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7712U -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7712U
CN218887712U CN202222923141.3U CN202222923141U CN218887712U CN 218887712 U CN218887712 U CN 218887712U CN 202222923141 U CN202222923141 U CN 202222923141U CN 218887712 U CN218887712 U CN 218887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tact
connector module
pair
cylindrical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231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建佳
张元明
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231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7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7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7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同轴连接器模块包括:屏蔽壳;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屏蔽壳中;和筒状外导体,与所述屏蔽壳的前端相连。所述屏蔽壳具有从其前端延伸出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屏蔽壳上形成有与外导体电接触的电接触部,从而能够减小屏蔽壳与外导体之间的电磁泄漏,提高了同轴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包括该同轴连接器模块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的屏蔽壳与外导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存在缝隙,这导致在屏蔽壳与外导体之间存在电磁泄漏,降低了同轴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该同轴连接器模块包括:屏蔽壳;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屏蔽壳中;和筒状外导体,与所述屏蔽壳的前端相连。所述屏蔽壳具有从其前端延伸出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同轴连接器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所述电接触部包括:第一电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之间并与所述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接触部包括:一对悬臂部,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的外侧弹性电接触;和连接板部,连接在所述一对悬臂部和所述屏蔽壳的前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壳具有一对第一电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电接触部分别与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接触部包括:一对第二电接触部,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为悬臂状弹片,并且所述第二电接触部具有凸起的电触点,所述电触点与所述筒状外导体的外侧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壳还具有一对第一焊接部,所述一对第一焊接部分别与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的下侧相连;所述一对第一焊接部相对于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垂直弯折并彼此搭接和焊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二电接触部中的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与所述屏蔽壳的顶壁的前侧边相连;所述一对第二电接触部中的另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与所述屏蔽壳的一个第一焊接部的侧边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筒状外导体包括:筒状主体;和一对焊接舌片,分别从所述筒状主体的后端部的两侧的侧边朝后延伸,所述一对焊接舌片分别焊接到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的外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凹陷的焊接部,所述焊接舌片被定位在凹陷的焊接部中并被焊接到所述焊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同轴连接器模块还包括:至少两个中心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体中,所述至少两个中心端子的第一连接端从所述绝缘体中延伸出并分别伸入所述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中,用于与对配同轴连接器的对配中心端子对配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同轴连接器模块还包括:屏蔽端子,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之间并包括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中的板状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朝所述屏蔽壳的内部凸起的抽引结构,所述抽引结构包括围成空腔的周壁和底壁;在所述绝缘体上形成有槽孔,所述屏蔽壳上的一对抽引结构分别从所述绝缘体的左右两侧插入所述槽孔中;所述一对抽引结构的底壁分别贴靠在所述屏蔽端子的板状主体的两个表面上并被分别焊接到所述板状主体的两个表面上;所述一对抽引结构和所述屏蔽端子构成将相邻两个中心端子电磁地隔开的电磁隔离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壳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所述两个半壳体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所述半壳体包括板体部,所述两个半壳体的板体部分别构成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中心端子包括:端子主体,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中;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的外部;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端子主体的另一端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的外部,所述屏蔽端子的板状主体被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的端子主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绝缘体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两个保持柱,从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所述至少两个中心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分别从所述至少两个保持柱的前端延伸出,且所述至少两个保持柱分别插入所述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端子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板状主体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的外部;所述屏蔽端子的连接部被夹持和焊接在所述屏蔽壳上的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屏蔽端子还包括第一接地脚,所述第一接地脚与所述板状主体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