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0592U -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 Google Patents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0592U
CN218830592U CN202221925130.2U CN202221925130U CN218830592U CN 218830592 U CN218830592 U CN 218830592U CN 202221925130 U CN202221925130 U CN 202221925130U CN 218830592 U CN218830592 U CN 218830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enclosure
speaker unit
soun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251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yue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yue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yue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yue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251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0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0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0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响系统以及音箱。音响系统包括音频处理设备以及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的音箱。音箱包括箱体。其中,箱体的前面板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并且箱体的后面板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并且其中,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前部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前部朝向箱体的外侧设置。

Description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背景技术
配置有音箱的音响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音箱上设置有扬声器单元(例如,“喇叭”)。在播放声音时,扬声器单元前部发出的声波与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差180°,因此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会与扬声器单元前部发出的声波抵消,从而发生“声短路”现象。
为了避免发生“声短路”现象,多种不同类型的音箱被提出。例如图1A 示出的障板式音箱是利用一块板将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阻断,避免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向前传播从而发生“声短路”现象。图1B示出的密闭式音箱是利用全封闭的箱体,将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关”起来,从而避免“声短路”现象。图1C示出的倒相式音箱是在密闭式音箱基础上增加了倒相管,以求将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的相位调整到与扬声器单元前部发出的声波相位相同,从而避免“声短路”现象。图1D示出的后加载式音箱是在扬声器单元后部加载了一只“号角”,以求扩大扬声器单元后部的低音、衰减高音并调整相位,从而避免“声短路”现象。图1E示出的传输线式音箱是利用较长的渐细的管道,消除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来的声波中的高音部分并调整相位,从而避免“声短路”现象。
但是,现有的音箱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以上图1C~图1D所示的倒相式音箱、后加载式音箱以及传输线式音箱虽然也能够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进行处理并向前发送,但是这些处理要求音箱的箱体体积要足够大。在音箱的箱体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图1C~图1D所示的倒相式音箱、后加载式音箱以及传输线式音箱就会与图1B示出的密闭式音箱一样只是在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做减法。因此以上类型的音箱如果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需要放开对箱体体积的限制。但是对于音箱使用者而言,箱体体积的大小与听音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箱体体积过大的音箱难以应用与小空间的工作环境以及一般家庭中。这个难题一直在困扰着音箱厂家和消费者;
其次,扬声器单元的前部和后部所发出的声波虽然相位不同,但其频响是完全相同的。而音箱的一个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增强低频声波的强度。除障板式音箱和密闭式音箱外,上述各种类型的音箱均是将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的高频分量进行衰减后再与前部发出的声波叠加,以求获得更充分的低频声波。以上类型的音箱,虽然尽可能地衰减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并放大(或尽量保留)低音部分,但其技术效果已经到达天花板,很难再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箱体体积有限的音箱很难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做优化处理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以及音箱,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箱体体积有限的音箱很难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做优化处理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包括音频处理设备以及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的音箱。音箱包括箱体。其中,箱体的前面板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并且箱体的后面板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并且其中,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前部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前部朝向箱体的外侧设置。
可选地,箱体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为用于播放频率为40Hz~100Hz 的声音的低音扬声器单元。
可选地,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的Q值为0.6~1。
可选地,音箱的深宽比大于1.5。
可选地,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以中心轴不共轴的方式配置。
可选地,音频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分别用于输出不同声道的音频信号,并且音箱包括第一音箱和第二音箱。其中,第一音箱设置有与第一输出接口连接的输入接口;以及第二音箱设置有与第二输出接口连接的输入接口。
可选地,第一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第二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第一音箱包括第一调幅器以及第二调幅器。其中,第一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可选地,第二音箱包括第一调幅器以及第二调幅器。其中,第二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正极输入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的输入接口的负极输入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第一调幅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二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的第二调幅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音箱,音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前面板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并且箱体的后面板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并且其中,第一扬声器单元与第二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的前部与第二扬声器单元的前部朝向箱体的外侧设置。
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音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置有接收同相音频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且前部朝向音箱箱体的外侧,因此音箱箱体前面板和后面板均可以向外发出同相位的声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同相,因此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不会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抵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声短路”现象的发生。从而相对于现有的音箱,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在低频部分表现出优异的声音效果。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直接向后发出声波,而不是利用音箱箱体内的结构对声波进行处理,因此该音箱的声音效果不受箱体体积的限制。即便是在音箱箱体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向后发出的声波,从而达到优质的声音效果。并且相对于现有音箱尽可能地衰减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并放大(或尽量保留) 低音部分的思路,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由不再对向后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进行衰减,因此可以达到更加优质的声音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箱体体积有限的音箱很难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做优化处理的技术问题。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A~图1E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音箱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音响系统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音响系统的第一音箱和第二音箱的示意图;
