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5997U -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5997U
CN218815997U CN202222035958.7U CN202222035958U CN218815997U CN 218815997 U CN218815997 U CN 218815997U CN 202222035958 U CN202222035958 U CN 202222035958U CN 218815997 U CN218815997 U CN 218815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window
strip
chok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359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姜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K Smart Ho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359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59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5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59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该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的第一阻流条,第一阻流条向第二门窗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第二门窗的移动;其中,当第一门窗与第二门窗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第一阻流条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第二门窗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且第一密封部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第一阻流条与第二门窗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通过在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装设向第一阻流条,利用第一密封部增大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以达到提升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并且第一阻流条不干涉第二门窗的运动,可以起到避免密封结构失效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通常会在门或窗的边缘设计密封结构,起到在关门或关窗后的隔音和防漏风作用。
现有技术中,密封结构一般设置在门或窗边缘的竖边框上,具体的密封结构通常采用毛刷或胶条。以滑动门或滑动窗为例,在关门或关窗状态时,其中一扇门或窗的竖边框上的毛刷,会跟与其相邻的门或窗的竖边框相接触,使得相邻的两扇门或窗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但是,在这种传统的密封结构中,由于在开关门或开关窗的过程中,毛刷或胶条会和与其相邻的竖边框互相干涉、摩擦而易出现变形损耗问题,使得这种传统的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不佳,且容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不佳,且容易失效的下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应用于滑动门中的第一门窗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门窗之间,其中,该窗边缘密封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的第一阻流条,所述第一阻流条向所述第二门窗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所述第一门窗或所述第二门窗的移动;其中,当所述第一门窗与所述第二门窗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第二门窗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且所述第一密封部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所述第一阻流条与所述第二门窗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流条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其中,当所述第一门窗与所述第二门窗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门窗之间的空腔成形为所述第一密封部。
进一步的,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还包括安装于第二门窗的第二阻流条,所述第二阻流条向所述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所述第一门窗或所述第二门窗的移动;其中,当第一门窗与第二门窗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所述第二阻流条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所述第一门窗之间成形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所述第二阻流条和所述第一门窗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流条开设有第二凹槽;其中,当第一门窗与第二门窗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门窗之间的空腔成形为所述第二密封部。
进一步的,当第一门窗与第二门窗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与第二阻流条之间配置为成形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连通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并且所述第三密封部配置为能够延长空气在所述第一门窗和所述第二门窗之间的流动路径。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门窗与所述第二门窗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与所述第二阻流条呈相错位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阻流条与所述第二阻流条之间空间成形为所述第三密封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流条具有第一前端和第一后端;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一后端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二门窗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后端位于所述第一前端中靠近所述第二门窗的运动范围的一侧;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一后端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所述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流条远端设有第二前端和第二后端,所述第二前端和所述第二后端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一门窗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后端位于所述第二前端中靠近所述第一门窗的运动范围的一侧;所述第二前端和所述第二后端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门窗与所述第二门窗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