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4087U -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4087U
CN218814087U CN202222985385.4U CN202222985385U CN218814087U CN 218814087 U CN218814087 U CN 218814087U CN 202222985385 U CN202222985385 U CN 202222985385U CN 218814087 U CN218814087 U CN 218814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aled
water
area
water outlet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53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林斌
蔡雪
曾安明
王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53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4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4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4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水泥进入暗装壳体内部,对暗装壳体内部的零部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后续检查维修时不需要砸墙即可更换配件,较为方便。暗装壳体用于安装水控制装置,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水主体以及与过水主体相连的至少一个控制阀;暗装壳体设置成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内。暗装壳体设有隔板,隔板将暗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用于安装过水主体的第一区域和用于安装控制阀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设置成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载体内,第二区域远离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隔板设有连通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避让孔,以供过水主体与控制阀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卫浴装置技术,尤指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暗装出水控制装置(也可以叫预埋盒),通常单独设置若干个圆柱形的保护套,分别套住控制阀和过水主体的出水口部位,对这些部位分别进行保护。因此,预埋盒放入墙体后,后续填充水泥时,水泥会进入暗装壳体内部。这样,预埋盒不能有效保护内部的主要元件,导致装修完成后内部零件可能受损需要更换;另一方面,过水主体的一部分以及保护套都会埋进水泥中,导致后续检查维修时需要砸墙才能更换配件,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暗装壳体,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水泥进入暗装壳体内部,对暗装壳体内部的零部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后续检查维修时不需要砸墙即可更换配件,较为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暗装壳体,用于安装水控制装置,所述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水主体以及与所述过水主体相连的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暗装壳体设置成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内;所述暗装壳体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暗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过水主体的第一区域和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避让孔,以供所述过水主体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壳体,是水控制装置的装配载体,并对水控制装置起到保护作用。暗装壳体可以部分埋入安装载体(如墙体)内,使水控制装置等结构隐藏在墙体等安装载体内,实现暗装效果,有利于提高装修完成后室内空间的美观性。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出水流量、出水温度等。
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水主体和至少一个控制阀。过水主体能够与墙体等安装载体内的冷水管、热水管等管路连接。控制阀可操作地与过水主体相连,可以改变过水主体与冷水管、热水管等管路的通断状态,使进入过水主体的冷水、热水等水源可以选择性地输出,进而实现对出水流量、出水温度等的控制。
其中,暗装壳体的隔板将暗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用于安装过水主体,为过水主体的安装区域,可以对过水主体起到保护作用。过水主体可以大部分结构都位于第一区域内,少部分结构可以位于第一区域外(如:连接冷水管、热水管的接头伸出暗装壳体,过水主体与控制阀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区域内)。第二区域用于安装控制阀,为控制阀的安装区域,可以对控制阀起到保护作用。控制阀可以全部位于第二区域内。
由于装配完毕后,控制阀要与安装载体外的把手等操作件相连,供用户操作,因而控制阀的位置相较于过水主体要相对靠外,即埋入安装载体内的深度要相对浅一些,故而第二区域相对于第一区域要相对靠外,故第二区域远离隔板的一端,即为暗装壳体的外端。