图4A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音箱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4B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音箱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5A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所述的第一音箱的电气连接示意图;以及
图5B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所述的第二音箱的电气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音响系统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该音响系统例如可以设置于场景410中,该场景410墙壁420。
进一步参考图1所示,该音响系统包括音频处理设备300以及与音频处理设备300连接的音箱,该音箱例如包括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其中图 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示意图。
参考图3A所示,第一音箱100包括箱体110。其中,箱体110的前面板 111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并且箱体110的后面板112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130。并且其中,第一扬声器单元12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前部121与第二扬声器单元 130的前部122朝向箱体110的外侧设置。
此外,参考图3B所示,第二音箱200包括箱体210。其中,箱体210的前面板211设置有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并且箱体210的后面板212设置有第四扬声器单元230。并且其中,第三扬声器单元220与第四扬声器单元2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前部221与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前部222朝向所述箱体210的外侧设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4A或图5A所示,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 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参考图4B或图5B所示,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也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
其中,此处“同相”的含义是指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 接收的音频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者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 接收的音频信号的相位相同。
从而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同,或者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 发出的声波的相位相同。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的音箱在箱体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做减法,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而箱体体积过大的音箱难以应用与小空间的工作环境以及一般家庭中。此外,现有的各种类型的音箱是将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波的高频分量进行衰减后再与前部发出的声波叠加,以求获得更充分的低频声波。以上类型的音箱,虽然尽可能地衰减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并放大(或尽量保留)低音部分,但其技术效果已经到达天花板,很难再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音响系统,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音箱结构,参考图3A和图3B所示,音箱100(或200)的前面板111(或 211)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120(或220),并且箱体110(或210)的后面板 112(或212)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130(或230)。第一扬声器单元120(或 22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或2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120(或220)的前部121(或221)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或230)的前部122(或222)朝向箱体110(或210)的外侧设置。
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音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置有接收同相音频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且前部朝向音箱箱体的外侧,因此音箱箱体前面板和后面板均可以向外发出同相位的声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同相,因此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不会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抵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声短路”现象的发生。从而相对于现有的音箱,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在低频部分表现出优异的声音效果。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直接向后发出声波,而不是利用音箱箱体内的结构对声波进行处理,因此该音箱的声音效果不受箱体体积的限制。即便是在音箱箱体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向后发出的声波,从而达到优质的声音效果。并且相对于现有音箱尽可能地衰减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并放大(或尽量保留) 低音部分的思路,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由不再对向后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进行衰减,因此可以达到更加优质的声音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箱体体积有限的音箱很难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做优化处理的技术问题。
此外,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音频处理设备300包括音频处理器310以及功率放大器320。其中音频处理器310接收音频信号并对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功率放大器320与音频处理器310连接,从音频处理器310 接收处理后的音频信号,并对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第一音箱100 和第二音箱200分别通过第一输出接口331和第二输出接口332与功率放大器 320连接,接收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并发出相应的声波。
可选地,参考图3A所示,第一音箱100的箱体110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吸音材料113。从而当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 发生振动时,吸音材料113可以吸收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后部122以及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后部132向箱体110的内部空间发出的声波,从而可以减小由于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后部122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后部132发出声波所导致的箱体110发生的振动。
此外,参考图3B所示,第二音箱200的箱体210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吸音材料213。从而当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 发生振动时,吸音材料213可以吸收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后部222以及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后部232向箱体210的内部空间发出的声波,从而可以减小由于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后部222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后部232发出声波所导致的箱体210发生的振动。
可选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为用于播放频率为40Hz~100Hz的声音的低音扬声器单元。并且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为用于播放频率为40Hz~100Hz的声音的低音扬声器单元。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因此相对于高音部分的声波而言,低音部分的声波发生“声短路”现象更加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播放低音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分别反向设置于音箱箱体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从而由于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接收相同相位的低音音频信号,因此可以播放同相位的低音声波,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低音部分的“声短路”现象,提高低音部分的声音效果。