与所述第二门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和/或,所述第二阻流条与所述第一门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和/或,所述第一阻流条与所述第二阻流条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门窗系统,其包括第一门窗、第二门窗、能够嵌装于墙体的外框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所述第一门窗和所述第二门窗相平行设置,且均活动装设于所述外框体;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门窗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门窗的边缘之间,和/或,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门窗边缘和与所述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和/或,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二门窗边缘和与所述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门窗和所述第二门窗的边缘处均设有卡槽,第一阻流条和第二阻流条均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嵌装于与所述卡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该门窗边缘密封结构通过在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装设向第二门窗的边框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流条,并在第一阻流条的端部与第二门窗相对应的边框侧面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利用第一密封部增大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以达到提升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并且第一阻流条不干涉第二门窗的运动,可以起到避免密封结构失效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第一阻流条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第一阻流条端部设计壁面呈圆弧状的第一凹槽,使得流入第一凹槽内的空气会以旋流的形式在第一凹槽内运动,即流入第一凹槽内的空气会做旋流运动,以达到降低空气流出第一凹槽的速率的目的;
3)通过设计第二阻流条及其端部的第二凹槽,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以达到降低空气流动速率而进一步提升密封性的目的;
4)第三密封部内的空气的反向阻流作用,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增大空气在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即更进一步的提升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阻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闭合门窗时第三密封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示意图;
图4为空气从第一前端外部进入第一密封部的流动示意图;
图5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第一门窗;2、第二门窗;3、第一阻流条;31、第一凹槽;32、第一前端;33、第一后端;4、第一密封部;5、第二阻流条;51、第二凹槽;52、第二前端;53、第二后端;6、第二密封部;7、第三密封部;8、卡槽;9、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应用于滑动门中的第一门窗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门窗2之间,其中,该边缘密封结构包括第一阻流条3,第一阻流条3安装于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且第一阻流条3向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第一门窗1或第二门窗2的移动;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第一阻流条3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第二门窗2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4,且第一密封部4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通过在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装设向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流条3,以起到填充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隙的作用,以达到阻挡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气流通的目的,进而实现确保基本密封的目的,并且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一阻流条3的端部与第二门窗2相对应的边框侧面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4,由于第一密封部4能够增大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空气流动阻力增大,其相对应的流动速率自然就会降低,这就使得第一密封部4可以起到降低第一阻流条3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隙的空气流通速率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并且第一阻流条3不干涉第一门窗1或第二门窗2的运动,如此达到避免密封结构失效的目的,有利于提升第一阻流条3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窗1或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可以理解为第一门窗1或第二门窗2中平行于主体板面(如玻璃表面)的边缘侧面;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或者边框相对应,可以理解为,关门后或关窗后,相邻的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两者所处的位置状态,也即关门或关窗后,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这两者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竖边框相对应时的状态;具体的,第一阻流条3优选装设于第一门窗1的竖边框上。
优选地,参见图2,第一阻流条3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的槽口朝向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第一凹槽31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腔成形为第一密封部4。关门或关窗后,由于第一阻流条3的端部具有第一凹槽31,第一凹槽31可以起到突然增大第一阻流条3的端部与第二门窗2之间供空气流动的部分空间的作用,使得空气在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门窗2流通间隙形成“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的空间结构,即空气先流经窄小空间,然后进入大空间,接着又通过小空间。由于初始空间窄小,这可以达到确保其通过的空气的体量小(即每次通过的空气的体积量小)且流速小、阻力大的目的,经过窄小空间后,这部分小体量空气会进入到第一凹槽31内,由于第一凹槽31起到突增空间的作用,流通空间突然增大,这使得小体量空气会与第一凹槽31内的空气相互混合碰撞,以形成混流状态,从而起到降低空气流通速率的作用,而小体量的空气经过第一凹槽31的混流降速作用后,又要经过突然变窄的空间后才能流经完第一阻流条3,显然的,其通过窄小空间的阻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此以达到增大空气的流通阻力的作用,也即第一阻流条3通过端部设计第一凹槽31的形式达到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目的。
