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968U - 火炬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炬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968U
CN218883968U CN202223213494.0U CN202223213494U CN218883968U CN 218883968 U CN218883968 U CN 218883968U CN 202223213494 U CN202223213494 U CN 202223213494U CN 218883968 U CN218883968 U CN 218883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combustion
barrel
gas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34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龙
薛茂梅
罗俭国
张世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711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yao Thermal Ener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34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炬燃烧器,包括:筒体,筒体用于提供燃烧气体;第一伴烧器,第一伴烧器呈周向设置于筒体上,第一伴烧器设置有多个燃烧头,燃烧头延伸于筒体内,燃烧头用于提供伴烧气体;蓄热罩,蓄热罩围绕筒体的外周设置,蓄热罩覆盖燃烧头和筒体。该火炬燃烧器的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在筒体点燃形成燃烧区域,蓄热罩对筒体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使得筒体内的燃烧气体更容易着火,更持续、稳定地燃烧,提高了氨火炬系统的安全性,排放烟气更加环保。

Description

火炬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炬系统的可燃气体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炬燃烧器。
背景技术
火炬是石化行业生产装置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它将工艺装置正常或事故工况下的排放气引至火炬商燃烧后排放,以确保生产装置的安全。不同生产装置排放气有不同特点,相应地火炬的配置也不同。总体上火炬分为高架火炬和地面火炬。在地面火炬技术中,燃烧器位于地面上,为确保人员的安全,地面火炬不宜处理中毒及以上毒性的可燃气体。中度及以上毒性的可燃气体只能采用高架火炬的方式,例如火炬排放气为氨、H2S、CO等介质时,只能采用高架火炬的方式来处理。
氨火炬是火炬系统中很常见的一种,处理的气体主要为氨气。氨气的自然点高,达到650℃,且氨气分子很难分解,无法依靠自身的氧化热来维持燃烧,从而导致氨气燃烧不充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威胁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期以来,在氨火炬技术上,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是扩散式火炬头,火炬头外圈设置伴烧器。现场如有条件,则对氨火炬气掺混入一些高热值、易点燃气体以提高其可燃性,最常用的掺混气体为天然气。
对于设置外部伴烧器的技术方案而言,实质上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于增加了引燃点的数量。在高空中,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炬燃烧器,用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的问题难以维持住火炬燃烧器燃烧区域周边温度场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燃烧器,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用于提供燃烧气体;第一伴烧器,所述第一伴烧器呈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伴烧器设置有多个燃烧头,所述燃烧头延伸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燃烧头用于提供伴烧气体;蓄热罩,所述蓄热罩围绕所述筒体的外周设置,所述蓄热罩覆盖所述燃烧头和所述筒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有顶端,所述燃烧头延伸至所述顶端,所述燃烧头呈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罩的内周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为轻质耐火陶瓷纤维折叠块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头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为多个,所述燃烧头、所述第一伴烧器和所述气孔顺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伴烧器与所述燃烧头之间设置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伴烧器和所述燃烧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点火器,所述点火器包括点火端,所述点火端绕所述筒体的外周设置,所述点火端用于点燃所述燃烧气体和所述伴烧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火端延伸至所述顶端,所述点火端与所述燃烧头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伴烧器,所述第二伴烧器围绕所述筒体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伴烧器延伸至所述蓄热罩内,所述第二伴烧器用于提供所述伴烧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稳焰块,所述稳焰块围绕所述筒体内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开设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用于向所述筒体内提供所述燃烧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伴烧器远离燃烧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口用于向所述第一伴烧器提供伴烧气体,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第一伴烧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炬燃烧器,包括:筒体,筒体用于提供燃烧气体;第一伴烧器,第一伴烧器呈周向设置于筒体上,第一伴烧器设置有多个燃烧头,燃烧头延伸于筒体内,燃烧头用于提供伴烧气体;蓄热罩,蓄热罩围绕筒体的外周设置,蓄热罩覆盖燃烧头和筒体。