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2611U -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2611U
CN218852611U CN202222250681.XU CN202222250681U CN218852611U CN 218852611 U CN218852611 U CN 218852611U CN 202222250681 U CN202222250681 U CN 202222250681U CN 218852611 U CN218852611 U CN 218852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separation module
plate
groov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06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巧波
李德来
宋宗建
韦明祥
郑军妹
张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06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2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2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2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其具有顶部敞口的腔室;顶盖,其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口处而打开或关闭该顶部敞口,其具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通风口;分离组件,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腔室内,至少用来分离灰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需要对分离组件进行清理时,将壳体和顶盖分离,随后将分离组件从壳体上拆下来,可分别对壳体、顶盖以及分离组件进行清理,避免分离组件和壳体连接处出现清理死角,提高清洁效果,避免因死角存在,而产生异味并影响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清洁机为洗地机、吸尘器或扫地机,清洁机将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实现对灰尘颗粒物、水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目前清洁机中通常采用分离模块进行分离。
目前的分离模块,如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其专利号为ZL202120900991.4(授权公告号为CN215534087U)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容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容腔的顶部上,出风口的周沿向下延伸形成有环壁;容腔上设置有排污口;分离件,内部具有空腔,竖向设置在容腔内且位于环壁的外围;所述壳体包括有顶部敞口的底壳和覆盖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敞口处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的内部具有与所述环壁的内腔相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盖体组件的底部上。上述分离模块实现了对灰尘颗粒物和水汽的混合物的分离,长期使用后,容腔内部具有很多污垢而需要及时清理。
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上述分离件不可拆,存在清理死角;
2、虽然盖体组件和底壳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两者可拆的目的,但是螺钉连接费时费力,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分离模块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分离组件可拆以达到方便清理分离组件目的的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离组件拆装方便的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离组件方便清理的清洁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
壳体,其具有顶部敞口的腔室;
顶盖,其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敞口处而打开或关闭该顶部敞口,其具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通风口;
分离组件,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腔室内,至少用来分离灰尘;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在需要对分离组件进行清理时,将壳体和顶盖分离,随后将分离组件从壳体上拆下来,可分别对壳体、顶盖以及分离组件进行清理,避免分离组件和壳体连接处出现清理死角,提高清洁效果,避免因死角存在,而产生异味并影响用户体验。
分离组件可顶部与壳体拆卸连接,也可侧部与壳体拆卸连接,但是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竖向布置且呈环形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所述通风口的外围,所述分离组件位于所述环形板的内围,且能脱卸地安装在该环形板上。此外,还可采用分离组件的顶部与壳体实现拆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有环形件和分离件,所述环形件竖向布置并呈环状,且该环形件的环壁环绕在所述通风口的外围并形成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的流道,所述分离件位于所述流道中,所述环形件之环壁和环形板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入部,所述环形件之环壁和环形板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入部能脱卸地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槽内。
第二卡入部可设置在环形板上,也可设置在环形件的环壁上,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入部设置在所述环形板的内周壁上且向内凸出,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环形件的环壁上。
旋转锁定结构的形式有多种,但是优选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呈L形,且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入槽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入槽之下端且沿着环壁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槽,所述第二导入槽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卡入部插入的开口,在所述分离组件处于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入部自所述第二导入槽滑入至所述第二延伸槽内。