由于暗装壳体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内,则暗装壳体还有一部分没有埋在安装载体内,而是伸出到安装载体外侧,故暗装壳体的外端也位于安装载体外。由于第二区域远离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即暗装壳体的外端封闭设置,而暗装壳体的内端与安装载体相抵,因而暗装壳体可以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充分的保护,有效防止安装过程中暗装壳体内部的零部件与外界接触,从而避免安装过程中零部件受损而需要更换;并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后续填充水泥的过程中水泥进入暗装壳体内部,因而可以为后续的检查维修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而避免产品检修过程中因为水泥的原因需要砸墙,为后续的检修过程提供了便利。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敞开设置,以供所述过水主体进入所述第一区域并固定于所述隔板。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设有用于与所述过水主体卡接配合的卡扣或卡槽。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控制装置还包括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过水主体的出水口相连;所述避让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成与所述控制阀对应设置,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成与所述出水接头对应设置。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板面凸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延伸板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端,所述卡扣设置成限制所述过水主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运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对设置;和/或,所述卡扣沿所述延伸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卡扣。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暗装壳体包括:侧围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侧围板内,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和保护盖,可拆卸地与所述侧围板的一端相连,并封盖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保护盖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沿着由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侧围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暗装部、定位部和延伸部,所述隔板设于所述暗装部内,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延伸部相连,所述暗装部和所述定位部设置成埋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延伸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保护盖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过盈配合,以固定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延伸部。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盖远离所述侧围板的板面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置成安装水平仪。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暗装壳体包括:侧围板,所述隔板盖设于所述侧围板的一端,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所述侧围板与所述隔板合围出所述第一区域;和至少一个罩壳,与所述隔板相连,并与所述隔板合围出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罩壳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避让孔连通以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罩壳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以封闭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沿着由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罩壳包括依次相连的定位部和延伸部,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定位部设置成埋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延伸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板、所述罩壳以及所述隔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围板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成安装水平仪。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暗装壳体。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部分结构装配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2所示结构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第三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如下:
1暗装壳体,11侧围板,111暗装部,112定位部,113延伸部,1131限位凸起,114安装槽,12保护盖,121限位凹槽,122安装凸台,13隔板,131避让孔,132安装孔,133延伸板,134卡扣,14第一区域,15第二区域,16罩壳;
2水控制装置,21过水主体,211进水部,2111冷水口,2112热水口,212连通部,2121第一弧面壁,2122第二弧面壁,2123第一阶梯直面壁,2124第二阶梯直面壁,2125第一直面壁,2126第二直面壁,2127第三直面壁,2128卡槽,213出水部,22控制阀,221阀芯,222阀芯套,223压帽,224球帽,23出水接头,24第一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
