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1355U - 竖式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竖式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1355U
CN218771355U CN202222850800.5U CN202222850800U CN218771355U CN 218771355 U CN218771355 U CN 218771355U CN 202222850800 U CN202222850800 U CN 202222850800U CN 218771355 U CN218771355 U CN 218771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main body
accommodating part
vertica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50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轩
赵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850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1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1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1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式充电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充电主体、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上的容置部;所述充电主体内部具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充电主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接触的充电区域;所述容置部凸出在所述充电主体的所述表面下端,所述充电区域延伸至所述容置部的容置槽内;并且,所述容置部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底面的排灰孔。本实用新型的竖式充电装置,设置容置部和无线充电单元配合,实现对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通过容置部供移动电子设备竖向定位其中;无线充电方式省去了对充电线的需求,满足移动电子设备的随时充电需求。

Description

竖式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竖式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方式大多为无线磁吸、USB接口、插头形式,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比如机场、公交车站台、出租车、高铁站、火车站、商场等,基本都是USB接口或者插头充电的形式。然而,也有很多情况下人们出门没带数据线,或者有些手机的充电线更新换代,公共场所常见的USB接口已不能使用,比如苹果12以后版本的充电器,两端都是lightning接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满足无线充电需求的竖式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竖式充电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充电主体、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上的容置部;所述充电主体内部具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充电主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接触的充电区域;
所述容置部凸出在所述充电主体的所述表面下端,所述充电区域延伸至所述容置部的容置槽内;并且,所述容置部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底面的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以及所述无线充电单元;
所述主体外壳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充电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容置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容置部包括顶部开放的壳体,所述壳体以一侧开放设置并以该开放侧朝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单元包括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电连接且相叠置的电路板;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竖向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内,并以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朝向所述充电区域所在侧。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包括隔磁片、设置在所述隔磁片上的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隔磁片上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元件。
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有两个,两个无线充电线圈沿着所述隔磁片表面排开设置并且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主体外壳包括相对配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充电区域设置在所述前壳体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前壳体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板,所述后壳体为金属制成的散热板;
所述前壳体的内表面设有散热材料层,所述散热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内表面和充电线圈组件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所述插接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上方;
所述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充电线插接的插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插接结构包括USB接口和/或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容置部和无线充电单元配合,实现对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通过容置部供移动电子设备竖向定位其中;无线充电方式省去了对充电线的需求,满足移动电子设备的随时充电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竖式充电装置适用于各种公共场合以及家庭内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充电线圈组件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充电主体10、设置在充电主体10上的容置部20。充电主体10用于对移动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容置部20用于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00,使其定位在充电主体10的一侧。
其中,充电主体10内部具有无线充电单元30,从而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对移动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无需充电线的连接。充电主体10的表面上设有充电区域,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100接触,同时也便于移动电子设备100与无线充电单元30对应,实现有效的无线充电。
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部20凸出在充电主体10的表面下端,充电区域延伸至容置部20的容置槽内,从而当移动电子设备100贴至充电区域一侧时,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下端可容置到容置部20的容置槽内,以固定在充电主体10一侧,无需额外的台面去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00。
此外,容置部20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底面的排气孔21,用于排气散热。
具体地,充电主体10包括主体外壳以及无线充电单元30。主体外壳内部具有腔室以容置无线充电单元30。该主体外壳40为具有一定底面面积的多边形结构或者弧形结构、异形结构等等,例如可为图1所示的长方体结构,利于主体外壳以立置状态进行稳定放置。
主体外壳可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充电区域形成在第一表面上;容置部20设置在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的下端。无线充电单元30在主体外壳与充电区域所在位置正对。容置部20包括顶部开放的壳体,壳体以一侧开放设置并以该开放侧朝向连接在第一表面上,壳体的内部空间即形成容置槽。
主体外壳上还设有分别用于与火线和零线连接的接头(未图示),优选设置在主体外壳的第二表面。当将竖式充电装置安装在公共场合或者家庭内各设定位置后,通过接头分别连接火线和零线,实现竖式充电装置与市电连接。
主体外壳进一步可包括相对配合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的外表面即形成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后壳体12的外表面即形成主体外壳的第二表面。充电区域设置在前壳体11的外表面上。容置部20可一体设置在前壳体11上,或者通过粘胶、连接件等连接在前壳体11的外表面下端。
无线充电单元30在对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时,通过接头接入市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单元30可包括充电线圈组件31、与充电线圈组件31电连接且相叠置的电路板32;电路板32上设有无线充电主控芯片。整个无线充电单元30以竖向状态设置在主体外壳内,并以充电线圈组件31朝向充电区域所在侧。
充电线圈组件31进一步包括隔磁片311、设置在隔磁片311上的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线圈312、设置在隔磁片311上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元件313。隔磁片311能迅速增强无线充电线圈312的电感值,减少电流发热量,使得电磁能最大效率的转换为电能。温度感应元件313用于感应所在隔磁片311及周围温度变化,在温度过高(达到设定高值)时可通过电路板32控制停止充电。
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无线充电线圈312设有两个,两个无线充电线圈312沿着隔磁片311表面排开设置并且部分重叠。两个无线充电线圈312的排开设置,可以增大感应区域,以便更好地适配不同大小机型的移动电子设备。
