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5661U -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5661U
CN218925661U CN202223393456.8U CN202223393456U CN218925661U CN 218925661 U CN218925661 U CN 218925661U CN 202223393456 U CN202223393456 U CN 202223393456U CN 218925661 U CN218925661 U CN 218925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i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xtremely
mine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34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锋
何新春
谢金亮
朱柱
刘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3934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5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5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5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底层、设置在底层上面的中层和设置在中层上面的表层;底层包括底面和铺设在底面上的碱性调理剂层;中层包括铺设在碱性调理剂层上面的有机阻水材料层;表层包括铺设在有机阻水材料层上面的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铺设在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上方的动物粪便下脚料层和栽种在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上方的植物层。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的土壤重构技术由于采用硬性反酸隔离或不隔离,导致材料反酸不彻底;硬性隔离与喷播手段结合,导致植物根系无法深入,使植被系统稳定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Description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的土地类型主要包括一些金属矿山的排土场、尾矿库、采坑边坡以及污染退化土地。强酸环境会加速有重金属污染向周围水体的滤出及渗透进入地下水内到处流窜,造成土壤污染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难点主要包括:①土地裸露面积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问题严重;②含硫废石露天堆放,经风化淋溶和氧化作用产生酸性废水,溶出重金属,极端酸性与重金属毒性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定居;③矿山地形地貌复杂,露天开采标高及剥离土石堆填标高落差大,坡陡,施工难度大;④砂石与岩石坡面的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表面高温、土壤保水能力差,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恶劣。
目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治理思路有:第一种为覆土植被。在矿山废弃地上直接覆盖1m~2m厚客土层形成隔离层,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上层植物,然后进行植被重建。第二种是多采用硬性隔离与喷播手段结合。通过喷射物理阻隔材料、化学稳定剂使之反应形成坚实外壳,或施加化学物质来络合重金属离子和碱性中和基质,人工复合隔离材料隔绝氧气,隔离层上喷播覆土植被。第三种为直接植被技术手段,通过土壤原位改良后,直接进行植被重建。其中,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的修复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修复效果差,维持年限少。而第三种直接植被技术作为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极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并得到了许多学者得认可。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经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养护工程共4个阶段,其中土壤重构是实现直接植被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进一步的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重构的基础。极端酸性和重金属毒性又是制约植被重建的关键因素。
目前已公开的针对极端化矿山废弃地土壤剖面重构技术较少,很多应用于我国煤矿矿山生态修复,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 112816655 A)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土壤剖面重构方法。将煤矸石和土壤进行烘干,粉碎机打碎研磨,过筛处理,并设置新构土壤容重,将不同质量含量的煤矸石新构土壤进行分层重构。所述新构土壤分为上下两层新构土壤,所述上下两层新构土壤中煤矸石的质量含量比例为30%:10%或50%:10%。土壤和煤矸石的粒径为0~2mm,土壤容重均设置为1.3g/cm3。将不同煤矸石质量含量的新构土壤进行上下两层土壤剖面重构,可显著提高持水能力。上粗下细的分层重构方式使得土壤在通过上层粗质土进入下层细质土时受到阻碍,在分层界面土壤的入渗速度减慢,土壤剖面的水分入渗量增加,进而使得分层重构方式下的累积入渗量增加,持水能力增强。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 113305145 A)公开了一种堆浸场复垦土壤重构方法和应用。该复垦土壤重构方法通过先将堆浸渣加入黏土类物质进行增粘处理,然后加入碱性调节剂进行碱性调节,再加入有机肥进行营养调节,将处理后的堆浸渣与秸秆堆垛熟化,从而得到复垦土壤;上述方法可实现堆浸渣到复垦土壤的转化,有效减少了堆浸渣的存储量同时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且所制得的复垦土壤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适耕性良好,适宜作物生长,为堆浸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但是,上述两种土壤重构技术,由于未重视反酸隔离的设置,反酸不够彻底,材料反酸现象仍旧存在,并且由于反酸隔离效果差,导致植物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植物退化,土壤重构不够彻底,维持时间短。