3水平仪;
41装饰盖,411第一过孔,412第二过孔,42出水管,43把手,44起泡器,45标识扣,46螺钉;
51冷水管,52热水管,53安装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包括:暗装壳体1和水控制装置2。
暗装壳体1用于安装水控制装置2。暗装壳体1设置成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53内。水控制装置2安装于暗装壳体1。水控制装置2包括过水主体21以及与过水主体21相连的至少一个控制阀22。
其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暗装壳体1设有隔板13。隔板13将暗装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用于安装过水主体21的第一区域14和用于安装控制阀22的第二区域15。第一区域14设置成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载体53内。第二区域15远离隔板13的一端封闭设置。隔板13设有连通第一区域14与第二区域15的避让孔131,以供过水主体21与控制阀2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包括暗装壳体1和水控制装置2。水控制装置2用于控制出水流量、出水温度等。暗装壳体1是水控制装置2的装配载体,并对水控制装置2起到保护作用。暗装壳体1可以部分埋入安装载体53(如墙体)内,使水控制装置2等结构隐藏在墙体等安装载体53内,实现暗装效果,有利于提高装修完成后室内空间的美观性。
水控制装置2包括过水主体21和至少一个控制阀22。过水主体21能够与墙体等安装载体53内的冷水管51、热水管52等管路连接。控制阀22可操作地与过水主体21相连,可以改变过水主体21与冷水管51、热水管52等管路的通断状态,使进入过水主体21的冷水、热水等水源可以选择性地输出,进而实现对出水流量、出水温度等的控制。
其中,暗装壳体1的隔板13将暗装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区域14和第二区域15。第一区域14用于安装过水主体21,为过水主体21的安装区域,可以对过水主体21起到保护作用。过水主体21可以大部分结构都位于第一区域14内,少部分结构可以位于第一区域14外(如:连接冷水管51、热水管52的接头伸出暗装壳体1,过水主体21与控制阀22的连接部位位于第二区域15内)。第二区域15用于安装控制阀22,为控制阀22的安装区域,可以对控制阀22起到保护作用。控制阀22可以全部位于第二区域15内。
由于装配完毕后,控制阀22要与安装载体53外的把手43等操作件相连,供用户操作,因而控制阀22的位置相较于过水主体21要相对靠外,即埋入安装载体53内的深度要相对浅一些,故而第二区域15相对于第一区域14要相对靠外,故第二区域15远离隔板13的一端,即为暗装壳体1的外端。
由于暗装壳体1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53内,则暗装壳体1还有一部分没有埋在安装载体53内,而是伸出到安装载体53外侧,故暗装壳体1的外端也位于安装载体53外。由于第二区域15远离隔板13的一端封闭设置,即暗装壳体1的外端封闭设置,而暗装壳体1的内端与安装载体53相抵,因而暗装壳体1可以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充分的保护,有效防止安装过程中暗装壳体1内部的零部件与外界接触,从而避免安装过程中零部件受损而需要更换;并且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后续填充水泥的过程中水泥进入暗装壳体1内部,因而可以为后续的检查维修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而避免产品检修过程中因为水泥的原因需要砸墙,为后续的检修过程提供了便利。
当然,水控制装置2也可以不包括控制阀22,只包括过水主体21,这样有利于降低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成本。使用过程中,控制阀22可以单独准备,并在暗装出水控制装置暗装完成后,再安装到暗装壳体1内。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适配,以封闭第二区域15靠近第一区域14的一端,如图12所示。
换言之,当过水主体21装配到暗装壳体1上后,过水主体21可以挡住隔板13上的开孔,对第二区域15靠近第一区域14的一端起到封闭作用。这样,第二区域15的两端都被封闭,因而第二区域15内的控制阀22等部件可以完全封闭在第二区域15内,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受到水泥等外界物质的损坏,也便于后续的检修更换。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4远离隔板13的一端敞开设置,如图6和图11所示。过水主体21固定于隔板13。
现在市面上的预埋产品,通常将暗装壳体1分为两部分,装配过程中将过水主体21放在一个半壳内,然后利用扣位或螺钉46等方式固定另一个半壳,两个半壳固定的同时,也固定内部的过水主体21。这种结构形式复杂,装配不便。
而本申请实施例则简化了暗装壳体1的结构,直接在暗装壳体1内设置隔板13,利用隔板13将暗装壳体1的内部空间分成两部分,供过水主体21、控制阀22等部件装配。由于第一区域14远离隔板13的一端敞开设置,因而过水主体21可以直接从第一区域14远离隔板13的一端装入第一区域14内,然后固定在隔板13上即可。这样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也简化了产品的装配工序,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如图19所示,当避让孔131的尺寸足够大时,控制阀22等与过水主体21相连的部件也可以提前连接在过水主体21上,然后一起由第一区域14远离隔板13的一端装入暗装壳体1,直至过水主体21固定在隔板13上,此时过水主体21可以基本上固定于第一区域14内,而控制阀22等部件则基本固定在第二区域15内。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隔板13与过水主体21中的一者设有卡扣134,另一者设有卡槽2128,卡扣134与卡槽2128相卡合,以使过水主体21卡接于隔板13。
本方案利用卡接方式将过水主体21固定在隔板13上,装配过程中直接将过水主体21推入暗装壳体1内,直至卡扣134卡在卡槽2128内即可,非常方便。相较于紧固件等固定方式,本方案进一步了降低产品的装配难度,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装配便利性。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过水主体21包括进水部211、连通部212和出水部213。进水部211设有至少两个进水口,出水部213设有出水口。连通部212连通进水部211的出口与出水部213的入口。控制阀22与进水部211相连,以控制进水部211的状态。卡槽2128设于连通部212,如图14所示。
