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1543U -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61543U CN218861543U CN202223111997.7U CN202223111997U CN218861543U CN 218861543 U CN218861543 U CN 218861543U CN 202223111997 U CN202223111997 U CN 202223111997U CN 218861543 U CN218861543 U CN 2188615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undation pit
- support
- force transmission
- steel
- transmission be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69 slip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基坑,基坑四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围护桩,若干根围护桩顶部通过冠梁固定连接,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支撑在围护桩一侧,支撑组件间通过连接梁组合成一个整体;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有配筋垫层组件,支撑组件底部穿过配筋垫层组件、埋插在土层深处;支撑组件包括斜撑在冠梁与基坑底部间的第一支撑,第一支撑与围护桩对应设置,第一支撑与围护桩间还抵接、支撑有第二支撑;配筋垫层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机构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类规格的基坑开挖,尤其适用于减少较深基坑的施工变形,部分结构可回收利用,经济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建设,基坑工程逐渐往深、大方向发展且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大面积的深基坑工程,工程实践中往往采用支撑或桩锚体系,支撑体系在基坑开挖面积较大时,由于支撑长细比过大,往往需要分坑施工,势必会对工期和经济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内部支撑体系的设置对挖土也有较多限制影响;桩锚体系往往需要占用场地外侧空间,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在城市施工中有诸多限制,因此这两种体系在工程应用中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基坑工程一般是地下临时结构,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总战略,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工期等因素采取合理的围护支撑体系是基坑工程设计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 106013172 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排桩与斜撑组合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该专利通过在斜撑与基础筏板相接处设置底部支撑墩,将支撑力传至底板。该专利虽然采用斜撑,但斜撑未伸入土层深处,因此控制变形能力较差,同时该专利施工时坑边需留土后挖,底板需分两次施工,对工期影响较大,且如果坑边有号楼,基坑施工难度较大。
申请号为CN 211922637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设置桩间斜撑的A字型双排桩基坑支护,该专利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前排桩作为围护结构,后排桩作为支撑结构,前后排桩设置桩间斜撑,由于前排桩为单桩,围护结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较差,往往适用于地下一层的较浅基坑,同时桩间斜撑仅撑至后排桩中心位置易造成后排桩折断等工程风险,且后排桩需穿越结构底板,对底板防水要求较高。
申请号为CN 114197483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实用新型包括多个立柱、注浆斜撑管和连接斜撑管,通过在冠梁内开设插孔,插孔内活动连接有普通斜撑管,普通斜撑管与冠梁之间设有固定机构,注浆斜撑管与连接斜撑管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注浆斜撑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管,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注浆斜撑管斜撑组合结构无法主动控制基坑变形,以及斜撑管固定连接不能收回难题,提高了结构使用成本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没有解决注浆斜撑管与主体地下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类似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是采用双排桩+斜撑或者单排桩+斜撑两种组合,这两种围护形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双排桩+斜撑组合中斜撑一般撑至底板上,坑边需留土后挖,底板需分两次施工,对工期影响较大,同时斜撑撑至底板,传力较差,基坑变形控制效果差,对基坑的开挖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单排桩+斜撑组合中,单排桩控制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较差,斜撑需要穿越底板,对底板防水要求较高,一般也是适用于较浅的基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该结构在基坑内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围护过程稳定可靠,适用于各类规格的基坑开挖,尤其适用于减少较深基坑的施工变形,此结构还综合解决了基坑防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基坑,基坑四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围护桩,若干根围护桩顶部通过冠梁固定连接,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支撑在围护桩一侧,支撑组件间通过连接梁组合成一个整体;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有配筋垫层组件,支撑组件底部穿过配筋垫层组件、埋插在土层深处;