结合无线充电单元30的设置,主体外壳的前壳体11优选为塑料材料(例如PC+ABS等)制成的绝缘板,前壳体11的内表面设有散热材料层(如PCM)111,散热材料层111分别与内表面和充电线圈组件31相贴合,起到散热作用。后壳体12优选为具有优良散热性能的金属制成的散热板;无线充电单元30以其电路板32朝向后壳体12,电路板32上进一步可设置导热凝胶进行散热。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竖式充电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充电主体10、设置在充电主体10上的容置部20。充电主体10用于对移动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容置部20用于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00,使其定位在充电主体10的一侧。
其中,充电主体10内部具有无线充电单元30和用于有线充电的插接模块40,从而可通过无线或有线充电方式对移动电子设备100进行充电。
对应无线充电单元30,充电主体10的表面上设有充电区域,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100接触,同时也便于移动电子设备100与无线充电单元30对应,实现有效的无线充电。
参考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部20凸出在充电主体10的表面下端,充电区域延伸至容置部20的容置槽内,从而当移动电子设备100贴至充电区域一侧时,移动电子设备100的下端可容置到容置部20的容置槽内,以固定在充电主体10一侧,无需额外的台面去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00。
此外,容置部20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底面的排灰孔21,用于排灰、易于清洁、散热。
具体地,充电主体10包括主体外壳、无线充电单元30以及插接模块40。主体外壳内部具有腔室以容置无线充电单元30和插接模块40。该主体外壳40为具有一定底面面积的多边形结构或者弧形结构、异形结构等等,例如可为图1所示的长方体结构,利于主体外壳以立置状态进行稳定放置。
主体外壳可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充电区域形成在第一表面上;容置部20设置在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的下端。无线充电单元30在主体外壳与充电区域所在位置正对。插接模块在主体外壳内位于无线充电单元的上方。
容置部20包括顶部开放的壳体,壳体以一侧开放设置并以该开放侧朝向连接在第一表面上,壳体的内部空间即形成容置槽。
主体外壳进一步可包括相对配合的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壳体11的外表面即形成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后壳体12的外表面即形成主体外壳的第二表面。充电区域设置在前壳体11的外表面上。容置部20可一体设置在前壳体11上,或者通过粘胶、连接件等连接在前壳体11的外表面下端。
无线充电单元30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方式等均可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设有用于有线充电的插接模块40,使得该竖式充电装置不仅满足无充电线的充电需求,同样满足充电线连接的有线充电需求。
对应插接模块40,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上(即前壳体11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插接模块40电连接的插接结构50,用于充电线插接。插接模块40和插接结构50共同构成插座。插接结构50包括USB接口和/或插座,其中插座进一步包括两插孔和/或三插孔。
插接模块40进一步可包括依次叠置的阻燃后座41、铜件42和安全保护门43。使用该插接模块40进行充电时,通过充电线连接移动电子设备100和插接结构50后,可将移动电子设备放置容置部20的下端放置到容置部20的容置槽内,以固定在充电主体10一侧,无需额外的台面去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00。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单元30和插接模块40具体可参考现有手机等的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内的充电单元和插座设置。另外,通过快充技术的设置,进一步可实现对移动电子设备100的快充,减少充电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竖式充电装置应用于公共场所时,包括但不限于车站、机场等,可满足各类充电需求,如带线或不带线,便民且提高充电装置的使用效率。整体外观结构简洁,利于清洁维护且有利于整体环境的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充电主体、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上的容置部;所述充电主体内部具有无线充电单元,所述充电主体的表面上设有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接触的充电区域;
所述容置部凸出在所述充电主体的所述表面下端,所述充电区域延伸至所述容置部的容置槽内;并且,所述容置部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该底面的排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以及所述无线充电单元;
所述主体外壳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充电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容置部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包括顶部开放的壳体,所述壳体以一侧开放设置并以该开放侧朝向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包括充电线圈组件、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电连接且相叠置的电路板;
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竖向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内,并以所述充电线圈组件朝向所述充电区域所在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组件包括隔磁片、设置在所述隔磁片上的至少一个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隔磁片上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有两个,两个无线充电线圈沿着所述隔磁片表面排开设置并且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壳包括相对配合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充电区域设置在所述前壳体的外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板,所述后壳体为金属制成的散热板;
所述前壳体的内表面设有散热材料层,所述散热材料层分别与所述内表面和充电线圈组件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所述插接模块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单元的上方;
所述主体外壳的第一表面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充电线插接的插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竖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USB接口和/或插座。
CN202222850800.5U 2022-10-26 2022-10-26 竖式充电装置 Active CN218771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800.5U CN218771355U (zh) 2022-10-26 2022-10-26 竖式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50800.5U CN218771355U (zh) 2022-10-26 2022-10-26 竖式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1355U true CN218771355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70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50800.5U Active CN218771355U (zh) 2022-10-26 2022-10-26 竖式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1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4761B2 (en) Composite table lighting structure for wired charging and wireless charging
US20030153200A1 (en) Plug assembly with spring loaded contact terminals
CN204633430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MX2013015293A (es) Dispositivo de cableado con salida de corriente continua integrada.
CN106654655B (zh) 插座和插头
US9153997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electrical appliances
WO2019000844A1 (zh) 一种转接器、转接装置及充电设备
TWI222823B (en) Port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with a built-in battery
CN218771355U (zh) 竖式充电装置
CN203119585U (zh) 一种柔性的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CN204497854U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US20030013332A1 (en) Structure of plug-i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218887589U (zh) 一种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09134104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110212785B (zh) 一种带天线的智能面板
CN210838329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转接装置
CN208806632U (zh) 多功能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
CN214960744U (zh) 一种具有兼容性双口闪快充小巧充电器
CN201478612U (zh) 一种遥控插座
CN218276737U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的poe器件
CN211907760U (zh)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绝缘散热结构和充电器
CN212518472U (zh) 多功能充电装置
CN216774310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N204597028U (zh) 一种多功能立式智能插座
CN219046599U (zh) 一种快充充电器结构及快充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