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0051U -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0051U
CN218910051U CN202221798377.2U CN202221798377U CN218910051U CN 218910051 U CN218910051 U CN 218910051U CN 202221798377 U CN202221798377 U CN 202221798377U CN 218910051 U CN218910051 U CN 218910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aeration
water
grating
reoxyge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83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艳斌
刘佳
范鑫
李镜凌
黄建标
项杨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che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che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che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cheng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83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0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0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0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包括有曝气喷泉系统,以及设置于曝气喷泉系统外围的过滤槽,曝气喷泉系统包括有抽水泵、导流管和喷头,导流管固定连接有浮板,浮板通过活动链与过滤槽连接,活动链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并阵列设置固定连接于浮板的边缘;本实用新型把池中的水喷至空气中曝气复氧并回收至过滤槽中进行过滤净化,不但净化效果好,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曝气喷泉系统在浮板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可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可防止喷头淹没于水中无法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农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的污染日臻恶化。而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有限,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水体会发黑发臭。造成水体发黑发臭的因素主要是,有机物含量过高、缺氧,造成生物过滤效率低下。
为了改善水体需要进行曝气复氧过滤净化处理。曝气是指人为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气还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现有的曝气装置均偏向功能需求,其仅仅满足了增氧功能,其不具有生态功能,更不具备景观性能。尤其在城市河道中,更加需要注重生态性和景观性,以满足生态景观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包括有曝气喷泉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外围的过滤槽,所述曝气喷泉系统包括有抽水泵、导流管和喷头,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通过活动链与所述过滤槽连接,所述活动链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并阵列设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板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喷泉系统还包括有进水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罩合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的进水口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件包括有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均呈倒锥形状,所述进水格栅一的格栅小于所述进水格栅二,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的顶部均与浮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的底部均与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二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的外侧,并且两者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曝气喷泉系统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包括有环形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内放置有轻质填料,所述槽体的槽底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槽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槽体的上部盖合有格栅网。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为由HDPE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链包括有至少两个长杆,所述长杆之间纵向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的槽上方中部设置有雨水传感器,所述雨水传感器通过控制模块与抽水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把池中的水喷至空气中曝气复氧并回收至所述过滤槽中进行过滤净化,不但净化效果好,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述曝气喷泉系统在浮板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可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可防止喷头淹没于水中无法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程度高,可实时自动调整曝气喷泉系统的喷射强度,保证本实用新型可正常工作,减小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2,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包括有曝气喷泉系统1,以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外围的过滤槽2,所述过滤槽2为一种生物过滤槽,所述过滤槽2固定于水面。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用于抽取池中的水喷至空气中曝气复氧并回收至所述过滤槽2中进行过滤,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可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遥控对其喷射强度进行调节。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包括有抽水泵、导流管4和喷头3,所述喷头3为一种往四周喷射的喷头3,使喷出的水可落入所述过滤槽2中。所述导流管4固定连接有浮板5,所述浮板5的密度小于水,所述喷头3设置于浮板5的上方,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浮板5的下方。所述浮板5通过活动链6与所述过滤槽2连接,所述活动链6可以是一种链条或者绳索。所述活动链6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并阵列设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板5的边缘。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板5的形状为方块状,所述活动链6的数量为四条,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板5的四个角,使得所述浮板5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把池中的水喷至空气中曝气复氧并回收至所述过滤槽2中进行过滤净化,不但净化效果好,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在浮板5的浮力作用下浮于水面,可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可防止喷头3淹没于水中无法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还包括有进水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罩合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的进水口外侧。所述格栅件用于隔离水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件包括有进水格栅一7和进水格栅二8。