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8243U -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8243U
CN218868243U CN202223074845.4U CN202223074845U CN218868243U CN 218868243 U CN218868243 U CN 218868243U CN 202223074845 U CN202223074845 U CN 202223074845U CN 218868243 U CN218868243 U CN 218868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apacitor
resistor
chip
grou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48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勇
龙永庆
余波
宗瑞朝
龙涛
顾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Kt Electronic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Kt Electronic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Kt Electronic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Kt Electronic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48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8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8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8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音频功放模块,主控模块还与电源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简单,其体现型小易于携带,通过FM接收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4G/5G通迅子模块能够进行FM、DTMB/DVB‑C以及4G/5G的无线方式对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的指令和数据进行接收,并在移动过程中或随时随地需要时进行应急广播播出,终端配置有大容量的可充电锂电池,其突出特点是不受安装位置固定的限制,不受外置供电电源影响,在突发情况下,应急广播有线传输网络损毁或是电网断电时,在局部或受灾区域内,随时随地进行应急信息的播发。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应急广播是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与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危机时,提供一种迅速快捷的讯息传输通道。应急广播终端则指专门负责接收应急广播消息,可接收一种或多种应急广播传输覆盖指令和节目,并按指令要求进行播发,具备远程唤醒、安全验证、快速播出等功能的专用终端设备。
目前应急广播终端主要问题和不足:
a、现有的应急广播终端一般都是采用固定的安装方式,需要专门的供电线路,同时终端也无法拆卸,在灾害发生时,不便移动使用,如果供电线路或供电中断,会造成无法传递重要讯息;
某些场所或点位的应急广播只有在某一特定时段或特殊情况才会启用,采用固定安装方式的应急广播通常采用有线传输和接收方式,在没有险情时应急广播线路和终端长时间不使用、不维护,容易造成应急广播在需要使用时出现故障,或长时间不使用造成资源闲置或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解决了目前的应急广播终端不能移动、输电线路或电网断电后无法持续传输应急广播信息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音频功放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还与电源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 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单片机芯片U10,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型号具体为STM32F103VET6。
进一步地:所述FM接收子模块包括收音机芯片U1、晶振X1、电感L1、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RDA5800;
其中,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 U1的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 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晶振X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3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0号引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收音机芯片U1 的18号引脚和VCC电源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和10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84号和83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 U1的19号~2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7号~15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RDA5800的收音机芯片具有简单易用、高性价比的特点,适用于各类具有收音机功能的便携式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包括音频解码器U2、六输入反相器U3、晶振X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型号具体为MT8870,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型号具体为MT8870;
其中,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号引脚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4号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5号、6号和9 号引脚均接地,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7号引脚通过晶振X2与所述音频解码器 U2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5号引脚与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 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 的17号引脚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5V电源连接,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2号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6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1号~1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9号~3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串口通信子模块包括电平转换芯片U4、插件P1、电容C7、电容C8、接地电容C9、电容C10和接地电容C11,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型号具体为MAX232,所述插件P1为DB9插头;
其中,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4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8 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9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2号引脚通过电容C10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6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容C11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4 号和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插件P1的3号和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1号引脚和1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47号和48 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设置有4G/5G通讯芯片U5,所述4G/5G 通讯芯片U5的型号具体为EC20;
所述4G/5G通讯芯片U5的23号和3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 的25号和24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功放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调音子模块和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包括功率放大芯片U6、喇叭RL、接地电阻R7、接地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电容C12、接地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容C15和接地电容C16,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型号具体为LM1875,所述喇叭RL的型号具体为FS-1340;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8和电容C12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7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3和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4 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和喇叭RL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RL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5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5、接地电容C16和VCC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8、运算放大器U9、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和电容C24,所述运算放大器U8和运算放大器U9的型号均为NE5532;
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5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 U8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位器RP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 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 C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和电容C21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P2的1号引脚和电容 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U9的6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4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6 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1、输入电源U12、二极管D1、保险丝F1、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和接地电容C26,所述稳压芯片U11的型号具体为AMS117;
其中,所述稳压芯片U11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 C23和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源U1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1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1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接地电容C26、单片机芯片U10的28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50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75号引脚和单片机芯片U10的100号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结构简单,其体现型小易于携带,通过FM接收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4G/5G通迅子模块能够进行FM、DTMB/DVB-C、4G/5G的无线方式对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的指令和数据进行接收,并在移动过程中或随时随地需要时进行应急广播播出,终端配置有大容量的可充电锂电池,其突出特点是不受安装位置固定的限制,不受外置供电电源影响,在突发情况下,应急广播有线传输网络损毁或是电网断电时,在局部或受灾区域内,随时随地进行应急信息的播发,同时避免了一些特殊场所或受地理位置限制造成的应急广播使用时长短、建设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的有线应急广播建设的缺点。