支撑组件包括斜撑在冠梁与基坑底部间的第一支撑,第一支撑与围护桩对应设置,第一支撑与围护桩间还抵接、支撑有第二支撑;
配筋垫层组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的,第一支撑包括斜撑管,斜撑管底部设置有浇筑头,斜撑管顶端锚接在冠梁处,斜撑管底部埋插在土层深处;第二支撑包括抵接在围护桩与第一支撑间的支撑横梁、顶端支撑在支撑横梁底部的钢立柱,钢立柱底端埋插在土层深处。
优选的,配筋垫层组件包括配筋垫层和均匀间隔设置在配筋垫层底部的多根插筋,配筋垫层由双面双向配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配筋垫层铺设在基坑底面周边、并通过插筋与基坑底部的土层插接。
优选的,所述斜撑管顶部周边设置有若干根锚筋,锚筋与冠梁内的钢筋结构绑扎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支撑横梁一端通过双拼围檩与围护桩固定连接,支撑横梁另一端与斜撑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拼围檩由工字钢、槽钢或钢板制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横梁由圆钢管或方钢管制成的杆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梁由工字钢或槽钢制成,连接梁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横梁间。
优选的,所述围护桩与基坑侧壁间设置有若干个竖向止水桩。
优选的,所述配筋垫层组件上侧设置有坑内建筑结构,坑内建筑结构包括底板,坑内建筑结构通过传力带与围护桩相连,所述斜撑管依次倾斜穿过坑内建筑结构和配筋垫层组件埋插在土层深处,斜撑管与底板中部相交位置处设置有止水钢板。
优选的,所述传力带一端预埋浇筑在坑内建筑结构一侧,传力带另一端锚入围护桩中;传力带包括底板传力带和中楼板传力带,底板传力带主体设置在配筋垫层组件上部,底板传力带一端预埋浇筑在底板一端,底板传力带另一端锚入围护桩中;中楼板传力带钢筋一侧锚入中楼板、另一侧通过吊筋与围护桩主筋焊接;中楼板传力带布置于第一支撑间隙中、沿基坑周边等间距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该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由若干组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结构稳定可靠,提高了基坑围护的安全性,对施工环境要求低,适用于各类规格的基坑开挖,尤其适用于减少较深基坑的施工变形;第一支撑包括斜撑管,斜撑管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斜撑管就位后还作为灌注通道,从斜撑管顶部向斜撑管内灌注级配碎石和纯水泥,在斜撑管底部形成浇筑头,以增大第一支撑与土层间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加连接强度以及防止下陷的目的,相较于预制混凝土桩而言,经济性好且斜撑管部分可回收利用;第二支撑架设在第一支撑与围护桩间,增加了第一支撑的支撑强度,防止第一支撑发生变形,提高了整个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配筋垫层组件设置在基坑底部四周,可有效减少基坑开挖到底时底部变形;围护桩与基坑侧壁间设置若干个竖向止水桩,以起到防水和挡土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与连接梁间的焊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撑管与冠梁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横梁与斜撑管间的焊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横梁与钢立柱间的焊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上设置有坑内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坑内建筑结构与围护桩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止水钢板设置示意图。
图中:1、围护桩;2、支撑组件;3、坑内建筑结构;4、配筋垫层组件;5、传力带;6、连接梁;10、冠梁;11、竖向止水桩;20、第一支撑;21、第二支撑;30、止水钢板;31、底板;40、配筋垫层;41、插筋;50、底板传力带;51、中楼板传力带;200、斜撑管;201、浇筑头;210、支撑横梁;211、钢立柱;212、双拼围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基坑,基坑四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围护桩1,若干根围护桩1顶部通过冠梁10固定连接,围护桩1为灌注桩,灌注桩的桩径、桩长、配筋通过计算确定。围护桩1与基坑侧壁间可设置有若干个竖向止水桩11,以起到防水和挡土的作用,竖向止水桩11为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套接一孔设置,桩底标高在基坑底部7m以下。
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支撑在围护桩1一侧,支撑组件2间通过连接梁6连接成一个整体,支撑组件2间相互作用会产生支撑力和拉力,防止单组支撑组件2发生倾倒,提高了支撑组件2的稳定性,增加了基坑围护支撑时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2与连接梁6间通过焊接连接。
