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9580U -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9580U
CN218779580U CN202223340915.6U CN202223340915U CN218779580U CN 218779580 U CN218779580 U CN 218779580U CN 202223340915 U CN202223340915 U CN 202223340915U CN 218779580 U CN218779580 U CN 218779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torage cavity
level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409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刚
王雷
严寒
余波
张拓
王舜
邢鑫
刘杰
吴楠
赵博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409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9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9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9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联合供水装置,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进水管、高位水箱、增压泵以及高区出水管;所述高位水箱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高位水箱内腔分为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所述进水管端部设置有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内腔与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高区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引水管、第二引水管、第一输水管以及所述第二输水管上均设置有高位阀门;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本申请具有清洗水箱时方便对居民正常供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供水设备是为解决由于压力不足,无法到达用户用水的高度或流量而专门研发设计的专业设备,主要通过与市政供水管网连接,以便于对高层建筑的居民进行供水。
申请号为202022724689.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混合二次加压供水设备,包括稳流器和水箱,所述稳流器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靠近管道进水口一端安装有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位于过滤器一侧安装有流量计,所述进水管位于流量计一侧安装有压力监测表,所述稳流器顶端背离过滤器一侧通过真空管安装有真空抑流器,所述稳流器底端中间位置处通过出水管连接有住户水管,所述出水管中间位置处通过上水管连接有水箱,所述上水管靠近出水管连接位置处安装有阀门B,所述出水管位于上水管一侧安装有连接管A。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对水箱进行清洗时,需要暂停供水10个小时左右,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不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本申请提供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还包括高位水箱、增压泵以及高区出水管;
所述高位水箱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高位水箱内腔分为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所述进水管端部设置有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所述第一引水管内腔与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高区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引水管、第二引水管、第一输水管以及所述第二输水管上均设置有高位阀门;
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装置正常使用时,增压泵将市政供水管网中的水抽送至进水管,然后水进入高位水箱的第一储水腔或第二储水腔进行存储,便于通过高区出水管供应高区居民用水;当需要对高位水箱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关闭第一引水管与第一输水管上的高位阀门,对第一储水腔内壁进行清洗,在清洗第一储水腔内壁时,通过第二储水腔中的水对高区居民正常供水;当第一储水腔清洗完之后,打开第一引水管与第一输水管上的高位阀门,使得水存储于第一储水腔中,然后关闭第二引水管与第二输水管上的高位阀门,工作人员对第二储水腔内壁进行清洗;设计的联合供水装置,当需要清洗高位水箱时,通过第一储水腔与第二储水腔联合供水,便于高位水箱内壁清洗的同时还能正常供给高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减小了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段和第二进水段,所述第一引水管与所述第二引水管均和所述第二进水段远离所述第一进水段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段上;
所述第一进水段与所述第二进水段之间设置有低位水箱,所述低位水箱内腔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低位水箱内腔分为第三储水腔和第四储水腔,所述第一进水段一端设置有第三引水管和第四引水管,所述第三引水管内腔与第三储水腔连通,所述第四引水管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连通;
