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3116U -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3116U
CN218833116U CN202223271969.1U CN202223271969U CN218833116U CN 218833116 U CN218833116 U CN 218833116U CN 202223271969 U CN202223271969 U CN 202223271969U CN 218833116 U CN218833116 U CN 218833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neck
leg
legs
thigh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19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坚
刘丽圆
许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spita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spita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spita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spita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iority to CN2022232719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3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3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3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垫、左大腿垫、右大腿垫、防护拉带以及双腿间枕垫;颈垫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颈垫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右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双腿间枕垫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双腿间枕垫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本申请中颈垫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以及右大腿垫连接,双腿间枕垫支撑于双腿之间,可以使得患者双腿屈曲并一定程度张开,实现侧卧低头抱膝姿势,便于开展脊柱穿刺、骨髓穿刺、超声医学中的肾脏穿刺等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医疗操作需要患者取侧卧位,暴露背部操作地方,如脊柱上的穿刺、骨髓穿刺或者超声医学中的肾脏穿刺等。
目前,工作中大部分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常见协助摆放体位时只考虑体位摆放是否合适,往往未能很好的顾及到患者的感受和舒适度,如果护理人员过度用力造成患者不舒适,从而引起患者不配合,如果患者不配合,会导致医疗操作的失败或造成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也会引起患者不满意,增加患者投诉的风险。
例如,公开(公告)号:CN115154153A公开了一种脊柱微创手术侧卧位固定装置,其包括手术床本体、翻身支持机构、臂部托持机构和躯干固定机构。但是,使用时,需要操作多个液压缸、伺服电机等,结构复杂,设备昂贵,且操作较为繁琐,导致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既能让患者配合取合适的侧卧位,又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的侧卧位固定装置。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供一款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既能让患者配合取合适的侧卧位,又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的侧卧位固定装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中,包括:颈垫、左大腿垫、右大腿垫、防护拉带以及双腿间枕垫;
所述颈垫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
所述颈垫另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
所述双腿间枕垫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所述双腿间枕垫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拉带包括:
固定带,所述颈垫一侧通过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且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左大腿垫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右大腿垫滑动连接;
绳扣,所述绳扣可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带,所述绳扣用于闭合所述固定带,用以调节所述左大腿垫与所述颈垫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右大腿垫与所述颈垫的距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大腿垫包括:
第一垫本体,所述第一垫本体与所述防护拉带连接;
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垫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一垫本体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所述第一垫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垫本体套设在左腿上;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垫本体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垫本体形成所述防护拉带滑动的第一腔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或者带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右大腿垫包括:
第二垫本体,所述第二垫本体与所述防护拉带连接;
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垫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二垫本体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所述第二垫本体,使得所述第二垫本体套设在右腿上;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垫本体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垫本体形成所述防护拉带滑动的第二腔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或者带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颈垫包括:
