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3845U - 清洁基站 - Google Patents

清洁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3845U
CN218773845U CN202222971815.7U CN202222971815U CN218773845U CN 218773845 U CN218773845 U CN 218773845U CN 202222971815 U CN202222971815 U CN 202222971815U CN 218773845 U CN218773845 U CN 21877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leaning
wind
water injection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1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栋
孟向伟
金静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1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基站,涉及清洁家具领域。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基站底座,基站底座设于基站本体的底部,且两者之间形成容纳仓体;基站本体包括注水装置、排污装置、清洗装置和烘干装置,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端头,排污装置包括排污端头,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端头,注水端头、排污端头及清洗端头均可升降地设于容纳仓体,基站底座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烘干装置连接;在清洁机器人位于容纳仓体的情况下,注水端头用于与注水口相对应,排污端头用于与排污口相对应,清洗端头用于与清洗口相对应,出风口用于与滚刷相对应。本申请能够解决人工清理清洁机器人给清洁工作带来不便等问题。

Description

清洁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清洁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清洁家具逐步进入智能化、机器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清洁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清洁机器人可以对多种家庭场景进行清洁工作,如,扫地、拖地、烘干等,有效减轻了人们在家居清洁方面的工作负担,缓解了人们在家居清洁过程中的劳累程度。
当前,一些清洁机器人采用人工加注清水、人工对清洁机器人的污水箱进行排污和清洗,并且,清洁机器人的滚刷在清洗过后需要人工晒干,无疑增加了用户劳动工作,倘若用户忘记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注水、排污、清洗、晒干等操作,会影响清洁机器人的清洁工作,给清洁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还会导致滚刷滋生细菌并发臭,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洁基站,能够解决人工清理清洁机器人给清洁工作带来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用于与清洁机器人配合,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基站底座,所述基站底座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体的底部,且两者之间形成一端设有开口的容纳仓体;
所述基站本体包括注水装置、排污装置、清洗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包括注水端头,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端头,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端头,其中,所述注水端头、所述排污端头及所述清洗端头均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容纳仓体的背离所述基站底座的一侧,所述基站底座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烘干装置连接;
在所述清洁机器人位于所述容纳仓体的情况下,所述注水端头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注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端头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排污口相对应,所述清洗端头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清洗口相对应,所述出风口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滚刷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返回至清洁基站的容纳仓体内,通过注水装置的注水端头为清洁机器人注水,以保证清洁机器人具有充足的清洁用水,通过排污装置的排污端头可以将清洁机器人污水箱中的清洁污水排出,并且通过清洗装置的清洗端头可以向污水箱内注入清洗用水,以实现对污水箱的清洗,保证污水箱的洁净,有效缓解了污水箱的内壁粘附杂质的问题,通过烘干装置的出风口可以向清洁机器人的滚刷吹风,以加快滚刷的干燥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滚刷长时间潮湿而滋生细菌最终导致滚刷发臭的问题。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可以实现自动为清洁机器人注水、排出污水、清洗污水箱、烘干滚刷等操作,可以无需人工参与劳动,增加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员劳动力,使清洁工作更加便捷,并且有效避免了人与垃圾的接触,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洁基站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洁基站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洁基站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站底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站底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站底座去掉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站底座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站底座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站底座;110-座体;111-外壳;112-底板;113-第一容纳腔体;114-第二容纳腔体;115-风道;1151-底壁;1152-顶壁;1153-第一挡风筋;1154-第二挡风筋;1155-第三挡风筋;1156-第四挡风筋;116-出风口;117-承载面;1171-凹槽;1172-倾斜面;118-第五挡风筋;120-防护壳;121-安装筋位;130-柔性套;