的外部,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所述屏蔽壳还包括多个第二接地脚,所述多个第二接地脚分别与所述屏蔽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侧边相连,用于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形成有多个插槽;和多个前述同轴连接器模块,分别插装到所述壳体的多个插槽中,所述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完全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壳体的插槽中形成有推压部,所述推压部与所述电接触部干涉配合,以将所述电接触部推压在所述筒状外导体的外侧,使得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可靠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接触部包括第一电接触部和第二电接触部;所述推压部包括:第一推压部,插入所述第一电接触部的一对悬臂部之间,以将所述一对悬臂部分别推压在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上;和/或第二推压部,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上,以将所述第二电接触部推压在所述筒状外导体上。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屏蔽壳上形成有与外导体电接触的电接触部,从而能够减小屏蔽壳与外导体之间的电磁泄漏,提高了同轴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效果。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壳体和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从后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从前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中心端子和屏蔽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屏蔽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屏蔽壳的组装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该同轴连接器模块包括:屏蔽壳;绝缘体,设置在所述屏蔽壳中;和筒状外导体,与所述屏蔽壳的前端相连。所述屏蔽壳具有从其前端延伸出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形成有多个插槽;和多个前述同轴连接器模块,分别插装到所述壳体的多个插槽中,所述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完全相同。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和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同轴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2和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在壳体2上形成有多个插槽21。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分别插装到壳体2的多个插槽21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完全相同并能够互换使用。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分解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从后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从前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中心端子11、12和屏蔽端13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屏蔽壳10的分解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屏蔽壳10的组装图。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1。该同轴连接器模块1包括屏蔽壳10、绝缘体14和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包括两个中心端子11、12。屏蔽壳10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10’、10”。绝缘体14设置在屏蔽壳10中。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设置在绝缘体14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两个半壳体10’、10”上分别形成有朝屏蔽壳10的内部凸起的电磁隔离部111。在绝缘体14上形成有槽孔141,两个半壳体10’、10”上的电磁隔离部111分别从绝缘体14的左右两侧插入槽孔141中,以将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电磁地隔开。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半壳体10’、10”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电磁隔离部111为通过冲压形成的具有预定深度的抽引结构111。抽引结构111包括围成空腔的周壁111a和底壁111b,并且抽引结构111为无缝结构。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半壳体10’、10”上的抽引结构111的底壁111b在抽引结构111的深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彼此相邻或彼此接触。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还包括屏蔽端子13,屏蔽端子13设置在绝缘体14中并包括位于两个半壳体10’、10”的抽引结构111之间的板状主体13c。两个半壳体10’、10”的抽引结构111的底壁111b分别贴靠在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并被分别焊接到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端子13和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被布置在与抽引结构111的深度方向垂直的竖直平面内。屏蔽端子13位于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之间并与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分别间隔开。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的表面与抽引结构111的深度方向垂直。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11、12包括:端子主体11c、12c,第一连接端11a、12a和第二连接端11b、12b。端子主体11c、12c被固定到绝缘体14中。第一连接端11a、12a与端子主体11c、12c的一端相连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第二连接端11b、12b与端子主体11c、12c的另一端相连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被固定在绝缘体14中并被布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端子主体11c、12c之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图中的前后方向)和第二方向(图中的竖直方向)与抽引结构111的深度方向垂直,并且端子主体11c、12c和板状主体13c呈L型。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还包括至少两个中空的筒状外导体15。筒状外导体15连接到屏蔽壳10的前端上,用于与对配同轴连接器(未图示)的对配外导体(未图示)对配连接。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分别伸入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用于与对配同轴连接器的对配中心端子(未图示)对配连接。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14包括:主体部140和至少两个保持柱145。