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9730U -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9730U
CN218899730U CN202221015275.9U CN202221015275U CN218899730U CN 218899730 U CN218899730 U CN 218899730U CN 202221015275 U CN202221015275 U CN 202221015275U CN 218899730 U CN218899730 U CN 218899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sliding
chi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52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博�
刘学
杨璐帆
张苗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0152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9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9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9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头部固定件、滑轨、滑块、支架和颏兜,头部固定件上装有滑轨,颏兜两端设有支架,支架顶部均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还包括锁紧装置,支架端部通过锁紧装置与颏兜建立连接,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上颌前方牵引器使用时舒适度差,佩戴时视物遮挡,有形成对子眼的倾向,佩戴过程中无法同时佩戴眼镜,甚至影响睡眠不能侧卧的问题,结构灵活,可调节式框架提高佩戴的方便性、舒适性,避免造成对视觉及睡眠的影响;另外可通过头戴内侧的电容传感器记录前方牵引器的佩戴时长,进而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小程序反馈到医生端,增加医患沟通以此大大提高患者的医从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口腔矫正的前方牵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科普宣传,使得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对美的追求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多。早期矫治是利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对患儿的颌骨进行生长改良或者去除影响患儿颌骨发育的不利因素将颌骨的生长发育导向正常。患儿的生长发育高峰期持续时间有限,儿童青少年的正畸治疗往往需要利用其青春生长迸发期促进或抑制颌骨的发育,治疗过程中患儿需配合医生按要求佩戴矫治器、进行矫治器加力并定期复诊,其医从性直接影响疗程及最终的矫治效果。前方牵引装置是正畸矫治过程中的一种常用装置,是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过程中的口外支抗部件,用于对上颌骨进行矫形牵引。市面上现有的三种前方牵引器,具体为:
①双杆可调节式前方牵引器:双杆位于面部鼻翼两旁,可通过额部外侧固定装置,调节双杆的高度,适用于不同面部高度的患儿适用。由于两根单杆支撑在两眼中间,对视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形成对子眼的倾向,双杆式位于眼睛前方,不能满足戴眼镜的患者的需要。
②可调试前方牵引器:支架框位于面部两侧,两侧分别有高度可调节装置组成,亦可以根据面部高度不同进行高度调节。由于支架框在面部周围,如在夜间睡觉时佩戴,不能侧卧往往会影响患儿的睡眠。
③单支杆式前方牵引装置是由一根支架杆组成,其结构稳定性较差,无头带固定,患者佩戴时易松动脱落。目前临床已不常使用。
上述牵引器使用矫治时,往往需要患儿每天至少佩戴14-16小时,对于畸形程度较为严重的患儿甚至需要每天22小时佩戴。但是在实际矫治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因素导致很多正畸患者无法定期复诊的现象。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以及儿童青少年心智发育不成熟,自律性差的心理特征,导致患儿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按医嘱要求进行定期复诊,每天佩戴矫治器的时间不够或不能定期给矫治器加力等原因都会影响矫治效果,使得矫治效果往复,甚至错过矫治时机,并且上述牵引器均没有佩戴时间记录功能。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矫治牵引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牵引器使用时舒适度差,使视物遮挡,有形成对子眼的倾向,甚至影响睡眠不能侧卧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包括头部固定件、滑轨、滑块、支架和颏兜,头部固定件外侧安装有滑轨,颏兜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架,且支架顶部均通过滑块与滑轨建立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锁紧装置,颏兜上加工有滑槽,支架端部滑动安装在滑槽内,并且支架端部通过锁紧装置与颏兜建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活动按压端、滑动弹簧、连接弹簧和圆弧按钮,活动按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端部,且活动按压端设置在滑槽内,滑槽顶部加工有贯穿连通的限位孔,活动按压端顶部具有圆弧按钮,圆弧按钮设置在限位孔内,活动按压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动弹簧,滑动弹簧底部与滑槽底部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头部固定件为弹性头圈。
优选的:所述头部固定件内侧设置有头垫。
优选的:所述滑轨为弧形滑轨。
优选的:所述颏兜内侧设有颏垫,所述颏兜顶部具有牵引钩。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前方牵引器不够智能化、舒适化,不能跟踪记录患儿佩戴的时间,舒适性差患儿医从性差的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优选的:还包括电容传感零部件,所述电容传感零部件包括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与信号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置于头部固定件上,信号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嵌于颏兜内部。