200-基站本体;210-注水装置;211-注水端头;220-排污装置;221-排污端头;230-清洗装置;231-清洗端头;240-烘干装置;241-风机;242-加热元件;250-充电装置;251-充电端头;
300-容纳仓体;310-开口;
410-第一升降装置;411-第一驱动齿轮;412-第一升降架;4121-第一齿条结构;413-第一传动齿轮;414-第二传动齿轮;420-第二升降装置;421-第二驱动齿轮;422-第二升降架;4221-第二齿条结构;
500-清洁机器人;510-注水口;520-排污口;530-清洗口;540-滚刷;550-充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清洁基站,用于与清洁机器人500配合,以便于为清洁机器人500进行排污、补水、清洗、烘干等操作。所公开的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200和基站底座100,其中,基站底座100设置于基站本体200的底部,且两者之间形成一端设有开口310的容纳仓体300,该容纳仓体300用于容纳清洁机器人500,也即,当清洁机器人500完成清洁作业后,或者需要进行排污、补水、清洗等操作时,其移动至容纳仓体300内,以便于通过清洁基站进行相应的操作。
参考图1,基站本体200包括注水装置210、排污装置220、清洗装置230和烘干装置240,其中注水装置210用于为清洁机器人500补充清洁用水,如,清水,或清水与清洁剂的混合液等,以保证清洁机器人500具有足够的清洁用水,从而保证清洁机器人500能够进行正常的清洁作业。排污装置220用于为清洁机器人500进行排污,具体地,当清洁机器人500清洁作业一段时间后,其污水箱内的污水达到一定液位,为防止污水箱内的污水外溢,需要定期通过排污装置220将污水箱内的污水排出,以保证后续清洁作业的正常进行。清洗装置230用于对污水箱进行清洗,以使污水箱洁净而使其内壁不会粘附垃圾。烘干装置240用于对清洁机器人500的滚刷540进行烘干处理,以防止滚刷540长时间潮湿而容易滋生细菌的情况发生。
参考图1、图2和图9,一些实施例中,注水装置210包括注水端头211,其可升降地设置于容纳仓体300的背离基站底座100的一侧,由此,在清洁机器人500完成清洁作业而需要回归至容纳仓体300内时,注水端头211首先上升,以避免清洁机器人500与注水端头211发生碰撞,待清洁机器人500完全进入容纳仓体300后,注水端头211下降,使得注水端头211能够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注水口510相对应,此时,启动注水装置210,以通过注水端头211向注水口510注入清洁用水,以使清洁机器人500的水箱内具有足够的清洁用水。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注水端头211可以与注水口510对接,以避免清洁用水泄漏。另外,注水装置210还可以包括注水泵和注水管道,注水管道连接注水泵和注水端头211,在注水泵的驱动作用下,外部的清洁用水沿着注水管道流动,并经由注水端头211和注水口510流入水箱,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500的清洁用水的补充。
排污装置220包括排污端头221,其可升降地设置于容纳仓体300的背离基站底座100的一侧,由此,在清洁机器人500完成清洁作业而需要回归至容纳仓体300内时,排污端头221首先上升,以避免清洁机器人500与排污端头221发生碰撞,待清洁机器人500完全进入容纳仓体300后,排污端头221下降,使得排污端头221能够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排污口520相对应,此时,启动排污装置220,使得污水箱内的污水通过排污口520被排污端头221抽出,从而可以实现对污水箱的清空,以便于为后续清洁作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排污端头221可以经由排污口520延伸至污水箱内部,以便于抽出污水箱内的污水。另外,排污装置220还可以包括排污泵和排污管道,排污管道连接排污泵和排污端头221,在排污泵的驱动作用下,污水箱内的污水沿着排污端头221和排污管道被抽出,从而可以实现对污水箱的排空。
清洗装置230包括清洗端头231,其可升降地设置于容纳仓体300的背离基站底座100的一侧,由此,在清洁机器人500完成清洁作业而需要回归至容纳仓体300内时,清洗端头231首先上升,以避免清洁机器人500与清洗端头231发生碰撞,待清洁机器人500完全进入容纳仓体300后,清洗端头231下降,使得清洗端头231能够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清洗口530相对应,此时,启动清洗装置230,使得清洗用水通过清洗端头231进入清洗口530,该清溪口与污水箱连通,从而可以实现对污水箱的清洗,以保证污水箱的洁净,避免污水箱的内壁长时间粘附垃圾而导致清洁机器人500产生异味。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清洗端头231可以与清洗口530对接,以防止清洗用水泄漏。另外,清洗装置230还可以包括清洗泵和清洗管道,清洗管道连接清洗泵和清洗端头231,在清洗泵的驱动作用下,外部的清洗用水沿着清洗管道和清洗端头231进入污水箱,从而实现对污水箱的清洗,保证污水箱内的洁净度。
参考图3和图6,为实现对滚刷540的烘干作用,基站底座100设有出风口116,该出风口116与烘干装置240连接,且出风口116用于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滚刷540相对应,如此,通过烘干装置240产生的烘干气体可以经由出风口116吹向滚刷540,以加快滚刷540的干燥速度,从而可以使滚刷540在短时间内干燥,进而可以有效缓解滚刷540长时间潮湿而易生细菌的问题。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机器人500可以自带滚刷540清洗系统,其在清洁作业完成后,可以通过滚刷540清洗系统对滚刷540进行清洗,以保证滚刷540洁净,而后可以通过烘干装置240产生的气体对滚刷540进行烘干,以加快滚刷540的干燥速度。有关滚刷540清洗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原理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清洁机器人500进行清洁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返回至清洁基站的容纳仓体300内,通过注水装置210的注水端头211为清洁机器人500注水,以保证充足的清洁用水,通过排污装置220的排污端头221可以将清洁机器人500的污水箱中吸附的清洁污水排出,并且通过清洗装置230的清洗端头231可以向污水箱内注入清洗用水,以实现对污水箱的清洗,保证污水箱的洁净,有效缓解污水箱的内壁粘附杂质的问题,通过烘干装置240的出风口116可以向清洁机器人500的滚刷540吹风,以加快滚刷540的干燥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滚刷540长时间潮湿而滋生细菌,最终导致滚刷540发臭的问题。