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9982U -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9982U
CN218769982U CN202223186314.4U CN202223186314U CN218769982U CN 218769982 U CN218769982 U CN 218769982U CN 202223186314 U CN202223186314 U CN 202223186314U CN 218769982 U CN218769982 U CN 218769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ub
bending
tab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63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家豪
孙飞
苑丁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63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9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9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9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电池引脚包括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弯折部设置于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之间,弯折部的一端与极柱连接部连接,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极耳连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弯折部包括加强部,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凹陷部位于弯折部远离电池的一侧,凸起部位于弯折部靠近电池的一侧,凹陷部和凸起部相对设置,从而提高了弯折部的抗变形能力,进而可以防止弯折部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有利于保证电池引脚的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放电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基础充放能结构是具有正、负极耳的芯包,但是单独的芯包的能量并不大,在实际中往往会根据使用需要而将若干芯包并联为单个电芯,因此需要采用“电池引脚”来将各芯包的极耳连接至单个电芯的极柱上,使得单个电芯有统一的对外电极,这样能够提高芯包的载荷能力,也能够便于对芯包进行组装。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引脚包括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芯包的极耳,极柱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电池盖板的极柱,极耳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极柱连接部的另一端以形成“L”型结构,其中,由于电池引脚一般为板状金属,其厚度较薄,“L”型电池引脚容易受力变形,从而导致极耳连接部与芯包的极耳之间出现干涉等问题,进而影响电池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用以缓解现有电池引脚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及转运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破坏电池引脚工作可靠性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引脚,包括:
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的极柱;
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的极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极柱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子部和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一端面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一表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一端面与所述极耳连接部的第三表面平齐设置;
其中,所述加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的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第二凹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四表面一侧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宽度的50%~75%;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宽度的50%~75%。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加强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子部,所述加强子部包括一所述凹陷部和一所述凸起部。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在所述加强子部中,所述凹陷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的第一凹陷子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第二凹陷子部,所述凸起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第一凸起子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四表面一侧的第二凸起子部,其中,所述第一凹陷子部和所述第一凸起子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子部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极耳连接部主体、极耳焊接部以及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层叠设置,所述极耳焊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件上。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中,所述极耳连接部还包括一弯折边,所述弯折边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和所述加强部件连接
一种电池盖板,包括极柱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引脚,其中,所述极柱连接部包括固定孔,所述极柱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极柱连接部固定连接。
一种电池,包括芯包和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包括电池引脚,所述电池引脚包括:
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的极柱;
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极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极耳连接部主体、极耳焊接部以及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层叠设置,所述极耳焊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件上,所述极耳焊接部与所述芯包的极耳焊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电池引脚包括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从而提高了所述弯折部的抗变形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所述弯折部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有利于保证电池引脚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结合图1~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所述电池引脚1包括极柱连接部10、极耳连接部20以及弯折部30,所述极柱连接部1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10用于连接电池的极柱,所述极耳连接部20沿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20用于连接电池的极耳,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呈一预设角度,所述弯折部30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20和所述极柱连接部10之间,所述弯折部30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0连接,所述弯折部30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20连接;其中,所述弯折部30包括加强部40,所述加强部40包括至少一凹陷部41和至少一凸起部42,所述凹陷部41位于所述弯折部30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42位于所述弯折部30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41和所述凸起部4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预设夹角的范围、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均不做限制,但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所述预设夹角为90°、所述第一方向为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为方向Y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单独的锂离子电池所述芯包的能量并不大,在实际中往往会根据使用需要而将若干所述芯包并联为单个电芯,因此需要采用“电池引脚”来将各所述芯包的极耳连接至单个电芯的极柱上,使得单个电芯有统一的对外电极,其中,现有电池引脚通常包括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极柱连接部的一端以形成“L”型结构,其中,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由于电池引脚一般为板状金属,其厚度较薄,“L”型电池引脚容易受力变形,从而导致耳连接部与所述芯包的极耳之间出现干涉等问题,进而影响电池的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30包括加强部40,所述加强部40包括至少一凹陷部41和至少一凸起部42,所述凹陷部41位于所述弯折部30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42位于所述弯折部30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41和所述凸起部42相对设置,从而提高了所述弯折部30的抗变形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所述弯折部30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有利于保证电池引脚1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一种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40由所述极耳连接部20向靠近所述极柱连接部10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极柱连接部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所述极耳连接部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21A和第四表面21B,所述第二表面11B和所述第四表面21B均与所述电池相接触;所述弯折部30包括第一弯折子部31和第二弯折子部32,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一端面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0的第一表面11A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一端面与所述极耳连接部20的第三表面21A平齐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