为了提高壳体与分离组件拆装的可靠性,所述第二卡入部和第二卡槽成组布置,且至少有两组,且沿着所述环壁的周向间隔布置,至少一组第二卡槽中的导入槽之顶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凸部的顶面在对应所述延伸部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以供所述延伸部置于其中的凹陷区。
凸部可以呈块状结构,也可呈沿着环形板的内周壁延伸的条状结构,但是优选地,所述凸部沿着所述环形板的内周壁延伸。
实现环形板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但是从防止垃圾污水向上流动的角度来讲,所述壳体具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具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以其板面与所述腔室周壁相交的姿态沿周向设于所述腔室内,该压板的起始端与所述进风管道之出风口的顶沿相接合,并包括自该起始端始继而沿着所述腔室周壁的周向逐渐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段,所述的螺旋段环绕在所述分离件的周侧,所述压板的内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所述的环形板。
上述压板中螺旋段的存在,一方面,引导经进风管道进入的混合气流冲向腔室的底部带动存水旋转而达到对腔室的自清洁,另一方面,起到压制腔室底部所溅起的水花即降低对底部存水的激荡程度,降低水流进入排风口内的概率即防止上水,减少水流接触到后续的过滤件和风机,提高风机和过滤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顶盖的内部具有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的排风通道,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排风通道的上游。
为了方便拿取顶盖,所述顶盖具有方便手握的操作部,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操作部内。
为了防止流道内的水或垃圾经环形件的顶面流出,所述环形板的内周壁具有向内延伸的横板,在所述分离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板的状态下,所述横板的底面与所述分离组件之环形件的顶面相抵。
为了增加环形件和横板之间的密封性,所述横板的底面通过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环形件的顶面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风机,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下游。
清洁机可采用扫地机或者洗地机,但是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分离模块中的分离组件能脱卸地安装在壳体上,而壳体与顶盖能脱卸地连接,在需要对分离组件进行清理时,将壳体和顶盖分离,随后将分离组件从壳体上拆下来,可分别对壳体、顶盖以及分离组件进行清理,避免分离组件和壳体连接处出现清理死角,提高清洁效果,避免因死角存在,而产生异味并影响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分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壳和盖体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底壳和盖体处于解锁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洁机为扫地机。该扫地机包括有分离模块、过滤件(未示出)和风机(未示出)。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分离模块、过滤件和风机依次布置。
如图2至图5所示,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01、顶盖3、锁定机构03和至少用来分离灰尘的分离组件5。壳体01具有顶部敞口40的腔室4,且该壳体01包括有盖体2和底壳1,盖体2局部位于底壳1之上,且能脱卸地安装在底壳1上。敞口40开设在盖体2上,且上下贯通,并可供分离组件5通过。如图2至图4及图7所示,盖体2具有竖向延伸,且与底壳1的周壁相对接的环形壁20。环形壁20能脱卸地连接在底壳1的周壁上。锁定机构03位于底壳1的外周侧,用来使盖体2锁定在底壳1上;或者,解除盖体2和底壳1的锁定以使两者相脱离。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03至少有两组,且沿着底壳1的周向间隔布置。各组锁定机构03的结构形式相同,以下以其中一组锁定机构03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03包括有止位部、转动件13和竖向布置的锁定体11。止位部设置在环形壁20上。锁定体11在外力作用下被布置成能相对底壳1内外运动,在锁定体11处于向内运动的状态下,锁定部111朝止位部方向运动而与该止位部处于锁合状态;在锁定体11处于向外运动的状态下,锁定部111朝远离止位部方向运动而脱离与该止位部的锁合状态。具体地,环形壁20的下周沿向外延伸形成有凸缘200,止位部为自凸缘200的外沿侧向向外延伸后并向上弯折而形成的卡扣201。底壳1的外周壁设置有安装座14,转动件13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31设置在安装座14上,转动件13的第二侧通过第二转轴132与锁定体11的下侧转动连接,如此,转动件13位于卡扣201之下。锁定体11在朝向底壳1的内表面具有朝外凹陷的凹腔110,锁定体11的上侧具有锁定部111,锁定部111由凹腔110的顶壁之内沿向下延伸而形成。转动件13的第二转轴132安装在凹腔110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在处于锁定状态下,前述第一转轴131位于第二转轴132之上,卡扣201和转动件13均位于凹腔110内,且卡扣201与锁定部111相抵接。
在需要实现盖体和底壳的周壁锁定时,仅需要向内推动锁定体,此时锁定体的锁定部与卡位部相锁合,当需要对盖体和底壳周壁进行解锁时,只需要向外拉动锁定体,此时,锁定体的锁定部脱离与卡位部的锁定,可实现盖体和底壳的分离,整个锁定和解锁过程易操作、方便且省力,满足用户的需求,且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了实现底壳和盖体的密封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底壳1的外周壁的顶沿开设有供第二密封圈8置于其中的环形槽12,环形壁20的底部在对应环形槽12的位置向下凸设有沿着环形壁20的周向延伸的凸条203,在处于锁定状态下,凸条203位于环形槽12内,且与第二密封圈8相抵接,而第二密封圈8形成底壳1周壁与环形壁20之间的密封连接。
如图2至图5及图7所示,上述盖体2上具有进风管道21,进风管道21具有与腔室4相连通的出风口211,腔室4内设置有压板22,压板22以其板面与腔室4周壁相交的姿态沿周向设于腔室4内,即压板22与腔室4的周壁非平行。前述压板22的起始端与进风管道21之出风口211的顶沿相接合,并包括自该起始端始继而沿着腔室4周壁的周向逐渐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段221,螺旋段221环绕在分离件52的周侧,压板22的内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环形板23,则环形板23呈环形且竖向布置。前述环形板23位于通风口30的外围。
