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3515U -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3515U
CN218813515U CN202223472800.2U CN202223472800U CN218813515U CN 218813515 U CN218813515 U CN 218813515U CN 202223472800 U CN202223472800 U CN 202223472800U CN 218813515 U CN218813515 U CN 218813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slope
lifting rod
basic unit
river bank
vege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28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利华
毛献杨
蒋宁
万俊
李娟�
黄闪勋
毕庆瑞
郭知灼
张旖纯
贺嘉
秦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Chengdong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Institute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enter
Zhejiang Wat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Chengdong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Institute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enter
Zhejiang Wat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Chengdong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Institute,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enter, Zhejiang Wat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jiang Reclaim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Wenzhou Lucheng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2234728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3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3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3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应用于河道岸坡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铺设在基层的顶部,在长时间后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均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实现了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的效果,而且不仅不会影响植物的生产,并且分解后还可以变为植被的养分,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良好,提高植被存活率;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将升降杆顶出支撑管的内部,使水源通过第一水管的输送,最终从升降杆的内部喷出,对基层顶部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的功能,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岸坡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在汛期,由于河水上涨的冲刷,造成河道岸坡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河道岸坡的生态系统平衡,河道旁平地的垃圾会下落到河道的岸坡和河道内,进一步破坏河道岸坡的生态平衡。
目前,公开号为:CN21707863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所述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岸坡一、岸坡二、平地以及位于在岸坡一和岸坡二之间的中间梯层,所述平地靠近岸坡一的边缘处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岸坡一和岸坡二的顶端均设置有生态恢复组件,所述中间梯层的顶端和靠近岸坡二的侧面设置有石墙层,所述岸坡一的生态恢复组件的顶端连接有植被网,所述岸坡二的生态恢复组件的顶端连接有网格状的混凝土加固层,且混凝土加固层的顶端也连接有植被网,两个所述植被网的顶端均覆盖有泥土层,可为植物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便于岸坡一和岸坡二恢复生态环境,且减小平地的垃圾对岸坡一和岸坡二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河道岸坡生态修复结构主要采用传统的塑料网阻挡水土流失,在加上碎石砂砾植被根系,从而来缓慢修复,但是传统的塑料网很难被降解,长时间塑料网粉化后混合在泥土中会破坏植物的根系,影响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同时由于河道岸坡的沙土地无法蓄积水分,植物在种植前期需要人工定期的浇水,大面积的河道岸坡浇水劳动强度大,且效率较低,并且人工很难定量,过量的浇水,反而会加重水土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优点是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和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内部和一侧均浇筑有水泥桩,所述基层的顶部铺设有碎石层,所述基层和碎石层之间铺设有植物纤维网,所述基层和植物纤维网之间铺设有朽木屑蓄水层,所述基层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洒水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铺设在基层的顶部,在长时间后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均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实现了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的效果,而且不仅不会影响植物的生产,并且分解后还可以变为植被的养分,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良好,提高植被存活率;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将升降杆顶出支撑管的内部,使水源通过第一水管的输送,最终从升降杆的内部喷出,对基层顶部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的功能,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同基层固定连接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支撑管滑动连接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管远离升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升降杆靠近喷头的一侧开通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源洒出的更加均匀,减少过量的浇水,防止加重水土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的表面固定套粘有同升降杆粘接的密封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密封性,避免水源回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的内部粘接有同升降杆滑动连接的橡胶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升降杆收回时,对升降杆的表面进行密封,减少灰尘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管远离升降杆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基层固定连接的第二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第一水管连接到水泵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同第一水管贯穿滑动连接的隔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电动伸缩杆的下落进行阻挡,使阻挡后的空间可以防止多余的第一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和朽木屑蓄水层之间填充有淤土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植物的养分,使植物生产更加良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铺设在基层的顶部,在长时间后植物纤维网和朽木屑蓄水层均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实现了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的效果,而且不仅不会影响植物的生产,并且分解后还可以变为植被的养分,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良好,提高植被存活率;
