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4520U -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4520U
CN218794520U CN202222698856.3U CN202222698856U CN218794520U CN 218794520 U CN218794520 U CN 218794520U CN 202222698856 U CN202222698856 U CN 202222698856U CN 218794520 U CN218794520 U CN 218794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grit chamber
flange
filter
br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88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都都
赵云云
邱海娟
马龙
段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88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4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4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4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入口端与溪流连通,引水渠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沉砂池、过滤砂箱和集水池,水通过引水渠引至沉砂池内部,水中携带的部分泥沙会沿沉砂池两侧壁落在排砂槽内,排砂槽与引砂管相连通,引砂管延伸至溪流下游,通过引砂管以及水流冲击的作用下将排砂槽内的泥沙送至溪流下游,过滤砂箱位于沉砂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过滤砂箱位于集水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过滤砂箱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过滤砂箱能够进将从沉砂池流向集水池的水过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本方案无需设置坝体截流,并且通过沉砂池以及过滤砂箱能优化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农村引水工程多以溪流地表水作为水源,常用的闸坝式取水枢纽存在工程建设难度大,其在建设坝体时,需要拦断溪流改道后在原河道内施工建设闸坝,施工过程是比较繁琐的,例如公开号为CN204753696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记载了一种山区河道用的取水结构,其通过所述的挡水坝和所述的取水坝截流挡水,在取水坝内设置有取水隧洞,由于取水坝横向设置在河道内,因此在施工建造时要考虑截水改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建设坝体截流就能实现在溪流上取水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入口端与溪流连通,引水渠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沉砂池、过滤砂箱和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底部连接有输水管,所述沉砂池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底部靠拢,且沉砂池两个侧壁底部连接有排砂槽,所述沉砂池靠近过滤砂箱的一端固定有引砂管,所述排砂槽与引砂管相连通,引砂管延伸至溪流下游,所述过滤砂箱位于沉砂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过滤砂箱位于集水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过滤砂箱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引水渠的入口端设置有挡砂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引水渠上靠近入口端的位置设置有闸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引水渠与沉砂池相连的一端有扩散段,扩散段与沉砂池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沉砂池为钢质材料,所述沉砂池与过滤砂箱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一连接,对接结构一包括固定在沉砂池端部的第一法兰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端部的第二法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一,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通过多个螺栓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水箱为钢制材料,所述集水池与过滤砂箱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二连接,对接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集水池端部的第三法兰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端部的第四法兰,第三法兰与第四法兰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二,第三法兰与第四法兰通过多个螺栓二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入口端与溪流连通,引水渠的出口端依次连接有沉砂池、过滤砂箱和集水池,水通过引水渠引至沉砂池内部,沉砂池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底部靠拢,且沉砂池两个侧壁底部连接有排砂槽,因此水中携带的部分泥沙会沿沉砂池两侧壁落在排砂槽内,沉砂池一端固定有引砂管,排砂槽与引砂管相连通,引砂管延伸至溪流下游,通过引砂管以及水流冲击的作用下将排砂槽内的泥沙送至溪流下游,过滤砂箱位于沉砂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过滤砂箱位于集水池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过滤砂箱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过滤砂箱能够进将从沉砂池流向集水池的水过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本方案无需设置坝体截流,并且通过沉砂池以及过滤砂箱能优化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一以及连接结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沉砂池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砂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的入口端2与溪流连通,引水渠1的出口端3依次连接有沉砂池4、过滤砂箱5和集水池6,所述集水池6内底部连接有输水管7,所述沉砂池4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底部靠拢,且沉砂池4两个侧壁底部连接有排砂槽8,所述沉砂池4靠近过滤砂箱5的一端固定有引砂管9,所述排砂槽8与引砂管9相连通,引砂管9延伸至溪流下游,所述过滤砂箱5位于沉砂池4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0,过滤砂箱5位于集水池6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过滤砂箱5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12。
使用时,通过引水渠1将溪流中的水引至沉沙池,在沉沙池中,较重的泥沙会逐渐下沉,可以根据实际的取水量设置沉沙池大小,沉沙池越高越长,沉沙的效果越好,沉沙聚集在排砂槽8,随着水流进入引砂管9后,沿引砂管9送回溪流,沉沙池中的水通过进水孔10进入过滤砂箱5,水流经过级配砂石12进一步的净化,之后通过出水孔11进入集水池6内部,并通过输水管7送至水站,沉沙池与集水池6可以采用钢制材料或者混凝土材料。
