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5250U -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5250U
CN218825250U CN202223565395.9U CN202223565395U CN218825250U CN 218825250 U CN218825250 U CN 218825250U CN 202223565395 U CN202223565395 U CN 202223565395U CN 218825250 U CN218825250 U CN 218825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53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653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5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5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5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该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采样元件和开关控制电路。负载电路串接在供电电源的正负极之间;第一开关电路串接在负载电路和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且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串接在用电设备,以及负载电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连接;采样元件用于采集流经负载电路的工作电流;开关控制电路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反之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关断与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与第二开关电路关断。该供电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实现供电控制。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供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光伏受到光强以及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输出功率是变化的,光强越大,光伏发出的电就多。在光伏电源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光伏逆变器通常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控制电路。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能够实时侦测光伏的发电电压,并追踪最高电压电流值(VI),使光伏电源系统以最大功率对蓄电池充电。
但是,在阴天天气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光伏能量不足时,由于光伏的工作特性,其输出的开路电压会反复升高和拉低,这会导致MPPT控制电路反复重启,进而影响光伏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在针对光伏能量不足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反复重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实现供电控制的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采样元件和开关控制电路;
负载电路串接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第一开关电路串接在负载电路和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且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开关电路串接在用电设备,以及负载电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采样元件串接在供电电源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之间,采样元件用于采集流经负载电路的工作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元件,开关控制电路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
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关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包括:
第一负载电阻,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
第二负载电阻,第二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分压电阻,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
第一开关电阻,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和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
第二开关电阻,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
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连接采样元件的一端,第三极连接负载电路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
下拉电阻,下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包括:
第三开关电阻,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第四开关电阻,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
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极,阴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
继电器开关,继电器开关并接在第一二极管两端;
继电器开关在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进入闭合状态,在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进入关断状态;继电器开关在闭合状态时,导通供电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在关断状态时,断开供电电源和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地,第二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大小用于表征工作电流的大小;
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
第二运算放大器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二电信号;其中,基准电压用于表征电流阈值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三二极管,第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并接在用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
光伏输出转换电路,用于将光伏板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作为供电电源。
本申请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采样元件和开关控制电路。负载电路串联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开关电路串接在负载电路和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且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串接在用电设备,以及负载电路与供电电源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采样元件串接在供电电源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之间,采样元件用于采集流经负载电路的工作电流;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元件,开关控制电路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导通;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关断
通过上述结构,当采样元件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输出第二电信号,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关断。负载电路串联于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消耗供电电源所提供的能量。当采样元件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输出第一电信号,驱动第一开关电路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导通,使得供电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导通,使供电电源向用电设备供电,以准确实现供电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本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40、第一开关电路50、第二开关电路60、采样元件70和开关控制电路80。
其中,负载电路40串联在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开关电路50串接在负载电路40和供电电源20的负极之间,且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0串接在用电设备90,以及负载电路40与供电电源20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采样元件70用于串接在供电电源20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50之间,采样元件70采集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元件70,开关控制电路80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导通;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关断。
具体的,在供电电源20开启时,由于此时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为零,开关控制电路80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并输出至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关断。负载电路40串联于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消耗供电电源20所提供的能量。
而当供电电源20所提供的电压增大,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关断,并输出至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导通,使得供电电源20与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导通,使供电电源20向用电设备90供电。
上述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40、第一开关电路50、第二开关电路60、采样元件70和开关控制电路80。负载电路40串联在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开关电路50串接在负载电路40和供电电源20的负极之间,且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0串接在用电设备90,以及负载电路40与供电电源20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采样元件70串接在供电电源20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50之间,采样元件70用于采集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元件70,开关控制电路80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导通;
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关断
通过上述结构,当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5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二电信号,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并驱动第二开
关电路60关断。负载电路40串联于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消耗供电电源20所提供的能量。当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一电信号,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
电路60导通,使得供电电源20与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导通,使供电电源200向用电设备90供电,以准确实现供电控制。