2、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将升降杆顶出支撑管的内部,使水源通过第一水管的输送,最终从升降杆的内部喷出,对基层顶部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的功能,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基层;2、水泥桩;3、碎石层;4、植物纤维网;5、朽木屑蓄水层;6、支撑管;7、电动伸缩杆;8、升降杆;9、第一水管;10、喷头;11、密封垫;12、橡胶套;13、淤土层;14、第二水管;1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图4,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基层1,基层1的内部和一侧均浇筑有水泥桩2,基层1的顶部铺设有碎石层3,基层1和碎石层3之间铺设有植物纤维网4,基层1和植物纤维网4之间铺设有朽木屑蓄水层5,通过采用植物纤维网4和朽木屑蓄水层5铺设在基层1的顶部,在长时间后植物纤维网4和朽木屑蓄水层5均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实现了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的效果,而且不仅不会影响植物的生产,并且分解后还可以变为植被的养分,使植物生长的更加良好,提高植被存活率。
参考图2、图4,基层1和朽木屑蓄水层5之间填充有淤土层13,可以增加植物的养分,使植物生产更加良好。
使用过程简述:在需要防止传统塑料网粉化后影响植物生长时,通过采用植物纤维网4和朽木屑蓄水层5铺设在基层1的顶部,然后将植物种植在植物纤维网4的孔洞内部,从而长时间后植物纤维网4和朽木屑蓄水层5均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变为植被的养分即可。
实施例2:
参考图1、图2、图3、图4,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基层1,基层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洒水机构,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7将升降杆8顶出支撑管6的内部,使水源通过第一水管9的输送,最终从升降杆8的内部喷出,对基层1顶部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的设置,达到了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的功能,从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参考图2、图3、图4,洒水机构包括同基层1固定连接的支撑管6,支撑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支撑管6滑动连接的升降杆8,升降杆8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9,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参考图2、图3,第一水管9远离升降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0,升降杆8靠近喷头10的一侧开通有通孔,使水源洒出的更加均匀,减少过量的浇水,防止加重水土流失。
参考图2、图3,喷头10的表面固定套粘有同升降杆8粘接的密封垫11,提高密封性,避免水源回渗。
参考图2、图3,支撑管6的内部粘接有同升降杆8滑动连接的橡胶套12,可以在升降杆8收回时,对升降杆8的表面进行密封,减少灰尘的进入。
参考图2,第一水管9远离升降杆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基层1固定连接的第二水管14,便于将第一水管9连接到水泵上。
参考图2、图4,支撑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同第一水管9贯穿滑动连接的隔板15,可以对电动伸缩杆7的下落进行阻挡,使阻挡后的空间可以防止多余的第一水管9。
使用过程简述:在需要可以自动定期为植被浇水,通过开启电动伸缩杆7将升降杆8顶出支撑管6的内部,同时开启水泵,使水泵泵吸河道内部的水源,并通过第一水管9的输送,最终通过升降杆8靠近基层1一侧的通孔喷出,对基层1顶部的植被进行定期浇水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内部和一侧均浇筑有水泥桩(2),所述基层(1)的顶部铺设有碎石层(3),所述基层(1)和碎石层(3)之间铺设有植物纤维网(4),所述基层(1)和植物纤维网(4)之间铺设有朽木屑蓄水层(5),所述基层(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洒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同基层(1)固定连接的支撑管(6),所述支撑管(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支撑管(6)滑动连接的升降杆(8),所述升降杆(8)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水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9)远离升降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0),所述升降杆(8)靠近喷头(10)的一侧开通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0)的表面固定套粘有同升降杆(8)粘接的密封垫(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6)的内部粘接有同升降杆(8)滑动连接的橡胶套(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9)远离升降杆(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同基层(1)固定连接的第二水管(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同第一水管(9)贯穿滑动连接的隔板(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和朽木屑蓄水层(5)之间填充有淤土层(13)。
CN202223472800.2U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Active CN218813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2800.2U CN2188135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2800.2U CN2188135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3515U true CN21881351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4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2800.2U Active CN218813515U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3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3271C (zh) 利用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方法
CN209882649U (zh) 用于矿山岩区生态修复的绿化种植构件
CN110984189A (zh)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04443323U (zh) 陡高岩石边坡口袋式自渗水植生带
CN1943316A (zh) 薄膜水平带沟和桶式袋防渗保水、节水肥营养液灌溉种植法
CN208266847U (zh)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CN210827501U (zh) 一种料场岩质边坡的绿化结构
CN104563070A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933906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和岩石高陡坡面的生态护坡植物措施方法
CN110374054A (zh) 一种生态护坡固土结构及方法
CN111543233A (zh) 沿海岛屿地区淤泥质盐碱地苗木种植的施工方法
CN104594445A (zh) 利用等高线水平蓄水槽保水浸润灌溉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12589126U (zh) 一种保水型生态环保树池
CN204385707U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系统
CN209099438U (zh) 一种旱作农田蓄雨排涝轻型渗井
CN212153286U (zh) 一种水利用环保绿化型护坡装置
CN210151706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绿化装置
CN218813515U (zh) 一种河道岸坡用生态修复结构
CN214573724U (zh) 一种河道护岸工程固定架
CN111042158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框架和浆砌片石骨架护坡的植物种植方法
CN211793190U (zh) 一种适用立地边坡复绿的育苗装置
CN219508605U (zh) 一种岩石边坡生态复绿兼顾排水的结构
CN213756099U (zh) 一种园林微地形绿化灌溉系统
CN215301407U (zh) 一种利用种草实施矿区治理的修复结构
CN21421969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绿化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