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2007U -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2007U
CN218762007U CN202223227680.XU CN202223227680U CN218762007U CN 218762007 U CN218762007 U CN 218762007U CN 202223227680 U CN202223227680 U CN 202223227680U CN 218762007 U CN218762007 U CN 218762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eturn bend
pump truck
cover shel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276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毅
匡永强
黄湘伟
刘素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Concrete Feiy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Concrete Feiy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Concrete Feiy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Concrete Feiyue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276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2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2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2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涉及泵车弯管技术领域,包括弯管主体,所述弯管主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侧套设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套壳、第二连接环、凹槽、矩形槽、滑轮、固定杆、转轴、密封环的配合,达到第二连接环在套壳的内部可以自由转动,保障结构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通过网套、不锈钢软管、韧性弹簧、橡胶软管的配合,提高弯管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调节弯管的角度,提高了弯管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车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车弯管与泵车臂架一样都由多节呈S形折叠组成,工作时根据需要伸展。弯管是采用成套弯曲设备进行弯曲的,无论是哪一种机器设备及管道,大部分都用到弯管,现有的泵车在输油、输气、输液时需要连接有弯管,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目前,弯管安装时很难保证臂架端部输送弯管旋转中心线与臂架旋转中心线在一条线上,通常需要反复多次拆卸,安装效率十分低,且现有泵车出口连接机构不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在使用时可能会造成弯管旋转时产生偏心扭矩,导致弯管脱落或弯管支撑损坏,影响泵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包括弯管主体,所述弯管主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侧套设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环的外侧壁与套壳的内部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套壳、第二连接环与凹槽的配合,通过将固定板安装在泵车出口处,通过连接孔将固定板固定在出口处,通过套壳保障第二连接环的稳定,且安装便捷,提高弯管的安装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壳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套壳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的外侧壁与凹槽的外侧壁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矩形槽、滑轮、固定杆与转轴的配合,通过滑轮、凹槽使得第二连接环在套壳的内部可以自由转动,通过矩形槽、固定杆保障滑轮的使用效率,利用转轴提高滑轮的转动效率,防止滑轮出现停转的情况,影响第二连接环的转动,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壳的底部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一侧壁与第二连接环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两端外侧壁均与套壳的内壁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套壳、第二连接环与密封环的配合,将套壳安装在泵车出口时,通过密封环防止泥浆等进入套壳的内部,预防因泥沙等造成套壳、第二连接环的损坏,保障结构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弯管主体包括有网套,所述网套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不锈钢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弯管主体、网套与不锈钢软管的配合,通过网套、不锈钢软管,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弯管可以随泵车自由调整角度,便于人们使用,大大提高了弯管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不锈钢软管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韧性弹簧,所述韧性弹簧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韧性弹簧、橡胶软管的配合,通过韧性弹簧的弹力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折叠的情况,再利用橡胶软管减少泥浆等对弯管内部的摩擦,提高弯管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调节弯管的角度,大大提高两弯管的使用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采用套壳、第二连接环、凹槽、矩形槽、滑轮、固定杆、转轴、密封环的配合,通过将固定板安装在泵车出口处,通过连接孔将固定板固定在出口处,通过套壳保障第二连接环的稳定,且安装便捷,提高弯管的安装使用效率,通过滑轮、凹槽使得第二连接环在套壳的内部可以自由转动,通过矩形槽、固定杆保障滑轮的使用效率,利用转轴提高滑轮的转动效率,防止滑轮出现停转的情况,影响第二连接环的转动,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将套壳安装在泵车出口时,通过密封环防止泥浆等进入套壳的内部,预防因泥沙等造成套壳、第二连接环的损坏,保障结构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采用弯管主体、网套、不锈钢软管、韧性弹簧、橡胶软管的配合,通过网套、不锈钢软管,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弯管可以随泵车自由调整角度,便于人们使用,大大提高了弯管的使用效率,通过韧性弹簧的弹力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折叠的情况,再利用橡胶软管减少泥浆等对弯管内部的摩擦,提高弯管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调节弯管的角度,大大提高两弯管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弯管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弯管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弯管主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弯管主体;2、第一连接环;21、固定套筒;3、套壳;4、固定板;5、连接孔;6、第二连接环;7、凹槽;8、矩形槽;9、滑轮;10、固定杆;11、转轴;12、密封环;13、网套;14、不锈钢软管;15、韧性弹簧;16、橡胶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包括弯管主体1,弯管主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1,固定套筒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2,固定套筒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