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可以实现自动为清洁机器人500注水、排出污水、清洗污水箱、烘干滚刷540等操作,可以无需人工参与劳动,增加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员劳动力,并且有效避免了人与垃圾的接触,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考图1和图2,为实现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的升降,清洁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一升降装置410,该第一升降装置410设置于基站本体200,并位于容纳仓体300的上方,而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均与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升降端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升降端可以同时带动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作升降运动,既可以保证清洁机器人500不会与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发生碰撞,又可以保证清洁基站对清洁机器人500的注水和清洗操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洁基站还可以包括两组第一升降装置410,其中一组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升降端与注水端头211连接,以带动注水端头211作升降运动,另一组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升降端与清洗端头231连接,以带动清洗端头231作升降运动。
为了保证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能够顺畅升降,容纳仓体300的顶面设有第一避让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避让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升降装置410用于驱动注水端头211经过第一避让孔移动至容纳仓体300之内或移动至容纳仓体300之外,第一升降装置410还用于驱动清洗端头231经过第二避让孔移动至容纳仓体300之内或容纳仓体300之外。基于此,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孔,可以保证注水端头211下降后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注水口510对接,以向清洁机器人500的水箱注水,通过设置第二避让孔,可以保证清洗端头231下降后与清洁机器人500的清洗口530对接,以向清洁机器人500的污水箱内注水,实现对污水箱的清洗。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升降装置41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齿轮411和第一升降架412,其中,第一升降架412与基站本体200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架412设有沿升降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结构4121,该第一齿条结构4121与第一驱动齿轮411相啮合,而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分别连接于第一升降架412的两侧。除此以外,第一驱动齿轮411可以与第一旋转驱动件(如,电机、马达等)传动连接。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第一驱动齿轮411旋转可以带动第一齿条结构4121升降,从而通过第一升降架412带动注水端头211和清洗端头231同步升降,以便于为清洁机器人500补水和清洗污水箱。
为提高第一升降装置41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升降装置410还可以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13和第二传动齿轮414,且第一传动齿轮413和第二传动齿轮414均可旋转地设置于基站本体200;相应地,第一升降架412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齿条结构4121和第二齿条结构4221,其中,第一传动齿轮413与其中一个第一齿条结构4121相啮合,第二传动齿轮414与另一个第一齿条结构4121相啮合。基于此,通过第一传动齿轮413与第一齿条结构4121相啮合,以及第二传动齿轮414与第二齿条结构4221相啮合,可以实现对第一升降架412的支撑作用,使得第一升降架412在升降过程中可以受到第一传动齿轮413和第二传动齿轮414的限位作用,进而可以提高第一升降架412的升降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装置410还可以为伸缩装置,具体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电动缸等,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升降架412的升降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具体结构。
参考图1和图2,为了实现排污端头221的升降,清洁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二升降装置420,该第二升降装置420设置于基站本体200,并位于容纳仓体300的上方,而排污端头221与第二升降装置420的升降端连接,如此,通过第二升降装置420的升降端可以带动排污端头221作升降运动,既可以保证清洁机器人500不会与排污端头221发生碰撞,又可以保证对清洁机器人500的排污操作。