优选的:所述信号模块通过振荡电路持续输出模拟信号,其信号的产生和停止受到控制模块的调控;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主动控制模块和被动控制模块,被动控制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传感器,传感器置于头部固定件上,并探测端与头部皮肤贴合,主动控制模块与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电容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结构灵活,提高佩戴的方便性、舒适性,避免造成对视觉及睡眠的影响;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可以实现将电容传感器与小程序相连,可以通过记录前方牵引器的佩戴时长进而反馈到医生端,以此大大提高患者的医从性,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是一种集成硬件、软件双层面于一体的智慧型矫治系统;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凭借电容传感零部件设计的体表传感控制电路,实现了对患者佩戴矫治器的时间、时长、频率等关键信息的自动收集与传输;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通过创新的结构设计和连接安装方式,实现了控制与传感系统的轻量化、小型化,具有续航持久,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的配合安装图;
图3是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图3的B处放大图;
图6是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芯片连接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蓝牙芯片连接图;
图中1-头部固定件,2-滑轨,3-滑块,4-支架,5-颏兜,6-锁紧装置,7-传感器,8-牵引钩,51-滑槽,52-限位孔,61-活动按压端,62-滑动弹簧,63-连接弹簧,64-圆弧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包括头部固定件1、滑轨2、滑块3、支架4和颏兜5,头部固定件1外侧安装有滑轨2,颏兜5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架4,且支架4顶部均通过滑块3与滑轨2建立滑动连接。头部固定件1固定与患儿头部,且头部固定件1内侧壁与患儿前额紧密贴合,颏兜5可通过滑轨2、滑块3和支架4实现左右移动,颏兜5固定卡在患儿的下巴。
所述颏兜5内侧的软颏垫的形状大小可根据不同的患儿,采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其目的是使颏垫与患儿颏部更加适配,以增强患儿佩戴的舒适度。
所述颏兜5顶部具有牵引钩8,牵引钩8顶部为光滑球形弧面,避免割伤患儿,牵引钩8采用头大颈小的形态特征,用于配合患儿口内矫治器弹性牵引使用。
还包括锁紧装置6,颏兜5上加工有滑槽51,支架4端部滑动安装在滑槽51内,并且支架4端部通过锁紧装置6与颏兜5建立固定连接。支架4可在颏兜5的滑槽51内实现左右滑动,其目的是调整支架4位于面部前侧的位置,避免支架4遮挡视线。
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活动按压端61、滑动弹簧62、连接弹簧63和圆弧按钮64,活动按压端61固定安装在支架4端部,且活动按压端61设置在滑槽51内,滑槽51顶部加工有贯穿连通的限位孔52,活动按压端61顶部具有圆弧按钮64,圆弧按钮64设置在限位孔52内,活动按压端6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动弹簧62,滑动弹簧62底部与滑槽51底部滑动接触。限位孔52的数量至少为4个,且左右对称均匀布置,其目的是至少有两个伸缩档位。
如图3和4所示,使用时,按动活动按压端61顶部的圆弧按钮64,同时左右拉动支架4,使圆弧按钮64卡装在下一个限位孔52内,实现两个支架4之间距离的调节,其目的是避免支架4遮挡视线。
所述头部固定件1为弹性头圈。所述头部固定件1内侧设置有软质头垫。
所述滑轨2为弧形滑轨,滑块3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滑块或者球形滑块,滑块3滑动限制在滑轨2的滑槽内部,不会脱出,且滑轨2两端具有限制装置,避免滑块3滑出。
还包括电容传感零部件,所述电容传感零部件包括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与信号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置于头部固定件1上,信号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嵌于颏兜5内部。
所述信号模块为耗能模块,电源模块的电源接通时,信号模块通过振荡电路持续输出模拟信号,其信号的产生和停止受到控制模块的调控。当控制模块接通,信号模块即开始输出信号,并经由发射模块实现发射;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主动控制模块和被动控制模块,是硬件部分的核心元件,被动控制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传感器7,传感器7置于头部固定件1上,并探测端与头部皮肤贴合,实现对皮肤贴合的准确判断,原理是利用电容传感实现对皮肤贴合的判断,当皮肤与硬件贴合时,判断为正,电路接通,此时信号模块即被接通,实现对皮肤贴合的监控,头部固定件1的中部和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传感器7,充分考虑了各体型和年龄段患者的颅骨构型,并在使用前进行充分测试,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传感方法能将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主动控制模块与发射模块电性连接,主动控制模块是用以实现对蓝牙模块的供能作用,即通过使用者主动的接通或关断,实现对设备的控制,特别指出,主动发射模块无法对信号的发射与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所述传感器7为电容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通过记录传感器的接通时间来监测上颌前方牵引器的佩戴时长。
发射模块为耗能模块,由蓝牙模块实现信号的发射。蓝牙模块经过调试,可以实现与患者移动设备的自动化连接,经证明,此法对医牙优硬件的功耗影响不大,所述医牙优为该智能前方牵引器的手机小程序,故而经由主动控制模块对发射系统进行控制是可行的。有足够的临床试验证明,本产品工作的433/868/915MHz频段对患者的健康没有不利影响。