(2)本实用新型根据设置的FM接收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 4G/5G通迅子模块构建多条应急广播数据传输的无线通道,并可通过主控模块调节FM信号通道、DTMB信号通道和4G/5G信号通道的优先级,可供系统在在待机状态下自动侦测各信号通道的应急广播指令,便于用户根据信号优先级进行及时开展应急广播。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的引脚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FM接收子模块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串口通信子模块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4G/5G通讯子模块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入调音子模块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音频功放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还与电源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 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将输入的DTMB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将生成的数字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所述FM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FM信号,并将处理后的FM信号发送至音频功放模块,4G/5G通迅子模块用于将接收的 4G/5G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生成数字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最终将应急广播信号发送至音频功放模块,音频功放模块用于播放接收信号对应的音频,通信模块用于将主控模块与外部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单片机芯片U10,所述单片机芯片U10 的型号具体为STM32F103VET6。
如图3所示,所述FM接收子模块包括收音机芯片U1、晶振X1、电感L1、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RDA5800;
其中,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 U1的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 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晶振X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3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0号引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收音机芯片U1 的18号引脚和VCC电源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和10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84号和83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 U1的19号~2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7号~15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构成LC谐振腔,能提供直流接地的情况下不衰减信号,电阻R3为上拉电阻,电容C3为滤波电容。
如图4所示,所述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包括音频解码器U2、六输入反相器U3、晶振X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型号具体为MT8870,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型号具体为MT8870;
其中,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号引脚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4号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5号、6号和9 号引脚均接地,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7号引脚通过晶振X2与所述音频解码器 U2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5号引脚与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 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 的17号引脚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5V电源连接,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2号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6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1号~1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9号~3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4和电容C5组成前端滤波器,通过音频解码器U2 的3号引脚连接电阻R5,构成负反馈回路,电阻R6和电容C6组成振荡回路,音频解码器U2连接六输入反相器U3,六输入反相器U3输出反向信号驱动。
如图5所示,所述串口通信子模块包括电平转换芯片U4、插件P1、电容 C7、电容C8、接地电容C9、电容C10和接地电容C11,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 的型号具体为MAX232,所述插件P1为DB9插头;
其中,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4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8 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9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2号引脚通过电容C10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6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容C11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4 号和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插件P1的3号和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1号引脚和1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47号和48 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设置有4G/5G通讯芯片U5,所述4G/5G 通讯芯片U5的型号具体为EC20;
所述4G/5G通讯芯片U5的23号和3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 的25号和24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通过串口通信子模块和4G/5G通讯子模块可实现主控模块与外部进行通信。
所述音频功放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调音子模块和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包括功率放大芯片U6、喇叭RL、接地电阻R7、接地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电容C12、接地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容C15和接地电容C16,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型号具体为LM1875,所述喇叭RL的型号具体为FS-1340;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8和电容C12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电阻R7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3和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和喇叭RL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RL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5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5、接地电容C16和VCC电源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8、运算放大器U9、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和电容C24,所述运算放大器U8和运算放大器U9的型号均为NE5532;
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5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 U8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位器RP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 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 C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和电容C21 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P2的1号引脚和电容 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U9的6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4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6 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
如图9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1、输入电源U12、二极管D1、保险丝F1、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和接地电容C26,所述稳压芯片U11的型号具体为AMS117;
其中,所述稳压芯片U11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和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源U1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1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1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接地电容C26、单片机芯片U10的28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50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75号引脚和单片机芯片U10的100号引脚连接。
输入电源U12可以为电池或外部电源。
