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9475U -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 Google Patents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9475U
CN218919475U CN202223329100.8U CN202223329100U CN218919475U CN 218919475 U CN218919475 U CN 218919475U CN 202223329100 U CN202223329100 U CN 202223329100U CN 218919475 U CN218919475 U CN 218919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data line
wiring structure
input por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91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ike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ike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ike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iked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91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9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9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9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Q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QC输入端口包括VBUS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包括VBUS2引脚及ACC引脚,所述VBUS2引脚与ACC2引脚并联后与所述VBUS1引脚连接,所述ACC2引脚所在支路上串联有一个上拉电阻以满足快充需要,还提供一种数据线,其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采用上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所述数据线进一步包括输出接头端,所述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输出接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具有制造成本低、可适配不同电子设备快充的优点。

Description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快充电路都是通过在数据线的输入端口之内或输出端口之内设置相应的电阻来增加充电电压从而实现快速充电,但是数据线端口内空间有限,由于快充电路结构较复杂,从而对于电路板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现在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还存在很大问题,亟须人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创新研发,克服这些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成本较高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Q C输入端口包括VB U S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包括VB U S 2引脚及A C C引脚,所述VB U S 2引脚与A C C 2引脚并联后与所述VBU S 1引脚连接,所述A C C 2引脚所在支路上串联有一个上拉电阻以满足快充需要。
优选地,所述Q C输入端口之内及输出端口之内均不设置除了所述上拉电阻之外的电阻。
优选地,所述上拉电阻的阻值为54K-58k。
优选地,所述Q C输入端口进一步包括D-1引脚、D+1引脚、GND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进一步包括D-2引脚、D+2引脚及GND 2引脚,所述D-1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D+1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GND 1引脚与GND 2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进一步包括PD输入端口,所述PD输入端口包括A1引脚、A4引脚、A 5引脚、A 6引脚、A7引脚、A9引脚及A12引脚,所述A1引脚及A12引脚均与GND 2引脚连接,所述A4引脚、A9引脚均与VB U S 2引脚连接,所述A 5引脚与A C C引脚连接,所述A 6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A 7引脚与D-2引脚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入端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Q C输入端口、P D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电路板连接通电,所述Q C输入端口和所述PD输入端口的朝向不同,所述上拉电阻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之上。
优选地,所述Q C输入端口为U S B Typ e-A接头,所述PD输入端口为U S B Type-C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线,包括如上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所述数据线进一步包括输出接头端,所述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输出接头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出接头端包括VB U S 3引脚、D-3引脚、D+3引脚、A C C 3引脚及GND 3引脚,所述VB U S 3引脚与VB U S 2引脚、所述A C C 3引脚与A C C 2引脚、所述D-3引脚与D-2引脚、所述D+3引脚与D+2引脚、所述GND 3引脚与GND 2引脚分别通过所述导线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出接头端包括Mi c ro U S B接头、Li ghtning接头或Typ e-C接头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通过在A C C 2引脚所在的支路上串联一个上拉电阻,使VB U S 2引脚处于高电平,从而增加功率,而在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内均不设置电阻,简化电路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输出端口连接不同的输出接头可满足不同方案的快充协议。