槽孔141形成在主体部140上。至少两个保持柱145从主体部140沿第一方向向前延伸。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分别从至少两个保持柱145的前端延伸出,且至少两个保持柱145分别插入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半壳体10’、10”包括:板体部110和第一接触部114。抽引结构111形成在板体部110上。第一接触部114与板体部110的前侧边相连并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分别电接触。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端子13还包括连接部13a,连接部13a与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屏蔽端子13的连接部13a被夹持和焊接在两个半壳体10’、10”的第一接触部114之间。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半壳体10’、10”还包括第一焊接部118。第一焊接部118与板体部110的前侧边相连并相对于板体部110垂直弯折。两个半壳体10’、10”的第一焊接部118搭接在一起并彼此焊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端子13还包括第一接地脚13b,第一接地脚13b与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未图示)上。半壳体10’、10”还包括第二接地脚119,第二接地脚119与板体部110相连,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半壳体10’、10”中的一个半壳体10’还包括顶侧板112,顶侧板112与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顶侧边相连。两个半壳体10’、10”中的另一个半壳体还包括后侧板113,后侧板113与另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后侧边相连。两个半壳体10’、10”的板体部110分别构成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顶侧板112和后侧板113分别构成屏蔽壳10的顶侧壁和后侧壁。
如图1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个半壳体10’还包括第二焊接部10b’。第二焊接部10b’与顶侧板112相连并相对于顶侧板112垂直弯折。第二焊接部10b’被贴靠和焊接在另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上端部10b”的内侧上。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一个同轴连接器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适于插装到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上的插槽21中。第二焊接部10b’和另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上端部10b”构成屏蔽壳10的定位肋部10b,该定位肋部10b适于插入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上的定位槽2b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上端部10b”上形成有倒刺状的锁定弹片10d,锁定弹片10d适于被锁定到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上的定位槽2b中,以防止同轴连接器模块1被从插槽21中拔出。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另一个半壳体10”还包括第三焊接部10c”。第三焊接部10c”与后侧板113相连。第三焊接部10c”被贴靠和焊接在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后端部10c’的内侧上。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适于插装到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上的插槽21中。第三焊接部10c”和一个半壳体10’的板体部110的后端部10c’构成屏蔽壳10的固定翼部1c,该固定翼部1c适于被夹持和固定在同轴连接器的保持件3的保持凸起3c和插槽21的侧壁之间。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适于插装到同轴连接器的壳体2上的插槽21中。在半壳体10’、10”的板体部110上还形成有引导凸起10a,引导凸起10a从板体部110的外表面凸起并适于与插槽21的侧壁上的引导槽2a配合,以引导同轴连接器模块1插装到插槽21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半壳体10’、10”的板体部110上还形成有朝屏蔽壳10的内部凸起的第一定位凸起10e和第二定位凸起10f,并且在绝缘体14上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4e和第二定位孔14f。第一定位凸起10e和第二定位凸起10f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4e和第二定位孔14f接合,以防止半壳体10’、10”相对于绝缘体14在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移动。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2和多个前述同轴连接器模块1。壳体2形成有多个插槽21。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分别插装到壳体2的多个插槽21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保持件3,保持件3安装到壳体2的后端口210中并具有保持凸起3c。同轴连接器模块1的屏蔽壳10的固定翼部1c被夹持和固定在保持凸起3c和插槽21的侧壁之间。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1。该同轴连接器模块1包括:屏蔽壳10、绝缘体14和筒状外导体15。绝缘体14设置在屏蔽壳10中。筒状外导体15与屏蔽壳10的前端相连。屏蔽壳10具有从其前端延伸出的电接触部114、115,电接触部114、115与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电接触。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包括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部114、115包括第一电接触部114,第一电接触部114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之间并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接触部114包括:一对悬臂部114a和连接板部114b。一对悬臂部114a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弹性电接触。连接板部114b连接在一对悬臂部114a和屏蔽壳10的前端之间。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10具有一对第一电接触部114。一对第一电接触部114分别与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相连。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接触部114、115还包括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接触部115为悬臂状弹片,并且第二电接触部115具有凸起的电触点115a,电触点115a与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电接触。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10还具有一对第一焊接部118,一对第一焊接部118分别与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的下侧相连。一对第一焊接部118相对于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垂直弯折并彼此搭接和焊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中的一个第二电接触部115与屏蔽壳10的顶壁的前侧边相连。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中的另一个第二电接触部115与屏蔽壳10的一个第一焊接部118的侧边相连。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筒状外导体15包括:筒状主体150和一对焊接舌片152。