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工作过程为:FM接收子模块从天线中接收FM应急广播信号,并将其进行FM解调,将解调后的FM信号发送至音频功放模块,音频功放模块输出FM信号对应音频,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接收DTMB信号,并将其进行解码处理生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接收到数字信号后,将数字信号发送至音频功放模块,音频功放模块输出数字信号对应音频,4G/5G通讯子模块接收4G/5G方式传输的应急广播信号,并连接主控模块,可以建立对应数据通信通道并控制音频功放模块切换输出对应信号的音频,完成应急广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结构简单,其体现型小易于携带,通过FM接收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4G/5G通讯子模块能够进行FM、DTMB/DVB-C、4G/5G无线方式对上级应急广播平台的指令和数据进行接收,并在移动过程中或随时随地需要时进行应急广播播出,终端配置有大容量的可充电锂电池,其突出特点是不受安装位置固定的限制,不受外置供电电源影响,在突发情况下,应急广播有线传输网络损毁或是电网断电时,在局部或受灾区域内,随时随地进行应急信息的播发,同时避免了一些特殊场所或受地理位置限制造成的应急广播使用时长短、建设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的有线应急广播建设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根据设置的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通信模块可以建立DTMB 信号通道和4G/5G信号通道,可通过主控模块调节FM信号、DTMB信号通道和4G/5G信号通道的优先级,可供系统在在待机状态下自动侦测各信号通道的应急广播指令,便于用户根据信号优先级进行及时开展应急广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由“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通信模块、主控模块和音频功放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还与电源模块连接;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串口通信子模块、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和FM接收子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设置有单片机芯片U10,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型号具体为STM32F103VET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M接收子模块包括收音机芯片U1、晶振X1、电感L1、接地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型号具体为RDA5800;
其中,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晶振X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晶振X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3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0号引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4、收音机芯片U1的18号引脚和VCC电源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9号引脚和10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84号和83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收音机芯片U1的19号~2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7号~15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TMB信号接收子模块包括音频解码器U2、六输入反相器U3、晶振X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5和电容C6,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型号具体为MT8870,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型号具体为MT8870;
其中,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号引脚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4号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5号、6号和9号引脚均接地,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7号引脚通过晶振X2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8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5号引脚与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7号引脚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8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和5V电源连接,所述六输入反相器U3的2号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6号引脚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U2的11号~14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9号~3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子模块包括电平转换芯片U4、插件P1、电容C7、电容C8、接地电容C9、电容C10和接地电容C11,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型号具体为MAX232,所述插件P1为DB9插头;
其中,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7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4号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8与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5号引脚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9和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5号引脚接地,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2号引脚通过电容C10与5V电源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6号引脚与所述接地电容C11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4号和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插件P1的3号和2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平转换芯片U4的11号引脚和1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47号和48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G/5G通讯子模块设置有4G/5G通讯芯片U5,所述4G/5G通讯芯片U5的型号具体为EC20;
所述4G/5G通讯芯片U5的23号和3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25号和24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功放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输入调音子模块和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还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子模块包括功率放大芯片U6、喇叭RL、接地电阻R7、接地电阻R8、电阻R9、接地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阻R12、电容C12、接地电容C13、接地电容C14、接地电容C15和接地电容C16,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型号具体为LM1875,所述喇叭RL的型号具体为FS-1340;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8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7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3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3和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4 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和喇叭RL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RL的2号引脚接地,所述功率放大芯片U6的5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15、接地电容C16和VCC电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调音子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8、运算放大器U9、电位器RP1、电位器RP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和电容C24,所述运算放大器U8和运算放大器U9的型号均为NE5532;
其中,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5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10的15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
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位器RP1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P2的1号引脚和电容C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运算放大器U9的6号引脚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4号和5号引脚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8号引脚与VCC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9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芯片U11、输入电源U12、二极管D1、保险丝F1、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和接地电容C26,所述稳压芯片U11的型号具体为AMS117;
其中,所述稳压芯片U11的1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和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所述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入电源U12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1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1的2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接地电容C26、单片机芯片U10的28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50号引脚、单片机芯片U10的75号引脚和单片机芯片U10的100号引脚连接。
CN202223074845.4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Active CN218868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845.4U CN21886824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4845.4U CN21886824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8243U true CN21886824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4845.4U Active CN218868243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8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0278U (zh) 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CN103035106B (zh) 无线遥控窃电检测仪
CN104505922B (zh) 一种具有wifi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CN218868243U (zh) 一种手持式移动应急广播终端系统
CN202084144U (zh) 多途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CN21599093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调频备播监控设备
CN205430265U (zh) 一种多网集成多功能数字应急广播机
CN205510067U (zh) 一种数字应急广播主机
CN211958825U (zh) 一种智能数据线控制系统
CN210091713U (zh) 一种支持语音控制的车载智能充电线
CN105656581A (zh) 一种适用于加密信息的智能预警广播控制系统
CN203435109U (zh) 地下矿井实时通讯系统
CN204442393U (zh) 一种多网融合防灾减灾应急广播发射机
CN212278243U (zh) 一种应用于4g应急广播系统的乡镇播放装置
CN212906588U (zh) 一种不依托运营通信的智能oncall系统
CN220139564U (zh) 一种广播云喇叭
CN216252777U (zh) 一种应急唤醒导游讲解终端
CN218998081U (zh) 一种支持5g通信的广播收扩机
CN102769936B (zh) 一种外围拓展通信装置
CN211669517U (zh) 一种电波钟的机芯控制电路
CN211089707U (zh) 一种手机地震预警速报装置
CN218387516U (zh) 多功能便携式应急广播发射机
CN217116105U (zh) 一种一体化应急广播系统及便携设备
CN212059092U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传输的噪声检测装置
CN212022477U (zh) 车辆剐蹭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