布层,所述布层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
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布层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层包括以下结构中一种:
海绵、乳胶或者丝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颈垫的中部向内凹陷,所述颈垫的左右两端向外翘起,且所述颈垫的上下两端呈弧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腿间枕垫包括:
第三垫本体;
第一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垫本体上;
第二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弧形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垫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垫、左大腿垫、右大腿垫、防护拉带以及双腿间枕垫;颈垫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颈垫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右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双腿间枕垫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双腿间枕垫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本申请中颈垫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以及右大腿垫连接,双腿间枕垫支撑于双腿之间,可以使得患者双腿屈曲并一定程度张开,实现侧卧低头抱膝姿势,便于开展脊柱穿刺、骨髓穿刺、超声医学中的肾脏穿刺等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绳扣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绳扣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左大腿垫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右大腿垫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颈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颈垫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腿间枕垫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颈垫;200、左大腿垫;300、右大腿垫;400、防护拉带;500、双腿间枕垫;110、布层;120、缓冲层;130、弧形;210、第一垫本体;220、第一扣合部;221、双环扣;230、第一滑动件;310、第二垫本体;320、第二扣合部;330、第二滑动件;410、固定带;420、绳扣;510、第三垫本体;520、第一弧形凹陷部;530、第二弧形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中,包括:颈垫100、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防护拉带400以及双腿间枕垫500;颈垫100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左大腿垫200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颈垫100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右大腿垫300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双腿间枕垫500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双腿间枕垫500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具体来说,双腿间枕垫500是位于两小腿之间,用以支撑双腿。
在本实施例中,该侧卧位固定装置包括:颈垫100、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防护拉带400以及双腿间枕垫500,颈垫100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左大腿垫200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颈垫100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右大腿垫300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双腿间枕垫500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双腿间枕垫500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例如,使用时,可以先将颈垫100于患者颈部,之后再分别将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固定于左腿和右腿,之后再调节防护拉带400的长度,使得患者保持侧卧低头抱膝姿势,之后再将双腿间枕垫500置于双腿之间,使得双腿张开。
本实施例中的侧卧位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工作人员为了充分暴露操作点,有时候会过度用力让患者取低头抱膝位,从而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或者损伤,如肌肉拉伤等,本申请通过防护拉带400将双腿绑在颈部,其力度可控且稳定,能够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或者损伤。
可根据患者的舒适程度及暴露操作部位是否佳的情况来调节防护拉带400的松紧程度,着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体位摆放好后,不会因为患者或工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如松手等)改变而松动,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可以减少因体位变化引起操作失败。
因此,本申请中颈垫100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左大腿垫200以及右大腿垫300连接,双腿间枕垫500支撑于双腿之间,可以使得患者双腿屈曲并一定程度张开,实现侧卧低头抱膝姿势,便于开展脊柱穿刺、骨髓穿刺、超声医学中的肾脏穿刺等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拉带400包括:固定带410以及绳扣420,颈垫100一侧通过固定带410与左大腿垫200连接,另一侧通过固定带410与右大腿垫300连接,且固定带410与左大腿垫200滑动连接,固定带410与右大腿垫300滑动连接,绳扣420可动地连接于固定带410,绳扣420用于闭合固定带410,用以调节左大腿垫200与颈垫100的距离,以及调节右大腿垫300与颈垫100的距离。