为了保证排污端头221能够顺畅升降,容纳仓体300的顶面还可以设有第三避让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升降装置420用于驱动排污端头221经过第三避让孔移动至容纳仓体300之内或移动至容纳仓体300之外。基于此,通过设置第三避让孔可以保证排污端头221下降后可以经由排污口520延伸至污水箱中,以便于排出污水箱中的污水。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二升降装置42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齿轮421和第二升降架422,其中,第二升降架422与基站本体200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架422设有沿升降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结构4221,该第二齿条结构4221与第二驱动齿轮421相啮合,而排污端头221连接于第二升降架422。除此以外,第二驱动齿轮421可以与第二旋转驱动件(如,电机、马达等)传动连接。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第二驱动齿轮421旋转可以带动第二齿条结构4221升降,从而通过第二升降架422带动排污端头221升降,以便于为污水箱排污。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420还可以为伸缩装置,具体可以是,气缸、液压缸、电动缸等,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升降架422的升降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二升降装置420的具体结构。
参考图2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烘干装置240可以包括风机241和加热元件242,相应地,基站底座100设有风道115,该风道115沿清洁机器人500进出容纳仓体300的方向延伸,并与出风口116连通,风机241的出风端与风道115的背离出风口116的一端连接,加热元件242设置于风道115。基于此,通过风机241鼓入风道115中的气体可以沿着风道115流动,并且在经过加热元件242时,受到加热元件242的加热作用,使得气体温度上升,升温后的气体最终经由出风口116吹向滚刷540,以实现对滚刷540的烘干作用。
基于上述设置,在风机241的作用下,气体沿着风道115流动至出风口116,并经由出风口116吹向滚刷540,与此同时,气体在风道115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到加热元件242的加热作用,从而可以向滚刷540吹热风,以加快滚刷540中含有水分的蒸发,从而可以缩短滚刷540的干燥时间,以避免滚刷540长时间潮湿而容易滋生细菌,进而保证了家庭环境的良好。
继续参考图7,为实现对风机241和加热元件242的安装,基站底座100可以设有第一容纳腔体113和第二容纳腔体114,其中,第一容纳腔体113设置于风道115的背离出风口116的一端处,并与风道115连通,风机241则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体113内。基于此,通过第一容纳腔体113可以为风机241提供安装空间,并且可以使风机241输出的气体流入风道115中,以便于使气体通过风道115传输至预设位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容纳腔体113可以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将风机241的进风口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便于使外界气体能够经由进气口进入第一容纳腔体113,并经由进风口进入风机241。
第二容纳腔体114设置于风道115的位于第一容纳腔体113与出风口116之间的区域,并与风道115连通,加热元件242则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体114内。基于此,通过第二容纳腔体114可以为加热元件242提供安装空间,并且在气体沿风道115流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热元件242对气体进行加热,使气体升温,从而可以使出风口116吹出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即,吹出热风,通过向滚刷540吹热风可以加快滚刷540的干燥速度,以避免滚刷540长时间存水而容易滋生细菌,保证了滚刷540的正常使用,并且保证了家庭环境的良好性。另外,加热元件242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体114中,还可以方便拆装和整理线束。
考虑到基站底座100用于与清洁机器人500配合,在一些情况下,清洁机器人500回归到容纳仓体300内时,其位于基站底座100上部,通过基站底座100对清洁机器人500进行承载。其中,基站底座100可以具有承载面117,该承载面117用于承载清洁机器人500。示例性地,承载面117可以为平面,当然,承载面117还可以为非平面。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承载面117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凹槽1171,通过凹槽1171可以为清洁机器人500的滚刷540提供容纳空间,并且,在清洗滚刷540时,凹槽1171还可以收集清洗污水,以防止清洗污水随意流动而影响环境,通过凹槽1171收集的清洗污水可以被输送至其他装置,以便于储存或处理。
为了提高对滚刷540的干燥效率,凹槽1171的邻近容纳仓体300的开口310的一端可以设有倾斜面1172,该倾斜面1172用于与位于凹槽1171中的滚刷540相对设置,且出风口116开设于倾斜面1172。具体地,当清洁机器人500移动至与基站底座100相配合时,即,清洁机器人500移动至基站底座100上方,通过承载面117进行承载,滚刷540位于凹槽1171中,且滚刷540靠近凹槽1171的一端,如此,位于凹槽1171一端的倾斜面1172则能够与滚刷540相对,从而可以改变出风方向,使出风口116能够向滚刷540吹送热风,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风速,进而可以加快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示例性地,凹槽1171的槽底面与倾斜面1172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是100°至170°,具体包括100°、110°、120°、130°、140°、150°、160°、170°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度数。
基于上述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倾斜面1172限制清洗污水流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倾斜面1172至少部分与滚刷540相对,以保证经由出风口116吹出的热风能够与滚刷540接触,以提高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可选地,出风口116可以位于滚刷540的外侧,也即,在清洁机器人500与基站底座100配合的情况下,清洁机器人500的前端朝向基站底座100的内部,而出风口116位于滚刷540的后部。此种设置可以提高空气对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烘干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6可以位于容纳仓体300的开口310的外侧,该种设置有利于空气流通,在一定出程度上可以提高对滚刷540的烘干效率。