优选地,参阅图1,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还包括安装于第二门窗2的第二阻流条5,第二阻流条5向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第一门窗1或第二门窗2的移动;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第二阻流条5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第一门窗1之间成形第二密封部6,第二密封部6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第二阻流条5和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通过在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装设向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方向或者向第一门窗1的移动平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阻流条5,以起到对应填充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隙的作用,并且结合第一阻流条3向第二门窗2方向延伸以阻挡空气流通的作用,第一阻流条3和第二阻流条5相结合可以达到曲折化空气在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流通路径的目的,以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达到进一步提升基本密封性能的目的。
并且更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二阻流条5的端部与第一门窗1相对应的边框侧面之间成形第二密封部6,由于第二密封部6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空气流动阻力增大,其相对应的流动速率自然就会进一步降低,这就使得第二密封部6可以起到降低第二阻流条5和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隙的空气流通速率的作用,从而达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并且第二阻流条5不干涉第一门窗1的运动,如此达到避免密封结构失效的目的,有利于提升第二阻流条5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第二阻流条5开设有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的槽口朝向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第二凹槽51与一门窗1之间的空腔成形为第二密封部6。同理的,关门或关窗后,由于第二阻流条5的端部具有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可以起到突然增大第二阻流条5的端部与第一门窗1之间供空气流动的部分空间的作用,使得空气在第二阻流条5与第一门窗1流通间隙形成“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的空间结构,即空气先流经窄小空间,然后进入大空间,接着又通过小空间。由于初始空间窄小,这可以达到确保其通过的空气的体量小(即每次通过的空气的体积量小)且流速小、阻力大的目的,经过窄小空间后,这部分小体量空气会进入到第二凹槽51时,由于第二凹槽51起到突增空间的作用,流通空间突然增大,这使得小体量空气会与第二凹槽51内的空气相互混合碰撞,以形成混流状态,从而起到降低空气流通速率的作用,而小体量的空气经过第二凹槽51的混流降速作用后,又要经过突然变窄的空间后才能流经完第二阻流条5,显然的,其通过窄小空间的阻力将进一步增大,如此以达到增大空气的流通阻力的作用,也即第二阻流条5通过端部设计第二凹槽51的形式达到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配置为成形第三密封部7,第三密封部7连通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6,并且第三密封部7配置为能够延长空气在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流动路径。由于第一阻流条3设置在第一门窗1上且向第二门窗2方向延伸,而第二阻流条5又设置于第二门窗2上且向第一门窗1方向延伸,这使得第一阻流条3和第二阻流条5两者相结合可以起到曲折化空气流通路径的作用,加之第三密封部7所起到延长空气在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流通路径的作用,使得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曲折化空气在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流通路径的作用,进一步达到降低空的流动速率的目的,以进一步的提升密封性。
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的边缘相对应时,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呈相错位设置,以使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空间成形为第三密封部7。在关门或者关窗的过程中,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两者相靠近,使得两者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也即在关门或者关窗的过程中,更为具体的,在即将完成关门操作或者即将完成关窗操作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会因第一阻流条3第二阻流条5的相互靠近而向外流动,也即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受压后,会通过其两端端口分别流向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51内,即,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相靠近时,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往第一凹槽31内的流动方向会与第一门窗1外部经过第一阻流条3流入第一凹槽31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往第二凹槽51内的流动方向会与第二门窗2外部经过第二阻流条5流入第二凹槽51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而第三密封部7又位于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因此,显然的,第三密封部7中流入第一凹槽31的空气,可以起到进一步阻挡从第一阻流条3外部流入的空气的作用,以更进一步的起到增大空气流动阻力的作用,同样的,第三密封部7中流入第二凹槽51的空气可以起到进一步阻挡从第二阻流条5外部流入的空气的作用,以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也即,第三密封部7起到关门或关窗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增大空气在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即更进一步的提升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流条3具有第一前端32和第一后端33;第一前端32和第一后端33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二门窗2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后端33位于第一前端32中靠近第二门窗2的运动范围的一侧;由于第一前端32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二门窗2的方向延伸,这使得第一前端32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间能够实现成形为“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中的第一个“小间隙”结构的目的;而由于第一后端33又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二门窗2的方向延伸,这使得第一后端33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间能够实现成形为“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中的第二个“小间隙”结构的目的。