例如,请参阅图2,使用时,可以先将颈垫100于患者颈部,之后再分别将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固定于左腿和右腿,之后再通过绳扣420调节固定带410的长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绳扣420可以是单孔绳(图3中所示)扣或者双孔绳扣420(图4中所示),其中,绳扣420可以理解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易于想到,绳扣420可以其他形式的锁扣替代,用以实现调节固定带410的长度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中所示,固定带410可以是一条带子,即固定带410可以穿过颈垫100且与颈垫100滑动连接,之后两端分别穿过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且与左大腿垫200、右大腿垫300滑动连接。易于想到,固定带410可以设置成两条带子,例如,颈垫100一侧与其中一条带子固定连接,之后带子穿过左大腿垫200且与左大腿垫200滑动连接,颈垫100另一侧与另外一条带子固定连接,之后该带子穿过右大腿垫300且与右大腿垫300滑动连接。
或者,固定带410可以设置成三条带子,例如,颈垫100一侧与第一条带子固定连接,之后第一条带子与左大腿垫200固定连接,颈垫100另一侧与第二条带子固定连接,之后第二条带子与右大腿垫300固定连接,第三条带子连接于左大腿垫200与右大腿垫300,其中,第一条带子、第二条带子以及第三条带子上均设置有绳扣420,用以调节其长度,用以实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左大腿垫200包括:第一垫本体210、第一扣合部220以及第一滑动件230,第一垫本体210与防护拉带400连接,第一扣合部220设置于第一垫本体210的一端,且第一扣合部220与第一垫本体210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第一垫本体210,使得第一垫本体210套设在左腿上,第一滑动件230与第一垫本体210连接,用于在第一垫本体210形成防护拉带400滑动的第一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本体210通过第一扣合部220形成闭合环套,用以闭合第一垫本体210,使得第一垫本体210套设在左腿上,其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扣合部220可以调节第一垫本体210的松紧,用以提高舒适度。第一滑动件230用于与防护拉带400滑动连接,用以实现防护拉带400的调节。
可选的,第一扣合部220可以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221或者带扣。
例如,第一扣合部220可以为双环扣221。第一垫本体210一端设置有双环扣221,第一垫本体210另一端绕设在双环扣221,通过拉动第一垫本体210另一端即可调节第一垫本体210的环套的松紧,用以提高左大腿的舒适度。
例如,第一扣合部220可以为带扣。第一垫本体210一端设置有带扣,第一垫本体210另一端可以与带扣扣合连接,通过拉动第一垫本体210另一端即可调节第一垫本体210的环套的松紧,用以提高左大腿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右大腿垫300包括:第二垫本体310、第二扣合部320以及第二滑动件330,第二垫本体310与防护拉带400连接,第二扣合部320设置于第二垫本体310的一端,且第二扣合部320与第二垫本体310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第二垫本体310,使得第二垫本体310套设在右腿上,第二滑动件330与第二垫本体310连接,用于在第二垫本体310形成防护拉带400滑动的第二腔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垫本体310通过第二扣合部320形成闭合环套,用以闭合第二垫本体310,使得第二垫本体310套设在右腿上,其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二扣合部320可以调节第二垫本体310的松紧,用以提高舒适度。第二滑动件330用于与防护拉带400滑动连接,用以实现防护拉带400的调节。
可选的,第二扣合部320可以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221或者带扣。
例如,第二扣合部320可以为双环扣221。第二垫本体310一端设置有双环扣221,第二垫本体310另一端绕设在双环扣221,通过拉动第二垫本体310另一端即可调节第二垫本体310的环套的松紧,用以提高右大腿的舒适度。
例如,第二扣合部320可以为带扣。第二垫本体310一端设置有带扣,第二垫本体310另一端可以与带扣扣合连接,通过拉动第二垫本体310另一端即可调节第二垫本体310的环套的松紧,用以提高右大腿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颈垫100包括:布层110、缓冲层120,布层110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左大腿垫200连接,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400与右大腿垫300连接,缓冲层120设置于布层110上。在本实施例中,布层110用于连接防护拉带400,布层110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缓冲层120具有缓冲作用,用以提供舒适度。
可选地,缓冲层120包括以下结构中一种:
海绵、乳胶或者丝绵。
例如,缓冲层120可以是乳胶。例如,布层110可以采用无纺布,如无纺布包裹设置在乳胶的外围,无纺布与乳胶连接形成颈垫100,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例如,缓冲层120可以是海绵。例如,布层110可以采用无纺布,如无纺布包裹设置在海绵的外围,无纺布与海绵连接形成颈垫100,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颈垫100的中部向内凹陷,颈垫100的左右两端向外翘起,且颈垫100的上下两端呈弧形130。在本实施例中,颈垫100的中部向内凹陷,颈垫100的左右两端向外翘起,即颈垫100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结构,便于颈垫100与颈部的贴合,以及增加颈垫100与颈部的接触面积,可以优化颈部的受力,避免应力集中,可以提高颈部的舒适度。颈垫100的上下两端呈弧形130,可以便于颈垫100与颈部接触,用以提高颈部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双腿间枕垫500包括:第三垫本体510、第一弧形凹陷部520以及第二弧形凹陷部530,第一弧形凹陷部520设置于第三垫本体510上,第二弧形凹陷部530设置于第三垫本体510远离第一弧形凹陷部52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双腿间枕垫500包括:第三垫本体510、第一弧形凹陷部520以及第二弧形凹陷部530,其中,双腿间枕垫500通过第一弧形凹陷部520以及第二弧形凹陷部530可以将双腿固定,用以实现将双腿一定程度张开。第一弧形凹陷部520以及第二弧形凹陷部530便于与双腿贴合连接,一方面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优化双腿的受力状态,提高舒适度。
可选的,第三垫本体510的材质可以是乳胶,例如,双腿间枕垫500采用乳胶制作而成,在乳胶两表面形成两个适合腿部的凹槽即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垫、左大腿垫、右大腿垫、防护拉带以及双腿间枕垫;颈垫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颈垫另一侧通过防护拉带与右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双腿间枕垫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双腿间枕垫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本申请中颈垫通过防护拉带与左大腿垫以及右大腿垫连接,双腿间枕垫支撑于双腿之间,可以使得患者双腿屈曲并一定程度张开,实现侧卧低头抱膝姿势,便于开展脊柱穿刺、骨髓穿刺、超声医学中的肾脏穿刺等手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颈垫、左大腿垫、右大腿垫、防护拉带以及双腿间枕垫;