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的入口端2与溪流连通,引水渠1的出口端3依次连接有沉砂池4、过滤砂箱5和集水池6,水通过引水渠1引至沉砂池4内部,沉砂池4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底部靠拢,且沉砂池4两个侧壁底部连接有排砂槽8,因此水中携带的部分泥沙会沿沉砂池4两侧壁落在排砂槽8内,沉砂池4一端固定有引砂管9,排砂槽8与引砂管9相连通,引砂管9延伸至溪流下游,通过引砂管9以及水流冲击的作用下将排砂槽8内的泥沙送至溪流下游,过滤砂箱5位于沉砂池4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0,过滤砂箱5位于集水池6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过滤砂箱5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12,过滤砂箱5能够进将从沉砂池4流向集水池6的水过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方式,本方案无需设置坝体截流,并且通过沉砂池4以及过滤砂箱5能优化水质。
引水渠1的入口端2设置有挡砂坎13,可以拦截溪流底部的部分泥沙。
引水渠1上靠近入口端2的位置设置有闸门14,通过闸门14控制取水量。
引水渠1与沉砂池4相连的一端有扩散段15,扩散段15与沉砂池4相连,防止水流集中冲入沉砂池4后将底部的泥沙冲散上浮,水流扩散后进入沉砂池4所产生的冲击相对较小。
沉砂池4为钢质材料,所述沉砂池4与过滤砂箱5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一连接,对接结构一包括固定在沉砂池4端部的第一法兰17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5端部的第二法兰16,第一法兰17与第二法兰1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一18,第一法兰17与第二法兰16通过多个螺栓一19连接,便于沉沙池安装,可以提前预制在现场组装,由于过滤砂箱5通常是钢制的材料,容易沉沙池与过滤砂箱5对接安装。
集水箱为钢制材料,所述集水池6与过滤砂箱5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二连接,对接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集水池6端部的第三法兰20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5端部的第四法兰21,第三法兰20与第四法兰2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二22,第三法兰20与第四法兰21通过多个螺栓二23连接,便于集水池6安装,也可以提前预制在现场组装,利于集水池6与过滤砂箱5对接安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Claims (6)

1.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溪流一侧设置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的入口端(2)与溪流连通,引水渠(1)的出口端(3)依次连接有沉砂池(4)、过滤砂箱(5)和集水池(6),所述集水池(6)内底部连接有输水管(7),所述沉砂池(4)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底部靠拢,且沉砂池(4)两个侧壁底部连接有排砂槽(8),所述沉砂池(4)靠近过滤砂箱(5)的一端固定有引砂管(9),所述排砂槽(8)与引砂管(9)相连通,引砂管(9)延伸至溪流下游,所述过滤砂箱(5)位于沉砂池(4)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0),过滤砂箱(5)位于集水池(6)内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1),过滤砂箱(5)内部设置有级配砂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水渠(1)的入口端(2)设置有挡砂坎(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水渠(1)上靠近入口端(2)的位置设置有闸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水渠(1)与沉砂池(4)相连的一端有扩散段(15),扩散段(15)与沉砂池(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4)为钢质材料,所述沉砂池(4)与过滤砂箱(5)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一连接,对接结构一包括固定在沉砂池(4)端部的第一法兰(17)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5)端部的第二法兰(16),第一法兰(17)与第二法兰(1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一(18),第一法兰(17)与第二法兰(16)通过多个螺栓一(1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6)为钢制材料,所述集水池(6)与过滤砂箱(5)之间通过对接结构二连接,对接结构二包括固定在集水池(6)端部的第三法兰(20)以及固定在过滤砂箱(5)端部的第四法兰(21),第三法兰(20)与第四法兰(2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二(22),第三法兰(20)与第四法兰(21)通过多个螺栓二(23)连接。
CN202222698856.3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Active CN218794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8856.3U CN218794520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8856.3U CN218794520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4520U true CN21879452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7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8856.3U Active CN218794520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4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9360C (zh) 城市河流雨污混流管网的水流分质排放的方法
CN218794520U (zh) 一种溪流地表水取水结构
CN215977566U (zh) 暗渠内污水截流系统
CN211973732U (zh)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CN210186599U (zh) 一种冲洗式沉沙池
CN108130948B (zh) 一种适用于深层地下排水提升泵站的压力流进水流道系统
CN110714444A (zh) 水动力联动冲淤排沙设施
CN105908684A (zh) 江水自消能淤沙管
CN215253321U (zh) 一种下穿隧道排水系统
CN210140870U (zh) 一种小流量管道取水布置结构
CN115110470A (zh) 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CN211646049U (zh) 用于高挡墙涵洞的出口结构
CN112691444A (zh)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CN112982556A (zh) 一种曲线型底栏栅取水结构
CN108149644B (zh)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9873749U (zh) 水利灌溉工程明渠引水枢纽
CN217352297U (zh) 一种水利建设用河水导流装置
CN220433802U (zh)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取水结构
CN209039108U (zh) 一种涡凹气浮机新型排泥装置
CN217549252U (zh) 一种隧洞施工排水系统
CN210562057U (zh) 用于水电站正向取水的河床取水口结构
CN213926608U (zh) 一种用于雨污混流管网的改良型截流溢流系统
CN213836936U (zh) 一种截流井
CN211113526U (zh) 适用于水利系统的拦排沙装置
CN219343090U (zh) 基于闸坝结合内外库的引水枢纽布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