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8501U -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8501U
CN218818501U CN202223566898.8U CN202223566898U CN218818501U CN 218818501 U CN218818501 U CN 218818501U CN 202223566898 U CN202223566898 U CN 202223566898U CN 218818501 U CN218818501 U CN 218818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ylinder
gas
air
su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68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杭森
许继东
张德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s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is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is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isha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668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8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8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8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气阀门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包括气缸、限位开关﹑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电磁阀、气源放大器、定位器、压力开关、过滤减压阀和气罐,气缸与蝶阀连接,气源通过过滤减压阀进入气缸驱动蝶阀转动,定位器设置于气缸的一侧,通过给予定位器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本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利用燃机启停时电磁阀的失电,对蝶阀的打开进行控制,有效避免了失电导致防喘放气阀不能正常工作的危险情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采用双路设置,在通电时电磁阀闭合,起源经由定位器进入气缸,可通过定位器对气缸进行控制,从而对蝶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控制,可提高燃机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气阀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背景技术
从压气机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流经压气机的空气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使运行工况进入到喘振边界线的左侧,那么整台压气机将不能稳定工作。那时,空气流量会忽大忽小,压力会时高时低,甚至会出现气流由压气机倒流到外界大气中去的现象,同时还会发生巨大的声响,使机组伴随强烈的振动,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喘振。燃气轮机压气机自身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决定了它在启停阶段会非常贴近喘振边界,一旦压气机发生喘振,将产生压气机强烈激振、通流部件损坏甚至整机报废的严重后果,鉴于此,燃气轮机通常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喘振措施。
传统的防喘放气阀门多由电力驱动,当燃机启停时通过电力元件驱动防喘放气阀门进开放,以防止喘振现象的发生,其依靠电力驱动,一旦装置失电气阀将无法正常打开,易导致喘振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其多采用两止位式设置,仅能实现对气阀开放与关闭,无法对气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调节,使用灵活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喘放气阀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包括气缸、限位开关﹑第一气控阀、第二气控阀、电磁阀、气源放大器、定位器、压力开关、过滤减压阀和气罐,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蝶阀,所述气缸与蝶阀连接,所述气罐的内部设置有气源,所述气源通过过滤减压阀进入气缸驱动蝶阀转动,所述定位器设置于气缸的一侧,通过给予定位器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
作为优选,上述气罐的出气端设置具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端与压力开关和电磁阀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控阀与第二气控阀均连通于电磁阀的出口端。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气控阀与第二气控阀分别连通于气缸的进出气端,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开关。
作为优选,上述第一气控阀与第二气控阀的一侧均连接于气源放大器,所述气源放大器与定位器相连接,所述定位器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螺杆。
作为优选,上述电磁阀断电时阀门可快速打开同时给予定位器信号,所述定位器可控制阀门开度同时提供信号反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利用燃机启停时电磁阀的失电,对蝶阀的打开进行控制,该过程不需要电力驱动,有效避免了失电导致防喘放气阀不能正常工作的危险情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采用双路设置,在通电时电磁阀闭合,起源经由定位器进入气缸,可通过定位器对气缸进行控制,从而对蝶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控制,可提高燃机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喘放气阀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2、限位开关;3、第一气控阀;4、第二气控阀;5、电磁阀;6、气源放大器;7、定位器;8、压力开关;9、过滤减压阀;10、单向阀;11、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
现有技术中,防喘放气阀门多由电力驱动,当燃机启停时通过电力元件驱动防喘放气阀门进开放,以防止喘振现象的发生,其依靠电力驱动,一旦装置失电气阀将无法正常打开,易导致喘振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其多采用两止位式设置,仅能实现对气阀开放与关闭,无法对气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调节,使用灵活度较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包括气缸1、限位开关2﹑第一气控阀3、第二气控阀4、电磁阀5、气源放大器6、定位器7、压力开关8、过滤减压阀9和气罐11,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蝶阀,气缸1与蝶阀连接。