如图2至图5及图8所示,顶盖3的内部具有排风通道311。顶盖3能脱卸地覆盖在壳体01的顶部敞口40处而打开或关闭该顶部敞口40。顶盖3的底面(或者底板)在对应敞口40的位置开设有与排风通道311相连通的通风口30,通风口30横向布置,且连通腔室4和排风通道31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通风口30位于排风通道311的上游。此外,上述的顶盖3具有方便手握的操作部31,排风通道311位于操作部31内。
如图2、图3、图5及图8所示,顶盖3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且位于通风口30之外围的延伸壁32,延伸壁32插入壳体01的敞口40内且能脱卸地安装在盖体2的内周壁上。具体地,环形板23的内周壁侧向向内延伸形成有呈环状的横板232,顶盖3和横板232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7实现密封连接。横板232的内周沿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板233,竖板23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卡入部401,第一卡入部401位于横板232之上。延伸壁32开设有供第一卡入部401能脱卸地插入其中的第一卡槽321。如图2、图3、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卡槽321呈L形,且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导入槽3211和连接在第一导入槽3211之上端且沿着延伸壁32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延伸槽3212,第一导入槽3211的底部具有供第一卡入部401插入的口部,在顶盖3处于安装在壳体01的状态下,第一卡入部401自第一导入槽3211滑入至第一延伸槽3212内。如此,顶盖3被布置成能相对壳体01旋转。第一卡入部401和第一卡槽321成组设置,且至少有两组,并且沿着延伸壁32的周向间隔布置。
当需要将顶盖3安装在盖体2上时,只需要将盖体2的第一卡入部401经第一导入槽3211向上运动,随后使顶盖3相对盖体2转动,此时,第一卡入部401沿着第一延伸槽3212的长度方向朝远离第一导入槽3211方向运动继而限位在第一延伸槽3212内,从而实现顶盖3和盖体2的安装;当需要将顶盖3从盖体2上拆卸下来,使顶盖3相对盖体2朝相反转动方向转动,此时,第一卡入部401沿着第一延伸槽3212的长度方向朝第一导入槽3211方向运动,待第一卡入部401运动至对应第一延伸槽3212的位置时,向上提拉顶盖3,此时,顶盖3从盖体2上拆卸下来。
如图2至图5所示,分离组件5局部位于腔室4内,且位于环形板23的内围,并且能脱卸地安装在环形板23上。具体地,分离组件5包括有环形件51和分离件52,环形件51竖向布置并呈环状,且该环形件51的环壁环绕在通风口30的外围并形成与通风口30相连通的流道510,分离件52位于流道510中,环形件51被布置成能相对环形板23旋转。
环形板23内周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凸出)的第二卡入部231,第二卡入部231位于横板232之下。环形件51的环壁开设有供第二卡入部231能脱卸地插入其中的第二卡槽511,第二卡入部231沿着环形板23的内周壁延伸。而第二卡槽511呈L形,且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入槽5111和连接在第二导入槽5111之下端且沿着环壁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槽5112,第二导入槽5111的顶部具有供第二卡入部231插入的开口,在分离组件5处于安装在盖体2的状态下,第二卡入部231自第二导入槽5111滑入至第二延伸槽5112内。上述的第二卡入部231和第二卡槽511成组设置,且至少有两组,且沿着环壁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一组中:第二导入槽5111之顶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5113,第二卡入部231的顶面在对应延伸部5113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以供延伸部5113置于其中的凹陷区(未示出)。上述横板232的顶面和环形件51之环壁的顶面相抵,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9实现密封连接。
当需要将分离组件安装在环形板23上时,只需要将分离组件之环壁上的第二卡入部231经第二导入槽5111向下运动,随后使分离组件相对盖体2转动,此时,第二卡入部231沿着第二延伸槽5112的长度方向朝远离第二导入槽5111方向运动继而限位在第二延伸槽5112内,从而实现分离组件和环形板23的安装;当需要将分离组件从盖体2的环形板23上拆卸下来时,使分离组件相对盖体2沿着相反转动方向进行转动,此时,第二卡入部231沿着第二延伸槽5112的长度方向朝第二导入槽5111方向运动,待第二卡入部231转动至对应第二导入槽5111的位置时,向下拉动分离组件,此时,第二卡入部231沿着第二导入槽5111向上运动至脱离该第二导入槽5111,从而实现了分离组件和环形板的分离。
如图3所示,上述的分离件52包括有位于流道510内且横向布置的分离板521和设置在分离板521之上的活动板522,活动板522可相对分离板521上下运动以关闭或打开通风口30,分离板521与环形件51之间留有间隙520。另外,分离件还可单独采用分离板521的形式,或者其他现有的分离件的形式,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实现上述活动板522上下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主动驱动的形式,也可采用其他驱动形式,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包括有:
壳体(01),其具有顶部敞口(40)的腔室(4);
顶盖(3),其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01)的顶部敞口(40)处而打开或关闭该顶部敞口(40),其具有与所述腔室(4)相连通的通风口(30);
分离组件(5),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腔室(4)内,至少用来分离灰尘;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5)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1)具有竖向布置且呈环形的环形板(23),所述环形板(23)位于所述通风口(30)的外围,所述分离组件(5)位于所述环形板(23)的内围,且能脱卸地安装在该环形板(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5)包括有环形件(51)和分离件(52),所述环形件(51)竖向布置并呈环状,且该环形件(51)的环壁环绕在所述通风口(30)的外围并形成与所述通风口(30)相连通的流道(510),所述分离件(52)位于所述流道(510)中,所述环形件(51)之环壁和环形板(23)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入部(231),所述环形件(51)之环壁和环形板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卡槽(511),所述第二卡入部(231)能脱卸地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槽(5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