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0088U -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0088U
CN218920088U CN202223212430.9U CN202223212430U CN218920088U CN 218920088 U CN218920088 U CN 218920088U CN 202223212430 U CN202223212430 U CN 202223212430U CN 218920088 U CN218920088 U CN 218920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re
axial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hole
arc
lower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24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佳文
唐勇华
王铭韬
许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ingzh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ingzh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ingzh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ingzhi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24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0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0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0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套接在电机转轴上的呈错位式叠置分布的结构相同的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其中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三个轴向定位孔,且每个轴向定位孔均沿电机转轴的轴向且分别延伸至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的两个轴端面;以及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之间均形成有以上转子铁芯或下转子铁芯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段;多个弧形段中至少两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且至少有一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与其余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转子组件错位式叠置装配的高效性和精确性。

Description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来说,由于定子开槽的永磁同步电机输出切向转矩中含有齿槽转矩,齿槽转矩是由磁导齿谐波引起的,在永磁电机的运行中,齿槽转矩会带来电机输出扭矩的波动,引起对应频次的振动和噪声。
再者来说,永磁电机中的永磁体与齿槽结构的相互作用力产生齿槽转矩,为了减小结构原因产生的齿槽转矩,转子上的磁瓦需错开一定角度,不仅硅钢片与磁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精准度要求高,且上下转子铁芯之间的角度位置关系也需要精准的进行定位。为了保证转子的安装精度,通常需要工装配合转子铁芯对其进行定位,但是结合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工装,其对普通的转子铁芯无法实现精准无误的定位,因转子铁芯需要在工装中调整角度且较难保证上下转子铁芯磁瓦的错位角度;此外,对于一般的定位工装来说,在其长期使用之后,整体工装的定位精度也会逐渐降低,因此会直接影响整个转子铁芯的组装精度以及电机的整体性能。
基于上述情况,在无法保证工装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的基础上,可以从转子组件本身对转子铁芯进行改进,以保证转子铁芯错位角度的精度且能快速且精准的定位配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以解决提高转子组件错位式叠置装配的高效性和精确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套接在电机转轴上的呈错位式叠置分布的结构相同的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其中
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三个轴向定位孔,且每个轴向定位孔均沿电机转轴的轴向且分别延伸至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的两个轴端面;以及
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之间均形成有以上转子铁芯或下转子铁芯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段;多个弧形段中至少两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且至少有一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与其余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
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的弧形段交叉式叠合。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磁钢槽组;
多个所述磁钢槽组位于多个轴向定位孔的径向外侧;以及
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分别用于容纳N极永磁磁钢和S极永磁磁钢的装配槽。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弧形段中角度相同的弧形段分别对应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不同;
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分别具有的多个磁钢槽组沿圆周方向错位。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二轴向定位孔和第三轴向定位孔;以及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二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二轴向定位孔、第三轴向定位孔和第四轴向定位孔;以及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B0°;
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四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均为A0°;
所述第三轴向定位孔与第四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C0°;
A0°≠B0°≠C0°。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为B0°与C0°之间的差值。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轴向定位孔的截面均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的孔径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间隔设有多个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分别成形有磁极定位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通过在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分别开设多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轴向定位孔,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之间均形成有弧形段,并对多个轴向定位孔之间的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进行设计,使得部分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同时具有角度与其它不同的弧形段,如此结构下,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通过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相同角度的弧形段交叉式叠合来实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在此结构基础上,在对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进行叠置装配时,只需要通过工装上的定位芯棒来实现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相同角度的弧形端对应的轴向定位孔的精确对位即可。