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7158U -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7158U
CN218867158U CN202222813021.8U CN202222813021U CN218867158U CN 218867158 U CN218867158 U CN 218867158U CN 202222813021 U CN202222813021 U CN 202222813021U CN 218867158 U CN218867158 U CN 218867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water tank
water
communicated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30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欣然
王丹博
李勇亨
蔡普迪
杨锋
王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uochuang Fuel Ce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uochuang Fuel Ce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uochuang Fuel Ce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uochuang Fuel Cel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30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7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7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7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主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第一保温水箱,电堆的第一冷却液管路与换热器互通,第一保温水箱也与换热器互通,第一保温水箱还与出水管连通;第一辅换热组件包括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的输入端与电堆的尾排管连通,汽水分离器的输出端能与第一保温水箱和/或出水管连通;第二辅换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温水箱,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的第二冷却液管路与第二保温水箱互通,且第二保温水箱还能与第一保温水箱连通。提高了对热源的利用率,能够调节供应给用户的热水的温度,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了第一保温水箱和第二保温水箱的体积,减少了换热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形式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备受关注。其中,氢热电联供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向外输出,且生成物为水。故在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对环境没有污染。
对于发电设备而言,发电设备的散热热源主要包括电堆散热、辅路散热和尾排散热等,其中,电堆散热指的是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散发的热量,辅路散热指的是发电设备中除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外的需要进行冷却的电器散发的热量,尾排散热指的是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发生完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自身的热量。但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大多只将电堆散热和辅路散热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并未考虑到将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发生完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的热量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导致热源利用率低;其次,由于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温度在65℃左右,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温度在50℃左右,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将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经过第一换热器换热使得保温水箱的温度升高,将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使得保温水箱的温度升高,但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和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对保温水箱内的水的加热能力和加热效率不同,导致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较难控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用户的对水的水温需求是变化的,并且对温度范围也有一定要求,故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这种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会导致保温水箱的体积大,且需要设置两个换热器,导致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对热源的利用率低,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较难控制,且保温水箱的体积较大,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其包括:
主换热组件,所述主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和第一保温水箱,所述换热器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电堆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电堆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还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保温水箱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保温水箱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还与出水管连通;
第一辅换热组件,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包括汽水分离器,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堆的尾排管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输出端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或所述出水管连通;
第二辅换热组件,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温水箱,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的第二冷却液管路与所述第二保温水箱互通,且所述第二保温水箱还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主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与所述换热器连通的管路上。
作为优选,所述主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与所述换热器连通的管路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三水泵,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水泵连通,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或所述出水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还包括两位三通阀,所述两位三通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两位三通阀的其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连通,所述两位三通阀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排水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和所述第二保温水箱连通的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还设有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设有第一补水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温水箱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保温水箱还设有第二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设有第二补水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温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连通,且所述第二保温水箱位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温水箱还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有第二排水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过将电堆发生化学反应散发的热量、电堆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热量,以及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工作时散发的热量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有效提高了对热源的利用率。