参考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底座100可以包括座体110,该座体110可以包括底壁1151、顶壁1152、第一挡风筋1153、第二挡风筋1154、第三挡风筋1155和第四挡风筋1156,其中,底壁1151与顶壁1152间隔设置,示例性地,底壁1151可以与水平面平行,当然还可以不平行,顶壁1152可以与水平面平行,当然还可以不平行,只要能够保证底壁1151与顶壁1152之间相隔一定间距即可,以便于供气体流动。
第一挡风筋1153与第二挡风筋1154间隔设置,且两者均连接于底壁1151与顶壁1152之间,如此,通过第一挡风筋1153和第二挡风筋1154可以对两侧进行封堵,从而可以使底壁1151、顶壁1152、第一挡风筋1153和第二挡风筋1154共同围设成第一风道段,该第一风道段连接于第一容纳腔体113与第二容纳腔体114之间。基于此,位于第一容纳腔体113内的风机241的出风端可以经由第一风道段流动至第二容纳腔体114,以通过位于第二容纳腔体114中的加热元件242对气体进行加热。
示例性地,沿第一容纳腔体113至第二容纳腔体114的方向,第一挡风筋1153与第二挡风筋1154之间的间距可以逐渐增大,从而可以使进入到第二容纳腔体114的气体的扩散面积(或体积)增大,以增加气体与加热元件242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加热元件242对气体的加热效率,保证气体能够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以便于提高对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同样地,第三挡风筋1155与第四挡风筋1156间隔设置,且两者均连接于底壁1151与顶壁1152之间,如此,通过第三挡风筋1155和第四挡风筋1156可以对两侧进行封堵,从而可以使底壁1151、顶壁1152、第三挡风筋1155和第四挡风筋1156共同围设成第二风道段,该第二风道段连接于第二容纳腔体114与出风口116之间。基于此,经由第二容纳腔体114内的加热元件242加热后的气体可以经由第二风道段流动至出风口116,以通过出风口116吹向滚刷540,实现对滚刷540的烘干处理。
为了增加热风与滚刷540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干燥效率,风道115的端部可以设有多个出风口116,且多个出风口116沿滚刷540的轴向方向排布,如此,通过多个出风口116可以向整个滚刷540吹拂热风,从而增加了热风与滚刷540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烘干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116还可以为长条形口,长条形口的长度方向与滚刷540的轴向方向平行,此种方式同样可以增加热风与滚刷540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烘干效率。
为了适应多个出风口116或长条形的出风口116,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容纳腔体114至出风口116的方向,第三挡风筋1155与第四挡风筋1156之间的间距可以逐渐增大,从而可以使被输送至出风口116的气体的扩散面积(或体积)增大,进而可以扩大出风面积,以增加热风与滚刷540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提高对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参考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5内可以设有第五挡风筋118,该第五挡风筋118与出风口116对应设置,且第五挡风筋118沿第一方向逐渐朝向靠近出风口116的方向倾斜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为清洁机器人500移出容纳仓体300的方向。基于此,风道115中的气体在流动至第五挡风筋118处时,受到第五挡风筋118的疏导作用,使气体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可以促进气体朝向出风口116流动,以加快气体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气体对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示例性地,第五挡风筋118与风道115的底壁1151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的范围可以是100°至170°,具体包括100°、110°、120°、130°、140°、150°、160°、170°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度数。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挡风筋118的倾斜角与倾斜面1172的倾斜角可以相等,以保证流道的横截面积足够大;当然,第五挡风筋118的倾斜角与倾斜面1172的倾斜角还可以不相等,可以是第五挡风筋118的倾斜角大于倾斜面1172的倾斜角,此时,气体在流动至第五挡风筋118与倾斜面1172之间时,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气体的流速增大,从而可以提高出风口116处的气体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气体对滚刷540的干燥效率。
参考图4和图7,为实现对加热元件242的安装及保护作用,基站底座100还可以包括防护壳120,该防护壳12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体114中,加热元件242设置于防护壳120内。通过防护壳120可以对加热元件242进行保护,以防止外界因素影响加热元件242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防护壳120还可以缓解加热元件242产生的热量向外传递,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基站底座100出现局部高温的问题。
参考图8,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壳120的内壁可以设有安装筋位121,加热元件242装配至安装筋位121。基于此,通过安装筋位121可以对加热元件242进行固定,以防止加热元件242随意移动而产生碰撞噪声及零件损坏。
另外,防护壳120可拆卸地安装至座体110,以方便防护壳120及加热元件242的拆装,方便对加热元件242进行维修或更换。可选地,防护壳120可以通过螺钉安装至座体110,以便于拆装。
示例性地,防护壳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以便于拆装。