2.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Q C输入端口进一步包括D-1引脚、D+1引脚、GND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进一步包括D-2引脚、D+2引脚及GND 2引脚,对应的引脚相互连接以满足充电功能及数据传输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进一步包括PD输入端口,PD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对应的引脚之间相互电性连接,且PD输入端口与Q C输入端口共用一部分的电路,节省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省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各端口之间通过电路板连接通电,上拉电阻设置于电路板之上,结构稳定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Q C输入端口为U S B Typ e-A接头,PD输入端口为U S B Typ e-C接头,由于两个不同的接头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可与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源适配器连接使用。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据线,数据线通过采用上述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通过输出端口与不同的输出端接头(例如Mi c ro U S B、Li ghtning或Typ e-C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适配从而实现不同的快充协议,使得数据线可应用于不同型号电子设备的快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线的一变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线的另一变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数据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数据线的一变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数据线的另一变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100、输入端;110、Q C输入端口;111、VB U S 1引脚;112、D-1引脚;113、D+1引脚;114、GND 1引脚;120、输出端口;121、VB U S 2引脚;122、A C C2引脚;123、D-2引脚;124、D+2引脚;125、GND 2引脚;130、上拉电阻;140、电路板;
1、数据线;800、导线;900、输出接头端;
20、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200、输入端;220、输出端口;221、VB U S 2引脚;222、A C C 2引脚;223、D-2引脚;224、D+2引脚;225、GND 2引脚;250、PD输入端口;251、A 1引脚;252、A4引脚;253、A5引脚;254、A 6引脚;255、A 7引脚;256、A 9引脚;257、A 12引脚;
2、数据线;210、Q C输入端口;700、输出接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10,包括输入端100,所述输入端100包括Q C输入端口110及输出端口120,所述Q C输入端口110包括VB US 1引脚111,所述输出端口120包括VB U S 2引脚121及A C C 2引脚122,所述VB U S 2引脚121与A C C 2引脚122并联后与所述VB U S 1引脚111连接,所述A C C 2引脚122所在支路上串联有一个上拉电阻130使VB U S 2引脚121处于高电平,进而增加功率以满足快充需要。
所述输入端100进一步包括电路板140,所述Q C输入端口110与输出端口120之间通过所述电路板140实现电路连接,且所述上拉电阻13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40之上,在另外具体的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所述电路板140,而是通过引脚之间直接焊接电线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上拉电阻130的阻值为54k-58k,其中,优选为56K,所述Q C输入端口110为U SB Typ e-A接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Q C输入端口110内部及输出端口120内部均不设置另外的电阻。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Q C输入端口110进一步包括D-1引脚112、D+1引脚113、GND 1引脚114,所述输出端口120进一步包括D-2引脚123、D+2引脚124及GND 2引脚125,所述D-1引脚112与D-2引脚123连接,所述D+1引脚113与D+2引脚124连接,所述GND 1引脚114与GND2引脚125连接。
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1,所述数据线1包括输出接头端900及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10,所述输入端100的输出端口120通过导线800与所述输出接头端900电性连接,所述输出接头端900为Typ e-C接头,通过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10可实现Q C快充。
请参阅图4及图5,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所述输出接头端900也可以为Lightning接头或Typ e-C接头与Li ghtning接头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接头端900也可以为单独的M i cro US B接头或者M i cro U S B接头、Li ghtning接头及Typ e-C接头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20,其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10的区别在于:所述输入端200还包括P D输入端口250,所述PD输入端口250为U S B Typ e-C接头,所述PD输入端口250包括A1引脚251、A4引脚252、A 5引脚253、A 6引脚254、A 7引脚255、A 9引脚256及A 12引脚257,所述A1引脚251及A12引脚257均与输出端口220的GND 2引脚225连接,所述A4引脚252及A 9引脚256均与VBU S 2引脚221连接,所述A5引脚253与A C C 2引脚222连接,所述A6引脚254与D+2引脚224连接,所述A 7引脚255与D-2引脚223连接。
请参阅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2,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线1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数据线2采用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接线结构20,本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线2的Q C输入端口210与输出接头端700之间可实现Q C快充,所述PD输入端口250与输出接头端700之间可实现PD 65W快充。
请参阅图9,作为第四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所述输出接头端700还可以为Lightning接头,可实现PD 18W快充。
请参阅图10,作为第四实施例的变型实施例,所述输出接头端700还可以为Typ e-C接头与Li ghtning接头组合,且可实现上述相对应的快充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实施例中的所述输出接头端700也可以为单独的Mi cro U S B接头或者M i cro U S B接头、Lightning接头及Typ e-C接头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通过在A C C 2引脚所在的支路上串联一个上拉电阻,使VB U S 2引脚处于高电平,从而增加功率,而在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内均不另外设置电阻,简化电路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输出端口连接不同的输出接头可满足不同方案的快充协议。