采用micro USB接口的电源模块可以实现电量查看与充电放电,续航持久,可以对整个硬件的两大耗能模块进行持续的电量供应。电源模块配有先进的散热片设计,能够对发热进行出色控制,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时间佩戴而造成低温烫伤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发明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固定件(1)、滑轨(2)、滑块(3)、支架(4)和颏兜(5),头部固定件(1)外侧安装有滑轨(2),颏兜(5)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架(4),且支架(4)顶部均通过滑块(3)与滑轨(2)建立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装置(6),颏兜(5)上加工有滑槽(51),支架(4)端部滑动安装在滑槽(51)内,并且支架(4)端部通过锁紧装置(6)与颏兜(5)建立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活动按压端(61)、滑动弹簧(62)、连接弹簧(63)和圆弧按钮(64),活动按压端(61)固定安装在支架(4)端部,且活动按压端(61)设置在滑槽(51)内,滑槽(51)顶部加工有贯穿连通的限位孔(52),活动按压端(61)顶部具有圆弧按钮(64),圆弧按钮(64)设置在限位孔(52)内,活动按压端(6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滑动弹簧(62),滑动弹簧(62)底部与滑槽(51)底部滑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件(1)为弹性头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件(1)内侧设置有头垫,所述头垫为软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为弧形滑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传感零部件,所述电容传感零部件包括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信号模块、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和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与信号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置于头部固定件(1)上,信号模块、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嵌于颏兜(5)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模块通过振荡电路持续输出模拟信号,其信号的产生和停止受到控制模块的调控;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主动控制模块和被动控制模块,被动控制模块包括多个串联的传感器(7),传感器(7)置于头部固定件(1)上,并探测端与头部皮肤贴合,主动控制模块与发射模块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7)为电容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颏兜(5)内侧设有颏垫,所述颏兜(5)顶部具有牵引钩(8)。
CN202221015275.9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Active CN218899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275.9U CN218899730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5275.9U CN218899730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9730U true CN218899730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5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5275.9U Active CN218899730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9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3819U (zh)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US201501121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pact eeg headset
CN110584627A (zh) 头戴式生理参数监测装置及基于靶心率的运动提醒方法
US20140378808A1 (en) Comfortably Securing Physiological Sensors Onto A Person During Sleep
EP0517793A1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electrodes
WO1993002616A1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electrodes
CN104814733A (zh) 一种穿戴式、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
CN112971788B (zh) 一种分体下压多功能脑电帽
CN211067751U (zh) 眼科术后康复组件
US20190274626A1 (en) Harness mounted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5594579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脑电帽
CN211658137U (zh) 头戴式生理参数监测装置
CN218899730U (zh) 一种智能正畸前方牵引器
CN211749601U (zh) 一种带有可更换采集电极的生物反馈仪
CN209808337U (zh) 一种可调式脑电图帽
CN204581275U (zh) 一种睡眠监测系统
CN214906738U (zh) 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及具备该系统的睡眠监测仪
CN211355484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命体征智能监测腰带
CN113288164A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CN113662517A (zh) 一种防水手环式睡眠监测设备
CN201082164Y (zh) 一种脑血流检测探头的头架装置
TWM600598U (zh) 睡眠感測系統
CN219557787U (zh) 睡眠体征监测眼罩
CN204723057U (zh) Eeg信号采集设备
CN201668389U (zh) 身份识别电极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