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有配筋垫层组件4,支撑组件2底部穿过配筋垫层组件4、埋插在土层深处,配筋垫层组件4包括配筋垫层40和均匀间隔设置在配筋垫层40底部的多根插筋41,配筋垫层40由双面双向配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配筋垫层40选用的混凝土不小于C30,内置C12@200双面双向配筋,插筋选用C12钢筋,长度为1500mm,插筋间隔为1m,插筋锚入配筋垫层内150mm深,配筋垫层40铺设在基坑底面周边、并通过插筋41与基坑底部的土层插接。
支撑组件2包括斜撑在冠梁10与基坑底部间的第一支撑20,第一支撑20与围护桩1对应设置,第一支撑20与围护桩1间的夹角大于35°,第一支撑20与围护桩1间还抵接、支撑有第二支撑21。第一支撑20包括斜撑管200,斜撑管20可选用圆钢管或方钢管,斜撑管200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斜撑管200就位后还作为灌注通道,从斜撑管200顶部向斜撑管200内灌注级配碎石和纯水泥,在斜撑管200底部形成浇筑头,以增大第一支撑20与土层间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加连接强度以及防止下陷的目的,相较于预制混凝土桩而言,经济性好且斜撑管200部分可回收利用,斜撑管200顶端锚接在冠梁10处,在一个更优实施例中,如图所示4,斜撑管200顶部周边设置有若干根锚筋,锚筋与冠梁10内的钢筋结构绑扎为一体,因此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支撑20与冠梁10同时浇筑,斜撑管200底部埋插在土层深处。第二支撑21包括抵接在围护桩1与第一支撑20间的支撑横梁210、顶端支撑在支撑横梁210底部的钢立柱211,连接梁6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横梁210间,在具体实施时,连接梁6由工字钢或槽钢制成。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横梁210与斜撑管200间焊连接,支撑横梁210与钢立柱211间焊连接,焊缝厚度均不少于10mm,钢立柱211底端埋插在土层深处,本例中,钢立柱211和连接梁6均选用规格为(尺寸为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H400×400×13×21的工字钢。
在本例中,支撑横梁210一端通过双拼围檩212与围护桩1固定连接,支撑横梁210另一端通过焊接与斜撑管200固定连接,双拼围檩212由工字钢、槽钢、钢板或其它型钢制成的四边形结构,具体的,选用(尺寸为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2H700×300×13×24的型钢,两根型钢双拼,双拼围檩212一端预埋浇筑在围护桩1一侧,双拼围檩212另一端通过焊接与支撑横梁210固定连接,支撑横梁210由圆钢管或方钢管制成的杆状结构,具体的,支撑横梁210选用直径为609mm,壁厚16mm的圆钢管。
如图7和图8所示,配筋垫层组件4上侧设置有坑内建筑结构3,坑内建筑结构3包括底板31,坑内建筑结构3通过一个或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传力带5与围护桩1相连,所述斜撑管200依次倾斜穿过坑内建筑结构3和配筋垫层组件4埋插在土层深处,斜撑管200与底板31中部相交位置处设置有止水钢板30,如图9所示,斜撑管200穿过止水钢板300,斜撑管200外壁与止水钢板300焊接为一体。
传力带5一端预埋浇筑在坑内建筑结构3一侧,传力带5另一端锚入围护桩1中。传力带5包括底板传力带50和中楼板传力带51 ,底板传力带50主体设置在配筋垫层组件4上部,底板传力带50一端预埋浇筑在底板31一端,底板传力带50另一端锚入围护桩1中,中楼板传力带51钢筋一侧锚入中楼板、另一侧通过吊筋与围护桩1主筋焊接;中楼板传力带51布置于第一支撑20间隙中、沿基坑周边等间距间隔布置。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基坑,基坑四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根围护桩(1),若干根围护桩(1)顶部通过冠梁(10)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组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支撑在围护桩(1)一侧,支撑组件(2)间通过连接梁(6)组合成一个整体;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有配筋垫层组件(4),支撑组件(2)底部穿过配筋垫层组件(4)、埋插在土层深处;
支撑组件(2)包括斜撑在冠梁(10)与基坑底部间的第一支撑(20),第一支撑(20)与围护桩(1)对应设置,第一支撑(20)与围护桩(1)间还抵接、支撑有第二支撑(21);
配筋垫层组件(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20)包括斜撑管(200),斜撑管(200)底部设置有浇筑头(201),斜撑管(200)顶端锚接在冠梁(10)处,斜撑管(200)底部埋插在土层深处;第二支撑(21)包括抵接在围护桩(1)与第一支撑(20)间的支撑横梁(210)、顶端支撑在支撑横梁(210)底部的钢立柱(211),钢立柱(211)底端埋插在土层深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配筋垫层组件(4)包括配筋垫层(40)和均匀间隔设置在配筋垫层(40)底部的多根插筋(41),配筋垫层(40)由双面双向配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配筋垫层(40)铺设在基坑底面周边、并通过插筋(41)与基坑底部的土层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管(200)顶部周边设置有若干根锚筋,锚筋与冠梁(10)内的钢筋结构绑扎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210)一端通过双拼围檩(212)与围护桩(1)固定连接,支撑横梁(210)另一端与斜撑管