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8135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81354U
CN218781354U CN202223197927.8U CN202223197927U CN218781354U CN 218781354 U CN218781354 U CN 218781354U CN 202223197927 U CN202223197927 U CN 202223197927U CN 218781354 U CN218781354 U CN 218781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air
grille
grid portion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79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亮亮
邓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79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81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81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81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所述进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一侧和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且和所述进风格栅配合,所述过滤件和所述进风格栅相对设置。其中,进风格栅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L”形,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产业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要求提高,对空调运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座吊机作为空调家族一重要成员,自面市以来一直是行业内重点的研究和升级的对象。
相关技术中,座吊机的进风格栅范围小,在座吊机运行过程中,导致进风区域受到限制,室内气流进风范围小,换热气流的风量较小,从而导致座吊机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进风格栅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L”形,可以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12向外输出;还包括: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所述进风格栅的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一侧且所述进风格栅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且和所述进风格栅滑动配合,所述过滤件和所述进风格栅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进风格栅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L”形,可以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格栅包括:第一格栅部和第二格栅部,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相互连接且相互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格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一侧,所述第二格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格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格栅部背离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面板背离所述过滤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格栅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在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延伸,所述过滤件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格栅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一侧为弧形,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滑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包括:直线段和弧形段,所述直线段和所述第一格栅部相对设置,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连接处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还包括:翻边段,所述翻边段设置于所述直线段背离所述弧形段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件为弹性过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格栅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过滤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滤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过滤件和至少两个所述进风格栅一一对应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又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格栅和过滤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格栅和过滤件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格栅和过滤件又一个方向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格栅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格栅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件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件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壳体;11、换热进风口;12、换热出风口;13、第二安装孔;
20、换热风机;
30、进风格栅;31、第一格栅部;311、限位凸起;32、第二格栅部;321、第一安装孔;33、滑轨;34、侧板;
40、过滤件;41、直线段;42、弧形段;43、翻边段;
5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4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换热风机20、进风格栅30和过滤件40。壳体10上设置有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相互间隔设置。换热进风口11的部分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换热进风口11的另一部分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如图4所示,换热器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换热风机2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由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20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12向外输出。也就是说,壳体10内部设置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20,换热风机20运行,使得壳体10外部的气流从换热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部,在壳体10内与换热器换热后形成换热气流从换热出风口12排出,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如图1-图4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进风格栅30,进风格栅30设置在换热进风口11处,进风格栅30的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一侧,并且进风格栅3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具体地,换热进风口11从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到壳体10的宽度方向,即,换热进风口11的部分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换热进风口11的另一部分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置。以及,进风格栅30位于换热进风口11处,进风格栅30配合在换热进风口11处,进风格栅30与换热进风口11相对设置,便于室内气流从进风格栅30进入壳体10内部,保证室内气流进入壳体10的同时保护壳体10内部的元件。以及,进风格栅30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L”形,即,进风格栅30的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一侧,进风格栅30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一侧,进风格栅30从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进风格栅30与换热进风口11相匹配,从而可以增大换热进风口11的进风面积,增大室内气流从换热进风口11的进风风量,由此增大换热气流进入室内的风量,提高换热效率,以实现快速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过滤件40设置在换热进风口11处,并且过滤件40和进风格栅30滑动配合,过滤件40和进风格栅30相对设置。具体地,过滤件40位于换热进风口11处,过滤件40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近似为“L”形,过滤件40的部分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设置,过滤件40的另一部分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设置,过滤件40从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过滤件40滑动配合在进风格栅30上,便于过滤件40的拆卸更换,并且过滤件40和进风格栅30相互配合,进风格栅30罩设在过滤件40上,为过滤件40提供安装固定的位置。室内气流从进风格栅30进入,经过滤件40过滤,换热风机20驱动室内气流进入壳体10内部与换热器换热,换热后形成换热气流,再进入室内,调节室内温度,满足用户需求。
由此,进风格栅30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为“L”形,可以增大进风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快速调节。
根据图5-图9所示,进风格栅30包括: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相互连接,并且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相互弯折设置,第一格栅部31设置于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一侧,第二格栅部32设置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具体地,进风格栅30包括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相互连接,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构成的平面上的投影为连续的“L”形。第一格栅部31位于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一格栅部31相对于第二格栅部32弯折设置,第一格栅部31与换热进风口11在壳体10高度方向上的开口相配合;第二格栅部32位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二格栅部32相对于第一格栅部31弯折设置,第二格栅部32与换热进风口11在壳体10宽度方向上的开口相配合。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与换热进风口11相配合,增大换热进风口11处的进风面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可以为一体结构,这样便于进风格栅30的加工成型,加工效率较高,而且可以确保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连接稳固、牢靠。
