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071U -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071U
CN218915071U CN202222780515.0U CN202222780515U CN218915071U CN 218915071 U CN218915071 U CN 218915071U CN 202222780515 U CN202222780515 U CN 202222780515U CN 218915071 U CN218915071 U CN 218915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pump
gate valve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05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中文
孙学林
张三勇
赵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is Smart Heating A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is Smart Heating A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is Smart Heating A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is Smart Heating A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05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闸阀、热量表和第二闸阀,所述第二回水管的内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闸阀、水泵、除污器和第四闸阀,所述除污器的两侧分别与水泵和第四闸阀的输出端内侧相贴合,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体,多个所述板体的距离为3MM。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领域,通过水泵、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之间的配合,降低了机组阻力压降,可降低50kpa左右,降低了机组元器件数量,降低了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水泵的选择可降低扬程5米,对于水泵的选型及运行功率都有一定的降低,起到降低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作用,节电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在供暖系统中,区域换热机组作为区域供暖的重要设备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域换热机组为将一次管网的高温水经过换热器进行热量置换,加热二网回水,通过水泵将热量输送至区域各建筑,进行供暖循环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为热和电,热量向各建筑输送,满足建筑供暖散热需求,电能主要为水泵提供能量,提供热水循环动力。如何通过机组本身的结构和控制优化设计,保证供暖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实现热和电的节约是技术人员努力的课题。
现有技术为确保机组的稳定运行一般按照水泵采用一用一备原则设置,两个水泵一用一备并联运行时,需要设置每个泵需止回阀、两个截止阀,必然增加了运行阻力,现有技术标准要求整体机组压降不高于100kpa,整体压降较高,阻力较大需加大水泵扬程,且不利于水泵的节电运行,现有技术为降低成本,追求提高换热效率,往往增加流程,板间距一般为5mm左右,换热器压降一般不高于50kpa,这样阻力增大,压降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解决了不利于水泵的节电运行和阻力增大,压降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所述换热器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一供水管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阀,所述第二供水管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闸阀、热量表和第二闸阀,所述第二回水管的内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闸阀、水泵、除污器和第四闸阀,所述除污器的两侧分别与水泵和第四闸阀的输出端内侧相贴合,所述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体,多个所述板体的距离为3MM。
优选的,所述调节阀和热量表的顶部通过导线电性相连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云平台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和第四闸阀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均固接有第一环形板,所述除污器的输出端外壁两侧均固接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板的一侧凹槽和第一环形板的通孔活动相连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固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内壁与水泵的输出端外壁一侧相贴合,所述圆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固接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与水泵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外壁下方活动相连有底板,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凹槽活动相连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固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板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转板的一侧和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
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下方通孔螺纹相连有螺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通过水泵、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之间的配合,降低了机组阻力压降,可降低50kpa左右,降低了机组元器件数量,降低了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水泵的选择可降低扬程5米,对于水泵的选型及运行功率都有一定的降低,起到降低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作用,节电效果明显。
通过转板、拉簧和弧形杆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换热器的快速固定,方便使用者操作,同时相比与传统的采用螺栓固定除污器的方式,更加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体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水泵、弹簧和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转板、拉簧和弧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2、第一回水管,3、第一供水管,4、第二供水管,5、第二回水管,6、第三闸阀,7、第四闸阀,8、第一闸阀,9、第二闸阀,10、热量表,11、除污器,12、水泵,13、控制器,14、云平台,15、调节阀,16、板体,17、环形挡板,18、弹簧,19、圆板,20、插杆,21、第一环形板,22、第二环形板,23、底板,24、转板,25、螺栓,26、拉簧,27、弧形杆。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为确保机组的稳定运行一般按照水泵采用一用一备原则设置,两个水泵一用一备并联运行时,需要设置每个泵需止回阀、两个截止阀,必然增加了运行阻力,现有技术标准要求整体机组压降不高于100kpa,整体压降较高,阻力较大需加大水泵扬程,且不利于水泵的节电运行,现有技术为降低成本,追求提高换热效率,往往增加流程,板间距一般为5mm左右,换热器压降一般不高于50kpa,这样阻力增大,压降较高。
有鉴于此,该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通过水泵、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之间的配合,降低了机组阻力压降,可降低50kpa左右,降低了机组元器件数量,降低了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水泵的选择可降低扬程5米,对于水泵的选型及运行功率都有一定的降低,起到降低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作用,节电效果明显。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2可知,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1,换热器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供水管3和第一回水管2,换热器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供水管4和第二回水管5,第一供水管3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阀15,第二供水管4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闸阀8、热量表10和第二闸阀9,第二回水管5的内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闸阀6、水泵12、除污器11和第四闸阀7,除污器11的两侧分别与水泵12和第四闸阀7的输出端内侧相贴合,换热器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体16,多个板体16的距离为3MM,换热器1采用短流程设计,降低板体16距离3mm,增加板体16数量来满足换热量,并大大降低了阻力,降低了压降,减少压降30-40kpa;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该装置采用单泵提供循环动力,取消了4个闸阀、2个止回阀、1个循环水泵,减少了管段长度,减少阻力20-30kpa左右,换热器1采用短流程设计,降低板体16距离3mm,增加板体16数量来满足换热量,并大大降低了阻力,降低了压降,减少压降30-40kpa,通过水泵12、第一供水管3和第一回水管2之间的配合,降低了机组阻力压降,可降低50kpa左右,降低了机组元器件数量,降低了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成本,对于水泵的选择可降低扬程5米,对于水泵12的选型及运行功率都有一定的降低,起到降低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作用,节电效果明显;