0连接,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20连接,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加强部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A一侧的第一凹陷部41A、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1B一侧的第一凸起部42A、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三表面21A一侧的第二凹陷部41B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四表面21B一侧的第二凸起部42B,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和所述第一凸起部42A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部41B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2B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连接部10和所述极耳连接部20均为平面板,在实际连接中,所述极柱连接部10的所述第二表面11B与电池的极柱相互连接,即,电池的极柱平躺于所述极柱连接部10的板面上,所述极耳连接部20的所述第四表面21B与电池的极耳相互连接,即,电池的极耳平躺于所述极耳连接部20的板面上,从而简化且方便了所述极耳连接部20与电池的极耳之间的装配和焊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加强部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A一侧的第一凹陷部41A、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1B一侧的第一凸起部42A,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和所述第一凸起部42A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抗变形能力,防止其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所述加强部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三表面21A一侧的第二凹陷部41B、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四表面21B一侧的第二凸起部42B,所述第二凹陷部41B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2B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抗变形能力,防止其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进而保证电池引脚1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球形、半椭球形或者矩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球形、半椭球形或者矩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凸起部42A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球形、半椭球形或者矩形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凸起部42B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半球形、半椭球形或者矩形中的一种;优选地,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形状、所述第一凸起部42A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42B均为矩形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和所述第二凹陷部41B间隔设置或者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42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2B间隔设置或者一体成型;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和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42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2B一体成型,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40可以采用设备在所述弯折部30上压制而成,从而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A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1B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凹陷部41B,在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三表面21A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凸起部42A,在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四表面21B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凸起部42B,进而起到结构强化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2A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宽度的50%~75%;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42B的宽度,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宽度的50%~75%;具体地,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优选为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宽度的50%、60%或者70%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优选为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宽度的50%、60%或者70%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宽度的50%~75%,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宽度的50%~75%,从而确保所述弯折部30的强度;并且,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部41A和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42A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2B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凹陷部41A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2A的宽度,所述第二凹陷部41B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42B的宽度,从而使所述加强部40的工艺简单,降低电池引脚1的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连接部20包括极耳连接部主体21、极耳焊接部23以及加强部件22,所述加强部件22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层叠设置,所述极耳焊接部23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件22上。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连接部20还包括一弯折边24,所述弯折边24的一端连接极耳连接部主体21,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的另一端连接加强部件22,从而使所述加强部件22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层叠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加强部件22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层叠设置,从而提高了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的强度,提高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的抗变形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转运以及电池组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有利于保证电池引脚1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所述极耳焊接部23、加强部件22以及所述弯折边2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片状结构,通过将所述极耳焊接部23弯折为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的凸出结构,从而提高所述极耳连接部2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焊接部23可以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垂直设置,即,所述极耳焊接部23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21之间呈直角结构关系,从而有利于所述极耳焊接部23与所述芯包的极耳进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图4、图5和图6;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二种俯视图;图6为图5的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引脚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引脚的第一种结构相似/相同,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引脚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4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子部40A,所述加强子部40A包括一所述凹陷部41和一所述凸起部4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子部40A中,所述凹陷部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A一侧的第一凹陷子部411A、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三表面21A一侧的第二凹陷子部411B,所述凸起部4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1B一侧的第一凸起子部421A、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四表面21B一侧的第二凸起子部421B,所述第一凹陷子部411A和所述第一凸起子部421A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子部411B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421B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子部411A和所述第二凹陷子部411B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子部421A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421B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加强部40远离所述弯折部30弯折方向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凹陷部41,所述加强部40靠近所述弯折部30弯折方向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凸起部42,两个所述凹陷部41对称设置在所述弯折部30上,两个所述凸起部42对称设置在所述弯折部30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41的数量和所述凸出部的数量均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其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加强部40远离所述弯折部30弯折方向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凹陷部41,所述加强部40靠近所述弯折部30弯折方向的一侧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凸起部42,一所述凹陷部41对应一所述凸起部42设置,其中,一所述凹陷部41与其对应的一所述凸起部42中,所述凹陷部4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一表面11A一侧的第一凹陷子部411A,所述凸起部4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靠近所述第二表面11B一侧的第一凸起子部421A,所述第一凹陷子部411A和所述第一凸起子部421A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一弯折子部31的抗变形能力,避免所述第一弯折部30在振动和冲击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