供电控制电路应用于光伏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的供电控制时,能够避免在光伏能量不足时,即供电电路的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光伏电源系统间断地向蓄电池供电,即光伏电源系统内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电路反复重启的情况出现,以提高光伏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电路40包括第一负载电阻和第二负载电阻。其
中,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20的正极;第二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50的输入端。
具体的,第一负载电阻和第二负载电阻依次串接于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第
一开关电路50的输入端之间。当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时,第一负载电阻和第0二负载电阻构成负载电路40,用于串接于供电电源20的正负极之间,以消耗供
电电源20提供的电压。通过设置两个负载电阻,可以保证有电阻对能量进行消耗,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并节省硬件电路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50包括分压电阻、第一开关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电阻和第二开关管。其中,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和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连接采样元件70的一端,第三极连接负载电路40的输出端。
具体的,当供电电源20开启时,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接收到供电电压,分压电阻与第一开关电阻共同作用,控制第一开关管导通,进而在第二开关电阻的作用下,控制第二开关管导通,以使负载电路40与采样元件70之间的连接导通,即第一开关电路50实现导通。同时,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为零,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二电信号。当第一开关管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保持导通,使负载电路40与采样元件70之间的连接保持导通,即第一开关电路50保持导通。
而当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信号。当第一开关管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第一开关管由导通切换为关断,从而使第二开关管由导通切换为关断,使负载电路40与采样元件70之间的连接断开,即第一开关电路50实现关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50还包括下拉电阻。其中,下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电路60包括第三开关电阻、第四开关电阻、第三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继电器开关。其中,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极,阴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继电器开关并接在第一二极管两端;继电器开关在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进入闭合状态,在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进入关断状态;继电器开关在闭合状态时,导通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在关断状态时,断开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当供电电源20开启时,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当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三开关管在供电电压和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的共同作用下导通,使继电器进入关断状态,断开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即第二开关电路60实现关断。
而当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三开关管在供电电压和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的共同作用下关断,继电器开关进入闭合状态,导通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即第二开关电路60实现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80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地,第二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20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大小用于表征工作电流的大小;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第二运算放大器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二电信号;其中,基准电压用于表征电流阈值的大小。
具体的,用电设备90的负极可视为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信号与采样元件70上的电信号相关,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大小用于表征工作电流。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电信号,第二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第二运算放大器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二电信号;其中,基准电压用于表征电流阈值的大小。通过两级运算放大器的设置,开关控制电路80能够根据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大小,和基准电压所表征的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实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切换输出,进而实现对第一开关电路50和第二开关电路60的闭合状态和关断状态的切换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80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第二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之间。
具体的,第二二极管用于防止第一开关电路50的电流反窜回开关控制电路80,保证开关控制电路80准确输出电信号,以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80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其中,第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之间。
具体的,第三二极管用于防止第二开关电路60的电流反窜回开关控制电路80,保证开关控制电路80准确输出电信号,以提高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其中,滤波电容并接在用电设备9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具体的,滤波电容可以滤除输入到用电设备90上的干扰信号,提升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更好的帮助本领域技术了解本申请提供的供电控制电路的实现,在此,以附图1所示的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为例进行其工作过程的说明,但不对本申请实际保护范围造成限定。
首先,在电路结构上,供电控制电路包括负载电路40、第一开关电路50、第二开关电路60、采样元件70和开关控制电路80。其中,负载电路40串接在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开关电路50串接在负载电路40和供电电源20的负极之间,且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电路60串接在用电设备90,以及负载电路40与供电电源20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与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连接;采样元件70(R221)串接在供电电源20的负极和第一开关电路50之间,采样元件70用于采集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元件70,开关控制电路80在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10W Load),并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ON/OFF MPPT);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关断,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导通;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电路50导通,并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关断
其中,负载电路40包括第一负载电阻R246A和第二负载电阻R246。第一负载电阻R246A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供电电源20的正极;第二负载电阻R246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负载电阻R246A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电路50的输入端。
其中,第一开关电路50包括分压电阻R165、第一开关电阻R164、第一开关管Q68、第二开关电阻R163、第二开关管Q36和下拉电阻R3。其中,分压电阻R165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第一开关电阻R16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分压电阻R165的第二端和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68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开关电阻R164的第二端,第二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第二开关电阻R16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68的第三极;第二开关管Q36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开关电阻R163的第二端,第二极连接采样元件70的一端,第三极连接负载电路40的输出端;下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电阻R163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36的第二极。
其中,第二开关电路60包括第三开关电阻R26、第四开关电阻R102、第三开关管Q46、第一二极管D29和继电器开关K14。第三开关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电阻R1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电阻R26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46的第一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R102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Q46的第二极连接第四开关电阻R102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29的阳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46的第三极,阴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继电器开关K14并接在第一二极管D29两端;继电器开关K14在第三开关电阻R26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进入闭合状态,在第三开关电阻R26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进入关断状态;继电器开关K14在闭合状态时,导通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在关断状态时,断开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
其中,开关控制电路80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9A、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9A的第一输入端接地,第二输入端连接供电电源20的负极;第一运算放大器U9A输出的电信号大小用于表征工作电流的大小;第二运算放大器U1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9A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1A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大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时输出第二电信号;其中,基准电压用于表征电流阈值的大小;第二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之间;第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开关控制电路80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之间。