结合图3-图9所示,第二格栅部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1,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21后与第二安装孔13连接。具体地,第二格栅部32与壳体10固定连接,第二格栅部32背离第一格栅部31的一侧与壳体10固定连接,第二格栅部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1,第一安装孔32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321在第二格栅部32背离第一格栅部31的一侧相互间隔设置,以及,壳体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3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安装孔321和第二安装孔13一一对应,紧固件穿过第一安装孔321后与第二安装孔13固定连接,由此将进风格栅30固定在壳体10上,实现进风格栅30的安装固定。
结合图2-图9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面板50,面板50设置于壳体10的一侧,第一格栅部31背离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311,限位凸起311设置在面板50背离过滤件40的一侧。具体地,面板50位于壳体10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一格栅部31背离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与面板50相抵接,并且第一格栅部31背离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311,限位凸起311设置在第一格栅部31与面板50抵接处,限位凸起311位于面板50背离过滤件40的一侧,也就是说,在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面板50的端部夹设在限位凸起311和过滤件40之间,限位凸起311可以对进风格栅30的安装固定进行限位,便于装配,以及提升进风格栅30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9所示,进风格栅30上设置有滑轨33,滑轨33在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之间延伸,过滤件40在滑轨33内滑动。具体地,进风格栅30朝向过滤件40的一侧设置有滑轨33,滑轨33在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之间延伸,过滤件40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配合在滑轨33内,以实现过滤件40的安装固定。通过滑轨33与过滤件40的配合,过滤件40可抽插式拆装,直接沿滑轨33拉出即可,无需拆开进风格栅30,方便用户清洗。
根据图3-图9所示,进风格栅30上还包括侧板34,侧板34连接在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之间,侧板34背离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为弧形,侧板34上设置有滑轨33。具体地,进风格栅30上还设置有侧板34,侧板34位于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即,侧板34的部分位于第一格栅部31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侧板3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格栅部3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侧板34背离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为弧形,侧板34上设置有滑轨34,以避让换热风机20,与换热风机20相配合。并且,侧板34上设置有滑轨33,滑轨33位于侧板34朝向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的一侧,滑轨33与过滤件40相配合,便于过滤件40的拆卸更换。另外,侧板34的一侧与壳体10相抵接,侧板34可以与壳体10固定连接,以将进风格栅30与壳体10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在高度方向上,第二格栅部32邻近第一格栅部31的一侧朝向第一格栅部31偏移,即,第二格栅部32与第一格栅部31相互弯折的角度为钝角,使得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相连接的部分的进风区域更大,更好的增大进风面积,进入壳体10内的室内气流风量更大,经换热器换热后形成的换热气流的风量更大,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果更好,更快地将室温调节至用户想要的温度。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过滤件40包括:直线段41和弧形段42,直线段41和第一格栅部31相对设置,弧形段42与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的连接处相对设置。具体地,过滤件40分为直线段41和弧形段42,直线段41位于壳体10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直线段41与第一格栅部31相对设置,配合在第一格栅部31两侧的滑轨33处,弧形段42与直线段41相连接,弧形段42与第一格栅部31和第二格栅部32的连接处相对设置,弧形段42从第二格栅部32背离第一格栅部3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格栅部31,一方面,弧形段42便于工艺实现,另一方面保证过滤作用的同时,减小过滤件40的尺寸,节约成本。
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过滤件40还包括:翻边段43,翻边段43设置于直线段41背离弧形段42的一侧。具体地,过滤家上还设置有翻边段43,翻边段43位于直线段41背离弧形段42的一侧,翻边段43在直线段4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翻边段43与面板50相抵接,由此面板50对过滤件40起到限位作用。另外,翻边段43还可以形成把手,即,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抽出过滤件40。
其中,过滤件40为弹性过滤件,具有可以变形的特点,在过滤件40进行更换时,用户可以直接将过滤件40从进风格栅30取出,无需将进风格栅30拆卸下来,便于用户操作,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参照图4所示,进风格栅30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进风格栅30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过滤件40同样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过滤件40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过滤件40和至少两个进风格栅30一一对应配合。即,至少两个进风格栅30和至少两个过滤件40相互配合,这样使得进风格栅30可以覆盖换热进风口11,以及,将相对较长的进风格栅30分为至少两个相对较短的进风格栅30,这样可以提升进风格栅30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所述进风格栅的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一侧且所述进风格栅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进风口处且和所述进风格栅滑动配合,所述过滤件和所述进风格栅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包括:第一格栅部和第二格栅部,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相互连接且相互弯折设置,所述第一格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一侧,所述第二格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格栅部背离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面板背离所述过滤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在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延伸,所述过滤件在所述滑轨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之间,所述侧板背离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一侧为弧形,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所述滑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直线段和弧形段,所述直线段和所述第一格栅部相对设置,所述弧形段与所述第一格栅部和所述第二格栅部的连接处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还包括:翻边段,所述翻边段设置于所述直线段背离所述弧形段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为弹性过滤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格栅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进风格栅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过滤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滤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过滤件和至少两个所述进风格栅一一对应配合。
CN202223197927.8U 2022-11-29 2022-11-29 空调器 Active CN218781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927.8U CN218781354U (zh) 2022-11-29 2022-11-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7927.8U CN218781354U (zh) 2022-11-29 2022-11-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81354U true CN218781354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7927.8U Active CN218781354U (zh) 2022-11-29 2022-11-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81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280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8781354U (zh) 空调器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CN21339558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2930254U (zh) 天花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191195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의 조립방법
CN109425026B (zh) 空调一体机
CN207936330U (zh) 窗机空调
CN2179289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5311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3139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20U (zh) 空调器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970593U (zh) 接水盘组件和房车空调内机
CN212930245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74828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90U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设备
CN2111771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3250903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