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7628U -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7628U
CN218867628U CN202223143504.8U CN202223143504U CN218867628U CN 218867628 U CN218867628 U CN 218867628U CN 202223143504 U CN202223143504 U CN 202223143504U CN 218867628 U CN218867628 U CN 218867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vity
pump source
source coupling
seal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35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煜
黄志华
李超
周凤丽
李凌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35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7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7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7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属于激光耦合技术领域,光纤插接在转接头上;转接头设置在安装筒上;光学组件设置在安装筒内;隔环设置在安装筒的一端,封盖设置在安装筒另一端,光学组件设置在隔环和封盖之间;光纤发出的光穿过隔环后入射到光学组件;封盖包括出光孔,出光孔设置在光学组件的出射光路上;装配过程中,只需将光学组件放入组装腔体内,隔环和封盖为光学组件进行定位,无需多余的定位组件,结构更加简便,安装误差减小。

Description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耦合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固体激光器产品中,泵浦源耦合装置的作用主要是将激光器内部的光纤耦合成光束与谐振腔模匹配好,泵浦源耦合装置对于光束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泵浦源耦合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例如,公开号CN CN208539332U,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激光器泵浦光源的耦合装置,揭示了“利用平面保护镜对泵浦源进行保护,并且对平面镜表面镀了增透膜来减少光路损耗,提高聚焦后光束的质量”。然而,由于激光具有能量密度高、准直性强的特点,激光器泵浦源耦合装置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激光器输出的稳定性,该专利中的泵浦光元的耦合装置中第一非球面透镜利用透镜夹具进行定位,第二非球面透镜依靠透镜夹和隔圈进行定位,第一非球面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的定位较为繁琐;其次,该专利中的泵浦光元的耦合装置通过平面保护镜将内部光学组件封装在泵浦镜筒内,封装难度大,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一款光学组件定位结构简单精度较高,拆装方便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光学组件进行定位结构简单、精度较高、拆装方便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包括安装筒、转接头和光纤,其中,
所述光纤插接在转接头上;所述转接头设置在安装筒上;
还包括光学组件、封盖和隔环,光学组件设置在安装筒内;
所述隔环设置在安装筒的一端,封盖设置在安装筒另一端,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隔环和封盖之间;
所述光纤发出的光穿过隔环后入射到光学组件;
封盖包括出光孔,出光孔设置在光学组件的出射光路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安装筒包括固定腔体和组装腔体,组装腔体设置在固定腔体与转接头之间,光学组件设置在组装腔体内。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封盖与固定腔体通过螺纹配合设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封盖还包括调节孔,调节孔设置在封盖远离光学组件的一面。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封盖还包括封装玻璃,所述封装玻璃设置在出光孔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透镜、定位筒和第二透镜,所述定位筒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紧靠隔环,所述封盖压紧第二透镜。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安装筒包括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依次穿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中心。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轴线还穿过出光孔的中心。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安装筒还包括发散腔体,发散腔体设置在隔环远离光学组件的一侧,发散腔体与组装腔体相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发散腔体的内壁涂敷有反射材料。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装配过程中,只需将光学组件放入组装腔体内,隔环和封盖为光学组件进行定位,无需多余的定位组件,结构更加简便,安装误差减小;
(2)封盖与固定腔体通过螺纹配合设置,此时拆卸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3)封装玻璃将光学组件与外界隔离,更加安全;
(4)调节孔用于辅助封盖的装卸,结构简单,调节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安装筒和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包括,安装筒1、转接头2、光纤3、光学组件4、安装板5、封盖6和隔环9。
其中,光学组件4,如图4所示,包括第一透镜41、定位筒42和第二透镜43,所述定位筒42设置在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之间,定位筒42对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进行定位,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之间的距离与定位筒42的长度相等,光学组件4安装过程不需要进行测量和计算,需要保证定位筒42设置在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之间即可。
安装筒1,如图1-6所示,包括固定腔体11、组装腔体12、第一轴线13和发散腔体14。
隔环9为一个中间设有通光孔的圆环,隔环9的边缘固定设置在组装腔体12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腔体11与组装腔体12远离隔环9的一端相连接,第一透镜41、定位筒42和第二透镜43设置在组装腔体12内,所述第一透镜41紧靠隔环9,所述封盖6压紧第二透镜43,其中隔环9的目的就是对第一透镜41进行定位,本技术方案中隔环9为发散腔体14与组装腔体12之间内径之差形成的凸台,隔环9的目的就是在第一透镜41的外周对第一透镜41进行限位,中间还可以透光,所以销钉或其它结构也可以替换隔环9。
第一轴线13为安装筒1的轴线,第一轴线13与固定腔体11和组装腔体12的轴线重合。
转接头2,如图1和图3-6所示,转接头2设置在隔环9上,光纤3插接在转接头2上,所述光纤3对第一透镜41,光纤3位于光学组件4的入射光路上,有光纤3传输的光最终由第一透镜41进入光学组件4。