综上,目前现有的土壤重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采用硬性隔离与喷播手段结合进行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导致植物根系无法深入,持续降雨期喷播过厚容易造成边坡不稳定出现滑落,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同时利用植物材料喷播,无法调控种间植物生长关系,生物多样性无法保证,植被系统稳定性差,加之修复后期若反酸隔离设置不恰当,易出现土壤返酸现象,容易发生植被系统退化,从而导致维持年限短。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目前现有土壤重构技术由于采用硬性反酸隔离或不隔离,导致材料反酸不彻底;硬性隔离与喷播手段结合,导致植物根系无法深入,使植被系统稳定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以及维持时间短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底层、设置在所述底层上面的中层和设置在所述中层上面的表层;其中,所述底层包括底面和铺设在所述底面上的碱性调理剂层;所述中层包括铺设在所述碱性调理剂层的上面的有机阻水材料层;所述表层包括铺设在所述有机阻水材料层的上面的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铺设在所述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上方的动物粪便下脚料层和栽种在所述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上方的植物层;所述植物层包括苗木区和设置在所述苗木区之间的草本区。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碱性调理剂层为熟石灰层;所述熟石灰层的厚度为0.5~1.5cm。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有机阻水材料层为由生物菌、腐殖酸、膨润土和凹凸棒粘土按照任意比例混合制成粉末状后构成的柔性阻水材料层。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有机阻水材料层的厚度为1.5~2.0cm。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厚度为10~20cm。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动物粪便下脚料层的厚度为1.5~2.0cm。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苗木区包括至少两排苗木种植槽和种植在所述苗木种植槽中的苗木;所述草本区设置在相邻的苗木种植槽之间;在所述草本区种植有草本植物。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苗木种植槽包括乔木种植槽和灌木种植槽;在所述乔木种植槽和所述灌木种植槽中分别种植有乔木和灌木。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乔木包括湿地松和刺槐;所述灌木包括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所述草本植物包括宽叶雀稗、披肩草、狗牙根、木豆、百日菊、波斯菊。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相邻的所述乔木之间的距离为2m;相邻的所述灌木之间的距离为0.5m。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通过包括碱性调理剂层的底层,能够快速消酸抑酸;通过将柔性的有机阻水材料层作为中层,柔性隔离重金属等污染源,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并且不会对植物层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通过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和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为植物层的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实现快速植被重建;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土壤过多扰动,采用原位基质改良土壤的方式,施工简单,减少客土使用,同时能消酸控酸,稳定重金属,实现肥力提升与重金属防控并举,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维持时间长,修复效果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土壤修复效果好、快速建植、提高植被覆盖率、缩短施工时间和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在附图中,1-底层,2-中层,3-表层。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
针对前述提出的目前现有土壤重构技术由于采用硬性反酸隔离或不隔离,导致材料反酸不彻底;硬性隔离与喷播手段结合,导致植物根系无法深入,使植被系统稳定性差,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以及维持时间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的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
如图1结合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底层1、设置在底层1上面的中层2和设置在中层2上面的表层3;其中,底层1包括底面和铺设在底面上的碱性调理剂层;中层2包括铺设在碱性调理剂层上面的有机阻水材料层;表层3包括铺设在有机阻水材料层上面的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铺设在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上方的动物粪便下脚料层和栽种在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上方的植物层;植物层包括苗木区和设置在所述苗木区之间的草本区。