具体地,当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工作时,电堆发生化学反应散发的热量热传导至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在换热器的作用下将自身热量热传导给第一保温水箱内的水,第一保温水箱能够对被加热的水进行保温,使得第一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65℃左右,且第一保温水箱设有出水管,能够通过出水管将热水供应给用户,在此过程中,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电堆;与此同时,电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通过管路输送至汽水分离器,生成物为气态和液态的水,生成物通过汽水分离器分离出高温热水,能够依据需求将高温热水直接供应给用户或存储于第一保温水箱内;与此同时,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热传导至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直接与第二保温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二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50℃左右,设置第一保温水箱能和第二保温水箱连通,当用户有热水需求时,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热水的温度需求连通或断开第二保温水箱,通过混合第一保温水箱内的水和第二保温水箱内的水调节输出并供应给用户的热水的温度,也可进一步使用换热器调节第一保温水箱内的混合后的水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热水需求,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了第一保温水箱和第二保温水箱的体积,减少了换热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且在此过程中,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
100、电堆;200、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
1、主换热组件;11、换热器;12、第一保温水箱;13、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第一补水管;16、第一补水电磁阀;17、排水管;18、第二排水电磁阀;19、出水管;20、第五水泵;
2、第一辅换热组件;21、汽水分离器;22、第三水泵;23、两位三通阀;
3、第二辅换热组件;31、第二保温水箱;32、第一排水电磁阀;33、第二补水管;34、第二补水电磁阀;35、溢流管;36、第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对于发电设备而言,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大多只将电堆散热和辅路散热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并未考虑到将氢燃料电池的电堆发生完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的热量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导致热源利用率低;其次,由于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温度在65℃左右,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温度在50℃左右,现有技术中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将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经过第一换热器换热使得保温水箱的温度升高,将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使得保温水箱的温度升高,但电堆侧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和辅路的冷却液出口的液体对保温水箱内的水的加热能力和加热效率不同,导致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较难控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终端用户的对水的水温需求是变化的,并且对温度范围也有一定要求,故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这种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会导致保温水箱的体积大,且需要设置两个换热器,导致成本高。
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如图1所示,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包括主换热组件1、第一辅换热组件2和第二辅换热组件3,主换热组件1包括换热器11和第一保温水箱12,换热器11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电堆100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电堆100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进液口与第一出口连通,换热器11还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一保温水箱12的出液口与第二入口连通,第一保温水箱12的进液口与第二出口连通,第一保温水箱12还与出水管19连通;第一辅换热组件2包括汽水分离器21,汽水分离器21的输入端与电堆100的尾排管连通,汽水分离器21的输出端能与第一保温水箱12或出水管19连通;第二辅换热组件3包括第二保温水箱31,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的第二冷却液管路与第二保温水箱31互通,且第二保温水箱31还能与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
如图1所示,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过将电堆100发生化学反应散发的热量、电堆100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热量,以及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工作时散发的热量作为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热源,有效提高了对热源的利用率。具体地,当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工作时,电堆100发生化学反应散发的热量热传导至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在换热器11的作用下将自身热量热传导给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第一保温水箱12能够对被加热的水进行保温,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65℃左右,且第一保温水箱12设有出水管19,能够通过出水管19将热水供应给用户,在此过程中,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电堆100;与此同时,电堆100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物通过管路输送至汽水分离器21,生成物为气态和液态的水,生成物通过汽水分离器21分离出高温热水,能够依据需求将高温热水直接供应给用户或存储于第一保温水箱12内;与此同时,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热传导至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直接与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50℃左右,设置第一保温水箱12能和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当用户有热水需求时,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热水的温度需求连通或断开第二保温水箱31,通过混合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和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调节输出并供应给用户的热水的温度,也可进一步使用换热器11调节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混合后的水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热水需求,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减小了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二保温水箱31的体积,且减少了换热器11的数量,降低了成本,且在此过程中,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种类可以依据需求设置成水或其他类型的冷却液,第二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为水。
其中,如图1所示,主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水泵13,第一水泵13设置于第一冷却液管路与换热器11连通的管路上。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第一水泵13设置于第一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第一入口连通的管路上为例。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能够被快速的输送至换热器11中,并通过换热器11将第一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热量热传导给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
