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601U -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601U
CN218907601U CN202222817677.7U CN202222817677U CN218907601U CN 218907601 U CN218907601 U CN 218907601U CN 202222817677 U CN202222817677 U CN 202222817677U CN 218907601 U CN218907601 U CN 218907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movable
landing gear
pist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76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瑜
代春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fligh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76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本申请起落架减震系统包括活动油缸、静油缸,以及限位连接件;活动油缸的开口和静油缸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套设在一起,以此在内部形成可伸缩变化的活动内腔,活动内腔内设有活塞和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其中活塞杆远离活塞的端部连接于静油缸内壁,活动油缸和静油缸能沿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活塞在活动油缸内轴向往复运动,以此压缩或松放活动内腔内的流体,限位连接件连接活动油缸和静油缸并对其轴向往复运动形成行程限制。本申请的起落架减震系统设计简化、成本较低且用户舒适感较佳。

Description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飞机起落架的缓冲器主要有三种:弹簧减震器、油气减震器、弹簧油气混合减震器。这三种形式的减震器各有优缺点:油气减震器性能最佳、舒适感最好,但是造价高、维护难、设计难度高,多用于民航、军机等大型或重型飞机。弹簧油气混合减震器的优缺点和油气较接近;而弹簧减震器设计简单、成本低、易维护,但是由于有明显的回弹效应,所以舒适感较差,多用于通航类轻型飞机、小型飞机或无人机。基于上述各类缓冲器的优缺点考虑,发明人寻求设计一种适用于小型飞机上能实现较佳的舒适感且成本较低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本申请的起落架减震系统设计简化、成本较低且舒适感较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系统,包括:活动油缸、静油缸、以及限位连接件;所述活动油缸的开口和所述静油缸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套设在一起,以此在内部形成可伸缩变化的活动内腔,所述活动内腔内设有活塞和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其中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静油缸内壁,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能沿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动油缸内轴向往复运动,以此压缩或松放所述活动内腔内的流体,所述限位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并对其轴向往复运动形成行程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上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转向部件、轮叉以及起落架轮,所述转向部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油缸的端部并与所述轮叉连接,所述轮叉连接于所述起落架轮,所述转向部件带动所述起落架轮转向。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包括轴向贯穿的活塞过油孔,所述流体随所述活塞轴向往复运动时经所述活塞过油孔在活动油缸和静油缸间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静油缸的外壁还设有充气口,用于将气体充入所述静油缸内。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与所述静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静油缸方向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套轴向远离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转动,直至所述限位块抵持在所述静油缸上,限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继续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静油缸的外壁还设有进油口,所述流体可经所述进油口进出所述活动内腔。
作为优选,所述静油缸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的端部的内壁设有多个周向环槽,所述周向环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的侧壁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槽内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油缸端部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轮叉连接于所述起落架轮。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部件包括轴承连接件和回复构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能转动后在所述回复构件的作用下返回至预设初始位置。
本申请的起落架减震系统通过连杆对活动油缸和静油缸的缓冲系统进行限位,利用液压油以及气体提供阻尼效应,设计简化、成本较低且舒适感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起落架的侧视图;
图3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起落架的剖视图;
图4显示为本申请实施例起落架转向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减震系统,包括活动油缸11、静油缸12,以及限位连接件7;活动油缸11的开口和静油缸12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套设在一起,以此在内部形成可伸缩变化的活动内腔10,活动内腔10内设有活塞14和与活塞14连接的活塞杆13,其中活塞杆13远离活塞14的端部连接于静油缸12内壁,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能沿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活塞14在活动油缸11内轴向往复运动,以此压缩或松放活动内腔10内的流体,限位连接件7连接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并对其轴向往复运动形成行程限制。