为了进一步缓解基站底座100局部出现高温的问题,基站底座100还可以包括隔热层(图中未示出),该隔热层覆盖于加热元件242的外表面或防护壳120的外表面。基于此,通过隔热层可以有效阻隔加热元件242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可以缓解基站底座100局部出现高温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热量损耗,以保证对气体的加热效果;另外,相比于座体110的整个底板112采用隔热材料的方式,通过设置隔热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保证隔热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示例性地,隔热层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使得隔热层可以承受加热元件242产生的高温,而避免了隔热层受到高温作用而发生损坏。
参考图4和图6,为了缓解风机241的振动问题,基站底座100还可以包括柔性套130,该柔性套13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体113内,并套设于风机241的外侧。基于此,通过柔性套130可以对风机241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少风机241振动带来的噪声或零件损坏。示例性地,柔性套130可以采用硅胶材质,以使柔性套130具有较佳的缓冲、减震效果。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座体110可以包括外壳111和底板112,其中,第一容纳腔体113、第二容纳腔体114和风道115均设置于外壳111,底板112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111,并对第一容纳腔体113、第二容纳腔体114及风道115进行密封和遮挡。基于此,通过底板112可以对位于第一容纳腔体113内的风机241,以及对位于第二容纳腔体114内的加热元件242进行遮盖,以提高座体110的整体美观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防止外界因素干扰风机241及加热元件242正常工作。
另外,底板112与外壳111可相对拆卸,以方便对风机241及加热元件242的维修或更换。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底板112可以作为风道115的底壁1151,当然,当风道115具有独立的底壁1151时,底板112还可以对风道115进行遮盖,以保证座体110的美观性。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的用于移入清洁机器人500的一端设有爬坡轨道以及左右限位结构,通过爬坡轨道可以方便于清洁机器人500移动至容纳仓体300内,通过左右限位结构可以限制清洁机器人500的移动方位,以保证其移动至适当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注水端头211与注水口510不对应、清洗端头231与清洗口530不对应、排污端头221与排污口520不对应、出风口116与滚刷540不对应、充电端头251与充电接头550不对应等情况发生。
参考图1至图3,为了实现对清洁机器人500充电,以保证其正常的清洁工作,基站本体200还可以包括充电装置250,充电装置250包括充电端头251,该充电端头251设置于容纳仓体300的远离开口310的侧壁,在清洁机器人500位于容纳仓体300的情况下,充电端头251用于与清洁机器人500的充电接头550接触。基于此,可以实现对清洁机器人500的充电,以保证清洁机器人500的清洁作业续航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端头251位于容纳仓体300的远离开口310的侧壁,而注水端头211、清洗端头231和排污端头221均位于容纳仓体300的背离基站底座100的侧面,由此,可以使充电端头251与注水端头211、清洗端头231和排污端头221均分隔开,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液体滴落在充电端头251上而造成危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头251可以包括弹片和触片,触片设置在弹片上,在清洁机器人500移动至容纳仓体300内时,其充电接头550与触片接触,且随着清洁机器人500继续移动,弹片产生弹性变形,在弹片的弹力作用下,触片可以与充电接头550良好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除此以外,清洁基站还可以包括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端头,其设置在容纳仓体300内,当清洁机器人500移入容纳仓体300时,检测端头可以检测到清洁机器人500的存在,从而接通检测电路,此时,检测电路变可以接通充电回路,以便于为清洁机器人500充电。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检测电路及充电回路的具体形式及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性,注水端头211、清洗端头231、排污端头221均可以设置软胶,以便于与注水口510、清洗口530和排污口520分别对应密封,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泄露。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排污端头221通过软胶与排污口520密封对接时,则无需将排污端头221延伸至污水箱内,此时,可以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污水箱内的污水抽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清洁基站,用于与清洁机器人(500)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200)和基站底座(100),所述基站底座(100)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体(200)的底部,且两者之间形成一端设有开口(310)的容纳仓体(300);
所述基站本体(200)包括注水装置(210)、排污装置(220)、清洗装置(230)和烘干装置(240),所述注水装置(210)包括注水端头(211),所述排污装置(220)包括排污端头(221),所述清洗装置(230)包括清洗端头(231),其中,所述注水端头(211)、所述排污端头(221)及所述清洗端头(231)均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背离所述基站底座(100)的一侧,所述基站底座(100)设有出风口(116),所述出风口(116)与所述烘干装置(240)连接;