通过包括碱性调理剂层的底层,能够快速消酸抑酸;通过将柔性的有机阻水材料层作为中层,柔性隔离重金属等污染源,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并且不会对植物层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通过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和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为植物层的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实现快速植被重建;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土壤过多扰动,采用原位基质改良土壤的方式,施工简单,减少客土使用,同时能消酸控酸,稳定重金属,实现肥力提升与重金属防控并举,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维持时间长,修复效果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土壤修复效果好、快速建植、提高植被覆盖率、缩短施工时间和成本等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碱性调理剂层为熟石灰层;熟石灰层的厚度为0.5~1.5cm。其中,碱性调理剂层中的熟石灰的用量为1.5~3.0kg/m2。底层1的主要功能为酸性消纳、抑酸。底层1包括的碱性调理剂层,主要选择一些碱性调理剂。考虑到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特殊的土壤环境,根据当前工程实际,土壤原位底面优选熟石灰作为碱性调理剂对底面进行平铺覆盖,可快速调节土壤的酸度,减缓硫铁氧化物与外界氧气接触,消酸抑酸且隔氧。熟石灰的用量为1.5~3.0kg/m2;熟石灰层的厚度为0.5~1.5cm,以便于保证酸性消纳、抑酸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有机阻水材料层为由生物菌、腐殖酸、膨润土和凹凸棒粘土按照任意比例混合制成粉末状后构成的柔性阻水材料层。阻水效果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有机阻水材料层的厚度为1.5~2.0cm。中层2的主要功能为稳定重金属,防止重金属迁移,防止底层返酸,同时减缓表层水分和养分的入渗速率。中层2中的有机阻水材料层一般为柔性生物有机阻水材料构成。其中,柔性生物有机阻水材料是用新型功能的生物菌搭载腐殖酸、膨润土、凹凸棒粘土制成的粉末状阻水材料铺施在植物根系下方,遇水后会立即形成柔软、粘性的组合层,可以有效阻止水的纵向渗漏,具有柔性、弹性及自我修复的功能。植物根系可以自由穿过中层2的有机阻水材料层向下生长,有机阻水材料层可瞬间自我修复创口,迅速闭合而保持不漏水,同时可以立刻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如重金属污染源、底层酸性水的上返等,可有效替代地膜及刚性阻水材料,在无机械性破坏的前提下,功能可长效持续10至20年。柔性生物的有机阻水材料采用人工简易撒播,撒播厚度优选为1.5~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厚度为10~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动物粪便下脚料层的厚度为1.5~2.0cm。
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厚度为10~20cm;动物粪便下脚料层的厚度为1.5~2.0cm;其中,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中的动物粪便下脚料的用量为3.0~8.0kg/m2。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中采用的动物粪便下脚料是将动物粪便、稻壳、糠醛渣、秸秆和发酵剂按照任意比例混合均匀后,调节水分至50%,发酵8~10天后制作得到;其中,动物粪便下脚料中的有机质按照烘干基计,含量大于等于45%;动物粪便下脚料中的总养分按照烘干基计,含量大于等于8.5%。
表层3的主要功能为植生层和耗氧。表层3由少量矿山废弃土和腐熟的动物粪便下脚料以及植物层构成。其中,少量的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厚度优选为10~20cm;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中的动物粪便下脚料,是将动物粪便,优选为猪粪,与稻壳、糠醛渣、秸秆这些农业废弃物及发酵剂进行堆垛充分混合,调节水分至50%左右,发酵8~10天制作而成。丁武粪便下脚料外观褐色,无恶臭,有机质≥45%(以烘干基计),总养分(N+K2O+P2O5,以烘干基计)含量≥8.5%,保水保肥,具有高氮碳比的纤维素和硅结合体,提供土壤良好的空气性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发酵时间短,现场操作简单,生态环保。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中的动物粪便下脚料的用量为3.0~8.0kg/m2;覆盖厚度优选为1.5~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苗木区包括至少两排苗木种植槽和种植在苗木种植槽中的苗木;草本区设置在相邻的苗木种植槽之间;在草本区种植有草本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苗木种植槽包括乔木种植槽和灌木种植槽;在乔木种植槽和灌木种植槽中分别种植有乔木和灌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乔木包括湿地松和刺槐;灌木包括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草本植物包括宽叶雀稗、披肩草、狗牙根、木豆、百日菊、波斯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相邻的乔木之间的距离为2m;相邻的灌木之间的距离为0.5m。
使植物层的植物种类丰富,固化土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用于土壤pH为2.0~4.5的矿区。其中,矿区类型包括排土场、尾矿库、矿区采坑、矿区工业场地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根据如上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极酸化矿山废弃地进行场地修整,得到修整后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
S2、将修整后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的表面作为底面,并向底面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铺设碱性调理剂,得到底层1;
S3、在底层1的上表面铺设有机阻水材料,使碱性调理剂的上方形成有机阻水材料层,得到中层2;
S4、在中层2的上方覆盖少量矿山废弃土壤,形成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并在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上方摊铺动物粪便下脚料,使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上方形成动物粪便下脚料层;
S5、在动物粪便下脚料层的上方进行苗木种植、种子撒播和稻草覆盖,形成植物层,得到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对极酸化矿山废弃地进行场地修整,得到修整后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包括:对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的平台和坡面的修整;在修整后的平台和坡面上修建排水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将修整后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的表面作为底面,并向底面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铺设碱性调理剂,得到底层的过程中,
