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6932U -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6932U
CN218896932U CN202223466292.7U CN202223466292U CN218896932U CN 218896932 U CN218896932 U CN 218896932U CN 202223466292 U CN202223466292 U CN 202223466292U CN 218896932 U CN218896932 U CN 218896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ightning protection
protection device
medium wave
hard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62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航伟
弓弢
陈凤兰
范波
张晨辉
汪东刚
韩珂
王新选
刘策
朱杭
何振东
尹付俊
谢江波
梅争尚
赵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yang Gu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yang Gu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yang Gu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yang Guang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62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6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6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6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防雷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被接地且被用于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外导体相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彼此对准,并且第二连接件用于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相连接;第一放电组件被固定在第一连接件的面向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处,第二放电组件被固定在第二连接件的面向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处,使得第一放电组件和第二放电组件设置成彼此相对且间隔开;其中,能够对第一放电组件和第二放电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中波硬馈管连接器使用和安装的前提下,使防雷装置顺利地安装在中波硬馈管连接器上,从而使雷电直接导入地下;还能够适应的调节放电电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广播及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波硬馈管连接器是中波广播发射机输出口最常用的一种连接器,在通常情况下,中波广播发射机输出口安装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对接相应的硬馈管,垂直上升到机房的夹层内(机房夹层是专门用于安装硬馈管转为软馈管转接弯头,实现硬馈管到软馈管的转换;安装中波发射机之间的转换开关;安装软馈线之间的转换开关;多余软馈线盘绕的地方)。现有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只有连接功能,没有防雷的功能。
中波频率覆盖范围为531kHz--1602kHz之间,根据发射频率的不同要求,发射天线的长度(高度)为76米—148米之间,天线结构一般为桅杆拉线结构或自立塔形式的结构,桅杆或自立塔结构竖立在地面上,底部通过绝缘装置与大地绝缘,地面以下铺设地网。地网是由120根Φ3的铜线,以塔底中心为原点,均布向外围辐射形成的圆形结构,每根地网的长度要求与塔高相同(即塔高为多高,铺设的地网半径就是多少),竖立桅杆或自立塔与地网形成偶极子,构成一副中波发射天线。因此,为了满足地网铺设的需要,中波天线铁塔距离机房的最近距离也在76米以上。这样一来,从机房到中波天线铁塔连接的馈线至少也要在80米以上。
中波发射台站由于布点数量有限,为了全域覆盖,一般都是大功率发射,为了提高发射效果,扩大覆盖面积,发射天线通常都建在空旷处或地势较高处。高耸在空旷处或地势较高处的中波发射天线对地绝缘、中波发射天线与中波发射机之间的长馈线,完全暴露在空间,极易遭受雷击。
相关技术中,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只有连接功能,没有防雷的功能。另外,通过安装独立的防雷器来防止雷电脉冲从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浸入中波广播发射设备,而安装独立的防雷器,需要进行防雷器与中波发射设备、传输馈线之间的转接连线,这样的连接,接线点多、引线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传输损耗,使防雷效果变差,同时还会增大发射设备的总投资。
关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一些技术问题:
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只有连接功能,没有防雷的功能。雷电会通过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浸入到中波广播发射设备,从而破坏中波广播发射设备。
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包括外导体、设置于所述外导体内部中的内导体以及连接至所述内导体的连接杆,所述防雷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接地且被用于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外导体相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彼此对准,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相连接;以及
第一放电组件和第二放电组件,所述第一放电组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处,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处,使得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设置成彼此相对且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是可伸缩的,从而能够对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且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通孔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旋转进行伸缩。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在彼此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球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在远离所述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内螺纹结构,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处的所述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设置有所述外螺纹结构,且通过螺母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外导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在远离所述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处的所述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锁紧螺母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安装于机箱上且设置有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雷装置,
其中,所述外导体固定至所述机箱,并且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机箱之间设置有绝缘板,所述内导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中心孔处;以及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绝缘板的中心孔处与所述内导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导体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且在所述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外导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防雷装置,一方面,在不影响中波硬馈管连接器使用性能和安装性能的前提下,能够使防雷装置顺利地安装在中波硬馈管连接器上,从而使通过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传来的雷电直接导入地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第一放电组件和第二放电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适应的调节放电电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和防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10、外导体;111、第三通孔;120、内导体;130、连接杆;140、绝缘板;200、防雷装置;210、第一连接件;220、第二连接件;230、第一放电组件;240、第二放电组件;250、连接板;251、第一通孔;252、第二通孔;26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防雷装置200,参考图1所示,防雷装置200包括:第一连接件210、第二连接件220、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