所述第二进水段远离所述高位水箱一端设置有低区出水管,所述低区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三输水管与第四输水管,所述第三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三储水腔连通,所述第四输水管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三引水管、第四引水管、第三输水管以及所述第四输水管上均设置有低位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低位水箱安装在进水管上,当水从市政供水管网流入第一进水段后,通过第三引水管流入第三储水腔或通过第四引水管流入第四储水腔,当低区居民需要用水时,第三储水腔的水通过第三输水管流入低区出水管或第四储水腔的水通过第四输水管流入低区出水管,便于对低区居民进行供水;同时,当需要清洗低位水箱内壁时,和高位水箱清洗方式相同,通过第三储水腔与第四储水腔联合供水,便于低位水箱内壁清洗的同时还能正常供给低区居民与高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减小了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水段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位于所述低位水箱与所述增压泵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高位水箱与所述增压泵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进水段连接;
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进水段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连接管端部与所述增压泵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连接管,当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足够给高区居民供水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与增压泵,使得低位水箱中的水通过连接管流入高位水箱内腔;当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不足给高区居民供水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启动增压泵将低位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进水段抽送至高位水箱内腔,便于充分使用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具有节能增效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段上设置有过滤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过滤器,便于对来自市政供水管网的水进行过滤,减小了低位水箱与高位水箱的杂质堆积,同时提高了居民用水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段上设置有压力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压力表,便于对第一进水段内腔的水压进行检测,进而便于控制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储水腔侧壁、第二储水腔侧壁、第三储水腔侧壁以及所述第四储水腔侧壁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液位传感器,便于对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第三储水腔以及第四储水腔的液位高度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高位水箱底壁设置有第一排污阀与第二排污阀,所述第一排污阀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污阀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一排污阀与第二排污阀,当高位水箱内壁清洗完之后,便于将高位水箱中的污渍排出。
可选的,所述低位水箱底壁设置有第三排污阀与第四排污阀,所述第三排污阀内腔与所述第三储水腔连通,所述第四排污阀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三排污阀与第四排污阀,当低位水箱内壁清洗完之后,便于将低位水箱中的污渍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设计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当需要清洗高位水箱时,通过第一储水腔与第二储水腔联合供水,便于高位水箱内壁清洗的同时还能正常供给高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减小了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2.设计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通过第三储水腔与第四储水腔联合供水,便于低位水箱内壁清洗的同时还能正常供给低区居民与高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减小了对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
3.设计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切换,便于充分使用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具有节能增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11、第一进水段;12、第二进水段;121、第二阀门;13、过滤器;14、紫外线消毒器;15、压力表;2、高位水箱;21、第一隔板;22、第一储水腔;23、第二储水腔;24、第一引水管;241、高位阀门;25、第二引水管;26、第一输水管;27、第二输水管;28、第一排污阀;29、第二排污阀;3、低位水箱;31、第二隔板;32、第三储水腔;33、第四储水腔;34、第三引水管;341、低位阀门;35、第四引水管;36、第三输水管;37、第四输水管;38、第三排污阀;39、第四排污阀;4、增压泵;5、高区出水管;6、低区出水管;7、连接管;71、第一阀门;8、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参照图1,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高位水箱2、低位水箱3、增压泵4、高区出水管5以及低区出水管6,进水管1与市政供水管网通过法兰连接,低位水箱3与增压泵4安装在进水管1上,高位水箱2安装在进水管1远离市政供水管网一端,增压泵4位于低位水箱3与高位水箱2之间,低区出水管6安装在进水管1与增压泵4之间,高区出水管5安装在高位水箱2底壁。
市政供水管网中的水通过进水管1流入低位水箱3,然后在增压泵4的作用下流入高位水箱2中,通过高区出水管5对高区居民供水,同时,低位水箱3中的水通过低区出水管6对低区居民供水,便于对居民供水。