套设有套壳3,套壳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5,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7,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壁与套壳3的内部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板4安装在泵车出口处,通过连接孔5将固定板4固定在出口处,通过套壳3保障第二连接环6的稳定,且安装便捷,提高弯管的安装使用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套壳3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矩形槽8,矩形槽8的内部设置有滑轮9,滑轮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两端与套壳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滑轮9的外侧壁与凹槽7的外侧壁滑动连接,套壳3的底部套设有密封环12,密封环12的一侧壁与第二连接环6的底部活动连接,密封环12的两端外侧壁均与套壳3的内壁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轮9、凹槽7使得第二连接环6在套壳3的内部可以自由转动,通过矩形槽8、固定杆10保障滑轮9的使用效率,利用转轴11提高滑轮9的转动效率,防止滑轮9出现停转的情况,影响第二连接环6的转动,进而提高弯管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将套壳3安装在泵车出口时,通过密封环12防止泥浆等进入套壳3的内部,预防因泥沙等造成套壳3、第二连接环6的损坏,保障结构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弯管主体1包括有网套13,网套13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不锈钢软管14,不锈钢软管14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韧性弹簧15,韧性弹簧15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1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网套13、不锈钢软管14,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弯管可以随泵车自由调整角度,便于人们使用,大大提高了弯管的使用效率,通过韧性弹簧15的弹力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折叠的情况,再利用橡胶软管16减少泥浆等对弯管内部的摩擦,提高弯管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便于调节弯管的角度,大大提高两弯管的使用效率。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
如图1-4所示,在使用时,通过将固定板4安装在泵车出口处,通过连接孔5将固定板4固定在出口处,通过套壳3保障第二连接环6的稳定,通过滑轮9、凹槽7使得第二连接环6在套壳3的内部可以自由转动,通过矩形槽8、固定杆10保障滑轮9的使用效率,利用转轴11提高滑轮9的转动效率,防止滑轮9出现停转的情况,影响第二连接环6的转动,将套壳3安装在泵车出口时,通过密封环12防止泥浆等进入套壳3的内部,预防因泥沙等造成套壳3、第二连接环6的损坏,通过网套13、不锈钢软管14,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断裂的情况,使得弯管可以随泵车自由调整角度,通过韧性弹簧15的弹力防止弯管在使用时出现折叠的情况,再利用橡胶软管16减少泥浆等对弯管内部的摩擦,利用固定套筒21保障弯管主体1与稳定性,预防接头处出现断裂,提高弯管主体1的使用效率。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包括弯管主体(1),所述弯管主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环(2),所述固定套筒(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套设有套壳(3),所述套壳(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第二连接环(6)的外侧壁与套壳(3)的内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3)的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矩形槽(8),所述矩形槽(8)的内部设置有滑轮(9),所述滑轮(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两端与套壳(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轮(9)的外侧壁与凹槽(7)的外侧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壳(3)的底部套设有密封环(12),所述密封环(12)的一侧壁与第二连接环(6)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环(12)的两端外侧壁均与套壳(3)的内壁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主体(1)包括有网套(13),所述网套(13)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不锈钢软管(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软管(14)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韧性弹簧(15),所述韧性弹簧(15)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软管(16)。
CN202223227680.XU 2022-12-02 2022-12-02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Active CN218762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7680.XU CN2187620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27680.XU CN2187620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2007U true CN218762007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7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7680.XU Active CN218762007U (zh) 2022-12-02 2022-12-02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2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62007U (zh) 可调节角度的泵车出口弯管连接机构
RU18397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кабеля к колонне труб и защиты кабеля от механических повреждений
CN112177546A (zh) 一种偏弧式弓形扶正器
CN106439228A (zh) 一种可调式油管安装固定结构
CN21576383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水带弯头
CN218569733U (zh) 一种两段式mpp电力电缆保护管
CN208330715U (zh) 螺杆泵的泵体结构
CN215409166U (zh) 一种污水泵出水口接头
CN2531140Y (zh) 半潜式井用泵
RU2170322C1 (ru) Шарни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труб
CN217205691U (zh) 一种t型导轨弯曲处可调节角度的连接装置
CN2534355Y (zh) 抽油杆扶正器
CN220726688U (zh) 趸船用取水泵减震降噪装置
CN210860088U (zh) 一种可调节式抱箍
CN208330722U (zh) 螺杆泵出水接头
CN220526647U (zh) 一种抗磨损电源线
CN21506220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燃气调节器
CN220451973U (zh) 一种用于隧道反坡施工的排水装置
CN215109452U (zh) 一种耐磨损的p6泵
CN21311794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进水管固定装置
CN217539019U (zh) 一种新型耐磨耐腐合金泵
CN217206912U (zh) 一种自吸式磁力驱动泵
CN220621824U (zh) 一种井下油管导流疏通器
CN219157866U (zh) 一种厨房用下水管道
CN220909467U (zh) 一种带有链条防弯曲装置的链条式开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