如此结构下,即可降低对于工装的精度要求也能有效保证转子组件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与装配工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上转子铁芯或者下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下转子铁芯与装配工装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对应的装配工装在下转子铁芯装配到位后再装入上转子铁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对应的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在错位式叠置到位后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示意图。
图中:电机转轴1、上转子铁芯2、下转子铁芯3、装配工装4、芯棒41、磁极定位槽5、减重孔6、轴向定位孔7、第一轴向定位孔71、第二轴向定位孔72、第三轴向定位孔73、第四轴向定位孔74、磁钢槽组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包括:电机转轴1和套接在电机转轴1上的呈错位式叠置分布的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其中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在加工生产转子组件的过程中,不需要对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分别进行单独的设计和生产,而是只需要按照同一种生产标准来生产即可;同样在进行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装配时,也不需要进去区分式的拿取,而是可以随机拿取,仅仅只需要调控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装配角度即可满足本实施例的适用需求。基于此结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关于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错位式叠置具体对应的是圆周方向的错位。
再者,对于本实施例采用的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来说,首先其具有一般的转子铁芯的常规结构也即永磁磁钢。具体来说,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还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磁钢槽组;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分别用于容纳N极永磁磁钢和S极永磁磁钢的装配槽。而对于一个装配好的转子组件来说,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之间的错位式叠置装配下所对应实现的是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磁钢槽组的错位,由此来实现在叠置装配到位后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永磁磁钢的错位效果,并且此时对应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永磁磁钢的错位也是在圆周方向的错位。
此外,除了永磁磁钢,本实施例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还间隔设有多个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减重孔6。并且,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还分别成形有一个磁极定位槽5。
为了确保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错位式叠置装配过程中的精度,本实施例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还做了如下改进:
首先,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三个轴向定位孔7,且每个轴向定位孔7均沿电机转轴1的轴向且分别延伸至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的两个轴端面。如此结构下,对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的整体径向面来说,多个磁钢槽组位于多个轴向定位孔7的径向外侧的。并且,就同一个转子铁芯上来说,磁钢槽组的数量是大于轴向定位孔7的数量的,这是因为轴向定位孔7主要起到的是对于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装配定位用,因此基于装配定位的实际使用需求,并不需要过多的轴向定位孔。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为了配合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装配工装4的使用,基于一般的装配工装4上配合转子铁芯的芯棒41的结构多为圆柱体结构,本实施例将每个轴向定位孔7的截面均设计为圆形,从而使得轴向定位孔7与芯棒41形成良好的适配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说,还是出于加工的便捷,本实施例中的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7的孔径均相同。详细来说,也就是每个上转子铁芯2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7的孔径相同,每个下转子铁芯3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7的孔径相同,且分别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轴向定位孔7的孔径也相同。这种情况下,在对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进行加工成形轴向定位孔7的过程中,即可采用同一套的模具和设备来实现。
再者来说,对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分别具有的多个轴向定位孔7来说,由于多个轴向定位孔7是沿圆周方向间隔设计的,因此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7之间均形成有弧形段。此处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关于此处的弧形段,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成形方式是相同的,此处举例上转子铁芯2上的情况具体来说,弧形段指的是以上转子铁芯2的轴心为圆心,以转子铁芯2的轴心到轴向定位孔7的轴心为半径,并由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7相连接形成的弧形线段。并且,上转子铁芯2上的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7之间在圆周方向形成有两个圆心角呈互补关系的弧形段,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弧形段特指前述两个圆心角呈互补关系的弧形段中的圆心角较小的一个。综上,也就是说每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心角会根据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7之间的间距的不同而不同,如此也就是说通过在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加工成形多个轴向定位孔7时,只需要调节好多个轴向定位孔7之间的间距即可来实现不同圆心角的弧形段。