参照图1和图2,进水管1包括第一进水段11和第二进水段12,第一进水段11远离第二进水段12一端与市政供水管网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连接,增压泵4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进水段12上,低位水箱3设置于第一进水段11与第二进水段12之间,低位水箱3内腔一体连接有第二隔板31,第二隔板31将低位水箱3内腔分为第三储水腔32和第四储水腔33,第一进水段11远离市政供水管网一端通过三通连接有第三引水管34和第四引水管35,第三引水管34与第四引水管35均与低位水箱3顶壁焊接,第三引水管34内腔与第三储水腔32连通,第四引水管35内腔与第四储水腔33连通;第二进水段12靠近低位水箱3一端通过三通安装有低区出水管6,低区出水管6端部通过三通安装有第三输水管36与第四输水管37,第三输水管36与第四输水管37均与低位水箱3底壁焊接,第三输水管36内腔与第三储水腔32连通,第四输水管37内腔与第四储水腔33连通;第三引水管34、第四引水管35、第三输水管36以及第四输水管37上均通过法兰连接有低位阀门341;为了便于排出低位水箱3内的污渍,本实施例中低位水箱3底壁螺纹连接有第三排污阀38与第四排污阀39,第三排污阀38内腔与第三储水腔32连通,第四排污阀39内腔与第四储水腔33连通。
参照图2,高位水箱2内腔一体连接有第一隔板21,第一隔板21将高位水箱2内腔分为第一储水腔22和第二储水腔23,第二进水段12远离第一进水段11的端部通过三通安装有第一引水管24和第二引水管25,第一引水管24与第二引水管25均与高位水箱2顶壁焊接,第一引水管24内腔与第一储水腔22连通,第二引水管25内腔与第二储水腔23连通,高区出水管5上通过三通安装有第一输水管26与第二输水管27,第一输水管26与第二输水管27均与高位水箱2底壁焊接,第一输水管26内腔与第一储水腔22连通,第二输水管27内腔与第二储水腔23连通,第一引水管24、第二引水管25、第一输水管26以及第二输水管27上均通过法兰连接有高位阀门241;为了便于排出高位水箱2内的污渍,本实施例中高位水箱2底壁通过法兰连接有第一排污阀28与第二排污阀29,第一排污阀28内腔与第一储水腔22连通,第二排污阀29内腔与第二储水腔23连通。
参照图1,为了充足使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第二进水段12上焊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一端位于低位水箱3与增压泵4之间,另一端位于高位水箱2与增压泵4之间,且与第二进水段12焊接;连接管7上通过法兰安装有第一阀门71,第二进水段12上通过法兰安装有第二阀门121,第二阀门121位于连接管7端部与增压泵4之间。
参照图1,为了便于过滤第一进水段11中的杂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段11上螺纹连接有过滤器13;为了便于对第一进水段11中的水消毒,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段11上螺纹连接有紫外线消毒器14;为了便于检测第一进水段11的水压,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段11上安装有压力表15。
参照图2,为了便于检测高位水箱2与低位水箱3中的液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水腔22侧壁、第二储水腔23侧壁、第三储水腔32侧壁以及第四储水腔33侧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液位传感器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联合供水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供水装置正常使用时,市政供水管网中的水流入第一进水段11,通过过滤器13、紫外线消毒器14对第一进水段11中的水进行过滤与消毒,通过低位阀门341的启闭,第一进水段11中的水通过第三引水管34流入第三储水腔32中或通过第四引水管35流入第四储水腔33中,第三储水腔32中的水通过第三输水管36流入低区出水管6中或第四储水腔33中的水通过第四输水管37流入低区出水管6中,以便于对低区居民进行供水;同时,低区出水管6中的水通过增压泵4抽送至第二进水段12,通过高位阀门241的启闭,第二进水段12中的水通过第一引水管24流入第一储水腔22中或通过第二引水管25流入第二储水腔23中,第一储水腔22中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26流入高区出水管5中或第二储水腔23中的水通过第二输水管27流入高区出水管5中,以便于对高区居民进行供水。
通过观察压力表15上的数值,当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足以对高区居民进行供水时,打开第一阀门71,关闭第二阀门121与增压泵4,第二进水段12中的水通过连接管7流入第一引水管24或第二引水管25中,由于未使用增压泵4将水抽送至第一引水管24或第二引水管25中,节约了电能,同时充分地利用了市政供水管网的水压,具有节能增效的效果。
当需要对高位水箱2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关闭第一引水管24与第一输水管26上的高位阀门241,对第一储水腔22内壁进行清洗,在清洗第一储水腔22内壁时,通过第二储水腔23中的水对高区居民正常供水;当第一储水腔22清洗完之后,打开第一引水管24与第一输水管26上的高位阀门241,使得水存储于第一储水腔22中,然后关闭第二引水管25与第二输水管27上的高位阀门241,工作人员对第二储水腔23内壁进行清洗,由于通过第一储水腔22对高区居民正常供水,便于对高位水箱2清洗的同时不影响高区居民的用水;当需要对低位水箱3进行清洗时,工作人员关闭第三引水管34与第三输水管36上的低位阀门341,对第三储水腔32内壁进行清洗,在清洗第三储水腔32内壁时,通过第四储水腔33中的水对高区居民正常供水;当第三储水腔32清洗完之后,打开第三引水管34与第三输水管36上的低位阀门341,使得水存储于第三储水腔32中,然后关闭第四引水管35与第四输水管37上的低位阀门341,工作人员对第四储水腔33内壁进行清洗,由于通过第三储水腔32对低区居民正常供水,且对高位水箱2进行正常补水,便于对低位水箱3清洗的同时不影响低区居民的用水与高位水箱2的补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位水箱(2)、增压泵(4)以及高区出水管(5);
所述高位水箱(2)内腔设置有第一隔板(21),所述第一隔板(21)将所述高位水箱(2)内腔分为第一储水腔(22)和第二储水腔(23),所述进水管(1)端部设置有第一引水管(24)和第二引水管(25),所述第一引水管(24)内腔与第一储水腔(22)连通,所述第二引水管(25)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23)连通,所述高区出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输水管(26)与第二输水管(27),所述第一输水管(26)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22)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27)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23)连通,所述第一引水管(24)、第二引水管(25)、第一输水管(26)以及所述第二输水管(27)上均设置有高位阀门(241);
