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8742U -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8742U
CN218888742U CN202222760210.3U CN202222760210U CN218888742U CN 218888742 U CN218888742 U CN 218888742U CN 202222760210 U CN202222760210 U CN 202222760210U CN 218888742 U CN218888742 U CN 218888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ip
resistor
power
lin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602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学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eda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eda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eda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eda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602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8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8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8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本技术方案公开的补光灯配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语音识别模块接收外部的控制指令,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通过第二电源模块以及第三电源模块控制输出到外部光源的电参数以控制光源状态,操作便捷,同时本技术方案利用PD诱导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实现供电电池的高功率充电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补光灯是一种主要用于对某些由于缺乏光照度的设备或植物进行灯光补偿的灯具,而补光灯在摄影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工作人员利用补光灯在缺乏光线条件情况下拍摄时提供辅助光线,以得到合理的画面素材。
传统的LED补光灯主要采用交流市电进行供电,因此LED补光灯需要配置一定距离的电线以连接交流市电端,使得补光灯难以移动。为此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利用移动直流电源对补光灯进行供电。但改进后的补光灯依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难以实现高功率的充电功能,第二,没有配置远程接收外部控制指令的功能,现有的补光灯普遍是通过按键输入控制指令的形式对补光灯输出光源的色温以及强度进行控制,操作便捷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
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相连,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PD诱导模块、所述TYPE-C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BT17H66B的通信芯片、开关管K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1,所述通信芯片配置有通信端以及接电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1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漏极与所述通信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SPV30系列的语音处理芯片、麦克风、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K2以及三极管Q2,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接电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通信端,所述麦克风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与地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3以及所述电容C4与地端相连,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通信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2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漏极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SGM61410的第一电源芯片、电感L1、电容C5、电容C6、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第一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自举端、功率输出端以及反馈端,所述电池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自举端通过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7以及所述电阻R6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接在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6与地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FP7208的第二电源芯片、三极管Q3、开关管K3、开关管K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感L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7,所述第二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驱动端、反馈端以及使能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以及使能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4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2与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7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9以及所述电阻R10与地端相连,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XL4005的第三电源芯片、电感L3、二极管D2、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三极管Q4,所述第三电源模块配置有输入端、使能端、反馈端以及功率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感L3、电阻R11以及电阻R12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在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D诱导模块包括型号为HUSB238的诱导芯片以及开关管K5,所述诱导芯片配置有接电端、通信端以及驱动端,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诱导芯片的接电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诱导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诱导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5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源极与所述TYPE-C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漏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型号为CN3306的充电管理芯片、电感L4、开关管K6、开关管K7、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3以及电容C9,所述充电管理芯片配置有电压跟踪端、电流检测端、驱动端、使能端以及指示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端以及指示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开关管K6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13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14以及所述电容C9与地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压跟踪端接在所述电阻R14与所述电容C9的连接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7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源极通过所述电阻R15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4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6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流检测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方案还包括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包括型号为NS4150B的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音频输出接口、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以及电容C13,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配置有正相音频输入端、反相音频输入端、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信号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容C10、所述电阻R18、所述电阻R19、所述电容C13以及所述电阻R20与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反相音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接在所述电容C10与所述电阻R18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8与所述电阻R19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9与所述电容C13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入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输出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包括以上所述控制电路、第一光源支路以及第二光源支路,所述第一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光源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二光源支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公开的补光灯配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及语音识别模块接收外部的控制指令,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通过第二电源模块以及第三电源模块控制输出到外部光源的电参数以控制光源状态,操作便捷,同时本技术方案利用PD诱导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实现供电电池的高功率充电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模块框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语音识别模块以及音频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PD诱导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述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配置有远程指令传输功能以及高功率电池充电功能。本申请公开的补光灯的控制电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第一光源支路相连,所述第一光源支路主要用于输出2700K色温至6500K色温的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第二光源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光源支路主要用于输出RGB光源;
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相连,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PD诱导模块、所述TYPE-C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
具体地,本实施例公开的补光灯控制电路配置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接收外部的控制指令,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通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控制输出到外部光源的电参数以控制光源状态,操作便捷,同时本实施例利用所述PD诱导模块以及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实现供电电池的高功率充电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BT17H66B的通信芯片、开关管K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1,所述通信芯片配置有通信端以及接电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1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漏极与所述通信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SPV30系列的语音处理芯片、麦克风、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K2以及三极管Q2,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接电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通信端,所述麦克风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与地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3以及所述电容C4与地端相连,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通信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2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漏极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接电端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语音处理芯片是一款低功耗的离线人机交互的智能MCU,待机功耗低,外围电路简单,配置功能强大,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语音识别功能,同时本实施例通过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的共同作用对所述麦克风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提高语音识别的可靠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SGM61410的第一电源芯片、电感L1、电容C5、电容C6、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第一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自举端、功率输出端以及反馈端,所述电池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自举端通过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7以及所述电阻R6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接在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6与地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FP7208的第二