可选地,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220以及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和230的Q值为0.6~1。从而由于本实用新型选用了较高Q值的扬声器单元作为音箱的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因此能够有效缓解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的后部发出声波所导致的箱体发生的振动。
可选地,第一音箱100以及第二音箱200的深宽比大于1.5。从而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将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之间保持足够距离,以及将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 230之间保持足够距离,从而提高音箱的声音效果。
可选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以中心轴不共轴的方式配置。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与第四扬声器单元230以中心轴不共轴的方式配置。从而通过这种配置,避免第一扬声器单元 12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振膜反作用过大,以及避免第三扬声器单元220 与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振膜反作用过大。从而进一步确保音箱的声音播放效果。并且优选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中心轴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中心轴偏离的距离不小于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半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中心轴与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中心轴偏离的距离不小于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半径。
可选地,参考图2所示,音频处理设备300包括第一输出接口331和第二输出接口332,分别用于输出不同声道的音频信号。并且音箱100和200包括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其中,第一音箱100设置有与第一输出接口331 连接的第一输入接口140;以及第二音箱200设置有与第二输出接口332连接的第二输入接口240。从而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分别用于接收不同声道的音频信号。例如,第一音箱100接收左声道的音频信号,第二音箱200接收右声道的音频信号,进而实现立体声的效果。换句话说,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均为单声道音箱,用于实现立体声的效果。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单声道音箱进行上述设置,从而实现了高保真的单声道播放效果,进而为用户提供高保真的立体声效果。
可选地,图4A和图4B示出了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一种电气连接示意图。参考图4A所示,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正极输入端123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并且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正极输入端133也与第一音箱 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负极输入端124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并且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负极输入端134也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此外,参考图4B所示,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正极输入端223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并且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正极输入端233也与第二音箱200 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负极输入端224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并且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负极输入端234也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
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和第二扬声器单元130接收相同的音频信号,并且同时发出相同的声波。或者,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和第四扬声器单元230接收相同的音频信号,并且同时发出相同的声波。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便不进行复杂的连接和处理,也可以通过比较简洁的电气连接方式有效避免“声短路”的现象,从而实现高保真的声音效果。
可选地,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变形例,第一音箱 100和第二音箱200的电器连接示意图。参考图5A所示,第一音箱100包括第一调幅器151以及第二调幅器152。其中,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 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正极输入端123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负极输入端124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正极输入端133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负极输入端134与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此外,参考图5B所示,第二音箱200包括第三调幅器251以及第四调幅器252。其中,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正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正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 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第二音箱 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负极输入端也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正极输入端223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 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负极输入端224与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正极输入端233与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二音箱 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负极输入端234与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可以通过调幅器分别对传输至前面板的第一扬声器单元的音频信号与传输至后面板的第二扬声器单元的音频信号的振幅进行调整,从而前面板的第一扬声器单元与后面板的第二扬声器单元可以接收相位相同但是振幅不同的音频信号,并发出相位相同但是振幅不同的声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扬声器单元和第二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更加灵活地调节音箱的声音效果。
此外,尽管本实施例以两个音箱100和200作为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是配置有更多的音箱或者更少的音箱的音响系统也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仅有一个音箱与音频处理设备300连接,或者有4个或者更多音箱与音频处理设备300连接。只要音箱的结构参考上面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结构即可。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音箱,该音箱例如可以是以上的第一音箱100或第二音箱200。具体地,该音箱100、200包括箱体110、 210。其中,箱体110、210的前面板111、211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并且箱体110、210的后面板112、212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并且其中,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的第一前部121、221与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的第二前部122、222朝向箱体110、210的外侧设置。
关于该音箱的进一步的详细内容,参考上文中关于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的描述。
从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音箱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均设置有接收同相音频信号的扬声器单元,其中扬声器单元反向设置且前部朝向音箱箱体的外侧,因此音箱箱体前面板和后面板均可以向外发出同相位的声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同相,因此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不会与前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发出的声波抵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声短路”现象的发生。从而相对于现有的音箱,本实用新型的音箱在低频部分表现出优异的声音效果。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设置于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直接向后发出声波,而不是利用音箱箱体内的结构对声波进行处理,因此该音箱的声音效果不受箱体体积的限制。即便是在音箱箱体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后面板的扬声器单元向后发出的声波,从而达到优质的声音效果。并且相对于现有音箱尽可能地衰减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并放大(或尽量保留) 低音部分的思路,本实用新型的音箱由不再对向后发出的声音的高音部分进行衰减,因此可以达到更加优质的声音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箱体体积有限的音箱很难对扬声器单元后部发出的声音做优化处理的技术问题。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音响系统,包括音频处理设备(300)以及与所述音频处理设备(300)连接的音箱(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100、200)包括箱体(110、210),其中