气罐11的内部设置有气源,气源通过过滤减压阀9进入气缸1驱动蝶阀转动,定位器7设置于气缸1的一侧,通过给予定位器7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
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分别连通于气缸1的进出气端,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开关2,可对阀门的开合位置进行限定,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的一侧均连接于气源放大器6,气源放大器6与定位器7相连接,定位器7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螺杆,可设定阀门最大开度为100%或者40%~80%范围内某一值。
气罐11的出气端设置具有单向阀10,可防止起源回流,单向阀10的出口端与压力开关8和电磁阀5相连通,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均连通于电磁阀5的出口端。
电磁阀5断电时阀门可快速打开同时给予定位器7信号,其中信号为4~20mA的电流信号,定位器7可控制阀门开度同时提供信号反馈,燃机停机时,电磁阀5失电阀门全开,当失气时通过气罐11供气方式使蝶阀的阀门全开,可以调整阀门最大开度,避免燃机发生喘振现象。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当燃机发动机启动或停机时,控制气路及电源接通,气罐11内提供的气源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过管路通过过滤减压阀9进入定位器7,同时另一路通过电磁阀5及压力开关8,最终通过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进入气缸1,通过气缸1驱动蝶阀,控制其开合度,可对蝶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控制,当燃机发动机启动或停机时,电磁阀5失电阀门全开,当失气时通过气罐11供气方式使蝶阀的阀门全开,避免燃机发生喘振现象。
综上,本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利用燃机启停时电磁阀5的失电,对蝶阀的打开进行控制,该过程不需要电力驱动,有效避免了失电导致防喘放气阀不能正常工作的危险情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采用双路设置,在通电时电磁阀5闭合,起源经由定位器7进入气缸1,可通过定位器7对气缸1进行控制,从而对蝶阀的开合度进行灵活控制,可提高燃机运行的稳定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零部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实用新型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包括气缸(1)、限位开关(2)﹑第一气控阀(3)、第二气控阀(4)、电磁阀(5)、气源放大器(6)、定位器(7)、压力开关(8)、过滤减压阀(9)和气罐(1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蝶阀,所述气缸(1)与蝶阀连接,所述气罐(11)的内部设置有气源,所述气源通过过滤减压阀(9)进入气缸(1)驱动蝶阀转动,所述定位器(7)设置于气缸(1)的一侧,通过给予定位器(7)信号来控制蝶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罐(11)的出气端设置具有单向阀(10),所述单向阀(10)的出口端与压力开关(8)和电磁阀(5)相连通,所述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均连通于电磁阀(5)的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分别连通于气缸(1)的进出气端,所述气缸(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开关(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控阀(3)与第二气控阀(4)的一侧均连接于气源放大器(6),所述气源放大器(6)与定位器(7)相连接,所述定位器(7)的上部设置有可调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喘放气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5)断电时阀门可快速打开同时给予定位器(7)信号,所述定位器(7)可控制阀门开度同时提供信号反馈。
CN202223566898.8U 2022-12-28 2022-12-28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Active CN218818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6898.8U CN218818501U (zh) 2022-12-28 2022-12-28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6898.8U CN218818501U (zh) 2022-12-28 2022-12-28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8501U true CN218818501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6898.8U Active CN218818501U (zh) 2022-12-28 2022-12-28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8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3877B2 (ja) ガス圧縮プラントのエネルギー回収システム
CN109519231B (zh) 一种分阶段启动控制的膨胀发电机系统及方法
JP2016529674A (ja) 圧力調節方法
WO2022111577A1 (zh) 用于闭式布雷顿循环热机系统的旁路辅助系统、热机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18818501U (zh) 防喘放气阀门系统
RU2009124144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турбокомпрессором
CN218542331U (zh) 汽机旁路调节阀控制系统
CN109838313B (zh) 一种燃气轮机防喘放气系统
KR20130052940A (ko) Lng운송선의 압축기 부하 제어용 모듈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제어방법
CN204226810U (zh) 一种控制流体管道开断机构
CN209621475U (zh) 一种燃气轮机防喘放气系统
CN210013763U (zh) 9fa燃气轮机防喘放气系统
CN202001347U (zh) 风机的流量补偿装置
KR20140135103A (ko) 압축 장치
CN203382227U (zh) 一种气力输料专用节气单元及其控制系统
CN208381451U (zh) 一种水力控制阀和管道系统
CN209146463U (zh) 一种用于大口径防振荡装置的气路结构
CN210178948U (zh) 一种开口可调式进气阀组
KR101788233B1 (ko) 터보 압축기의 블로우오프 제어 밸브 개폐 장치
CN219711674U (zh) 一种第五、八级放气活门控制装置
CN214145797U (zh) 一种喷油量智能控制调节的节能空压机
CN104612819A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CN217951965U (zh) 一种天然气调压站火警关断阀执行机构控制系统
JP2513496B2 (ja) タ―ボチャ―ジャの制御装置
CN214466334U (zh) 一种风管止回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