第一前端32和第一后端33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第一凹槽31。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前端32与第一后端33之间的壁面设置为呈圆弧过渡的结构形式,这使得小体量空气经过第一前端32而进入第一凹槽31后,小体量空气会与第一凹槽31内的空气相混合并沿着圆弧状壁面运动而形成旋流,如此的话,旋流状态下的小体量空气只有在沿着第二门窗或第一凹槽之间的壁面运动并经过第一后端33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间隙时,才能离开第一阻流条3,而未能沿着壁面运行的空气只能继续做旋流运动,因此,显然的,通过将第一凹槽31的壁面设置为圆弧状,能起到进一步降低空气的流通速率的作用,也即壁面成圆弧状的第一凹槽31可以起到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密封性。同时,在关门或者关窗的过程中,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的反向流动作用,还能起到更进一步的阻挡空气从第一后端33流出第一凹槽31的作用。
优选地,第二阻流条5远端设有第二前端52和第二后端53,第二前端52和第二后端53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一门窗1的方向延伸,且第二后端53位于第二前端53中靠近第一门窗1的运动范围的一侧;由于第二前端52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一门窗1的方向延伸,这使得第二前端52与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间能够实现成形为“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中的第一个“小间隙”结构的目的;而由于第二后端53又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一门窗1的方向延伸,这使得第二后端53与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间能够实现成形为“小间隙-大间隙-小间隙”中的第二个“小间隙”结构的目的。
第二前端52和第二后端53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第二凹槽51。由于第二前端52与第二后端53之间的壁面设置为呈圆弧过渡的结构形式,这使得小体量空气经过第二前端52而进入第二凹槽51后,小体量空气会与第二凹槽51内的空气相混合并沿着圆弧状壁面运动而形成旋流,如此的话,旋流状态下的小体量空气只有在沿着第一门窗或第二凹槽之间的壁面运动并经过第二后端53与第一门窗1之间的间隙时,才能离开第二阻流条5,而未能沿着壁面运行的空气只能继续做旋流运动,因此,显然的,通过将第二凹槽51的壁面设置为圆弧状,能起到进一步降低空气的流通速率的作用,也即壁面成圆弧状的第二凹槽51可以起到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密封性。同样的,在关门或者关窗的过程中,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的反向流动作用,还能起到更进一步的阻挡空气从第二后端53流出第二凹槽51的作用。
优选地,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门窗2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以达到第一阻流条3不干涉第二门窗2的移动的目的,和/或,第二阻流条5与第一门窗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以达到第二阻流条5不干涉第一门窗1的移动的目的;和/或,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以便于实现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相错位设置的结构目的,并且间隙足够小也有利于提升第三密封部7内的空气的反向流动速率,以更进一步的增大外部空气流入第一、二凹槽内的流动阻力。
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门窗系统,其包括第一门窗1、第二门窗2、能够嵌装于墙体的外框体(附图未示出)以及如上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相平行设置,且均活动装设于外框体;
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第一门窗1的边缘与第二门窗2的边缘之间,和/或,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第一门窗1边缘和与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和/或,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第二门窗2边缘和与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通过将该门窗边缘密封装设于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之间,可以实现提升该门窗系统的密封性和密封稳定性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门窗1和第二门窗2的边缘处均设有卡槽8,第一阻流条3和第二阻流条5均具有卡接部9,卡接部9嵌装于与卡槽8中,以实现阻流条在门窗上装配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该门窗边缘密封结构通过在第一门窗的边框侧面装设向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流条,并在第一阻流条的端部与第二门窗相对应的边框侧面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利用第一密封部增大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以达到提升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并且第一阻流条不干涉第二门窗的运动,可以起到避免密封结构失效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第一阻流条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第一阻流条端部设计壁面呈圆弧状的第一凹槽,使得流入第一凹槽内的空气会以旋流的形式在第一凹槽内运动,即流入第一凹槽内的空气会做旋流运动,以达到降低空气流出第一凹槽的速率的目的;
3)通过设计第二阻流条及其端部的第二凹槽,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增大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以达到降低空气流动速率而进一步提升密封性的目的;
4)第三密封部内的空气的反向阻流作用,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增大空气在第一门窗和第二门窗之间的空气的流动阻力的作用,即更进一步的提升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应用于滑动门中的第一门窗(1)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门窗(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于所述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的第一阻流条(3),所述第一阻流条(3)向所述第二门窗(2)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所述第一门窗(1)或所述第二门窗(2)的移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门窗(1)与所述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3)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第二门窗(2)之间成形第一密封部(4),且所述第一密封部(4)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所述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条(3)的端部开设有第一凹槽(31);