进水部211用于供水源输入,出水部213用于供水源输出。连通部212用于供进水部211输出的水进入出水部213中。进水部211的进水口可以至少包括热水口2112和冷水口2111,如图3、图4、图10所示。热水口2112用于连接热水管52,冷水口2111用于连接冷水管51,如图15所示。控制阀22与进水部211相连,可以控制进入进水部211的冷水、热水的比例,进而控制水温;也可以控制进水部211的出口的开度,进而控制出水流量。
由于连通部212位于进水部211与出水部213之间,即位于过水主体21的中部,因而将卡槽2128设在连通部212,有利于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之间受力均衡,进而提高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如图10所示,进水部211、连通部212、出水部213可以大致都呈圆柱状。进水部211的轴向可以与出水部213的轴向平行,且与连通部212的轴向垂直。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水控制装置2还包括出水接头23,出水接头23与出水部213的出水口相连。如图11所示,避让孔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避让孔131与控制阀22对应设置。一避让孔131与出水接头23对应设置。出水接头23远离过水主体21的一端位于第二区域15内。
出水接头23用于连接过水主体21的出水口与外界的出水管42,这样可以避免出水部213结构过于复杂。隔板13设置至少两个避让孔131。
示例地,避让孔13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避让孔131供过水主体21的进水部211与控制阀22连接,另一个避让孔131供过水主体21的出水部213与出水接头23连接。
由于出水接头23远离过水主体21的一端也位于第二区域15内,因而出水接头23整体上也位于暗装壳体1内。这样,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水控制装置2整体安装在暗装壳体1上,则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的主要零部件即集成安装在暗装壳体1上。然后如图15所示,将暗装壳体1部分放入墙体内,接着填充水泥,贴墙砖等外观装饰件,对暗装壳体1位于墙体等安装载体53内部分进行包埋。然后切除暗装壳体1多余的外露在墙砖外的部分,如图16所示,此时暗装壳体1位于安装载体53外壁面上的一端敞开设置,可以看到内部的水控制装置2的各个部件。最后再装上安装载体53外的配件(如装饰盖41、出水管42、把手43等外观件)即可,如图17所示。因此,本方案的暗装壳体1可以对内部的零部件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可以是,进水部211的局部插入对应的避让孔131内,控制阀22完全位于第二区域15内,并与进水部211密封连接。出水部213的局部插入对应的避让孔131内,出水接头23也插入对应的避让孔131内,并与出水部213密封连接。
如图1和图12所示,出水接头23与出水部213之间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密封圈24实现密封。出水接头23与出水管42之间可以通过两个第二密封圈25实现密封。出水接头23上可以对应设置两个第一密封槽和两个第二密封槽。两个第一密封槽用于安装两个第一密封圈24。两个第二密封槽用于安装两个第二密封圈25。
如图1和图12所示,控制阀22可以包括阀芯套222、阀芯221、压帽223和球帽224。阀芯221与进水部211相连,用于控制水路的水流大小和温度。阀芯套222和压帽223用于安装固定阀芯221。球帽224为装饰件。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隔板13朝向第一区域14的板面凸设有延伸板133,延伸板133向远离第二区域的15方向延伸。卡扣134设于延伸板133远离第二区域15的一端,卡扣134设置成限制过水主体21向远离第二区域15的方向运动。连通部212的外侧壁局部凹陷形成卡槽2128。
这样,连通部212通过卡扣134与隔板13卡接。当卡扣134卡入卡槽2128后,受到隔板13的阻挡,过水主体21不能继续向靠近第二区域15的方向运动;受到卡扣134与卡槽2128的限制,过水主体21也不能向远离第二区域15的方向运动。如此,过水主体21的位置得到固定,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的卡接装配完成。
将卡扣134设在延伸板133上,延伸板133相当于弹性臂,在过水主体21装配过程中可以适量发生弹性变形,而在过水主体21装配到位后可以复位,保证卡扣134卡在卡槽2128中。这样有利于降低过水主体21装配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利于降低过水主体21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延伸板1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延伸板133沿连通部212的径向相对设置。
这样有利于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之间受力均衡,进而提高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的连接可靠性。
当过水主体21安装到位,两个延伸板133上的卡扣134可以相对地抱紧过水主体21,对过水主体21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
示例地,两个延伸板133对称设置。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卡槽2128沿连通部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卡槽2128。卡扣134沿连通部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卡扣134,如图11所示。连通部212的长度方向与延伸板133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这样有利于增加卡扣134与卡槽2128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过水主体21与隔板13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卡槽2128也可以不是连续设置的长条形卡槽2128,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卡槽2128。卡扣134也可以布置连续设置的长条形卡扣134,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卡扣134。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连通部212的外侧壁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弧面壁2121、第一阶梯直面壁2123、第二弧面壁2122和第二阶梯直面壁2124。第一弧面壁2121与第二弧面壁2122按照由第二区域15指向第一区域14的方向排布。