而基于实现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叠置时的永磁磁钢的错位效果,本实施例对同一个转子铁芯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7还做了如下结构设计:多个弧形段中至少两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且至少有一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与其余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多个轴向定位孔7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结构,如果是均匀分布的结构,即无法便于在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进行装配时可以确保其装配时呈现磁钢槽的错位分布效果。具体的,在整体转子组件装配的过程中,将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相同角度的弧形段交叉式叠合来实现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错位式叠置时;通俗来说,也就是说假如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分别具有两个相同角度的弧形段,并且按照圆周方向来命名这两个角度相同的弧形段中的一个弧形段是一号弧形段,另一个弧形段是二号弧形段,那么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叠置时,将上转子铁芯2上的一号弧形段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二号弧形段沿轴向贴合相叠,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结构相同的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来说,当通过装配工装4的芯棒41配合二号弧形段确定好下转子铁芯3的位置后,上转子铁芯2按照下转子铁芯3的位置状态来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芯棒41不直接与上转子铁芯2上的二号弧形段插配,而是随着上转子铁芯2的旋转直至上转子铁芯2上的一号弧形段可以顺利地实现与芯棒41插配。
在上述结构上,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多个弧形段中角度相同的弧形段分别对应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不同。由于就同一个转子铁芯上来说,磁钢槽组的数量是大于轴向定位孔7的数量的,因此相邻的轴向定位孔7之间形成的弧形段是必然会包括一定数量的磁钢槽组的,而不会出现某个弧形段上不具有磁钢槽组,故而,关于此处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可以理解为弧形角度相同的弧形段上磁钢槽组在沿圆周方向的分布位置不同,如此结构下,当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相同角度的弧形段交叉式叠合时,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贴合相叠的弧形段上分别对应的磁钢槽组即会形成圆周方向的错位关系,而不会是完全沿轴向的贴合对应关系。
接下来,本实施例举例一种具体可选的情况来说,在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三个轴向定位孔7,这三个轴向定位孔7沿圆周方向分别命名为第一轴向定位孔71、第二轴向定位孔72和第三轴向定位孔73。
基于上述结构,更为具体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二轴向定位孔72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二轴向定位孔72与第三轴向定位孔73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二轴向定位孔72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三轴向定位孔73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如此结构下的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在结合装配工装4的芯棒41进行叠置组装时,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正反面的朝向一致。对于装配工装4上的一对芯棒41来说,其中一个芯棒41先穿过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后再穿过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二轴向定位孔72,同步的,另一个芯棒41则是在先穿过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二轴向定位孔72后再穿过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三轴向定位孔73,如此结构下,由于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二轴向定位孔72之间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磁钢槽组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二轴向定位孔72与第三轴向定位孔73之间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不同,从而会使得叠置状态下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永磁磁钢呈错位分布状态。
综上,对于本实施例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来说,在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叠置装配过程来说,仅仅需要将芯棒41穿过预制好的相应的轴向定位孔7中即可,只要确保芯棒41与相同的轴向定位孔7配合到位即可,故而对于装配工装4本身的结构精度要求低。而对于叠置状态下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永磁磁钢呈错位分布结构的情况,仅仅只需要通过在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生产过程中精确控制各个轴向定位孔7的设置位置即可,而这对于生产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的模具来说其开发设计难度都较低,故而也就可以降低整体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装配精度的调控难度。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的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四个轴向定位孔7,这四个轴向定位孔7沿圆周方向分别命名为:第一轴向定位孔71、第二轴向定位孔72、第三轴向定位孔73和第四轴向定位孔74。
更为详细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二轴向定位孔72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B0°;第二轴向定位孔72与第三轴向定位孔73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四轴向定位孔74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均为A0°;第三轴向定位孔73与第四轴向定位孔74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C0°;A0°≠B0°≠C0°。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在结合装配工装4的芯棒41进行叠置组装时,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的正反面的朝向一致。对于装配工装4上的一对芯棒41来说,其中一个芯棒41先穿过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三轴向定位孔73后再穿过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同步的,另一个芯棒41则是在先穿过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二轴向定位孔72后再穿过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四轴向定位孔74,如此结构下,如图7所示,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磁极定位槽5不会重合,而是会形成错位分布结构,且上转子铁芯2上和下转子铁芯3上没有与芯棒41配合的另外两个轴向定位孔7不会出现轴向重合的情况。并且由于下转子铁芯3上的第一轴向定位孔71与第四轴向定位孔74之间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磁钢槽组与上转子铁芯2上的第二轴向定位孔72与第三轴向定位孔73之间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不同,从而会使得叠置状态下的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上的永磁磁钢呈错位分布状态。