其中,当所述第一门窗(1)与所述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凹槽(31)与所述第二门窗(2)之间的空腔成形为所述第一密封部(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还包括安装于第二门窗(2)的第二阻流条(5),所述第二阻流条(5)向第一门窗(1)的边框侧面所在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且不干涉所述第一门窗(1)或所述第二门窗(2)的移动;
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框相对应时,所述第二阻流条(5)配置为能够在其端部与所述第一门窗(1)之间成形第二密封部(6),所述第二密封部(6)配置为能够增加流经所述第二阻流条(5)和所述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隙的空气的流动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流条(5)开设有第二凹槽(51);
其中,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二凹槽(51)与所述第一门窗(1)之间的空腔成形为所述第二密封部(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门窗(1)与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第二阻流条(5)之间配置为成形第三密封部(7),所述第三密封部(7)连通所述第一密封部(4)和所述第二密封部(6),并且所述第三密封部(7)配置为能够延长空气在所述第一门窗(1)和所述第二门窗(2)之间的流动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门窗(1)与所述第二门窗(2)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所述第二阻流条(5)呈相错位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所述第二阻流条(5)之间空间成形为所述第三密封部(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条(3)具有第一前端(32)和第一后端(33);
所述第一前端(32)和所述第一后端(33)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二门窗(2)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前端(32)和所述第一后端(33)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所述第一凹槽(31)。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流条(5)远端设有第二前端(52)和第二后端(53),
所述第二前端(52)和所述第二后端(53)均设置为能够向靠近第一门窗(1)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前端(52)和所述第二后端(53)两者之间的壁面呈圆弧过渡以成形为所述第二凹槽(5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门窗(1)与所述第二门窗(2)两者的边缘相对应时,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所述第二门窗(2)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和/或,所述第二阻流条(5)与所述第一门窗(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和/或,所述第一阻流条(3)与所述第二阻流条(5)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mm。
10.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窗(1)、第二门窗(2)、能够嵌装于墙体的外框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门窗边缘密封结构;
所述第一门窗(1)和所述第二门窗(2)相平行设置,且均活动装设于所述外框体;
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门窗(1)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门窗(2)的边缘之间,和/或,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一门窗(1)边缘和与所述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和/或,所述门窗边缘密封结构装设于所述第二门窗(2)边缘和与所述外框体相对应的边缘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窗(1)和所述第二门窗(2)的边缘处均设有卡槽(8),第一阻流条(3)和第二阻流条(5)均具有卡接部(9),所述卡接部(9)嵌装于与所述卡槽(8)中。
CN202222035958.7U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Active CN2188159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5958.7U CN218815997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35958.7U CN218815997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5997U true CN21881599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35958.7U Active CN218815997U (zh) 2022-08-03 2022-08-03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59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30786A (ko) 하이브리드 타입의 시스템 창호
CN218815997U (zh)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CN115263145A (zh) 一种门窗边缘密封结构和门窗系统
CN101135230A (zh) 推拉窗压差排水系统
CN215485759U (zh) 铝合金框扇密封结构
CN210289569U (zh) 一种建筑门窗密封结构
CN210948237U (zh) 一种结合转角窗户的内平开窗
CN221194783U (zh) 具有充气式气密结构的推拉门窗
KR200181049Y1 (ko) 창문샤시의 실링장치
CN220434595U (zh) 一种浴室门密封结构
CN216894052U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推拉门
CN20892037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08734247U (zh) 三轨推拉门窗边封组件及三轨推拉门窗
KR100490338B1 (ko) 창호 상하부 밀폐장치
CN210858350U (zh) 一体式防风合页
KR200321080Y1 (ko) 창호 상하부 밀폐장치
CN217872560U (zh) 一种具有良好保温功效的铝合金门窗框架
CN214420197U (zh) 一种天窗内密封条截面
CN216915484U (zh) 一种汽车车门玻璃导槽结构
CN218716409U (zh) 一种窗框密封结构
CN220203755U (zh) 高气密性封堵件及对开扇平开门窗
KR20190000526U (ko) 방풍재
CN113580901B (zh) 一种鸥翼门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81025U (zh) 一种具有新型转动结构的门
CN218541984U (zh) 一种防水的推拉门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