所述增压泵(4)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包括第一进水段(11)和第二进水段(12),所述第一引水管(24)与所述第二引水管(25)均和所述第二进水段(12)远离所述第一进水段(11)一端连接,所述增压泵(4)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段(12)上;
所述第一进水段(11)与所述第二进水段(12)之间设置有低位水箱(3),所述低位水箱(3)内腔设置有第二隔板(31),所述第二隔板(31)将所述低位水箱(3)内腔分为第三储水腔(32)和第四储水腔(33),所述第一进水段(11)一端设置有第三引水管(34)和第四引水管(35),所述第三引水管(34)内腔与第三储水腔(32)连通,所述第四引水管(35)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33)连通;
所述第二进水段(12)远离所述高位水箱(2)一端设置有低区出水管(6),所述低区出水管(6)上设置有第三输水管(36)与第四输水管(37),所述第三输水管(36)内腔与所述第三储水腔(32)连通,所述第四输水管(37)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33)连通,所述第三引水管(34)、第四引水管(35)、第三输水管(36)以及所述第四输水管(37)上均设置有低位阀门(3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段(12)上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一端位于所述低位水箱(3)与所述增压泵(4)之间,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高位水箱(2)与所述增压泵(4)之间,且与所述第二进水段(12)连接;
所述连接管(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1),所述第二进水段(1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21),所述第二阀门(121)位于所述连接管(7)端部与所述增压泵(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段(11)上设置有过滤器(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段(11)上设置有压力表(1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腔(22)侧壁、第二储水腔(23)侧壁、第三储水腔(32)侧壁以及所述第四储水腔(33)侧壁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水箱(2)底壁设置有第一排污阀(28)与第二排污阀(29),所述第一排污阀(28)内腔与所述第一储水腔(22)连通,所述第二排污阀(29)内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2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水箱(3)底壁设置有第三排污阀(38)与第四排污阀(39),所述第三排污阀(38)内腔与所述第三储水腔(32)连通,所述第四排污阀(39)内腔与所述第四储水腔(33)连通。
CN202223340915.6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Active CN218779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0915.6U CN21877958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40915.6U CN21877958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9580U true CN218779580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40915.6U Active CN218779580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9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0896U (zh) 一种污水自动收集排放装置
CN105564455A (zh) 紧凑式集便系统
CN107460934B (zh) 密闭式半真空排污系统
CN110015312A (zh) 列车及列车供水系统
CN218779580U (zh) 一种联合供水装置
CN203684387U (zh) 地铁专用型双水箱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
CN206693343U (zh) 护理床用真空集便器
CN205224256U (zh) 一种全自动泄压的污水提升器
CN104594441B (zh) 一种节能供水无负压管路
CN101122144A (zh) 自动循环供水的沼气公共厕所
CN205776547U (zh) 静音型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CN204826065U (zh) 一种二次供水系统
CN204826063U (zh) 一种二次供水稳流补偿系统
CN206503225U (zh) 干式污水泵站
CN214741927U (zh) 一种多重保护的自动化真空抽吸设备
CN205590483U (zh) 一种智能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214574540U (zh) 一种污水提升设备
CN111395487A (zh) 一种智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3926511U (zh) 一种带有水位监测功能的生活水箱
CN218212156U (zh) 水质自动监测站沉砂池抽取式排放装置
CN2195966Y (zh) 节水、定强度全自动虹吸式过滤器
CN211665906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提升装置
CN211200625U (zh) 一种简易真空集污装置
CN214884076U (zh) 一种承压循环式储水箱
CN213204309U (zh) 一种带有杀菌防负压功能的稳流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