在所述清洁机器人(500)位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情况下,所述注水端头(211)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注水口(510)相对应,所述排污端头(221)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排污口(520)相对应,所述清洗端头(231)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清洗口(530)相对应,所述出风口(116)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滚刷(540)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还包括第一升降装置(410),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10)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体(200),并位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上方,所述注水端头(211)和所述清洗端头(231)均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10)的升降端连接;
所述容纳仓体(300)的顶面设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10)用于驱动所述注水端头(211)经过所述第一避让孔移动至所述容纳仓体(300)之内或之外,以及驱动所述清洗端头(231)经过所述第二避让孔移动至所述容纳仓体(300)之内或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10)包括第一驱动齿轮(411)和第一升降架(412);
所述第一升降架(412)与所述基站本体(20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架(412)设有沿升降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结构(4121),所述第一齿条结构(4121)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411)相啮合;
所述注水端头(211)和所述清洗端头(23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架(41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410)还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13)和第二传动齿轮(414),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3)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4)均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体(200);
所述第一升降架(412)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齿条结构(412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3)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齿条结构(4121)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14)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齿条结构(4121)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本体(200)还包括第二升降装置(420),所述第二升降装置(420)设置于所述基站本体(200),并位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上方,所述排污端头(221)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420)的升降端连接;
所述容纳仓体(300)的顶面设有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420)用于驱动所述排污端头(221)经过所述第三避让孔移动至所述容纳仓体(300)之内或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420)包括第二驱动齿轮(421)和第二升降架(422);
所述第二升降架(422)与所述基站本体(20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架(422)设有沿升降方向延伸的第二齿条结构(4221),所述第二齿条结构(4221)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421)相啮合;
所述排污端头(221)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架(4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240)包括风机(241)和加热元件(242),所述基站底座(100)设有风道(115),所述风道(115)沿所述清洁机器人(500)进出所述容纳仓体(30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出风口(116)连通;
所述风机(241)的出风端与所述风道(115)的背离所述出风口(116)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元件(242)设置于所述风道(1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座(100)设有第一容纳腔体(113)和第二容纳腔体(114),所述第一容纳腔体(113)设置于所述风道(115)的背离所述出风口(116)的一端处,并与所述风道(115)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体(114)设置于所述风道(115)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113)与所述出风口(116)之间的区域,并与所述风道(115)连通;
所述风机(241)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113),所述加热元件(24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11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座(100)具有用于承载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承载面(117);
所述承载面(117)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凹槽(1171),所述凹槽(1171)的邻近所述容纳仓体(300)的开口(310)的一端设有倾斜面(1172),所述倾斜面(1172)用于与所述滚刷(540)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116)设置于所述倾斜面(117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座(100)包括底壁(1151)、顶壁(1152)、第一挡风筋(1153)、第二挡风筋(1154)、第三挡风筋(1155)和第四挡风筋(1156);