第一阶梯直面壁2123、第二阶梯直面壁2124对称设置,且第一阶梯直面壁2123、第二阶梯直面壁2124均包括依次转折相连的第一直面壁2125、第二直面壁2126和第三直面壁2127,如图14所示。第一直面壁2125与第一弧面壁2121相连,第二直面壁2126与第二弧面壁2122相连。
如图14所示,第三直面壁2127位于第一直面壁2125的径向内侧,第二直面壁2126与第三直面壁2127合围出卡槽2128。
这样,连通部212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隔板13与暗装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1所示。
这样,可以省去隔板13与暗装壳体1之间的装配工序,有利于降低暗装出水控制装置的装配难度,也有利于提高暗装壳体1与隔板13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隔板13与暗装壳体1可以采用注塑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一体成型。
在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隔板13与暗装壳体1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换言之,隔板13与暗装壳体1单独成型后,装配在一起,可以采用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暗装壳体1包括:侧围板11和保护盖12,如图1和图5所示。
其中,隔板13设于侧围板11内,并与侧围板11相连。保护盖12可拆卸地与侧围板11的一端相连,并封盖第二区域15远离第一区域14的一端。保护盖12设置成位于安装载体53外。
暗装壳体1包括侧围板11和保护盖12两部分,则暗装壳体1的一端(即第一区域14远离第二区域15的一端)敞开设置,暗装壳体1的另一端(即第二区域15远离第一区域14的一端)封闭设置。装配过程中,过水主体21可以由侧围板11远离保护盖12的一端装入第一区域14内。而控制阀22、出水接头23等部件可以由侧围板11靠近保护盖12的一端装入第二区域15内,然后再盖上保护盖12即可,安装过程简单方便。
在一个示例中,隔板13还设有安装孔132,如图11和图13所示。安装孔132与连通部212对应设置,安装孔132的孔壁向远离第二区域15的方向延伸形成延伸板133。
如图13所示,过水主体21的连通部212穿设于安装孔132。连通部212的部分限位于安装孔132内,并且通过卡扣134与隔板13卡接。连通部212的第一弧面壁21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孔132内。
在一个示例中,侧围板11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1所示。
这样有利于提高侧围板11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侧围板11的使用可靠性,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泥渗入暗装壳体1内的风险。
其中,侧围板11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一体成型。
在一个示例中,沿着由第一区域14指向第二区域15的方向,侧围板11包括依次相连的暗装部111、定位部112和延伸部113,如图3、图10、图12所示。隔板13设于暗装部111内,保护盖12与延伸部113相连。暗装部111和定位部112设置成埋设于暗装载体内,延伸部113设置成位于安装载体53外。
暗装部111即为暗装壳体1完全埋入安装载体53内的部分。定位部112为暗装壳体1与瓷砖贴合的部分。延伸部113为暗装壳体1伸出安装载体53的部分。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暗装壳体1对内部的零部件(尤其是第二区域15内的零部件)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而延伸部113在安装载体53装修完成后(即填充完水泥,并贴好瓷砖后)切掉,保证暗装壳体1位于安装载体53外壁上的一端敞开,如图16所示,以便露出内部的零部件,便于装饰盖41、出水管42、把手43等外观件的装配。
在一个示例中,暗装部111与延伸部113的横截面积基本相等。定位部112的外壁面设有纹路。侧围板11大致为等粗、截面为跑道型的筒状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延伸部113与保护盖12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1131,另一者设有限位凹槽121。限位凸起1131与限位凹槽121过盈配合,以固定保护盖12与延伸部113。
装配过程中,直接将保护盖12盖到侧围板11上并压紧,保证限位凸起1131插入限位凹槽121内即可。因此,本方案有利于简化侧围板11与保护盖12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侧围板11与保护盖12的装配难度,进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
示例地,如图1所示,侧围板11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限位凸起1131,保护盖12的盖沿设有限位凹槽121,如图11所示。多个限位凸起1131与限位凹槽121过盈配合。
侧围板11与保护盖12还可以通过止口配合,使侧围板11的外侧壁与保护盖12的外侧壁齐平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保护盖12远离侧围板11的板面设有安装凸台122,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还包括设于安装凸台122的水平仪3,如图2所示。
这样有利于保证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水平安装,进而提高产品的安装精度。
在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暗装壳体1包括:侧围板11和至少一个罩壳16,如图18所示。
其中,如图19所示,隔板13盖设于侧围板11的一端,并与侧围板11相连。侧围板11与隔板13合围出第一区域14。
