内的水沿沉淀池出水管13抽入回灌井16内,在所述抽水井2和回灌井16内分别设置有水位计(未图示),在回灌井16和抽水井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过滤花管,所述过滤花管为聚乙烯防腐管材,对井内的大物质颗粒进行过滤,防止管道堵塞;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由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a、第一控制阀17b和第二控制阀17c组成,第一控制阀17b设置在污泥回流管 10上,第二控制阀17c设置在剩余污泥排泥管12上,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a通过信号线与第一控制阀17b和第二控制阀17c 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18由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8a、第三控制阀门18b和第四控制阀门 18c组成,第三控制阀门18b设置在污水回流管20上,第四控制阀门18c设置在沉淀池出水管13上,集成水质监测传感器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8a 通过信号线分别与第三控制阀门18b和第四控制阀门18c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池6采用推流式曝气池,在推流式曝气池内设置曝气管,所述通过鼓风曝气系统、曝气管向吸附池6内进行曝气,污泥停留时间为30~60min。所述再生池7为推流式曝气池,所述推流式曝气池内设置鼓风曝气系统、污泥浓度检测装置、污泥停留时间为5~6h,通过污泥浓度检测装置将检测信号传递至污泥回流控制单元 1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沉淀池9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在辐流式沉淀池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监测探头和无线数据传输器,监测探头将将监测的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器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所述监测探头为水质监测探头、pH监测探头、电导率监测探头、溶解氧监测探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沉淀池9内设置有自动排泥污泥斗92,如图5所示,所述自动排泥污泥斗92的出泥口与所述排泥口91相连,所述污泥斗92每2小时自动排泥一次,将排出的污泥送至排泥口91 并通过沉淀池排泥管11输送至污泥回流控制单元17。本实用新型采用抽出- 吸附再生处理法对有机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以生物法为基础,从空间上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过程进行切分,确保处理效果并有效控制处理时间,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投入大量人力,无化学药剂的投加,低碳且无二次污染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处理系统包括抽水单元、吸附池、再生池、沉淀池、污泥处置池、回灌单元、污泥回流控制单元和污水回流控制单元,所述抽水单元包括设置在抽水井内的潜水泵和与所述潜水泵连接的吸附池进水管,所述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和与所述吸附池的输入端相连,吸附池的输出端通过吸附池出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设置有沉淀水出口和排泥口,所述沉淀池的沉淀水出口与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沉淀池的排泥口通过沉淀池排泥管与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出水口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设置在回灌井内的回灌单元相连,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污水出口通过污水回流管与所述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连相连,所述污泥回流控制单元的分别与所述污泥处置池和再生池相连,所述再生池的输出端通过再生污泥回流管与吸附池进水管的输出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污泥回流管上设有置再生污泥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采用推流式曝气池,在推流式曝气池内设置曝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自动排泥污泥斗,所述自动排泥污泥斗的出泥口与所述排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在辐流式沉淀池内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监测探头和无线数据传输采集器,所述监测探头为水质监测探头、pH监测探头、电导率监测探头、溶解氧监测探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信号控制阀,所述回灌单元包括设置在回灌井内的回水泵,所述回水泵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所述污水回流控制单元的出水口相连,在污水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二信号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回灌井和抽水井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过滤花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水井和回灌井内分别设置有水位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抽水井内且位于潜水泵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在回灌井内且位于回水泵的输出口上设置有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
CN202222198753.0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Active CN218951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753.0U CN2189511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8753.0U CN2189511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1174U true CN218951174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8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8753.0U Active CN218951174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1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8097B (zh) 生态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1239767A (zh) 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US20210178331A1 (en) Ultrafiltration system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coal mine water
CN102276111A (zh) 微污染水源优化组合的处理方法
CN104355506B (zh) 一种生活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10367290U (zh) 一种页岩气钻井作业废水不落地预处理装置
CN101585650B (zh) 挂膜式浮动链曝气污染水体修复方法与装置
CN102050529B (zh) 浸没式内循环膜混凝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CN101279805A (zh) 膜法饮用水处理工艺方法与设备
CN218951174U (zh) 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的抽出与吸附再生处理系统
CN104355505B (zh) 一种生活废水的处理系统
CN111943361B (zh) 一种耐盐菌降解压裂返排液有机物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8483827B (zh) 用于城市雨水道干渠出水的处理和净化系统
CN215975459U (zh) 一种全地埋式钢筋砼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15592773U (zh) 集成式农村供水处理装置
CN213803399U (zh) 一种复合型可移动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5856266U (zh) 大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26820U (zh) 一种海上平台生产废水紧凑高效除油装置
CN103011415B (zh) 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
CN112047577A (zh) 一种高浊度煤矿井下水达地表ⅲ的处理系统及工艺
CN208649060U (zh) 一种无泵式微动力农村厕所污水回用净化设备
CN204873983U (zh) 过滤装置反洗水处理系统
CN203999267U (zh) 一种污水再生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8250104U (zh) 用于压裂返排液的水处理装置
CN21607347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42300 intersection of Dongcheng Avenue and Dongcheng Road,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ingguo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30000 No. 101, Gao'an Road, high tech Zo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BOSSC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3

Address after: 530000 No. 101, Gao'an Road, high tech Zone,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Boshik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42300 intersection of Dongcheng Avenue and Dongcheng Road, heli Park, Ninggu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ingguo City, Xuanche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Bosh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