该火炬燃烧器的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在筒体点燃形成燃烧区域,蓄热罩对筒体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使得筒体内的燃烧气体更容易着火,更持续、稳定地燃烧,提高了氨火炬系统的安全性,排放烟气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氨火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棒状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梅花状燃烧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为:10-筒体、101-顶端、102-底端、103-第一管口、104第二管口、20-第一伴烧器、210-燃烧头、220-分配管、30-点火器、301-点火端、40-第二伴烧器、401-顶口、50-蓄热罩、60-稳焰块、7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火炬燃烧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燃烧器,火炬燃烧器包括筒体10、第一伴烧器20、蓄热罩50;筒体10用于提供燃烧气体;第一伴烧器20呈周向设置于筒体10上,第一伴烧器2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头210,燃烧头210延伸于筒体10内,燃烧头210用于提供伴烧气体;蓄热罩50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蓄热罩50覆盖燃烧头210和筒体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火炬燃烧器,利用筒体10提供燃烧气体,利用燃烧头210提供伴烧气体,通过蓄热罩50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使得蓄热罩50覆盖燃烧头210和筒体10,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点燃后形成燃烧区域,蓄热罩50对筒体10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使得筒体10内部的燃烧气体更容易着火,以及更持续、稳定地燃烧,提高了火炬系统的安全性,排放烟气更加环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筒体10也称为火炬头,筒体10沿纵向延伸,筒体10具有顶端101,筒体10在沿纵向上还具有底端102,筒体10还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内腔110,底端102开设有第一管口103,第一管口103与第一内腔110相连接,第一管口103用于向筒体10的第一内腔110提供燃烧气体,燃烧气体自第一管口103进入筒体10即火炬头的第一内腔110后,燃烧气体在筒体10的顶端101进行燃烧,这种燃烧方式为一种扩散式燃烧。其中燃烧气体为氨气或含氨气比例比较高的排放气。
如图1所示,第一伴烧器20呈管状结构,第一伴烧器20具有第二内腔230,第一伴烧器20的第二内腔230用于流通伴烧气体,第一伴烧器20自筒体10外部贯穿筒体10并延伸至第一内腔110内部,第一伴烧器20在筒体10的第一内腔110内设置有多个燃烧头210,燃烧头210延伸至筒体10的顶端101,燃烧头210用于提供伴烧气体。其中,燃烧头210周向均布于第一内腔1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头210以筒体10为中心设置,燃烧头210呈周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0的内部。燃烧头210的个数大于等于2个。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头210可以为棒状燃烧头。
请参阅图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头210可以为梅花形状的燃烧头。
如图1所示,第一伴烧器20与燃烧头210通过分配管220连接,分配管220为多个,燃烧头210开设有气孔,气孔与第一伴烧器20的管道相互连通,第一伴烧器20内的伴烧气体自气孔溢出;其中,每一燃烧头210上的气孔为多个,多个气孔均匀布置于燃烧头210上。
如图1所示,第一伴烧器20远离燃烧头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管口104,伴烧气体在第一伴烧器20的独立通道内从筒体10的外部运送至筒体10的顶端101,伴烧气体经分配管220输送至各燃烧头21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伴烧器20远离燃烧头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管口104,第二管口104用于向第一伴烧器20提供伴烧气体,第一伴烧器20与第二管口104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用于控制第一伴烧器20与第二管口104相互连通或相互断开,第一伴烧器20与第二管口104联通时,伴烧气体自第二管口104进入第一伴烧器20,利用阀门控制第一伴烧器20通入伴烧气体的启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火炬燃烧器的蓄热罩50与筒体10的顶端101连接,蓄热罩50围绕顶端101的外周设置于筒体10上,其中,蓄热罩50分别覆盖并包裹筒体10的顶端101和第一伴烧器20的燃烧头210,以使蓄热罩50对筒体10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
蓄热罩50为钢板卷成的圆筒结构,蓄热罩50的圆筒内周设有内衬层,内衬层为轻质耐火耐高温陶瓷纤维折叠块,蓄热罩50可以长期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不受下雨或温度急速变化情况的影响,同时蓄热罩50还具有良好的吸音降噪特性。从而,利用蓄热罩50可以更好地维持筒体10内的燃烧区域的温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火炬燃烧器还包括点火器30,点火器30为多个,点火器30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点火器30具有点火端301,点火端301设置于筒体10的顶端101,点火端301用于在筒体10的顶端101位置处点燃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在筒体10的顶端101位置处点燃后形成燃烧区域。其中,点火器30和点火端301分别沿周向均布于第一内腔110外侧。点火端301用于在筒体10的顶端101位置处点燃自气孔溢出的伴烧气体,以及点火端301用于在筒体10的顶端101位置处点燃第一内腔110内的燃烧气体。
如图1所示,点火端301至筒体10的顶端101的高度与燃烧头210至顶端101的高度相等。请参阅图2和图3,点火器30的点火端301与第一伴烧器20的燃烧头210位于同一直线上。即,点火端301绕纵向均匀分布与筒体10的外周,燃烧头210绕纵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0的内周。在本实施例中,点火器30为长明灯,长明灯的个数大于等于2个。
火炬燃烧器还包括第二伴烧器40,第二伴烧器40设置于筒体10的外部,第二伴烧器40具有顶口401,顶口401延伸至筒体10的顶端101,第二伴烧器40为管状结构,第二伴烧器40内流通有伴烧气体,点火端301用于在第二伴烧器40的顶口401位置处点燃第二伴烧器20的伴烧气体。其中,第二伴烧器40沿周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0的外周,且顶口401沿周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0的外周。并且,第二伴烧器40上也设置有阀门,可根据排放情况,利用阀门控制第二伴烧器40通入伴烧气体的启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火炬燃烧器的蓄热罩50还分别覆盖并包裹点火器30的点火端301、第二伴烧器40的顶口401,以使蓄热罩50对筒体10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该火炬燃烧器还包括稳焰块60,稳焰块60围绕筒体10的内周设置,稳焰块60设置于筒体10远离顶端101的一端,稳焰块60用于减缓燃烧气体边缘流速,防止气体出口流速过高而发生脱火现象,保证燃烧火焰的稳定。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0的底端102的内周设置有动态密封件70,动态密封件70为密封圈。动态密封件70在吹扫气体的作用下可有效地阻止外部空气渗入筒体10内部。