其中,第一连接件210被接地且被用于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外导体110相连接。第二连接件220与第一连接件210彼此对准,并且第二连接件220用于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连接杆130相连接。第一放电组件230被固定在第一连接件210的面向第二连接件220的端部处,第二放电组件240被固定在第二连接件220的面向第一连接件210的端部处,使得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设置成彼此相对且间隔开。
其中,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是可伸缩的,从而能够对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
需要理解的是,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包括外导体110、设置于外导体110内部中的内导体120以及连接至内导体120的连接杆130。连接杆130用于连接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内导体120通过连接杆130将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与中波广播发射设备相连通。
还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210和第二连接件220可以分别具有伸缩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伸缩功能。下面会对第二连接件220的伸缩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第一连接件210可以根据第二连接件220的伸缩结构进行相似设置而具有伸缩功能。
还需要理解的是,当仅第二连接件220具有伸缩功能时,第一连接件210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外导体1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210可以称为固定螺栓,第二连接件220可以称为活动螺栓。且当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均设置有球面结构时,第一放电组件230可以称为固定放电球,第二放电组件240可以称为活动放电球。活动放电球在防雷装置200中的相对位置是可以上下活动的,固定放电球在防雷装置200中的相对位置是不动的。
还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210与中波广播发射机的接地连接,从而第一放电组件230与中波广播发射机的接地连接,同样的,第二放电组件240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连接杆130连接。
还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调节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之间的间隔距离,来调节放电电压。具体的,通过调节活动放电球的上下位置,调节固定放电球和活动放电球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放电球之间的放电电压,另外,两放电球之间的放电电压应大于中波广播发射机输出口的最大电压。具体的,50kW中波发射机输出口的电压一般都小于等于5kV,因此,防雷装置200的放电电压可设置为5kV。在空气中,两放电球的放电电压一般取1kV/mm,即两放电球的间距应调节为5mm。
通过上述防雷装置200,一方面,在不影响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使用性能和安装性能的前提下,能够使防雷装置200顺利地安装在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上,从而使通过中波发射天线和馈线传来的雷电直接导入地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适应的调节放电电压。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2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防雷装置200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和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板250,连接板250设置有第一通孔251,且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连接杆130穿过第一通孔251与连接板250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件220通过连接板250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连接杆130相连接。需要理解的是,连接板250是一个长条形的厚板,连接板250的一端打孔,连接在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中心的连接杆130上,另一端安装上第二连接件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连接板250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52,第二连接件220穿过第二通孔252与连接板250相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二通孔252在连接板250的另一端,通过打孔攻丝形成第二通孔252,并安装上第二连接件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连接板250的第二通孔252设置有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件220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第二连接件220通过旋转进行伸缩。需要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220为活动螺栓,安装在连接板250的攻丝孔上,旋转活动螺栓,就可以调节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之间的放电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在彼此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球面结构。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放电组件230和第二放电组件240的球面结构的形状为一对半球结构,在防雷装置200中的相对位置为两个半球的球面中心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二放电组件240在远离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且与第二连接件220的端部处的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220为活动螺栓,在螺纹顶部安装上活动放电球(即第二放电组件2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第一连接件210的设置有外螺纹结构,且通过螺母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外导体110固定连接,第一放电组件230在远离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结构,与第一连接件210的端部处的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210其本身还可以是一个加长的外导体110的固定螺栓,也就是将外导体110的固定螺栓作为防雷装置200的固定螺栓。具体的,先用一个加长的外导体110固定螺栓,将外导体110固定牢固,再在固定螺栓的螺纹顶部安装固定放电球(即第一放电组件230)。具体的,50kW中波发射机输出口安装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用六个M10X30的螺栓,将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固定在中波发射机机柜的顶部,将这六个螺栓中的一个更换为M10X45的螺栓,该M10X45的螺栓作为第一连接件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还包括锁紧螺母260,第二连接件220穿过锁紧螺母260与第二通孔252连接,锁紧螺母260能够限制第二连接件220进行旋转。需要理解的是,锁紧螺母260是用来锁紧活动螺栓的,松开锁紧螺母260,旋转活动螺母,就可以调节两放电球之间的放电距离,放电距离调节合适后旋转锁紧螺母260,锁紧活动螺栓,就可以固定两放电球之间的放电距离。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参考图1所示,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安装于机箱上且设置有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防雷装置200。
其中,外导体110固定至机箱,并且在外导体110与机箱之间设置有绝缘板140,内导体120设置于绝缘板140的中心孔处;以及连接杆130在绝缘板140的中心孔处与内导体120相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内导体120与连接杆130用螺钉串连在绝缘板140的中心孔上,绝缘板140夹在机柜顶板与外导体110之间,实现了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安装与固定。