(20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拼围檩(212)由工字钢、槽钢或钢板制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横梁(210)由圆钢管或方钢管制成的杆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6)由工字钢或槽钢制成,连接梁(6)连接在相邻两个支撑横梁(210)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1)与基坑侧壁间设置有若干个竖向止水桩(1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垫层组件(4)上侧设置有坑内建筑结构(3),坑内建筑结构(3)包括底板(31),坑内建筑结构(3)通过设置的传力带(5)与围护桩(1)相连,所述斜撑管(200)依次倾斜穿过坑内建筑结构(3)和配筋垫层组件(4)埋插在土层深处,斜撑管(200)与底板(31)中部相交位置处设置有止水钢板(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带(5)一端预埋浇筑在坑内建筑结构(3)一侧,传力带(5)另一端锚入围护桩(1)中;传力带(5)包括底板传力带(50)和中楼板传力带(51) ,底板传力带(50)主体设置在配筋垫层组件(4)上部,底板传力带(50)一端预埋浇筑在底板(31)一端,底板传力带(50)另一端锚入围护桩(1)中;中楼板传力带(51)钢筋一侧锚入中楼板、另一侧通过吊筋与围护桩(1)主筋焊接;中楼板传力带(51)布置于第一支撑(20)间隙中、沿基坑周边等间距间隔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11997.7U CN218861543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11997.7U CN218861543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61543U true CN218861543U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7373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11997.7U Active CN218861543U (zh) | 2022-11-23 | 2022-11-23 |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61543U (zh) |
-
2022
- 2022-11-23 CN CN202223111997.7U patent/CN2188615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59376B (zh) | 用于临近既有地下结构的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 |
CN109750681B (zh) | 一种填方边坡框架微张拉托定锚板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641473U (zh) | 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2162258B (zh) | 一种塔吊钢管混凝土高桩塔基结构及构建方法 | |
CN110387889B (zh) | 一种用于长条形深基坑的连拱式基坑支护方法 | |
CN112095656A (zh) | 一种拉压复合式预应力锚索挡土墙结构 | |
CN112144548B (zh) | 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035360A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 |
CN112982433A (zh) | 吊脚桩与主体结构支撑的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18861543U (zh) | 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
CN210288408U (zh)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6999747U (zh) | 一种用于支撑基坑的组合式基坑斜桩结构 | |
CN213952237U (zh) | 一种带四角支撑梁的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2270961U (zh) | 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8005086A (zh)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高支墩反拉式斜撑结构 | |
CN213709548U (zh) | 一种深基坑楼座区域正负零梁板先行的结构体系 | |
CN213508572U (zh) | 一种管廊支护结构 | |
CN218622256U (zh) | 一种双排桩与倾斜桩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 | |
CN212026286U (zh) |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 | |
CN211849468U (zh) | 一种砂层条件下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 | |
CN113322982A (zh) | 一种用于堆积层滑坡治理的方法 | |
CN210033432U (zh) | 一种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的加固结构 | |
CN111485560A (zh) | 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支护结构和超宽管线下深基坑施工方法 | |
CN115595986A (zh) |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20868201U (zh) | 一种现浇式重力地牛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