一对焊接舌片152分别从筒状主体150的后端部151的两侧的侧边朝后延伸。一对焊接舌片152分别焊接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的外侧上。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凹陷的焊接部117,焊接舌片152被定位在凹陷的焊接部117中并被焊接到焊接部117。在绝缘体14上形成有与焊接部117对应容纳凹部147,焊接部117朝屏蔽壳10的内部凸起并定位在绝缘体14的容纳凹部147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还包括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设置在绝缘体14中。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从绝缘体14中延伸出并分别伸入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用于与对配同轴连接器的对配中心端子对配连接。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模块1还包括屏蔽端子13,屏蔽端子13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之间并包括被固定到绝缘体14中的板状主体13c。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朝屏蔽壳10的内部凸起的抽引结构111,抽引结构111包括围成空腔的周壁111a和底壁111b。在绝缘体14上形成有槽孔141,屏蔽壳10上的一对抽引结构111分别从绝缘体14的左右两侧插入槽孔141中。一对抽引结构111的底壁111b分别贴靠在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并被分别焊接到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一对抽引结构111和屏蔽端子13构成将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电磁地隔开的电磁隔离结构。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10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10’、10”,两个半壳体10’、10”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半壳体10’、10”包括板体部110,两个半壳体10’、10”的板体部110分别构成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心端子11、12包括:端子主体11c、12c,第一连接端11a、12a和第二连接端11b、12b。端子主体11c、12c被固定到绝缘体14中。第一连接端11a、12a与端子主体11c、12c的一端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第二连接端11b、12b与端子主体11c、12c的另一端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被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端子主体11c、12c之间。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绝缘体14包括主体部140和至少两个保持柱145。至少两个保持柱145从主体部140向前延伸。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分别从至少两个保持柱145的前端延伸出,且至少两个保持柱145分别插入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端子13还包括连接部13a。连接部13a与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屏蔽端子13的连接部13a被夹持和焊接在屏蔽壳10上的一对第一接触部114之间。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屏蔽端子13还包括第一接地脚13b,第一接地脚13b与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绝缘体14的外部,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屏蔽壳10还包括多个第二接地脚119,多个第二接地脚119分别与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侧边相连,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2和多个前述同轴连接器模块1。在壳体2上形成有多个插槽21。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分别插装到壳体2的多个插槽21中。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2的插槽21中形成有推压部24、25,推压部24、25与电接触部114、115干涉配合,以将电接触部114、115推压在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使得电接触部114、115与筒状外导体15可靠电接触。
如图1至图1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接触部114、115包括第一电接触部114和第二电接触部115。推压部24、25包括第一推压部24和第二推压部25。第一推压部24插入第一电接触部114的一对悬臂部114a之间,以将一对悬臂部114a分别推压在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上。第二推压部25抵靠在第二电接触部115上,以将第二电接触部115推压在筒状外导体15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同轴连接器模块,包括:
屏蔽壳(10);
绝缘体(14),设置在所述屏蔽壳(10)中;和
筒状外导体(15),与所述屏蔽壳(10)的前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10)具有从其前端延伸出的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连接器模块(1)包括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
所述电接触部包括:
第一电接触部(114),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之间并与所述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接触部(114)包括:
一对悬臂部(114a),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弹性电接触;和
连接板部(114b),连接在所述一对悬臂部(114a)和所述屏蔽壳(10)的前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10)具有一对第一电接触部(114),所述一对第一电接触部(114)分别与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接触部包括:
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的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接触部(115)为悬臂状弹片,并且所述第二电接触部(115)具有凸起的电触点(115a),所述电触点(115a)与所述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10)还具有一对第一焊接部(118),所述一对第一焊接部(118)分别与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侧边的下侧相连;
所述一对第一焊接部(118)相对于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垂直弯折并彼此搭接和焊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中的一个第二电接触部(115)与所述屏蔽壳(10)的顶壁的前侧边相连;
所述一对第二电接触部(115)中的另一个第二电接触部(115)与所述屏蔽壳(10)的一个第一焊接部(118)的侧边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外导体(15)包括:
筒状主体(150);和
一对焊接舌片(152),分别从所述筒状主体(150)的后端部(151)的两侧的侧边朝后延伸,
所述一对焊接舌片(152)分别焊接到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前端的外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凹陷的焊接部(117),所述焊接舌片(152)被定位在凹陷的焊接部(117)中并被焊接到所述焊接部(117)。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设置在所述绝缘体(14)中,