还需要理解的是,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是一种射频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即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特性阻抗必须和中波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及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连接的硬馈管特性阻抗相同。中波发射机的输出阻抗为50Ω或75Ω,那么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特性阻抗及硬馈管的特性阻抗也为50Ω或75Ω。具体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用于50kW中波发射机,该中波发射机的输出阻抗为50Ω,那么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特性阻抗及硬馈管的特性阻抗也为50Ω。
还需要理解的是,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的连接口径和与其连接的硬馈管的连接口径必须相同。具体的,50kW中波发射机使用的硬馈管口径,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339IEC50-80标准,其内、外导体110的尺寸分别为外导体110口径Φ79.4X1.25,内导体120口径Φ33.4X1.05,那么,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其内、外导体110的尺寸分别为外导体110口径Φ79.4X1.25,内导体120口径Φ33.4X1.05。
还需要理解的是,带有防雷装置200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100,具有结构紧凑,外接硬馈管安装便捷,防雷装置200无引线,放电回路短,放电迅速,结构合理的特点,达到了节约产品投资成本,防雷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外导体110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且在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11,第一连接件210穿过第三通孔111与外导体110固定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210其本身还可以是一个加长的外导体110的固定螺栓,也就是将外导体110的固定螺栓作为防雷装置200的固定螺栓。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包括外导体、设置于所述外导体内部中的内导体以及连接至所述内导体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被接地且被用于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外导体相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彼此对准,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相连接;以及
第一放电组件和第二放电组件,所述第一放电组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处,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处,使得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设置成彼此相对且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是可伸缩的,从而能够对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且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连接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通孔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旋转进行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和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在彼此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球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组件在远离所述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内螺纹结构,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处的所述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设置有所述外螺纹结构,且通过螺母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外导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放电组件在远离所述球面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内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处的所述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锁紧螺母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接件进行旋转。
9.一种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安装于机箱上且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雷装置,
其中,所述外导体固定至所述机箱,并且在所述外导体与所述机箱之间设置有绝缘板,所述内导体设置于所述绝缘板的中心孔处;以及所述连接杆在所述绝缘板的中心孔处与所述内导体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波硬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且在所述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外导体固定连接。
CN202223466292.7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Active CN218896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292.7U CN21889693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6292.7U CN21889693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6932U true CN218896932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6292.7U Active CN21889693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6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7099B1 (en) Folded dipole antenna
US5933123A (en) Combined satellite and terrestrial antenna
US6285336B1 (e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N201887148U (zh) 高性能宽频、双频全向天线
AU778969B2 (en) Folded dipole antenna
NZ526494A (en) Single piece twin folded dipole antenna
US9393321B2 (en) Locomotive antenna arrays
CN101895014B (zh) 双频宽带壁挂式天线
CN108155484A (zh) 宽频带的双极化壁挂天线
US5818397A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horizontal beamwidth antenna having binary feed network with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US5041842A (en) Helical base station antenna with support
CN108172967A (zh) 宽频带的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8637611U (zh) 一种vhf-uhf双频合路全向天线
CN218896932U (zh) 一种用于中波硬馈管连接器的防雷装置及其连接器
CN102509903B (zh)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4741080U (zh) 天线装置
CN201213198Y (zh) 大功率射频天线雷电保护器
US20150295321A1 (en) Uh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tenna
CN101651258A (zh) 宽带全向天线的改进结构
CN212991313U (zh) 一种短波组合式笼锥宽带天线
US6768473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CN201060944Y (zh) 短波扇锥形双极宽带天线
CN105609925A (zh) 中压开关柜室外天线
CN205452524U (zh) 中压开关柜室外天线
US2467962A (en) High-frequency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