罩壳16与隔板13相连,并与隔板13合围出第二区域15。罩壳16靠近隔板13的一端与避让孔131连通以连通第一区域14与第二区域15,罩壳16远离隔板13的一端封闭设置以封闭第二区域15远离隔板13的一端。
相较于前述暗装壳体1包括侧围板11和保护盖12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暗装壳体1尺寸相对小一些,隔板13并未位于暗装壳体1内,而是位于侧围板11与罩壳16之间,构成暗装壳体1的外观的一部分。装配过程中,水控制装置2装配成一个模块,一起由侧围板11的敞开端(即远离第二区域15的一端)装入暗装壳体1即可,装配较为便捷。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9所示,沿着由第一区域14指向第二区域15的方向,罩壳16包括依次相连的定位部112和延伸部113。侧围板11和定位部112设置成埋设于安装载体内,延伸部113设置成位于安装载体外。
本方案中,侧围板11相当于暗装部111,暗装部111即为暗装壳体1完全埋入安装载体内的部分。定位部112为暗装壳体1与瓷砖贴合的部分。延伸部113为暗装壳体1伸出安装载体的部分。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暗装壳体1对内部的零部件(尤其是第二区域15内的零部件)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而延伸部113在安装载体装修完成后(即填充完水泥,并贴好瓷砖后)切掉,保证暗装壳体1位于安装载体外壁上的一端敞开,如图所示,以便露出内部的零部件,便于装饰盖、出水管、把手等外观件的装配。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9所示,定位部112与延伸部113的横截面积基本相等。定位部112的外壁面设有纹路。侧围板11大致为等粗、截面为跑道型的筒状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侧围板11、罩壳16以及隔板13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9所示。
这样有利于提高侧围板11、隔板13、罩壳16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暗装壳体1的使用可靠性,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泥渗入暗装壳体1内的风险。
其中,暗装壳体1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一体成型。
在一个示例中,侧围板11设有安装槽114,如图18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还包括设于安装槽114内的水平仪3。
这样有利于保证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水平安装,进而提高产品的安装精度。在一个示例中,罩壳1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罩壳16用于安装控制阀,一罩壳16用于安装出水接头,如图18和图19所示。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暗装出水控制装置2还包括:装饰盖41、出水管42和操作件(如把手43)。
其中,装饰盖41设置成封盖暗装壳体1位于安装载体53的外壁的敞开端。装饰盖4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4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过孔412,如图17所示。第一过孔411用于安装出水管42,第二过孔412用于安装把手43、旋钮、按钮等操作件。
出水管42安装于第一过孔411处,并与水控制装置2的出水口连通。
把手43等操作件安装于第二过孔412处,并与控制阀22相连。
出水管42可以插入第一过孔411中,出水接头23可以插入出水管42内,并通过螺钉46固定出水管42与出水接头23。控制阀22可以穿过第二过孔412,并通过螺钉46与把手43固定。把手43等操作件上还可以设置标识扣45。出水管42的出水端还可以设置起泡器44,以控制水花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安装出水控制装置2,因而具有上述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出水装置为淋浴出水装置或洗手槽出水装置或厨房出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暗装壳体,用于安装水控制装置,所述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水主体以及与所述过水主体相连的至少一个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暗装壳体设置成部分埋设于安装载体内;
所述暗装壳体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暗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过水主体的第一区域和用于安装所述控制阀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隔板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避让孔,以供所述过水主体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敞开设置,以供所述过水主体进入所述第一区域并固定于所述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用于与所述过水主体卡接配合的卡扣或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控制装置还包括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过水主体的出水口相连;
所述避让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成与所述控制阀对应设置,一所述避让孔设置成与所述出水接头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板面凸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延伸;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延伸板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端,所述卡扣设置成限制所述过水主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板相对设置;和/或
