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5355U -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 Google Patents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5355U
CN218875355U CN202320021639.2U CN202320021639U CN218875355U CN 218875355 U CN218875355 U CN 218875355U CN 202320021639 U CN202320021639 U CN 202320021639U CN 218875355 U CN218875355 U CN 218875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grip
sleeve
main body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16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国林
杨传武
刘永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ai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a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ai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ai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16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5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5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5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该把套包括把套主体与固定件,把套主体可拆卸套设在把手的外周上,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每个弹性凸起均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固定件能够将把套主体固定在把手的外周上。该把套通过把套主体内腔中的弹性凸起,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而且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还能提高了把套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套设在把手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振手柄与工作机通过应用上述把套,减小了工作机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高了握持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大部分工作机而言,工作人员需要用手抓握工作机上的把手来操控工作机的工作,而工作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内部机构的动作会产生振动,把手的振动更为明显,虽然把手的外部包裹了一层橡胶,但是单独的橡胶层对把手振动的吸收能力有限,使人在操控工作机工作时手部受到冲击力比较大,手感不适,影响操作,甚至导致操作失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对把手的减振效果,以CN202531734U为例,其公开了一种手把减振胶套,通过在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设置凸起颗粒与环形减振筋,并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紧密贴合,使得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形成空腔并锁住空气,利用空腔缓冲手与手把之间的振动冲击,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密封固定,安装困难,而且上述手把减振胶套的一端被封堵住,导致其无法调整安装位置,适用性低,而且利用空气进行减振的手把减振胶套结构强度低,支撑性较差。
因此,亟需发明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以实现对把手的减振,并提高把套的结构强度,而且把套与把手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把套,包括:
把套主体,可拆卸套设在把手的外周上,所述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与所述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把套主体固定在所述把手的外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0~0.3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凸起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5~0.20。
作为优选方案,由所述把套主体的内腔壁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径,由所述弹性凸起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75~0.9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80~0.85。
作为优选方案,由所述弹性凸起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把手具有第一外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之比为0.90~0.9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之比为0.94~0.96。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为套环,所述把套主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容置槽,所述套环能够套设在所述环形容置槽中,以使所述把套主体套紧在所述把手的外周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套主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把套主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套主体被构造为由橡胶材料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与所述把手的外周壁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凸起为圆柱形凸起或方形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套主体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并且每个所述防滑凸起均沿所述把套主体的轴向延伸。
减振手柄,包括把手以及如上所述的把套,所述把套能够套设固定在所述把手上。
工作机,包括工作机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减振手柄,所述把手安装在所述工作机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把套,通过在把套主体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凸起,当把手发生振动时,弹性凸起在振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吸收把手的振动,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套设在把手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减振手柄,通过应用上述把套,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套设在把手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工作机,通过应用上述减振手柄,减小了把手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与把手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套设在把手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与把手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套与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套与把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套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000、把套;
100、把套主体;110、防滑凸起;120、弹性凸起;130、环形限位凸起;140、穿设通孔;150、环形容置槽;200、套环;
200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现有技术中,对把手的减振通常是利用空气进行减振。具体而言,空气减振的减振方式通过在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设置凸起颗粒与环形减振筋,并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紧密贴合,使得手把减振胶套的内腔中形成空腔并锁住空气,利用空腔缓冲手与手把之间的振动冲击,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将手把减振胶套的两端均与手把密封固定,安装困难,适用性低,而且利用空气实现减振的手把减振胶套结构强度低,支撑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套1000,该把套1000包括把套主体100与固定件,其中,把套主体100可拆卸套设在把手2000的外周上,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120,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固定件能够将把套主体100固定在把手2000的外周上。该把套1000通过在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多个弹性凸起120,当把手2000发生振动时,弹性凸起120在振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吸收把手2000的振动,减小了把手2000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1000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100套设在把手2000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1000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件为套环200,套环200被构造为具有弹性。把套主体10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0,套环200能够套设在环形容置槽150中,以使把套主体100套紧在把手2000的外周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套环200为拉簧,并且拉簧形成的圆形穿设孔的孔径小于环形容置槽150形成的套设轴径。当需要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时,首先由人工撑开拉簧,使拉簧套设在把套主体100上,并使拉簧与环形容置槽150正对,然后松开拉簧,使拉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收缩,并与环形容置槽150的槽底相抵紧,进而实现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的固定。利用拉簧的弹性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而言,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间隙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内开设有穿设通孔140,把套主体100通过穿设通孔140套设在把手2000的外周,并且穿设通孔140的孔径大于把手2000的直径,尽管穿设通孔140内的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但是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外周壁之间的抵接力较小,在拉簧没有套设固定在环形容置槽150之前,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带动把套主体100沿把手2000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调节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之间的套设位置。