对平台处的底面采用喷洒或人工摊铺的方式铺设碱性调理剂;
对坡面处的底面采用喷洒的方式铺设碱性调理剂。
以下示例将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实施例1:
铅锌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土壤重构:
在江西上饶的德兴市某铅锌矿区极酸化排土场坡面,选取了约525m2(长35m,宽15m)的地块作为实验地。该铅锌矿排土场土壤主要为土、石混合物,矿土产酸潜力能力严重,坡面没有植被生长,水土流失严重。实验前期采集混合矿土样测其土壤本底值,所测极酸化土壤pH为2.24~2.46。按上述方法进行废弃地土壤重构,并快速建立矿区植被。
S1、对该铅锌矿区排土场坡面进行场地整理,并修建排水沟;
S2、向清理完的极酸化排土场高陡坡面喷洒熟石灰中和,作为土体剖面底层1,即隔氧与消酸抑酸层,熟石灰中和喷洒量为2.5kg/m2
S3、在喷洒的熟石灰基础上,人工施撒柔性生物有机阻水材料,厚度控制在1.5cm,作为新构土体剖面的中层2;
S4、人工施撒柔性生物有机阻水材料结束后,进行少量矿山废弃土覆盖,厚度为10cm,最后人工摊铺自制腐熟的猪粪下脚料,猪粪下脚料施用量为3.5kg/m2
S5、直接在猪粪下脚料上方进行苗木种植、种子撒播、稻草覆盖工作。
其中,苗木种植时,苗木包括:乔木和灌木;乔木选择湿地松和刺槐;灌木选择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种子撒播时,采用的草本种子包括:宽叶雀稗、披肩草、狗牙根、木豆、百日菊、波斯菊。所移植乔木苗间距为2m,移植灌木苗的间距为0.5m,草种采用混播,混合草种撒播量为50g/m2
实验地生态修复3个月后采集0~20cm土壤表层样品,对比生态修复前后实验地土壤pH、净产酸量NAG-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中有效铅、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共9项指标。
表1示出了某铅锌矿区极酸化排土场坡面实验地生态修复3个月前后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Figure BDA0003996046110000091
表1
根据表1分析可知,修复3个月后,某铅锌矿区极酸化排土场坡面土壤pH由修复前的2.38提高至7.04,提高了4.66个pH单位。一般地,NAG-pH阀值划分为:NAG-pH>5,表示不产酸,2.5<NAG-pH<5,为低度产酸,NAG-pH≤2.5时,为中度或高度产酸。修复3个月后,矿土的净产酸量NAG-pH为6.47,判断土壤为不产酸;此外,相比修复前,修复3个月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55.87%、128.07%、255.31%和1518.73%;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方面,修复3个月后,有效态Pb、有效态Cu、有效态Zn分别降低了78.04%、73.76%、73.85%。
实施例2:
铜矿区铜厂工业场地生态复垦工程中土壤重构。
本实施例选择江西上饶德兴市某铜矿区铜厂工业场地作为实验地,实验地面积约450m2(长30m,宽15m)。该铜矿区铜厂工业场地边坡土壤pH为2.36~3.07,区域边坡处于裸露状态,经雨水冲刷岩体破碎松散,坡面汇水为酸性水,产酸很严重。实验前期采集混合矿土样测其土壤本底值。按上述方法进行土壤重构,并快速建立矿区植被。
S1、对该实验地区域边坡进行场地整理,保证边坡稳定并修建排水沟;
S2、向清理完的极酸化裸露边坡喷洒熟石灰中和,作为土体剖面的底层1,即隔氧与消酸抑酸层,熟石灰中和喷洒量为2.0kg/m2
S3、在喷洒的熟石灰基础上,人工摊铺柔性生物有机阻水材料,厚度控制在1.5cm,作为新构土体剖面的中层2;
S4、在此基础上进行少量矿山废弃土覆盖,厚度为15cm;最后人工摊铺自制腐熟的猪粪下脚料,猪粪下脚料施用量为6.0kg/m2
S5、直接在猪粪下脚料上方进行移植苗木、种子撒播、稻草覆盖。其中,乔木选择湿地松+黄花槐;灌木选择盐肤木+红臭椿+田菁;草本选择大叶草+猪屎豆+狗牙根+艾蒿+硫华菊+野菊花。所移植乔木苗间距为2.5m,移植灌木苗的间距为0.6m,草籽尽量混合均匀,混合草籽撒播量为50g/m2
试验3个月后土壤样品,测定实验地生态修复前后土壤pH、净产酸量NAG-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中有效铅、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共9项指标。
表2示出了某铜矿区铜厂工业场地极酸化坡面实验地生态修复3个月前后土壤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Figure BDA0003996046110000101
表2
根据表2分析可知,修复3个月后,实验地生态修复3个月前后土壤pH由修复前的2.86提高至6.93。矿土净产酸量NAG-pH为6.38,判断修复后土壤不产酸;另外,相比修复前,修复3个月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1.36%、120.43%、748.43%和2269.83%;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方面,修复3个月后有效态Pb、有效态Cu、有效态Zn分别降低了77.98%、730.06%、66.45%。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通过包括碱性调理剂层的底层,能够快速消酸抑酸;通过将柔性的有机阻水材料层作为中层,柔性隔离重金属等污染源,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并且不会对植物层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通过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和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为植物层的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实现快速植被重建;本实用新型可避免土壤过多扰动,采用原位基质改良土壤的方式,施工简单,减少客土使用,同时能消酸控酸,稳定重金属,实现肥力提升与重金属防控并举,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修复后期土壤返酸,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维持时间长,修复效果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简单、土壤修复效果好、快速建植、提高植被覆盖率、缩短施工时间和成本等优点。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9)

1.一种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设置在所述底层上面的中层和设置在所述中层上面的表层;其中,
所述底层包括底面和铺设在所述底面上的碱性调理剂层;
所述中层包括铺设在所述碱性调理剂层的上面的有机阻水材料层;