具体地,活动油缸11的开口和静油缸12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套设在一起,以此在内部形成可伸缩变化的活动内腔10,活动内腔10内设有活塞14和与活塞14连接的活塞杆13,活塞14将活动内腔10分成两部分空间,即下方与活动油缸11之间的第一空间101,以及上方与静油缸12之间的第二空间102,其中活塞杆13远离活塞14的端部连接于静油缸12的内壁上,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能沿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活塞14在活动油缸11内轴向往复运动,以此压缩或松放活动内腔10内的流体,以此形成缓冲效果。进一步地,流体优选为液压油。活塞14设置有活塞过油孔140,用于连通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液压油随活塞14轴向往复运动时经活塞过油孔140在第一空间101和第二空间102之间流动。由于活塞过油孔140孔径小,液压油流量会受影响,减速流过,此过程会提供另外一部分的缓冲阻尼效应。
进一步地,静油缸12的侧壁还可以设有进油孔120,进油孔120用于将液压油充入活动内腔10内。静油缸12的顶部还设有充气口121,用于将氮气充入静油缸12内,氮气充入量可以根据缓冲器的载荷和行程来计算(下表所示三种实施例):
受载气体高度H2(mm) 伸缩量(mm) 受载压强(mpa) 载荷F(N)
63.97 56.02 0.94 5000
21.32 98.67 2.84 15000
7.11 112.89 8.52 45000
当有冲击载荷时,油缸内气体被压缩,提供部分缓冲阻尼效应。压缩前后温差以及对应压缩量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908035040000041
其中T0为初始温度,T1为压缩后温度,P0为初始压强,P1为压缩后压强,V0为初始体积,P1为压缩后体积,K为比热容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入氮气前需要打开气嘴,并将起落架本体1长度调至最短,以排除内部空气,防止空气中氧气残留在缸内,在高压作用下与液压油燃烧爆炸。
进一步地,静油缸12与活动油缸11套设连接的端部内壁设有多个周向环槽15,周向环槽15内设有密封圈,用于防止液压油漏出。活塞14与活动油缸11连接的侧壁设有活塞槽16,活塞槽16内设有密封圈,防止液压油通过静油缸12与活动油缸11之间缝隙流动。
如图1所示,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通过限位连接件7连接,限位连接件7用于对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轴向往复运动以及周向运动进行限位。具体地,限位连接件7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二连杆72远离第一连杆71的端部与静油缸1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1远离第二连杆72的端部与转向部件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轴向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当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转动至轴向最长长度时,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也达到到最大缓冲行程,从而对减震系统进行轴向最大行程限制。同时,转向部件2部分套设在活动油缸11表面,形成凸出部110,部分能相对于限位机构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起落架轮4转向。其中凸出部110用于对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在轴向压缩时形成行程限位,从而对减震系统进行轴向最小压缩距离限位。本实施例中利用转向部件2的凸出部110进行轴向压缩距离限位,最大化利用了零件功能,设计更加轻量化。同时,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同时连接静油缸12和转向部件2的部分,还可以限制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的相对转动。以此通过限位连接件7实现对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轴向往复运动以及周向转动进行限位,零件利用率最高,利用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第二连杆72还设有限位部70,限位部70朝向静油缸12方向上延伸,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轴向远离运动使得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相互转动,直至限位部70抵持在静油缸11上,以此提前阻止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进步转动,控制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的轴向最大行程,进一步地,限位部70与第二连杆72可以设计为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部70来实现活动油缸11和静油缸12不同的轴向最大行程,但可理解,限位件7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杆71上。本申请实施例在连杆上添加限位块,到达预定最大行程后,限位块与减震柱静油缸接触,限制连杆继续转动,进而拉住减震柱活动油缸,这样完成减震柱的最大行程设定,如需更改减震柱行程,可更改连杆上的限位部,这样就可以适配多种行程的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设计为为长条形连杆,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
本申请的起落架减震系统通过连杆对活动油缸和静油缸的缓冲系统进行限位,利用液压油以及气体提供阻尼效应,设计简化、成本较低且舒适感较佳。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落架,包括:起落架减震系统、转向部件2、轮叉3以及起落架轮4,转向部件2设置在活动油缸11的端部并与轮叉3连接,轮叉3连接起落架轮4;转向部件2带动起落架轮转向。
具体地,转向部件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固定连接于活动油缸11端部并与限位连接件7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部分22固定连接于轮叉3。转向部件2包括轴承连接件5和回复构件6,第二部分22通过轴承连接件5转动连接于第一部分21,且能转动后在回复构件6的作用下返回至预设初始位置。具体地,轴承连接件5包括轴承内环51和轴承外环52,轴承内环51与第一部分21连接,轴承外环52与第二部分22连接,第一部分21为轴承固定轴,第二部分22为转向轴承盒,即轴承内环51套设在轴承固定轴上,轴承外环52嵌设在转向轴承盒中。回复构件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21的第一固定部210,第一固定部210凸起于第一部分21的外周壁,回复构件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部分22的第二固定部220,第二固定部220凸起与第二部分22的外周壁。回复构件6的预设初始位置即为起落架轮4向正前行驶位置。其中,回复构件6优选为弹簧。
