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2084U -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2084U
CN218842084U CN202320073752.5U CN202320073752U CN218842084U CN 218842084 U CN218842084 U CN 218842084U CN 202320073752 U CN202320073752 U CN 202320073752U CN 218842084 U CN218842084 U CN 218842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coal chemical
coal
chemical industry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37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卫
贾益
谢作星
田光祥
郑渊
田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r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r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737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2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2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2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包括用于供电的清洁能源供电机构,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富氢煤气和焦油的煤化工处理机构,用于制氢和制氧的制氧制氢机构,用于生产水煤气的气化机构,利用富氢煤气制得LNG和氢气的深加工机构,用于收集CO2的CO2收集机构,生成CO的CO2转换机构,利用氢气和焦油生产煤基氢化油的深加工机构,深加工机构利用水煤气、CO和氢气生产甲醇,预混助燃机构利用氧气和CO2混合得到混合助燃气体,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煤化工处理机构。本实用新型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能够实现零碳排放。

Description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产业园碳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提成节能减排,而工业园是主要的碳排放区域,常规的工业园能够通过降低火力发电的碳排放,并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电,对于煤化工企业而言,在生产制造过程也并不可少的产生碳排放,常规的减碳方法无法适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煤化工的零碳排放新型煤化工产业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所述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包括清洁能源供电机构、煤化工处理机构、深加工机构、气化机构、制氢制氧机构、预混助燃机构、CO2收集机构和CO2转换机构,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用于给煤化工处理机构、气化机构、制氢制氧机构、预混助燃机构、CO2收集机构和CO2转换机构供电,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富氢煤气和焦油,所述制氧制氢机构用于制氢和制氧,所述气化机构用于加工煤化工产品生产水煤气,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富氢煤气制得LNG和氢气,所述CO2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气化机构和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CO2,所述CO2转换机构利用煤化工产品和CO2收集机构收集的CO2生成CO,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氢气和焦油生产煤基氢化油,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水煤气、CO和氢气生产甲醇,所述预混助燃机构利用氧气和CO2混合得到混合助燃气体,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给煤化工处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深加工机构包括深冷吸附机构、甲醇合成机构以及燃油加工机构,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富氢燃气送入深冷吸附机构,经过深冷吸附机构处理后得到LNG和氢气,所述深冷吸附机构和制氧制氢产生的氢气送入甲醇合成机构,所述深冷吸附机构氢气还同时送入燃油加工机构,所述甲醇合成机构将氢气、水煤气和CO合成为甲醇,所述燃油加工机构将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焦油和氢气合成为煤基氢化油。
进一步的,所述制氧制氢机构包括吸附制氧机构和电解水制氢机构,所述吸附制氧机构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送入预混助燃机构,所述电解水制氢机构用于产生氢气和氧气。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是采用太阳能、风能或水能进行发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发电机构,所述调节发电机构用于在清洁能源供电机构供电不足时发电以补足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发电机构采用燃煤发电机组,所述CO2收集机构收集调节发电机构产生的CO2,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给调节发电机构。
本实用新型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利用CO2收集气化机构、煤化工处理机构和调节发电机构产生的CO2进行收集,然后通过CO2转换机构进行转换,将CO2转换为CO,在利用深加工机构将CO、水煤气和氢气生成甲醇,实现了固碳避免了碳排放,同时采用清洁能源避免了碳排放,实现了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清洁能源供电机构1、调节发电机构2、煤化工处理机构3、深加工机构4、深冷吸附机构41、甲醇合成机构42、燃油加工机构43、气化机构5、制氢制氧机构6、吸附制氧机构61、电解水制氢机构62、预混助燃机构7、CO2收集机构8、CO2转换机构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清洁能源供电机构1、调节发电机构2、煤化工处理机构3、深加工机构4、气化机构5、制氢制氧机构6、预混助燃机构7、CO2收集机构8和CO2转换机构9。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1用于给煤化工处理机构3、气化机构5、制氢制氧机构6、预混助燃机构7、CO2收集机构8和CO2转换机构9供电,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1是采用清洁能进行发电的,如太阳能、风能或水能等,降低了生成电能过程中的碳排放。所述调节发电机构2用于在清洁能源供电机构1供电不足时发电以补足供电,所述调节发电机构2采用燃煤发电机组,其主要构成包括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应当知道的是燃煤发电机组是现有常规设备,具体连接和配合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赘述;例如风能、太阳能或水冷不足时,启动调节发电机构2,亦或调节发电机构2以最低燃煤量停机不停炉运行,需要补充供电时,启动发电机,所述调节发电机构2中的锅炉运行过程中会产生CO2排放。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3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例如将低质煤炭提质为高品质煤炭,在提质过程中还会产生副产物富氢煤气和焦油,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3在生产煤化工产品过程中会产生CO2排放。所述制氧制氢机构用于制氢和制氧,所述气化机构5用于加工煤化工产品生产水煤气,所述气化机构5运行过程中产生CO2排放。所述CO2收集机构8对气化机构5、煤化工处理机构3和调节发电机构2产生的CO2进行收集。所述CO2收集机构8将收集的CO2送给CO2转换机构9,所述CO2转换机构9利用煤化工产品和CO2生成CO。所述深加工机构4利用富氢煤气制得LNG和氢气,所述深加工机构4利用氢气和焦油生产煤基氢化油,所述深加工机构4利用水煤气、CO和氢气生产甲醇。所述预混助燃机构7利用氧气和CO2混合得到混合助燃气体,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给煤化工处理机构3和调节发电机构2,以降低煤化工处理机构3和调节发电机构2的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所述深加工机构4包括深冷吸附机构41、甲醇合成机构42以及燃油加工机构43,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3产生的富氢燃气送入深冷吸附机构41,经过深冷吸附机构41处理后得到LNG和氢气,所述深冷吸附机构41和制氧制氢产生的氢气送入甲醇合成机构42,所述深冷吸附机构41氢气还同时送入燃油加工机构43,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制氧制氢机构产生的氢气也可以根据需求送入燃油加工机构43。所述甲醇合成机构42将氢气、水煤气和CO合成为甲醇,所述燃油加工机构43将煤化工处理机构3产生的焦油和氢气合成为煤基氢化油。