所述底壁(1151)与所述顶壁(115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风筋(1153)与所述第二挡风筋(1154)间隔设置,且两者均连接于所述底壁(1151)与所述顶壁(1152)之间,以使所述底壁(1151)、所述顶壁(1152)、所述第一挡风筋(1153)和所述第二挡风筋(1154)共同围设成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113)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114)之间;
所述第三挡风筋(1155)与所述第四挡风筋(1156)间隔设置,且两者均连接于所述底壁(1151)与所述顶壁(1152)之间,以使所述底壁(1151)、所述顶壁(1152)、所述第三挡风筋(1155)和所述第四挡风筋(1156)共同围设成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二风道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114)与所述出风口(116)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15)内设有第五挡风筋(118),所述第五挡风筋(118)与所述出风口(116)对应设置;
所述第五挡风筋(118)沿第一方向逐渐朝向靠近所述出风口(116)的方向倾斜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移出所述容纳仓体(300)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15)的一端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116),多个所述出风口(116)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滚刷(540)的轴向方向平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6)位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开口(310)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座(100)还包括防护壳(120)和隔热层;
所述防护壳(12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体(114)中,所述加热元件(242)设置于所述防护壳(120)内;
所述隔热层覆盖于所述加热元件(242)的外表面和/或所述防护壳(120)的外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20)的内壁设有安装筋位(121),所述加热元件(242)装配至所述安装筋位(121);
和/或,所述防护壳(120)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基站底座(100)。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座(100)还包括柔性套(130);
所述柔性套(13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体(113)内,并套设于所述风机(241)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本体(200)还包括充电装置(250),所述充电装置(250)包括充电端头(251),所述充电端头(251)设置于所述容纳仓体(300)的远离开口(310)的侧壁;
在所述清洁机器人(500)位于所述容纳仓体(300)内的情况下,所述充电端头(251)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500)的充电接头(550)接触。
CN202222971815.7U 2022-11-03 2022-11-03 清洁基站 Active CN21877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1815.7U CN218773845U (zh) 2022-11-03 2022-11-03 清洁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1815.7U CN218773845U (zh) 2022-11-03 2022-11-03 清洁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3845U true CN218773845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1815.7U Active CN218773845U (zh) 2022-11-03 2022-11-03 清洁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3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1762A (zh) 一种集成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584052U (zh) 一种立式清洗机
CN218773845U (zh) 清洁基站
CN207996840U (zh) 一种高效节能框子清洗机
CN115644753A (zh) 清洁基站
CN112790111A (zh) 养猪用多功能刮粪机
CN204780308U (zh) 波轮洗衣机
CN214850388U (zh) 一种电缆敷设用装配式电缆沟
CN209770258U (zh) 地刷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221050539U (zh) 一种青储饲料的储备箱
CN209042933U (zh) 一种鸡鸭养殖粪便处理烘干设备
CN207820445U (zh) 一种车道工控机用外置散热扇防尘机壳
CN220648829U (zh) 一种口腔手机干燥架
CN210244292U (zh) 一种电力调度工作台冷却装置
CN212916781U (zh) 一种铝壳数码电池铝壳清洗装置
CN216126263U (zh) 一种培养箱清洗装置
CN213756288U (zh) 一种虾苗养殖用排污结构
CN214628375U (zh) 一种可倾斜式药用植物用多层栽培结构
CN213219475U (zh) 一种中医治疗用针灸银针快速消毒装置
CN217447641U (zh) 维护站
CN215935297U (zh) 一种防水效果优异的充电宝外壳
CN217554735U (zh) 一种木质纤维防水存放装置
CN210316694U (zh) 一种密封式具有吸尘功能的集尘房
CN219679507U (zh) 一种鸡蛋输送装置
CN218009614U (zh) 一种无人清扫机器人用快换式内垃圾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