本申请的起落架的减震系统通过连杆对活动油缸和静油缸的缓冲系统进行限位,利用液压油以及气体提供阻尼效应,减缓了起落架轮的受压,增长了起落架轮的寿命,设计简化、成本较低且舒适感较佳,同时利用转向部件实现起落架轮的转向和自动归位。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油缸、静油缸、以及限位连接件;所述活动油缸的开口和所述静油缸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套设在一起,以此在内部形成可伸缩变化的活动内腔,所述活动内腔内设有活塞和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其中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端部连接于所述静油缸内壁,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能沿轴向做往复运动并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动油缸内轴向往复运动,以此压缩或松放所述活动内腔内的流体,所述限位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并对其轴向往复运动形成行程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轴向贯穿的活塞过油孔,所述流体随所述活塞轴向往复运动时经所述活塞过油孔在活动油缸和静油缸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油缸的外壁还设有充气口,用于将气体充入所述静油缸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件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与所述静油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静油缸方向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油缸和静油缸套轴向远离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转动,直至所述限位块抵持在所述静油缸上,限制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继续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油缸的外壁还设有进油口,所述流体可经所述进油口进出所述活动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油缸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的端部的内壁设有多个周向环槽,所述周向环槽内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动油缸连接的侧壁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槽内设有密封圈。
8.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减震系统、转向部件、轮叉以及起落架轮,所述转向部件设置在所述活动油缸的端部并与所述轮叉连接,所述轮叉连接于所述起落架轮,所述转向部件带动所述起落架轮转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油缸端部并与所述限位连接件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轮叉连接于所述起落架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件包括轴承连接件和回复构件,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能转动后在所述回复构件的作用下返回至预设初始位置。
CN202222817677.7U 2022-10-25 2022-10-25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Active CN218907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7677.7U CN218907601U (zh) 2022-10-25 2022-10-25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7677.7U CN218907601U (zh) 2022-10-25 2022-10-25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601U true CN21890760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7677.7U Active CN218907601U (zh) 2022-10-25 2022-10-25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07566A1 (en) Damper assembly
CN107339360B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缓冲器
EP1685480B1 (en)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CN110319142B (zh) 一种自适应阻尼减振器的活塞阀
CN102338186B (zh) 一种客机起落架锥形阻尼孔式缓冲器
CN206972817U (zh) 一种弹簧‑空气减震器
CN210149548U (zh) 一种带有油气缓冲式纵向抖振减振装置的起落架
CN1466664A (zh) 悬挂系统
US6279854B1 (en) Combined damper and truck positioner for landing gear
CN108791823A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车架稳定缓冲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6403A (zh) 一种大型液压阻尼器
CN203836056U (zh) 一种直升机用的缓冲器
CN218907601U (zh) 起落架及其减震系统
US10829212B2 (en) Retraction / extension of a landing gear in an aircraft
CN109050985B (zh) 一种无轮式水平着陆装置
CN118144985A (zh) 起落架装配方法
CN109552604A (zh) 一种兼具对中功能的减摆器
CN218907600U (zh) 起落架转向系统
CN218662352U (zh) 应用在起落架减震系统上的限位机构
CN117963134A (zh) 起落架转向系统
CN210565963U (zh) 温度补偿阻尼气动作动器
US20240140597A1 (en) Landing gear main fitting with integral shock absorber
CN217683000U (zh) 一种油气压溃复合式缓冲器
CN103883664A (zh) 一种直升机用的节流阀
AU2017206165A1 (en) Shell Reservoir Damp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