同时,一所述凹陷部41与其对应的一所述凸起部42中,所述凹陷部4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三表面21A一侧的第二凹陷子部411B,所述凸起部4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靠近所述第四表面21B一侧的第二凸起子部421B,所述第二凹陷子部411B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421B相对设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二弯折子部32的抗变形能力,避免所述第二弯折部30在振动和冲击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断裂,进而保证电池引脚1的工作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陷子部411A和所述第二凹陷子部411B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子部421A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421B一体成型,从而使所述加强部40的工艺简单,降低电池引脚1的制作成本。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7;其中,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2,所述电池盖板2包括极柱2A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引脚1,其中,所述极柱2A连接部10包括固定孔12,所述极柱通过所述固定孔12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引脚1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极柱连接部10上设置固定孔12,所述极柱2A通过所述固定孔12与所述极柱连接部10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所述极柱连接部10与所述极柱2A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3,所述电池3包括芯包3A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盖板2,所述极耳焊接部23与所述芯包3A的极耳30A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盖板2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3包括多个所述芯包3A,为了将多个所述芯包3A实现并联,因此利用电池引脚1将多个所述芯包3A的同一电极的极耳30A连接在一起,其中,各所述芯包3A的极耳30A均是焊接在所述极耳焊接部23上。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电池引脚包括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以及弯折部,所述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从而提高了所述弯折部的抗变形能力,进而可以防止所述弯折部在电池盖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以及转运过程中发生变形,有利于保证电池引脚的工作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包括:
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的极柱;
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极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
其中,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均与所述电池相接触;
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子部和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一端面与所述极柱连接部的第一表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一端面与所述极耳连接部的第三表面平齐设置;
其中,所述加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的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第二凹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四表面一侧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宽度的50%~75%;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宽度的50%~7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子部,所述加强子部包括一所述凹陷部和一所述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子部中,所述凹陷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的第一凹陷子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三表面一侧的第二凹陷子部,所述凸起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一侧的第一凸起子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靠近所述第四表面一侧的第二凸起子部,其中,所述第一凹陷子部和所述第一凸起子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凹陷子部和所述第二凸起子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极耳连接部主体、极耳焊接部以及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层叠设置,所述极耳焊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还包括一弯折边,所述弯折边分别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和所述加强部件连接。
9.一种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引脚,其中,所述极柱连接部包括固定孔,所述极柱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极柱连接部固定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包和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包括电池引脚,所述电池引脚包括:
极柱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极柱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的极柱;
极耳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极耳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的极耳,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极柱连接部之间,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包括至少一凹陷部和至少一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侧,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起部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极耳连接部主体、极耳焊接部以及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主体层叠设置,所述极耳焊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件上,所述极耳焊接部与所述芯包的极耳焊接。
CN202223186314.4U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Active CN218769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6314.4U CN2187699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6314.4U CN2187699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9982U true CN218769982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6314.4U Active CN218769982U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9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200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EP2209150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0462881B (zh) 具有强化接头接合结构和电极引线弯曲结构的柔性电池
CN108198989B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US20110159356A1 (en)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20208055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WO2020133657A1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US20200373545A1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09830627B (zh) 一种电池模组
KR20150089915A (ko) 전극조립체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EP2348557B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1172433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WO2019140779A1 (zh)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CN218769982U (zh) 一种电池引脚、电池盖板及电池
WO2020133656A1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模组
CN109841774B (zh) 一种电池模组
US9263774B2 (en) Metal tab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217823182U (zh) 电芯基材、裸电芯、电池和终端设备
EP4064402A2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140872B (zh) 包括其上形成有结合的附加接片的电极板的电极组件
KR102566484B1 (ko) 외장재, 외장재에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외장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를 생성하는 방법
EP3739649B1 (en) Case for secondary battery,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10840485B2 (en) Composite end plate and battery module
CN210073967U (zh) 电池包
US10651451B2 (en) Batter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