封盖6,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出光孔61、调节孔62和封装玻璃63,出光孔61位于光学组件4的出射光路上,光学组件4出射的光由出光孔61出射。由于光学组件4内部均为激光,为了避免耦合后,高能量密度的激光遇到空气中颗粒后点燃颗粒,发生安全隐患,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封装玻璃63设置在出光孔61上,封装玻璃63将光学组件4与外界隔离,更加安全,为了提高激光的透光率,封装玻璃63还可以选择透过率高的玻璃或镀设增透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光学组件4由第一透镜41、定位筒42和第二透镜43组成,装配过程中,只需依次放入组装腔体12内,其中隔环9为第一透镜41进行定位,第一透镜41为定位筒42进行定位,定位筒42对第二透镜43进行定位,最终通过封盖6压紧第二透镜43,光学组件4内部互相定位,无需多余的定位组件,结构更加简便,安装误差减小。
为了便于拆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封盖6与固定腔体11通过螺纹配合设置,此时拆卸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便于旋转封盖6,将封盖6与固定腔体11通过螺纹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调节孔62设置在封盖6远离光学组件4的一面,此时只需用硬质铁丝或棍棒插入调节孔62,旋转硬质铁丝或棍棒即可完成封盖6的装卸。
为了提高光学组件4的稳定性,第一透镜41的中心与第二透镜43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第一轴线13重合,此时第一透镜41与第二透镜43的口径与组装腔体12的内径尺寸相等,避免了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在组装腔体12内晃动。
为了避免出光口61遮挡第二透镜43出射的光,第一轴线13穿过出光口61的中心,此时被第二透镜43聚焦后的光由出光口61的中心区域出射,此时不存在遮挡或遮挡面积最小。
由于光纤3出射的光是发散的,第一透镜41用于将该部分发散的光拉平行,只有光纤3出射激光的位置位于第一透镜41的焦点处,第一透镜41对该部分光拉准直的能力最强,所以我们增加了发散腔体14,延长光纤3到第一透镜41之间的光路长度,所以发散腔体14设置在隔环9远离光学组件4的一侧,发散腔体14与组装腔体12相连通。
为了实现隔环9对第一透镜41的限位,组装腔体12的内径大于发散腔体14的内径,第一轴线13与发散腔体14的轴线重合。
为了避免进入发散腔体14的光被浪费,发散腔体14的内壁涂敷有反射材料141,反射材料141将到达内壁的光再次反射后进入光学组件4,提高光的利用率。
安装板5为三角铁,所述安装板5一面与所述安装筒1固定连接,另一面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用于调节改泵浦源耦合装置的角度。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多束激光由光纤3传到进入到发散腔体14,此时激光由光纤3出射后朗伯发光,在发散腔体14内扩散;
该部分光被第一透镜41接受后变为平行光,该部分平行光穿过定位筒42后被第二透镜43进行汇聚;
汇聚后的光最终由出光孔61出射,形成了耦合后的激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筒(1)、转接头(2)和光纤(3),其中,
所述光纤(3)插接在转接头(2)上;所述转接头(2)设置在安装筒(1)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组件(4)、封盖(6)和隔环(9),光学组件(4)设置在安装筒(1)内;
所述隔环(9)设置在安装筒(1)的一端,封盖(6)设置在安装筒(1)另一端,所述光学组件(4)设置在隔环(9)和封盖(6)之间;
所述光纤(3)发出的光穿过隔环(9)后入射到光学组件(4);
封盖(6)包括出光孔(61),出光孔(61)设置在光学组件(4)的出射光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包括固定腔体(11)和组装腔体(12),组装腔体(12)设置在固定腔体(11)与转接头(2)之间,光学组件(4)设置在组装腔体(12)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与固定腔体(11)通过螺纹配合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还包括调节孔(62),调节孔(62)设置在封盖(6)远离光学组件(4)的一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还包括封装玻璃(63),所述封装玻璃(63)设置在出光孔(6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4)包括第一透镜(41)、定位筒(42)和第二透镜(43),所述定位筒(42)设置在第一透镜(41)和第二透镜(43)之间,所述第一透镜(41)紧靠隔环(9),所述封盖(6)压紧第二透镜(4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包括第一轴线(13),所述第一轴线(13)依次穿过第一透镜(41)与第二透镜(43)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13)还穿过出光孔(61)的中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还包括发散腔体(14),发散腔体(14)设置在隔环(9)远离光学组件(4)的一侧,发散腔体(14)与组装腔体(12)相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腔体(14)的内壁涂敷有反射材料(141)。
CN202223143504.8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Active CN218867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504.8U CN218867628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504.8U CN218867628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7628U true CN218867628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6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3504.8U Active CN218867628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7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771C (zh) 改进光纤光耦合效率的设备
CN201331604Y (zh) 一种将两束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耦合到单一光纤的结构
CN218867628U (zh) 一种泵浦源耦合装置
CN112285840B (zh) 一种可饱和吸收光纤准直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3816730U (zh) 一种激光器光纤耦合装置
CN112886388A (zh) 半导体激光器
CN218099695U (zh) 一种光纤激光准直器
CN219542024U (zh) 一种激光切割头
CN214201835U (zh) 一种用于多种光纤跳线的高功率准直器
CN214201832U (zh) 一种光纤端帽
CN210937653U (zh) 一种抗反射可调光束球形激光出射头
CN114172015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的聚焦耦合光路
CN103605181B (zh) 百瓦级高隔离度在线型光隔离器
CN219552698U (zh) 一种抗反射准直器
CN214749726U (zh) 一种一体化赫里奥特光学反射池
CN219203736U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
CN218866153U (zh) 一种光学单元及具有其的光纤传感器
CN219496736U (zh) 一种降低反射光输出头
CN215526243U (zh) 激光整形装置
CN218298576U (zh) 一种光纤输出的宽光斑激光熔覆头
CN209803379U (zh) 单模单光纤聚焦器
CN212784186U (zh) 一种光源处理装置及激光器
CN212134995U (zh) 分光探测器
WO2010128327A1 (en) Optical collimator and light collection assembly having a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CN219026346U (zh) 一种防激光衍射光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