基于上述结构,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当上转子铁芯2与下转子铁芯3呈错位式叠置到位后,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α为B0°与C0°之间的差值,因而通过控制多个轴向定位孔7的设计位置,即可精确控制具体的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从而实现上转子铁芯2和下转子铁芯3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的量化控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转轴和套接在电机转轴上的呈错位式叠置分布的结构相同的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其中
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三个轴向定位孔,且每个轴向定位孔均沿电机转轴的轴向且分别延伸至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的两个轴端面;以及
每相邻的两个轴向定位孔之间均形成有以上转子铁芯或下转子铁芯的轴心为圆心的弧形段;多个弧形段中至少两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且至少有一个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与其余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
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的弧形段交叉式叠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且均匀地设有多个磁钢槽组;
多个所述磁钢槽组位于多个轴向定位孔的径向外侧;以及
每个磁钢槽组均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分别用于容纳N极永磁磁钢和S极永磁磁钢的装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弧形段中角度相同的弧形段分别对应的磁钢槽组的分布结构不同;
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分别具有的多个磁钢槽组沿圆周方向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二轴向定位孔和第三轴向定位孔;以及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二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相同;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分别沿圆周方向间隔地开设有第一轴向定位孔、第二轴向定位孔、第三轴向定位孔和第四轴向定位孔;以及
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二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B0°;
所述第二轴向定位孔与第三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和所述第一轴向定位孔与第四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均为A0°;
所述第三轴向定位孔与第四轴向定位孔形成的弧形段对应的圆形角的角度为C0°;
A0°≠B0°≠C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叠置时,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磁钢槽组的错位角度为B0°与C0°之间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向定位孔的截面均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上转子铁芯和下转子铁芯上的多个轴向定位孔的孔径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间隔设有多个沿转轴的轴向延伸的减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子铁芯与下转子铁芯上还分别成形有磁极定位槽。
CN202223212430.9U 2022-12-01 2022-12-01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Active CN218920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430.9U CN21892008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430.9U CN21892008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0088U true CN218920088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2430.9U Active CN218920088U (zh) 2022-12-01 2022-12-01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0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20426B1 (en) A rotary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and a pulley driving system using the rotary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CN101621221B (zh) 电动机及该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US841331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mature core
US6744171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sloped tooth surfaces for cogging torque reduction
US5005281A (en) Method of making rotor and stator pole assemblies by stamping magnetic plate
US20070247015A1 (en) Rotor having lobed bo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EP3145056B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120098378A1 (en) Motor
US10454327B2 (en) Spoked rotor with inner structural bridges providing low flux leakage
CN105684279A (zh) 无刷电机
WO1985003172A1 (en) Alternating current servo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58428B2 (en) Windingly laminated core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including an adjustment unit co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696019A (zh) 用于开关型磁阻电机的转子的端板
CN218920088U (zh)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组件
CN107332365B (zh) 电机定子铁芯和压缩机
JPWO2018180345A1 (ja) 電動モータ用ステータおよび電動モータ
US20220337106A1 (en) Laminated rotor core for a r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aminated rotor core
CN107332369A (zh) 电机定子铁芯和压缩机
CN111384837A (zh) 自动化设备、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初级及其装配方法
CN219760730U (zh) 一种转子组件、电机及电驱系统
CN219227302U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转子
JP3622735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ピース位置決め構造
CN220210058U (zh) 磁钢分段斜极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JP2945037B2 (ja) 小型回転電機
EP4280428A1 (en) Rotor punching sheet, step-skew motor rotor, and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