进一步地,把套主体100的两端均套设有套环200。在本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容置槽150,每个环形容置槽150均与一个拉簧对应设置,通过在把套主体100的两端均设置拉簧,能够进一步提高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之间的固定稳定性,避免把套主体100在工作时与把手2000发生相对滑动,提高操作安全性。
优选地,把套主体100两端的外周壁上均设置有环形限位凸起13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环形限位凸起130均位于环形容置槽150远离把套主体100端部的一侧,即环形容置槽150位于环形限位凸起130的外侧,通过在把套主体100上设置环形限位凸起130,为工作人员在后续工作抓持把套主体100时提供位置限制,避免工作人员手部脱离把套主体100,提高操作安全性。
为了提高把套主体100的防滑效果,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110,并且每个防滑凸起110均沿把套主体100的轴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防滑凸起110设置在两个环形限位凸起130之间,提高工作人员对把套主体100的抓持稳固性,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减振把套主体100与手部滑动,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5所示,弹性凸起120为圆柱形凸起或方形凸起。圆柱形凸起或方形凸起制作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凸起120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凸起120分布在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其中弹性凸起120在把套主体100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把套主体100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0~0.30,优选地为0.15~0.20。适当数量的弹性凸起120,一方面能够满足减振需求,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对把套主体10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凸起120在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把套主体100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径,由弹性凸起120远离把套主体100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本实施例中与把套1000适配的把手2000具有第一外径,其中第二内径与第一内径之比为0.75~0.90,优选为0.80~0.85;第二内径与第一外径之比为0.90~0.99,优选为0.94~0.96。第一内径、第二内径、第一外径的适当关系能够既保证了良好的减震效果,又保证了良好的连接稳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内径与第一内径之比以及第二内径与第一外径之比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把套主体100一体成型,弹性材料制成的把套主体100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把手2000的减振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把套主体100的握持舒适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被构造为由橡胶材料一体成型,橡胶材料韧性高,弹性大,不易断裂,减振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把套主体100也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公开的把套1000,现结合图1-图5对把套1000的具体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1)将把套主体100按照预设位置套设在把手2000上;
2)撑开拉簧,将拉簧套设在把套主体100的外周,并使拉簧对准把套主体100上的环形容置槽150;
3)松开拉簧,使拉簧与环形容置槽150的槽底相抵紧,进而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减振手柄,包括把手2000以及上述把套1000,把套1000能够套设固定在把手2000上。减振手柄通过应用上述把套1000,减小了把手2000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1000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100套设在把手2000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1000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作机,包括工作机主体以及上述减振手柄,其中,把手2000安装在工作机主体上。工作机通过应用上述减振手柄,减小了把手2000对手的振动与冲击,提供了握持的舒适度,而且弹性凸起120与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提高了把套1000整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将把套主体100套设在把手2000上并调节好套设位置后,利用固定件将把套主体100与把手2000相固定,操作简单,拆装方便,提高了把套1000的适应性和安装的灵活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把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套主体(100),可拆卸套设在把手(2000)的外周上,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120),所述弹性凸起(120)与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壁相抵接;以及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把套主体(100)固定在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120)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0~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120)在所述内腔壁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内腔壁的面积之比为0.15~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一内径,由所述弹性凸起(120)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75~0.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内径之比为0.80~0.8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弹性凸起(120)远离所述内腔壁的一端限定的内腔具有第二内径,所述把手(2000)具有第一外径,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之比为0.90~0.9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径与所述第一外径之比为0.94~0.9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套环(200),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形容置槽(150),所述套环(200)能够套设在所述环形容置槽(150)中,以使所述把套主体(100)套紧在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套主体(1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所述把套主体(100)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套主体(100)被构造为由橡胶材料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内腔壁与所述把手(2000)的外周壁间隙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120)为圆柱形凸起或方形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把套主体(100)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110),并且每个所述防滑凸起(110)均沿所述把套主体(100)的轴向延伸。
14.减振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2000)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把套,所述把套能够套设固定在所述把手(2000)上。
15.工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机主体以及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振手柄,所述把手(2000)安装在所述工作机主体上。
CN202320021639.2U 2023-01-05 2023-01-05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Active CN218875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1639.2U CN21887535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1639.2U CN21887535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5355U true CN218875355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1639.2U Active CN218875355U (zh) 2023-01-05 2023-01-05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5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9519B1 (en) Vibration dampening for a power tool
JP6890792B2 (ja) 衝撃吸収グリップアセンブリ
JP5426084B2 (ja) 振動絶縁手段を有する手持ち式工具装置
US9242363B2 (en) Side handle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US7676890B2 (en) Vibration dampening handle for a powered apparatus
US7690067B2 (en) Brush attachment for an electric toothbrush
US20090283283A1 (en) Vibration-damped holder for additional handle
US8496073B2 (en) Portable power tool
AU2005201235A1 (en) Orbital sander with vertical handle
US20080148524A1 (en) Handle
JP2007168069A (ja) 手工具装置用の振動減衰装置付きハンドグリップ
US11434974B2 (en) Vibration absorb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vibration absorber
US8695862B2 (en) Oscillation reduc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fan motor of a combustion-powered tool
US20180050447A1 (en) Auxiliary Handle
CN218875355U (zh) 把套、减振手柄以及工作机
EP3187404B1 (en) Handle grip sleeve structure for a bicycle
KR20210086639A (ko) 범용 바퀴를 위한 용접축 및 그 바퀴 조립체와 범용 바퀴
EP4049867A1 (en) Damp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CA2693722C (en) Vibration reducing grip and connector
US20110116922A1 (en) Oscillation reducing suspension device for a fan motor of a combustion-powered tool
JP7286817B2 (ja) 重心を調節可能な組立式ツールハンドル
GB2074695A (en) Vibration damping handles
CN217793764U (zh) 手持式按摩仪的机壳及具有其的手持式按摩仪
CN212307339U (zh) 一种功能器件安装组件
CN212385405U (zh) 一种电锤用带减震组件的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