其中,如图1所示,主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二水泵14,第二水泵14设置于第一保温水箱12与换热器11连通的管路上。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第二水泵14设置于第一保温水箱12的出液口与第二入口连通的管路上为例。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中的水能够被快速的输送至换热器11中,并通过换热器11吸收由第一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热传导的热量,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2温度升高,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65℃左右,且在此过程中,第一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电堆100。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辅换热组件2还包括第三水泵22,汽水分离器21的输出端与第三水泵22连通,第三水泵22的输出端能与第一保温水箱12或出水管19连通。通过设置第三水泵22,通过第三水泵22能够快速高效的将由汽水分离器21分离的高温热水泵送至用户端或第一保温水箱12。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辅换热组件2还包括两位三通阀23,两位三通阀23的输入端与第三水泵22的输出端连通,两位三通阀23的其一输出端与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两位三通阀23的另一输出端与出水管19连通。如此设置,以实现第三水泵22能够快速高效的将由汽水分离器21分离的高温热水泵送至用户端或第一保温水箱12。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辅换热组件3还包括第一排水电磁阀32,第一排水电磁阀32设置于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的管路。如此设置,以实现连通或断开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二保温水箱31,从而能够调节供应给用户的热水的温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和第二保温水箱31的进液口连通,第二冷却液管路的进液口和第二保温水箱31的出液口连通,且第二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和第二保温水箱31的进液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水泵36。如此设置,通过第四水泵36能快速高效的将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输送至第二保温水箱31内,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直接与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温度稳定在50℃左右,且在此过程中,能够使第二冷却液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会下降,能够持续的冷却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保温水箱12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保温水箱12还设有第一补水管15,第一补水管15设有第一补水电磁阀16。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温度,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第一补水电磁阀16用于连通第一补水管15和第一保温水箱12,以便于通过第一补水管15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补水。
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保温水箱31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保温水箱31还设有第二补水管33,第二补水管33设有第二补水电磁阀34。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温度,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第二补水电磁阀34用于连通第二补水管33和第二保温水箱31,以便于通过第二补水管33向第二保温水箱31内补水。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辅换热组件3还包括溢流管35,溢流管35的一端与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且第二保温水箱31位于第一保温水箱1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溢流管35的一端与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溢流管35的另一端与第一补水管15连通,且溢流管35与第一补水管15的连接处位于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一补水电磁阀16之间为例。如此设置,当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高于最高液位时,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通过溢流管35直接流入第一补水管15,再由第一补水管15流入第一保温水箱12。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也可设置溢流管35的一端与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溢流管3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直接与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保温水箱12还设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设有第二排水电磁阀18。当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可通过第二排水电磁阀18连通排水管17和第一保温水箱12,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被排出一部分,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到达合适液位,在本实施例中,排放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最高液位高度的80%即可。
具体地,出水管19还设有第五水泵20,且第五水泵20相对两位三通阀23远离第一保温水箱12。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能够被快速高效的泵送至用户端。优选地,第五水泵20为恒压水泵。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电磁阀32、第二排水电磁阀18、第一补水电磁阀16和第二补水电磁阀34均为开关电磁阀。
具体地,在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启动工作之前,先检查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是否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如若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小于最小液位,则同时打开第一补水电磁阀16、第二补水电磁阀34和第一排水电磁阀32,通过第一补水管15和第二补水管33同步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输送水,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补水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如若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时,打开第二排水电磁阀18,通过第二排水电磁阀18连通排水管17和第一保温水箱12,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被排出一部分,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到达合适液位,在本实施例中,排放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最高液位高度的80%。检查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是否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如若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小于最小液位,则需要通过第二补水电磁阀34连通第二补水管33和第二保温水箱31,向第二保温水箱31内补水,直至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二保温水箱31内补水直至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如若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时,通过预设的溢流管35向第一保温水箱12排水,再检查第一保温水箱12的液位,若第一保温水箱12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的80%,则打开第二排水电磁阀18,将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排出,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
当确定好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高度和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高度均在正常液位范围内之后,启动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工作时,若用户端有热水需求,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热水的温度需求通过第一排水电磁阀32连通或断开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二保温水箱31,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温度,通过混合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和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调节输出并供应给用户的热水的温度,与此同时,也可使用换热器11进一步调节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混合后的水的温度,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热水需求。