所述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从所述绝缘体(14)中延伸出并分别伸入所述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用于与对配同轴连接器的对配中心端子对配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屏蔽端子(13),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之间并包括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14)中的板状主体(13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朝所述屏蔽壳(10)的内部凸起的抽引结构(111),所述抽引结构(111)包括围成空腔的周壁(111a)和底壁(111b);
在所述绝缘体(14)上形成有槽孔(141),所述屏蔽壳(10)上的一对抽引结构(111)分别从所述绝缘体(14)的左右两侧插入所述槽孔(141)中;
所述一对抽引结构(111)的底壁(111b)分别贴靠在所述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并被分别焊接到所述板状主体(13c)的两个表面上;
所述一对抽引结构(111)和所述屏蔽端子(13)构成将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电磁地隔开的电磁隔离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壳(10)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所述两个半壳体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所述半壳体包括板体部(110),所述两个半壳体的板体部(110)分别构成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端子(11、12)包括:
端子主体(11c、12c),被固定到所述绝缘体(14)中;
第一连接端(11a、12a),与所述端子主体(11c、12c)的一端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14)的外部;和
第二连接端(11b、12b),与所述端子主体(11c、12c)的另一端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14)的外部,
所述屏蔽端子(13)的板状主体(13c)被设置在相邻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端子主体(11c、12c)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14)包括:
主体部(140);和
至少两个保持柱(145),从所述主体部(140)向前延伸,所述至少两个中心端子(11、12)的第一连接端(11a、12a)分别从所述至少两个保持柱(145)的前端延伸出,且所述至少两个保持柱(145)分别插入所述至少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端子(13)还包括连接部(13a),所述连接部(13a)与所述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14)的外部;
所述屏蔽端子(13)的连接部(13a)被夹持和焊接在所述屏蔽壳(10)上的一对第一电接触部(114)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端子(13)还包括第一接地脚(13b),所述第一接地脚(13b)与所述板状主体(13c)相连并延伸到所述绝缘体(14)的外部,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
所述屏蔽壳(10)还包括多个第二接地脚(119),所述多个第二接地脚(119)分别与所述屏蔽壳(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下侧边相连,用于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上。
19.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形成有多个插槽(21);和
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分别插装到所述壳体(2)的多个插槽(21)中,
所述多个同轴连接器模块(1)完全相同,并且所述同轴连接器模块(1)为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2)的插槽(21)中形成有推压部(24、25),所述推压部(24、25)与所述电接触部干涉配合,以将所述电接触部推压在所述筒状外导体(15)的外侧,使得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筒状外导体(15)可靠电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接触部包括第一电接触部(114)和第二电接触部(115);
所述推压部(24、25)包括:
第一推压部(24),插入所述第一电接触部(114)的一对悬臂部(114a)之间,以将所述一对悬臂部(114a)分别推压在相邻两个筒状外导体(15)上;和/或
第二推压部(25),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接触部(115)上,以将所述第二电接触部(115)推压在所述筒状外导体(15)上。
CN202222923141.3U 2022-11-03 2022-11-03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18887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3141.3U CN218887712U (zh) 2022-11-03 2022-11-03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3141.3U CN218887712U (zh) 2022-11-03 2022-11-03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7712U true CN21888771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3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23141.3U Active CN218887712U (zh) 2022-11-03 2022-11-03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7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12339U (zh) 背板连接器组件
CN109103673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09378613B (zh) 插头连接器
US117358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locking portions
TWM496862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792271B (zh) 背板連接器組件
CN218887712U (zh)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TW201545422A (zh) 電連接器
CN217387647U (zh) 电连接器
CN218648252U (zh)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CN106961034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4754451U (zh) 电连接器
CN214505980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CN211789865U (zh) 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KR102550876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118040397A (zh) 同轴连接器模块和同轴连接器
CN217691834U (zh) 电连接器
CN110957602A (zh) 射频插头
CN211404825U (zh) 电连接器
KR950004367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0723414U (zh) 电连接器
CN21534312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