所述进水格栅一7和进水格栅二8均呈倒锥形状,所述进水格栅一7的格栅小于所述进水格栅二8。所述进水格栅一7和进水格栅二8的顶部均与浮板5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一7和进水格栅二8的底部均与导流管4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二8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7的外侧,并且两者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7的内侧。所述进水格栅二8用于隔离较大的异物,所述进水格栅一7用于隔离较小的异物。与单格栅比较,本实施例隔离范围更大,隔离效果更好,不会因为格栅隔离的异物太多而导致进水口的进水量减小,影响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2包括有环形的槽体9。所述槽体9的槽内放置有轻质填料10,所述轻质填料10可以是珍珠岩、蛭石、火山岩、无烟煤或人工陶粒等一种或者多种材料构成。所述槽体9的槽底设置有出水孔11,所述出水孔11的孔径小于所述轻质填料10。所述槽体9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为四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和钢管配合使用,把所述槽体9固定于水面。所述槽体9的上部盖合有格栅网12,所述格栅网12用于隔离异物,防止异物落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9为由HDPE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体9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使其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链6包括有至少两个长杆13,所述长杆13之间纵向铰接。本实施例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更加稳定,只可随着水位上下浮动。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槽2的槽上方中部设置有雨水传感器,所述雨水传感器可实时感应是否有水落入所述过滤槽2中。所述雨水传感器通过控制模块与抽水泵电连接,所述雨水传感器可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所述抽水泵的强度。本实施例更加智能化,如水位过高或者过低,不需要人工调整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的喷射强度,可通过雨水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自动调整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的喷射强度。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系统的控制方法如下:
步骤一:当所述雨水传感器感应到水时,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则保持当前的喷射强度继续喷水;
步骤二:当所述雨水传感器没有感应到水时,所述曝气喷泉系统1由小到大逐渐调整喷射强度,直到所述雨水传感器感应到水,则结束调整并保持当前喷射强度。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曝气喷泉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外围的过滤槽,所述曝气喷泉系统包括有抽水泵、导流管和喷头,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通过活动链与所述过滤槽连接,所述活动链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并阵列设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板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还包括有进水格栅件,所述格栅件罩合于所述曝气喷泉系统的进水口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件包括有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均呈倒锥形状,所述进水格栅一的格栅小于所述进水格栅二,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的顶部均与浮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一和进水格栅二的底部均与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格栅二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的外侧,并且两者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所述曝气喷泉系统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进水格栅一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包括有环形的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内放置有轻质填料,所述槽体的槽底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槽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槽体的上部盖合有格栅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由HDPE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链包括有至少两个长杆,所述长杆之间纵向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的槽上方中部设置有雨水传感器,所述雨水传感器通过控制模块与抽水泵电连接。
CN202221798377.2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Active CN218910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8377.2U CN21891005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8377.2U CN21891005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0051U true CN21891005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8377.2U Active CN218910051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00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397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206502671U (zh) 一种远程控制卫星定位太阳能曝气净化系统
CN100340501C (zh) 立体型生态浮床及其净水方法
CN102342259A (zh) 一种露天高位虾池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2092865A (zh) 一体化浮标式太阳能驱动造流曝气器及水体原位修复方法
CN108558124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动力的智控型抗堵塞人工湿地雨污强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US20230130843A1 (en) Deepwater cabin-based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CN110776202A (zh) 一种富营养水体原位修复设备
US7638054B1 (en) Periphyton filtration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10127959B (zh) 一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方法
CN102948393B (zh) 保温大棚条件下的养殖池塘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5236687B (zh)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8910051U (zh)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
CN210945024U (zh) 一种净化河涌的生态浮床
CN206502721U (zh) 一种湖泊太阳能曝气净化装置
TWM647535U (zh) 水產養殖池捕撈結構(二)
CN115215451A (zh) 一种曝气复氧与生物滤池水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46892U (zh) 一种用于河湖水体的多功能水质保障装置
CN214422343U (zh) 一种可控化光能驱动移动曝气浮岛
CN2818472Y (zh) 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原位复合反应处理装置
CN211497085U (zh) 用于水体原位治理和改善的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005024U (zh) 一种水体净化设备
CN210945229U (zh) 污水处理生物滤池
CN219615912U (zh) 一种河道喷泉活水景观装置
CN112551701A (zh) 一种可控化光能驱动移动曝气浮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