电源芯片、三极管Q3、开关管K3、开关管K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感L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7,所述第二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驱动端、反馈端以及使能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以及使能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4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2与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7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9以及所述电阻R10与地端相连,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XL4005的第三电源芯片、电感L3、二极管D2、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三极管Q4,所述第三电源模块配置有输入端、使能端、反馈端以及功率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感L3、电阻R11以及电阻R12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在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PD诱导模块包括型号为HUSB238的诱导芯片以及开关管K5,所述诱导芯片配置有接电端、通信端以及驱动端,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诱导芯片的接电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诱导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诱导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5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源极与所述TYPE-C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漏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型号为CN3306的充电管理芯片、电感L4、开关管K6、开关管K7、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3以及电容C9,所述充电管理芯片配置有电压跟踪端、电流检测端、驱动端、使能端以及指示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端以及指示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开关管K6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13与所述开关管K5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14以及所述电容C9与地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压跟踪端接在所述电阻R14与所述电容C9的连接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7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源极通过所述电阻R15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4与所述开关管K5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6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流检测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包括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包括型号为NS4150B的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音频输出接口、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以及电容C13,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配置有正相音频输入端、反相音频输入端、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信号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容C10、所述电阻R18、所述电阻R19、所述电容C13以及所述电阻R20与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反相音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接在所述电容C10与所述电阻R18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8与所述电阻R19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9与所述电容C13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入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输出接口相连。
本申请同时还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其第一实施例,包括以上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光源支路以及第二光源支路,所述第一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光源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二光源支路相连。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
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相连,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PD诱导模块、所述TYPE-C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BT17H66B的通信芯片、开关管K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1,所述通信芯片配置有通信端以及接电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1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漏极与所述通信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SPV30系列的语音处理芯片、麦克风、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K2以及三极管Q2,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接电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通信端,所述麦克风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与地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3以及所述电容C4与地端相连,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通信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2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漏极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SGM61410的第一电源芯片、电感L1、电容C5、电容C6、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第一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自举端、功率输出端以及反馈端,所述电池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自举端通过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7以及所述电阻R6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接在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6与地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FP7208的第二电源芯片、三极管Q3、开关管K3、开关管K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感L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7,所述第二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驱动端、反馈端以及使能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以及使能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4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2与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7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9以及所述电阻R10与地端相连,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XL4005的第三电源芯片、电感L3、二极管D2、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三极管Q4,所述第三电源模块配置有输入端、使能端、反馈端以及功率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感L3、电阻R11以及电阻R12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在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D诱导模块包括型号为HUSB238的诱导芯片以及开关管K5,所述诱导芯片配置有接电端、通信端以及驱动端,所述TYPE-C接口与所述诱导芯片的接电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诱导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诱导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5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源极与所述TYPE-C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5的漏极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型号为CN3306的充电管理芯片、电感L4、开关管K6、开关管K7、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二极管D3以及电容C9,所述充电管理芯片配置有电压跟踪端、电流检测端、驱动端、使能端以及指示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使能端以及指示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开关管K6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13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6的漏极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14以及所述电容C9与地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压跟踪端接在所述电阻R14与所述电容C9的连接点,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7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源极通过所述电阻R15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4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7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16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充电管理芯片的电流检测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音频输出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包括型号为NS4150B的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音频输出接口、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以及电容C13,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配置有正相音频输入端、反相音频输入端、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信号输出端,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容C10、所述电阻R18、所述电阻R19、所述电容C13以及所述电阻R20与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反相音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17的一端接在所述电容C10与所述电阻R18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8与所述电阻R19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19与所述电容C13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入端与地端相连,所述音频功率放大芯片的正相音频输出端以及反相音频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输出接口相连。
10.一种补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第一光源支路以及第二光源支路,所述第一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一光源支路相连,所述第二光源接口与所述第二光源支路相连。
CN202222760210.3U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Active CN218888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0210.3U CN218888742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60210.3U CN218888742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8742U true CN21888874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60210.3U Active CN218888742U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8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80262U (zh) 灯具驱动控制电路及灯具
CN218888742U (zh)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CN206773646U (zh) 基于光定位的手势识别系统
CN111565489B (zh) 一种照明和可见光通信可独立控制的led驱动电路
CN201995174U (zh) 一种后沿小相角调光电路
CN208423854U (zh) 一种移动电源及其放电电路
CN203368064U (zh) 桌面式通用光耦合无线充电器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CN207304994U (zh) 一种三线输入led应急灯控制电路
CN115551159A (zh) 一种补光灯及其电源电路
CN205862563U (zh) 一种射频配对遥控器
CN211909255U (zh) 单火线开关电路
CN206851088U (zh) 一种led线性高低压驱动电路及驱动电源
CN207399578U (zh) 一种便携式led灯驱动电源
CN208046971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电路结构
CN208079446U (zh) 一种带有电池及通市电复位的led电路
CN103595083A (zh) 一种桌面式通用光耦合无线充电器及其应用
CN113225873B (zh) 控制电路及灯具
CN215268791U (zh) 带指示灯的太阳能led灯串手机app控制器电路
CN2266841Y (zh) 多路红外遥控开关
CN213305827U (zh) 亮化灯具物联网控制系统及控制设备
CN213814373U (zh) 设备控制器
CN212851116U (zh) 一种压控型led升压恒流源短路保护电路
CN211123697U (zh) 一种2.4g射频电机无线控制电路
CN212064457U (zh) 一种舞台灯多功能控制盒
CN213959784U (zh) 一种集成多路usb充电装置的主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