在该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如若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小于最小液位,则同时打开第一补水电磁阀16、第二补水电磁阀34和第一排水电磁阀32,通过第一补水管15和第二补水管33同步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输送水,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补水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如若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温度大于65℃,和/或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低于50%时,检测用户端是否有热水需求,若用户端有热水需求,此时打开第一排水电磁阀32,连通第一保温水箱12和第二保温水箱31,向第一保温水箱12内快速补水,若用户端没有热水需求,打开第一补水电磁阀16和第一排水电磁阀32补水;当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时,打开第二排水电磁阀18,通过第二排水电磁阀18连通排水管17和第一保温水箱12,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被排出一部分,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到达合适液位,在本实施例中,排放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使得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高度为最高液位高度的80%。如若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小于最小液位,则需要通过第二补水电磁阀34连通第二补水管33和第二保温水箱31,向第二保温水箱31内补水,直至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在正常液位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向第二保温水箱31内补水直至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如若第二保温水箱31内的水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时,检查第一保温水箱12的液位,检测用户是否有热水需求,若第一保温水箱12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的80%,且用户有热水需求时,则关闭第一排水电磁阀32和第二排水电磁阀18,第五水泵20将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泵送至用户端,若第一保温水箱12的液位大于最高液位的80%,且用户没有热水需求时,打开或关闭第一排水电磁阀32,打开第二排水电磁阀18,将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排出,直至第一保温水箱12内的水的液位为最高液位的80%。
其中,电堆100和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换热组件(1),所述主换热组件(1)包括换热器(11)和第一保温水箱(12),所述换热器(11)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电堆(100)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电堆(100)的第一冷却液管路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11)还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还与出水管(19)连通;
第一辅换热组件(2),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2)包括汽水分离器(21),所述汽水分离器(21)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堆(100)的尾排管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21)的输出端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或所述出水管(19)连通;
第二辅换热组件(3),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3)包括第二保温水箱(31),发电设备的辅助发电电器(200)的第二冷却液管路与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互通,且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还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水泵(13),所述第一水泵(13)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管路与所述换热器(11)连通的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组件(1)还包括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与所述换热器(11)连通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2)还包括第三水泵(22),所述汽水分离器(2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水泵(22)连通,所述第三水泵(22)的输出端能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或所述出水管(19)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换热组件(2)还包括两位三通阀(23),所述两位三通阀(2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水泵(2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两位三通阀(23)的其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所述两位三通阀(23)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出水管(19)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3)还包括第一排水电磁阀(32),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32)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和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的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还设有第一补水管(15),所述第一补水管(15)设有第一补水电磁阀(16)。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还设有第二补水管(33),所述第二补水管(33)设有第二补水电磁阀(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换热组件(3)还包括溢流管(35),所述溢流管(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连通,且所述第二保温水箱(31)位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12)还设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设有第二排水电磁阀(18)。
CN202222813021.8U 2022-10-25 2022-10-25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Active CN218867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3021.8U CN2188671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3021.8U CN2188671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7158U true CN218867158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3021.8U Active CN218867158U (zh) 2022-10-25 2022-10-25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7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1952B (zh)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JP4650577B2 (ja) 燃料電池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4046572B (zh)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建筑冷热电联供系统及方法
CN113793947B (zh) 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能源系统
CN217983416U (zh) 一种热电联供燃料电池系统
CN216624353U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热循环管理及供热系统
CN216003035U (zh)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发动机
CN115020759B (zh) 一种燃料电池阳极水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8867158U (zh) 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CN110720018A (zh) 蓄热系统和蓄热系统的运转方法
CN216850010U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热交换系统
CN216886623U (zh) 一种液氢燃料电池货车刹车温度控制系统
CN115395049A (zh) 一种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的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14883597A (zh) 一种燃料电池联供系统
CN210118730U (zh) 一种锅炉蒸汽回收系统
CN212511339U (zh) 压水堆核电机组供热系统
CN216413122U (zh) 燃料电池结构及车辆
CN210638105U (zh) 一种内循环复合能集中供热装置
CN21841465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
KR101675675B1 (ko) 냉각 효율이 우수한 건물용 연료전지 시스템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16031436B (zh) 一种家用氢燃料电池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4744239B (zh)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加热和冷却系统
CN2216875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20911543U (zh) 一种地热供暖装置
CN219547117U (zh) 可再生能源电解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