所述卡扣沿所述延伸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条形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装壳体包括:
侧围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侧围板内,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和
保护盖,可拆卸地与所述侧围板的一端相连,并封盖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保护盖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沿着由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侧围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暗装部、定位部和延伸部,所述隔板设于所述暗装部内,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延伸部相连,所述暗装部和所述定位部设置成埋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延伸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保护盖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过盈配合,以固定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延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板为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盖远离所述侧围板的板面设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设置成安装水平仪。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装壳体包括:
侧围板,所述隔板盖设于所述侧围板的一端,并与所述侧围板相连,所述侧围板与所述隔板合围出所述第一区域;和
至少一个罩壳,与所述隔板相连,并与所述隔板合围出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罩壳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避让孔连通以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罩壳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封闭设置以封闭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沿着由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罩壳包括依次相连的定位部和延伸部,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定位部设置成埋设于所述安装载体内,所述延伸部设置成位于所述安装载体外。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板、所述罩壳以及所述隔板为一体式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围板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成安装水平仪。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暗装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装配结构。
17.一种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暗装壳体。
CN202222985385.4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Active CN218814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5385.4U CN2188140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5385.4U CN2188140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4087U true CN218814087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3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5385.4U Active CN218814087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4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23359C (en) Tub and shower valve
CA2600756A1 (en) Snap fit screw plug
CN218814087U (zh) 一种暗装壳体及暗装出水控制装置
CN115653055A (zh) 一种暗装出水控制装置及出水装置
CN218190351U (zh) 花洒
CN216692280U (zh) 一种模块化拼装预埋型出水装置
CN210484683U (zh) 一种水龙头内本体快速安装构造
CN210168832U (zh) 植保机械、智能药箱及其测量组件
CN111255922B (zh) 一种暗藏盒装置
CN111022706A (zh) 多功能浴室控制盒及卫浴系统
CN216692281U (zh) 一种分体式暗装出水装置
JP3978405B2 (ja) 浴槽用配管連結装置
CN110345278A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18000517U (zh) 一种过水件及淋浴器
CN216692279U (zh) 一种拼装型预埋安装出水装置
CN217298359U (zh) 一种门盖装置及衣物处理机
JP4157075B2 (ja) 浴槽用温水口装置
EP4116509A1 (en) Pre-embedded concealed waterway control box
CN211779175U (zh) 多功能浴室控制盒及卫浴系统
US20230301471A1 (en) Toilet seat ring
CN114145640B (zh) 冷罐组件及饮水机
CN215806515U (zh) 一种淋浴龙头
CN214370980U (zh) 一种阻垢出水接头组件及热水器
CN213273019U (zh) 开关装置及加湿器
CN218821033U (zh) 一种电开水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