本申请该火炬燃烧器,通过在筒体10处设置第一伴烧器20、第二伴烧器40以及蓄热罩50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筒体10即火炬头的燃烧区域的温度场,使得筒体10内的氨气或含氨气比例比较高的排放气更容易着火以及更持续、稳定地燃烧,提高了火炬系统的安全性。
本申请火炬燃烧器,包括筒体10、第一伴烧器20、蓄热罩50;筒体10用于提供燃烧气体;第一伴烧器20呈周向设置于筒体10上,第一伴烧器2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头210,燃烧头210延伸于筒体10内,燃烧头210用于提供伴烧气体;蓄热罩50围绕筒体10的外周设置,蓄热罩50覆盖燃烧头210和筒体10。燃烧气体和伴烧气体在筒体10点燃后形成燃烧区域,蓄热罩50对筒体10的燃烧区域形成稳定的温度场,使得筒体10内部的氨气或含氨气比例比较高的排放气更容易着火,以及更持续、稳定地燃烧,提高了氨火炬系统的安全性,排放烟气更加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火炬燃烧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10),所述筒体(10)用于提供燃烧气体;
第一伴烧器(20),所述第一伴烧器(20)呈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10)上,所述第一伴烧器(20)设置有多个燃烧头(210),所述燃烧头(210)延伸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燃烧头(210)用于提供伴烧气体;
蓄热罩(50),所述蓄热罩(50)围绕所述筒体(10)的外周设置,所述蓄热罩(50)覆盖所述燃烧头(210)和所述筒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具有顶端(101),所述燃烧头(210)延伸至所述顶端(101),所述燃烧头(210)呈周向设置于所述筒体(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罩(50)的内周设置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为轻质耐火陶瓷纤维折叠块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头(210)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为多个,所述燃烧头(210)、所述第一伴烧器(20)和所述气孔顺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伴烧器(20)与所述燃烧头(210)之间设置有分配管(220),所述分配管(22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伴烧器(20)和所述燃烧头(2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点火器(30),所述点火器(30)包括点火端(301),所述点火端(301)绕所述筒体(10)的外周设置,所述点火端(301)用于点燃所述燃烧气体和所述伴烧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端(301)延伸至所述顶端(101),所述点火端(301)与所述燃烧头(210)位于同一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伴烧器(40),所述第二伴烧器(40)围绕所述筒体(10)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伴烧器(40)延伸至所述蓄热罩(50)内,所述第二伴烧器(40)用于提供所述伴烧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焰块(60),所述稳焰块(60)围绕所述筒体(10)内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开设有第一管口(103),所述第一管口(103)用于向所述筒体(10)内提供所述燃烧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伴烧器(20)远离燃烧头(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口(104),所述第二管口(104)用于向所述第一伴烧器(20)提供伴烧气体,所述第二管口(104)与所述第一伴烧器(2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CN202223213494.0U 2022-11-30 2022-11-30 火炬燃烧器 Active CN218883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494.0U CN218883968U (zh) 2022-11-30 2022-11-30 火炬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3494.0U CN218883968U (zh) 2022-11-30 2022-11-30 火炬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968U true CN21888396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2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3494.0U Active CN218883968U (zh) 2022-11-30 2022-11-30 火炬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7171U1 (ru) Газомазутная горелка
CN218883968U (zh) 火炬燃烧器
US3168133A (en) Gas fired igniter
CN217482761U (zh) 煤粉燃烧器点火装置、煤粉燃烧器和锅炉
KR200421615Y1 (ko) 저녹스 가스버어너
KR200421616Y1 (ko) 저녹스 가스버어너
US20050186522A1 (en) Gas burner
KR102359252B1 (ko) 저질소산화물 잉여가스 연소장치
CZ243295A3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burning inflammable gases
CN110345508B (zh) 一种石油气点火装置
CN207599705U (zh) 一种工艺加热炉燃烧器用旁路点火低氮排放燃料枪
CN216868505U (zh) 用于废气焚烧的燃烧器
KR930010858B1 (ko) 가연성 폐기물을 연료로 하는 버너장치
CN110371927A (zh) 一种天然气重整制氢装置的点火燃烧装置
KR100551985B1 (ko) 윈드박스를 갖춘 저녹스 가스버너
KR100551984B1 (ko) 산업용 저녹스 버너
CN212929997U (zh) 低NOx尾气焚烧炉燃烧器
CN220103119U (zh) 燃氢洁净燃烧器
CN217031188U (zh) 一种多孔稳焰式引火型圆盘枪头瓦斯枪及管式炉
CN220119418U (zh) 一种充分燃烧的点火枪
CN215570516U (zh) 尾气焚烧炉燃烧器
CN213930925U (zh) 提液式火炬燃烧系统
CN213930911U (zh) 燃烧器
CN214307105U (zh) 一种燃烧系统
CN213930923U (zh) 火炬燃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