2.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Q C输入端口进一步包括D-1引脚、D+1引脚、GND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进一步包括D-2引脚、D+2引脚及GND 2引脚,对应的引脚相互连接以满足充电功能及数据传输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进一步包括PD输入端口,PD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对应的引脚之间相互电性连接,且PD输入端口与Q C输入端口共用一部分的电路,节省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省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各端口之间通过电路板连接通电,上拉电阻设置于电路板之上,结构稳定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Q C输入端口为U S B Typ e-A接头,PD输入端口为U S B Typ e-C接头,由于两个不同的接头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可与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源适配器连接使用。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据线,数据线通过采用上述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通过输出端口与不同的输出端接头(例如Mi c ro U S B、Li ghtning或Typ e-C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适配从而实现不同的快充协议,使得数据线可应用于不同型号电子设备的快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包括Q C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所述Q C输入端口包括VB U S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包括VB U S 2引脚及AC C引脚,所述VB U S 2引脚与AC C 2引脚并联后与所述VB U S 1引脚连接,所述A C C 2引脚所在支路上串联有一个上拉电阻以满足快充需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 C输入端口之内及输出端口之内均不设置除了所述上拉电阻之外的电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电阻的阻值为54K-58k。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 C输入端口进一步包括D-1引脚、D+1引脚、GND 1引脚,所述输出端口进一步包括D-2引脚、D+2引脚及GND 2引脚,所述D-1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D+1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GND 1引脚与GND 2引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进一步包括PD输入端口,所述PD输入端口包括A1引脚、A4引脚、A 5引脚、A6引脚、A 7引脚、A9引脚及A12引脚,所述A1引脚及A12引脚均与GND 2引脚连接,所述A4引脚、A 9引脚均与VB U S 2引脚连接,所述A5引脚与AC C引脚连接,所述A6引脚与D+2引脚连接,所述A 7引脚与D-2引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Q C输入端口、PD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电路板连接通电,所述Q C输入端口和所述PD输入端口的朝向不同,所述上拉电阻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之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Q C输入端口为USBType-A接头,所述PD输入端口为USB Type-C接头。
8.一种数据线,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进一步包括输出接头端,所述输出端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输出接头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头端包括VB U S 3引脚、D-3引脚、D+3引脚、A C C 3引脚及GND 3引脚,所述VB U S 3引脚与VB U S 2引脚、所述AC C 3引脚与AC C 2引脚、所述D-3引脚与D-2引脚、所述D+3引脚与D+2引脚、所述GND 3引脚与GND 2引脚分别通过所述导线对应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接头端包括Micro USB接头、Lightning接头或Type-C接头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CN202223329100.8U 2022-12-09 2022-12-09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Active CN218919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100.8U CN218919475U (zh) 2022-12-09 2022-12-09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100.8U CN218919475U (zh) 2022-12-09 2022-12-09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9475U true CN21891947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9100.8U Active CN218919475U (zh) 2022-12-09 2022-12-09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9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8832U (zh) 插接头和连接器
CN218919475U (zh)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WO2020192497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主从通信结构
CN208078224U (zh) 玻璃绝缘子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6672602U (zh) 多电源系统分配单元
CN203288901U (zh) 具备电力补给功能的堆叠型连接器
CN205212127U (zh) 数据线
CN115832794A (zh) 数据线输入端接线结构及数据线
CN208173843U (zh) 多pin针连接器
CN211508668U (zh) 车载充电器
CN209516117U (zh) Usb+type-c二合一全塑型插板
CN207994229U (zh) 使用方便可靠的插头连接器模块
CN207977581U (zh) 一种连接器
CN106486867A (zh) 插拔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207397258U (zh) 一种测试用九针转sfp接口电路
CN218275373U (zh) Usb-c接口插座及电连接器
CN108631091A (zh) 多pin针连接器
CN201252168Y (zh) 具有两组负载电源端子的Super-USB连接电缆
CN219458233U (zh) 一种可拼接分支式通讯线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08637651U (zh) 一种双排混装连接器
CN207910107U (zh) 一种改良的usbtype-c双面插接连接器
CN215732473U (zh) 一种可正反双向插接的磁吸式电源连接器
CN207910168U (zh) 一种usbtype-c双面插接连接器
CN201270319Y (zh) 设有三组电源端子的Super-USB 3.3连接器
CN210405267U (zh) 一种电平转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