所述制氧制氢机构包括吸附制氧机构61和电解水制氢机构62,所述吸附制氧机构61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送入预混助燃机构7,所述电解水制氢机构62产生的氧气送入预混助燃机构7,所述电解水制氢机构62产生的氢气送入甲醇合成机构42和燃油加工机构43。
利用CO2收集气化机构5、煤化工处理机构3和调节发电机构2产生的CO2进行收集,然后通过CO2转换机构9进行转换,将CO2转换为CO,在利用深加工机构4将CO、水煤气和氢气生成甲醇,实现了固碳避免了碳排放,同时采用清洁能源避免了碳排放,实现了零排放。该产业园以再生能源供电为主、燃煤发电为辅,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其产生的电网波动性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综合效率。同时基于负荷侧的灵活性——整个园区各板块原料转化量、产能可调、可控,促进了供需两侧精准、灵活匹配,达到零碳排放目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能源供电机构、煤化工处理机构、深加工机构、气化机构、制氢制氧机构、预混助燃机构、CO2收集机构和CO2转换机构,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用于给煤化工处理机构、气化机构、制氢制氧机构、预混助燃机构、CO2收集机构和CO2转换机构供电,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用于生产煤化工产品、富氢煤气和焦油,所述制氢制氧机构用于制氢和制氧,所述气化机构用于加工煤化工产品生产水煤气,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富氢煤气制得LNG和氢气,所述CO2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气化机构和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CO2,所述CO2转换机构利用煤化工产品和CO2收集机构收集的CO2生成CO,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氢气和焦油生产煤基氢化油,所述深加工机构利用水煤气、CO和氢气生产甲醇,所述预混助燃机构利用氧气和CO2混合得到混合助燃气体,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给煤化工处理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加工机构包括深冷吸附机构、甲醇合成机构以及燃油加工机构,所述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富氢燃气送入深冷吸附机构,经过深冷吸附机构处理后得到LNG和氢气,所述深冷吸附机构和制氧制氢产生的氢气送入甲醇合成机构,所述深冷吸附机构氢气还同时送入燃油加工机构,所述甲醇合成机构将氢气、水煤气和CO合成为甲醇,所述燃油加工机构将煤化工处理机构产生的焦油和氢气合成为煤基氢化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氢制氧机构包括吸附制氧机构和电解水制氢机构,所述吸附制氧机构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送入预混助燃机构,所述电解水制氢机构用于产生氢气和氧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能源供电机构是采用太阳能、风能或水能进行发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发电机构,所述调节发电机构用于在清洁能源供电机构供电不足时发电以补足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发电机构采用燃煤发电机组,所述CO2收集机构收集调节发电机构产生的CO2,混合助燃气体用于供给给调节发电机构。
CN202320073752.5U 2023-01-10 2023-01-10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Active CN218842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752.5U CN218842084U (zh) 2023-01-10 2023-01-10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3752.5U CN218842084U (zh) 2023-01-10 2023-01-10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2084U true CN218842084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3752.5U Active CN218842084U (zh) 2023-01-10 2023-01-10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2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304174B2 (en) A method of and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nd regulating electrical power
CN106977369A (zh) 一种综合利用电能联合制甲醇及氨的装置及方法
US200200870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ethanol making use of biomass material
CN104371780B (zh) 风、光弃电和工业有机废水用于煤制天然气的系统及方法
EP3359627B1 (en)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
CN104725179A (zh) 一种基于非并网风电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的方法
CN112725034A (zh) 一种耦合生物质气化的可再生能源电转气系统
CN115784840A (zh) 一种有机固废气化与电解水制氢耦合的甲醇制备工艺
KR20160036881A (ko) 이산화탄소 재활용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산화탄소 재활용 장치
CN112993347A (zh) 一种基于固态氧化物电池的能源装置及发电系统
CN113451612A (zh) 一种绿色高效的电力-氨-电力能源系统
CN208062172U (zh) 一种移动式甲醇sofc发电系统
CN218842084U (zh) 煤化工产业园零碳排放系统
CN219067873U (zh) 一种新能源耦合火电制用氢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系统
CN217362587U (zh)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富碳可再生燃烧循环系统
CN115354345A (zh) 光伏光热耦合共电解结合垃圾发电的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工艺方法
CN113930258A (zh) 一种绿氢、绿氧耦合煤化工工艺及系统
CN112886621A (zh) 一种可再生电能储能系统
CN210237792U (zh) 一种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的能源路由器
CN210635949U (zh) 利用富余电力与沼气联合制生物天然气的电力储能系统
CN217437771U (zh) 一种清洁能源与垃圾气化耦合的发电系统
CN220224044U (zh) 一种耦合富氧燃烧的基于绿电的醇氨合成一体化系统
CN220579415U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耦合合成氨系统
CN218976355U (zh) 一种新能源耦合火电制用氢的综合能源系统
Mu et al. An Operation Scheduling Model for Carbon Neutrality in Industri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