所述箱体(110、210)的前面板(111、211)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并且所述箱体(110、210)的后面板(112、212)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的第一前部(121、221)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的第二前部(122、222)朝向所述箱体(110、210)的外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0、210)的内部空间填充有吸音材料(113、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和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为用于播放频率为40Hz~100Hz的声音的低音扬声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和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的Q值为0.6~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100、200)的深宽比大于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以中心轴不共轴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设备(300)包括第一输出接口(331)和第二输出接口(332),分别用于输出不同声道的音频信号,并且所述音箱(100、200)包括第一音箱(100)和第二音箱(200),其中
所述第一音箱(10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输出接口(331)连接的第一输入接口(140);以及
所述第二音箱(200)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输出接口(332)连接的第二输入接口(2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正极输入端(123)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正极输入端(133)也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以及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负极输入端(124)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负极输入端(134)也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正极输入端(223)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正极输入端(233)也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负极输入端(224)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负极输入端(234)也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音箱(100)包括第一调幅器(151)以及第二调幅器(152),其中,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正极输入端也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正极输入端(141)连接;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负极输入端也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输入接口(140)的第三负极输入端(142)连接;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正极输入端(123)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扬声器单元(120)的第一负极输入端(124)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一调幅器(15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正极输入端(133)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扬声器单元(130)的第二负极输入端(134)与所述第一音箱(100)的第二调幅器(15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音箱(200)包括第三调幅器(251)以及第四调幅器(252),其中
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正极输入端也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正极输入端(241)连接;
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负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负极输入端也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二输入接口(240)的第六负极输入端(242)连接;
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正极输入端(223)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扬声器单元(220)的第四负极输入端(224)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三调幅器(25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以及
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正极输入端(233)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扬声器单元(230)的第五负极输入端(234)与所述第二音箱(200)的第四调幅器(25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10.一种音箱(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100、200)包括箱体(110、210),其中
所述箱体(110、210)的前面板(111、211)设置有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并且所述箱体(110、210)的后面板(112、212)设置有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反向设置并接收同相的音频信号,并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单元(120、220)的第一前部(121、221)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元(130、230)的第二前部(122、222)朝向所述箱体(110、210)的外侧设置。
CN202221925130.2U 2022-07-25 2022-07-25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Active CN218830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5130.2U CN21883059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25130.2U CN21883059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0592U true CN21883059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25130.2U Active CN218830592U (zh) 2022-07-25 2022-07-25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0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5086B2 (en) Resonance damping for audio transducer systems
US5815589A (en) Push-pull transmission line loudspeaker
EP0762801B1 (en) Non-directional speaker system with point sound source
US8428284B2 (en) Loudspeaker with passive low frequency directional control
TWI284482B (en) Loudspeaker enclosure
US7298862B2 (en) Asymmetrical loudspeaker enclosures with enhanced low frequency response
US8184821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 device
US9992591B2 (en) Arranging an audio signal based on the number of loudspeakers
US3984635A (en) Low range loudspeaker system
US20100232637A1 (en) Speaker device
CN218830592U (zh) 音响系统以及音箱
CN207410491U (zh) 一种高保真耳机
US20190164532A1 (en) Digital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pparatus
CN11169862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055789B (zh) 单声道音箱、在单声道音箱中增加环绕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141983A1 (ko) 스피커 장치
CN105764000B (zh) 一种音效播放装置
WO2012145828A1 (en) Stereo loudspeaker system with asymmetric speaker enclosures
US11582550B1 (en) Port placement for in-ear wearable with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US6886658B1 (en) Loudspeaker enclosure system
CN216437405U (zh) 分频式音箱
CN214544761U (zh) 音箱
CN219420973U (zh) 具有倒相管的音响麦克风
CN211656364U (zh) 一种增强低音效果的音箱
CN219577242U (zh) 一种线性阵列组合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