所述颈垫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左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左腿向颈部一侧抬起;
所述颈垫另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用于将右腿固定在颈部,使得右腿向颈部一侧抬起;
所述双腿间枕垫位于左腿与右腿之间,所述双腿间枕垫用于支撑左腿或者右腿,使得左腿与右腿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拉带包括:
固定带,所述颈垫一侧通过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且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左大腿垫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右大腿垫滑动连接;
绳扣,所述绳扣可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带,所述绳扣用于闭合所述固定带,用以调节所述左大腿垫与所述颈垫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右大腿垫与所述颈垫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大腿垫包括:
第一垫本体,所述第一垫本体与所述防护拉带连接;
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垫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一垫本体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所述第一垫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垫本体套设在左腿上;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垫本体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垫本体形成所述防护拉带滑动的第一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或者带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大腿垫包括:
第二垫本体,所述第二垫本体与所述防护拉带连接;
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垫本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扣合部与所述第二垫本体的另一端扣合连接,用于闭合所述第二垫本体,使得所述第二垫本体套设在右腿上;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垫本体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垫本体形成所述防护拉带滑动的第二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以下结构中的一种:
双环扣或者带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包括:
布层,所述布层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左大腿垫连接,另一侧通过所述防护拉带与所述右大腿垫连接;
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布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以下结构中一种:
海绵、乳胶或者丝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的中部向内凹陷,所述颈垫的左右两端向外翘起,且所述颈垫的上下两端呈弧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腿间枕垫包括:
第三垫本体;
第一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垫本体上;
第二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弧形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垫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的一侧。
CN202223271969.1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Active CN218833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969.1U CN21883311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969.1U CN21883311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3116U true CN218833116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2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1969.1U Active CN21883311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3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11879U (zh) 一种一体式约束带
CN218833116U (zh) 一种侧卧位固定装置
CN209695611U (zh) 一种精神病患者专用床
US20230011544A1 (en) Tissue reten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206543300U (zh) 一种便携式输液装置
CN214415092U (zh) 一种医疗轴位翻身装置
CN211356401U (zh) 一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术后用保护垫
CN211583972U (zh)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CN210991003U (zh) 一种上肢悬吊牵引带结构
CN211325585U (zh) 一种多体位一体化手术单
CN209236521U (zh) 老年痴呆患者关节置换术后上肢用约束袖套
CN217310773U (zh) 一种重症患者肩部固定约束带
CN216318701U (zh) 一种手术用手臂固定抱枕
CN207101451U (zh) 一种侧卧位翻身固定带及侧卧位翻身固定病床
CN213218058U (zh) 一种适用于重症卧床患者坐起马甲式安全约束器
CN215385593U (zh) 一种垂肩侧卧位安全固定带
CN214128981U (zh) 一种病人约束带
CN215960528U (zh) 一种全麻苏醒期小儿固定装置
CN215080555U (zh) 配合病床使用的约束带
CN211213774U (zh) 斜坡式上肢固定装置
CN213346249U (zh) 烦躁患者肩部约束防坐起约束衣
CN208426362U (zh) 一种ercp手术用体位垫
CN213490143U (zh) 一种具有绑脚功能的手术床结构
CN216821922U (zh) 协助偏瘫患者翻身病号服
CN213130200U (zh) 一种背带穿脱式约束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