所述表层包括铺设在所述有机阻水材料层的上面的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铺设在所述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上方的动物粪便下脚料层和栽种在所述动物粪便下脚料层上方的植物层;
所述植物层包括苗木区和设置在所述苗木区之间的草本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调理剂层为熟石灰层;
所述熟石灰层的厚度为0.5~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阻水材料层的厚度为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山废弃土壤覆盖层的厚度为10~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物粪便下脚料层的厚度为1.5~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木区包括至少两排苗木种植槽和种植在所述苗木种植槽中的苗木;所述草本区设置在相邻的苗木种植槽之间;在所述草本区种植有草本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木种植槽包括乔木种植槽和灌木种植槽;
在所述乔木种植槽和所述灌木种植槽中分别种植有乔木和灌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乔木包括湿地松和刺槐;
所述灌木包括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
所述草本植物包括宽叶雀稗、披肩草、狗牙根、木豆、百日菊、波斯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乔木之间的距离为2m;
相邻的所述灌木之间的距离为0.5m。
CN202223393456.8U 2022-12-13 2022-12-13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Active CN218925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3456.8U CN21892566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3456.8U CN21892566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5661U true CN218925661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3456.8U Active CN218925661U (zh) 2022-12-13 2022-12-13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5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rck et al. Development of short-rotation willow coppice systems for environmental purposes in Sweden
CN102229485B (zh) 基于疏浚底泥的植生性基质及裸露坡面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3643684B (zh) 一种以发酵污泥为基质的裸露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CN107347402A (zh) 一种强酸性尾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Biswas et al.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in rehabilitating salt affected soils: a review on Indian perspective
CN109181704A (zh) 一种土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修复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5724016A (zh) 铜矿山氧化矿石废石堆场生态修复方法
CN104232099A (zh) 一种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剂
Oshunsanya et al. Vetiver grass hedgerows significantly redu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from fertilized sloping lands
CN113751482B (zh) 一种金属矿山极酸化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方法
CN110036832A (zh) 一种青藏高原矿采遗迹地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14793526B (zh) 一种人工加速矿业废弃地立地条件重构的方法
CN115735461A (zh) 一种利用绿肥植物和磷尾矿修复矿山废弃地生态的方法
Tousignant et al. Guidance manual for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rural applications in Ontario
Wallace Use of soil conditioners in landscape soil preparation
Wallace Some living plants and some additional products useful as soil conditioners and in various technologies
CN103858552A (zh) 以重金属污染底泥于粗砂地表构建耕作层土壤的方法
CN218925661U (zh)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结构
CN110574518A (zh) 一种重度粘性盐碱地土壤改良种植灌木的方法及其应用
Roongtanakiat et al. Vetiver gras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CN114538986A (zh) 一种改良尾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34664A (zh) 极酸化矿山废弃地土壤生态修复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000598A (zh)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法
Skrypnyk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scade waste use principle by 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on lands disturbed by mining operations
CN111499275A (zh) 一种生物质保水砖及其在重度退化草地恢复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