此外,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14,滤波电容C14并接在用电设备9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其次,在工作过程上,当供电电源20开启时,由于此时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在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80内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9A输出的电信号大小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二电信号。
第二电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第一开关电路50的分压电阻R165与第一开关电阻R164共同作用,控制第一开关管Q68导通,进而在第二开关电阻R163的作用下,控制第二开关管Q36导通,以使负载电路40与采样元件70之间的连接导通,即第一开关电路50实现导通。
同时,第二电信号输出至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第二开关电路60的第三开关管Q46在供电电压和第三开关电阻R26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的共同作用下导通,使继电器进入关断状态,断开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驱动第二开关电路60关断。
最后,负载电路40串联于供电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一负载电阻R246A和第二负载电阻R246消耗供电电源20所提供的能量。
而当采样元件70采集到的流经负载电路40的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开关控制电路80内第一运算放大器U9A输出的电信号大小大于基准电压,开关控制电路80输出第一电信号。
第一电信号输出至第一开关电路50的受控端,当第一开关电路50的第一开关管Q68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第一开关管Q68由导通切换为关断,从而使第二开关管Q36由导通切换为关断,使负载电路40与采样元件70之间的连接断开,即第一开关电路50实现关断。
同时,第一电信号输出至第二开关电路60的受控端,第二开关电路60的第三开关管Q46在供电电压和第三开关电阻R26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的共同作用下关断,继电器开关K14进入闭合状态,导通供电电源20和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即第二开关电路60实现导通。
最后,供电电源20与用电设备90之间的连接导通,供电电源20向用电设备90供电,实现供电控制。其中,滤波电容C14可以滤除输入到用电设备90上的干扰信号。
举例来说,供电电压的大小可以为12V,第一电信号可以是低电平,第二电信号可以是高电平,第一开关管Q68可以是PNP型三极管,第二开关管Q36可以是NPN型三极管,第三开关管Q46可以是NMOS型晶体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当电路结构发生变化时,供电电压的大小,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电平大小,以及第一开关管Q68、第二开关管Q36和第三开关管Q46的具体类型也适应性发生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输出转换电路。其中,光伏输出转换电路用于将光伏板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作为供电电源20。
具体的,光伏板将吸收到的太阳能转换为交流信号输出,光伏输出转换电路将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作为供电电源20,作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供电控制电路。因此,通过上述供电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可知,可以实现光伏板的供电控制。
当本实施例中的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光伏电源系统和蓄电池的供电控制时,能够避免在光伏能量不足时,即供电电路的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光伏电源系统间断地向蓄电池供电,即光伏电源系统内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电路反复重启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中,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将光伏板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作为供电电源20,作用于供电控制电路,能够准确实现光伏供电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采样元件和开关控制电路;
所述负载电路串接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串接在所述负载电路和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之间,且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串接在用电设备,以及所述负载电路与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的连接端之间,且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采样元件串接在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之间,所述采样元件用于采集流经所述负载电路的工作电流;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样元件,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在所述工作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在所述工作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输出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电平相反;
所述第一电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关断,并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第二电信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导通,并驱动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路包括:
第一负载电阻,所述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
第二负载电阻,所述第二负载电阻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
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供电电压;
第一开关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用于接入所述供电电压;
第二开关电阻,所述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极;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极连接所述采样元件的一端,第三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还包括:
下拉电阻,所述下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
第三开关电阻,所述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第四开关电阻,所述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端接地;
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电阻的第二端;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极,阴极用于接入供电电压;
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并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两端;
所述继电器开关在所述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时进入闭合状态,在所述第三开关电阻接收到所述第二电信号时进入关断状态;所述继电器开关在所述闭合状态时,导通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在所述关断状态时,断开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的电信号大小用于表征所述工作电流的大小;
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大于所述基准电压时输出所述第一电信号,在第一输入端的电信号小于或等于所述基准电压时输出所述第二电信号;其中,所述基准电压用于表征所述电流阈值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正向串接在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正向串接在所述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
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并接在所述用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10.一种光伏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控制电路;
光伏输出转换电路,用于将光伏板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以作为所述供电电源。
CN202223565395.9U 2022-12-30 2022-12-30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825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5395.9U CN2188252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5395.9U CN2188252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5250U true CN21882525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5395.9U Active CN2188252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5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469A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
CN110932362A (zh) 一种压裂车蓄供电系统及压裂车
CN101902173B (zh) 太阳能充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装置及其取电模块
CN205248899U (zh) Obu供电模式切换电路
EP4346076A1 (en) Voltage convers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218825250U (zh) 供电控制电路和光伏供电控制装置
CN111030077B (zh) 一种太阳电池阵开关分流调节电路及基于其的调节方法
CN204012895U (zh) 一种冗余电源的冷备份切换电路及冗余电源
CN110892603A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和无人机
CN201499006U (zh)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供电电源
CN211127218U (zh) 一种压裂车蓄供电系统及压裂车
CN212304781U (zh) 一种多路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
CN111463889A (zh) 一种带自锁功能的双直流供电切换系统
CN108616147A (zh) 一种无人机及其太阳能供电电路与方法
CN220105581U (zh) 最大功率追踪电路、光伏控制装置及光伏储能系统
CN212969069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
CN219268551U (zh) 可调压不间断供电系统
CN212258898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转换装置及系统
CN220985548U (zh) 保护电路、储能逆变电源及光伏储能逆变系统
CN117543784B (zh) 兼容交直流输入的充电模块、充电模组和充电桩
CN219759463U (zh) 应用于继电器的倍压电路
CN212677083U (zh) 双向dc-dc转换器
CN219980504U (zh) 一种低功耗控制电路及其储能系统
CN212435378U (zh) 一种低压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219535908U (zh) 一种开关管整流电路、驱动芯片及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Leyitong Industrial Park, No. 16 Dongsheng South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6000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6000 building a, industrial building, No.53, huitai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EYIT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