进一步的,调节阀15和热量表10的顶部通过导线电性相连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的型号不做限定,控制器13与云平台14电性相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控制器13和云平台14可对调节阀15和热量表10进行控制,采用热量控制模式,整个系统的闭环控制,实现了精准供热,按需供热,节热约10-15%,节热效果明显;
具体的,在使用该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时,第二回水管经过第四闸阀7进入除污器11,再进入水泵12(其中还设置一个水泵用于冷备用),进入第三闸阀6后,进入换热器1,与一次侧进行热量交换后,出第一闸阀8,进入热量表10,经过第二闸阀9后进入第二供水管4。
实施例二:由图1、3和4可知,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和第四闸阀7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均固接有第一环形板21,除污器11的输出端外壁两侧均固接有第二环形板22,第一环形板21与第二环形板22的内侧相贴合,第二环形板22的一侧凹槽和第一环形板21的通孔活动相连有插杆20,插杆20可在第二环形板22的一侧凹槽和第一环形板21的通孔内运动,插杆20的一端固接有圆板19,圆板19的内壁与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相贴合,圆板19的一侧通过弹簧18固接有环形挡板17,环形挡板17的内壁与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水泵12的型号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该装置相比于传统的采用螺栓固定除污器11的方式,更加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换热器1的外壁下方活动相连有底板23,换热器1的底部和底板23的顶部有对应的定位孔和定位块,用于定位工作,换热器1的一侧凹槽活动相连有弧形杆27,弧形杆27的一端固接有转板24,转板24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板23的顶部转动相连,转板24的一侧和换热器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2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转板24、拉簧26和弧形杆27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对换热器1的快速固定,方便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的,转板24的下方通孔螺纹相连有螺栓25;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底板23上也设置有对应的螺栓孔,使用者可转动螺栓25到该螺栓孔内进行固定;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使用者在取下除污器11时,使用者可拉动圆板19移动,此时的圆板19带动插杆20脱离第一环形板21和第二环形板22,可将除污器11从正面取下,其中弹簧18依靠自身的弹性形变可带动插杆20始终插接在第二环形板22和第一环形板21内进行固定,使用者可拉动转板24并带动弧形杆27脱离换热器1的凹槽来取消对换热器1的固定,使用者可向上将换热器1拔出,其中拉簧26依靠自身的弹力可带动弧形杆27始终插接在换热器1的凹槽内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包括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供水管(3)和第一回水管(2),所述换热器(1)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二供水管(4)和第二回水管(5),所述第一供水管(3)的内侧安装有调节阀(15),所述第二供水管(4)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闸阀(8)、热量表(10)和第二闸阀(9),所述第二回水管(5)的内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闸阀(6)、水泵(12)、除污器(11)和第四闸阀(7),所述除污器(11)的两侧分别与水泵(12)和第四闸阀(7)的输出端内侧相贴合,所述换热器(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体(16),多个所述板体(16)的距离为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15)和热量表(10)的顶部通过导线电性相连有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与云平台(14)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和第四闸阀(7)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均固接有第一环形板(21),所述除污器(11)的输出端外壁两侧均固接有第二环形板(22),所述第一环形板(21)与第二环形板(22)的内侧相贴合,所述第二环形板(22)的一侧凹槽和第一环形板(21)的通孔活动相连有插杆(20),所述插杆(20)的一端固接有圆板(19),所述圆板(19)的内壁与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相贴合,所述圆板(19)的一侧通过弹簧(18)固接有环形挡板(17),所述环形挡板(17)的内壁与水泵(12)的输出端外壁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的外壁下方活动相连有底板(23),所述换热器(1)的一侧凹槽活动相连有弧形杆(27),所述弧形杆(27)的一端固接有转板(24),所述转板(24)的底部通过销轴与底板(23)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转板(24)的一侧和换热器(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簧(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24)的下方通孔螺纹相连有螺栓(25)。
CN202222780515.0U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Active CN218915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515.0U CN2189150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0515.0U CN2189150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071U true CN21891507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0515.0U Active CN2189150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0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0374A (zh) 无人值守的集中供热监控站
CN110345548B (zh) 一种太阳能和相变材料耦合的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928130U (zh) 换热站无人值守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18915071U (zh) 一种高效智慧区域热平衡换热机组
CN205447932U (zh) 一种节能型供热循环系统
CN202485208U (zh) 一种节能双水箱恒温连续供水系统
CN205245609U (zh) 一种太阳能双源热泵供热采暖空调系统
CN201803414U (zh) 无人值守的集中供热监控站
CN201503063U (zh) 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机组
CN203671913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超节能模式
CN202328466U (zh) 基于集中供暖系统的室内供暖装置
CN201531940U (zh) 整体式智能混水机组
CN207035280U (zh) 一种应用于热电联产的蓄能系统
CN201327106Y (zh) 变温变量采暖换热设备
CN201368522Y (zh) 直连混水节能供暖系统
CN203501309U (zh) 换热站智能控制节能装置
CN201246890Y (zh) 一种热水器
CN211903903U (zh) 一种冷却塔喷淋水自动控制调节系统
CN201601612U (zh) 内置式一体化高效节能大功率特种整流装置
CN111717553A (zh) 一种储油罐加热系统
CN201285100Y (zh)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燃气锅炉辅助太阳能热水及采暖装置
CN101726028A (zh)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燃气锅炉辅助太阳能热水及采暖装置
CN104848332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换热机组
CN216346518U (zh) 一种不停机清洗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CN215177121U (zh) 一种基于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节能换热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