入部(231)设置在所述环形板(23)的内周壁上且向内凸出,所述第二卡槽(511)开设在所述环形件(51)的环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511)呈L形,且包括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导入槽(511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导入槽(5111)之下端且沿着环壁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槽(5112),所述第二导入槽(5111)的顶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卡入部(231)插入的开口,在所述分离组件(5)处于安装在所述壳体(01)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入部(231)自第二导入槽(5111)滑入至所述第二延伸槽(5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入部(231)和第二卡槽(511)成组布置,且至少有两组,并沿着所述环壁的周向间隔布置,至少一组第二卡槽(511)中的第二导入槽(5111)之顶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5113),所述第二卡入部(231)的顶面在对应所述延伸部(5113)的位置具有向下凹陷以供所述延伸部(5113)置于其中的凹陷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入部(231)沿着所述环形板(23)的内周壁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1)具有进风管道(21),所述进风管道(21)具有与所述腔室(4)相连通的出风口(211),所述腔室(4)内设置有压板(22),所述压板(22)以其板面与所述腔室(4)周壁相交的姿态沿周向设于所述腔室(4)内,该压板(22)的起始端与所述进风管道(21)之出风口(211)的顶沿相接合,并包括自该起始端始继而沿着所述腔室(4)周壁的周向逐渐螺旋向下延伸的螺旋段(221),所述的螺旋段(221)环绕在所述分离件(52)的周侧,所述压板(22)的内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所述的环形板(2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内部具有与所述通风口(30)相连通的排风通道(31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通风口(30)位于所述排风通道(311)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具有方便手握的操作部(31),所述排风通道(311)位于所述操作部(3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23)的内周壁具有向内延伸的横板(232),在所述分离组件(5)安装在所述环形板(23)的状态下,所述横板(232)的底面与所述分离组件(5)之环形件(51)的顶面相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32)的底面通过第一密封圈(9)与所述环形件(51)的顶面密封连接。
13.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风机,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通风口(30)的下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
CN202222250681.XU 2022-08-25 2022-08-25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Active CN218852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681.XU CN21885261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0681.XU CN21885261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2611U true CN218852611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0681.XU Active CN21885261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2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30359B1 (ko) 사이클론 분리장치의 오물수거통 착탈장치
KR100398686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업라이트형 진공청소기
RU2275839C2 (ru) Циклонное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пылесос с та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3635657B2 (ja) サイクロン式掃除機
CN113243839B (zh) 分离组件、污水储存装置、吸取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KR20020012383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103654617A (zh) 真空清洁器
JP2009050735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3180579A (ja) 電気掃除機
GB2386057A (en)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CN218852611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KR100414808B1 (ko) 전기청소기
CN21885261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553408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JP2003180569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9206752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JP2002253455A (ja) サイクロン式掃除機
CN218684131U (zh) 一种扫地机
CN215502750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CN200939095Y (zh) 一种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CN215605355U (zh) 一种干湿两用的吸尘器
CN219206783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装置及清洁机
KR101053325B1 (ko) 물청소 겸용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CN219374523U (zh) 一种清洁工具可拆污水箱
CN213606120U (zh) 一种桶盖结构及桶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