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6638U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6638U
CN218756638U CN202222263184.3U CN202222263184U CN218756638U CN 218756638 U CN218756638 U CN 218756638U CN 202222263184 U CN202222263184 U CN 202222263184U CN 218756638 U CN218756638 U CN 218756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unit
tub
air outlet
air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31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海龙
楼武雷
苏为乐
廖培峰
鲍相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Washing Machine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Appliances Washing Machine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Appliances Washing Machine Hangzhou Co Ltd,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Appliances Washing Machine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31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6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6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6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衣物处理设备,属于家用电器领域,解决衣物处理设备内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单元、外桶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桶内的内桶,所述烘干单元安装在所述外桶上用于向所述外桶内提供循环热风,所述外桶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烘干单元包括风扇和风扇吸风口,所述风扇吸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通过吸风连接件连通,所述风扇吸风口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的轴心线空间相交,以使所述烘干单元相对外桶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设备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例如洗衣机、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在干衣机、洗干一体机内,会设置烘干单元和放置衣物的滚筒,烘干单元将滚筒内的低温空气吸入后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热空气被送回到滚筒内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现有的一些衣物处理设备,烘干单元安装在滚筒上,当滚筒振动时会带动烘干单元一同运动,会导致烘干单元与其他的部件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衣物处理设备,解决衣物处理设备内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单元、外桶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桶内的内桶,所述烘干单元安装在所述外桶上用于向所述外桶内提供循环热风,所述外桶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烘干单元包括风扇和风扇吸风口,所述风扇吸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通过吸风连接件连通,所述风扇吸风口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的轴心线空间相交,以使所述烘干单元相对外桶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出风口周缘的外桶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且自开孔处向外延伸出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端敞开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筒状体的上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吸风连接件具有两端敞开的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吸风口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下平衡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平衡件的重量大于所述烘干单元的重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所述外桶的圆周方向上,所述上平衡件和所述下平衡件间隔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烘干单元间隔所述下平衡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盒组件,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和所述烘干单元位于所述上平衡件的周向两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平衡件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烘干单元的最高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下平衡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烘干单元包括彼此连通的烘干通道和蜗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烘干通道与所述外桶通过送风连接件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1,所述送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2,H1<H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具有干燥衣物的功能,使用时将衣物放置在内桶内并由内桶带动衣物翻转,烘干单元向外桶内提供循环热风,外桶和内桶连通,热风能够进入到内桶与衣物接触以使衣物干燥。其中,循环是指,气流在外桶、内桶和烘干单元之间循环流动,烘干单元的风扇动作时可以驱动气流流动,使外桶内的空气从出风口排出,通过吸风连接件从风扇吸风口进入到烘干单元进行加热,空气在经过加热后又回到外桶,再进入到内桶。吸风连接件为使烘干单元与外桶连通的连接部件,吸风连接件的一端与烘干单元连通,另一端与外桶连通,以对气流进行引导,限定气流的流动路径。
上述中的空间相交是指,在外桶的轴向方向上,风扇吸风口的轴心线投影和出风口的轴心线投影相交,风扇吸风口的轴心线和出风口的轴心线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位置不同的平面上。在衣物处理设备内,烘干单元设置在外桶上,缩短了烘干单元与外桶之间的间距,并且外桶的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的两侧存在较大的空间,而烘干单元相对出风口倾斜设置,以设置于竖直平面其中一侧的空间中,从而更好地利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空间,缩小了衣物处理设备的尺寸,也使烘干单元能够与其他部件之间保持间距,而不会在随着外桶振动过程中与周围的部件出现磕碰,以避免出现异常的噪音而影响使用体验。
当内桶转动而使外桶振动时,振动会传递至烘干单元上而使烘干单元同步振动,烘干单元与外桶连接处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若烘干单元与外桶的连接强度不高,则会出现二者分离而导致循环热风出现泄漏 的情况,但本申请中烘干单元相对出风口倾斜设置,缩短了烘干单元相对出风口倾斜一侧与外桶外侧壁的间距,这样一来可以缩短吸风连接件的长度,当外桶出现振动时,烘干单元与外桶连接处受到的作用力将会减小,以提高烘干单元在外桶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关于出风口的成型方式,本申请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其中一种是: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出风口周缘的外桶连接。
第二种是: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且自开孔处向外延伸出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端敞开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筒状体的上端连接。
第一种方案中,吸风连接件直接与出风口周围的外桶连接,在外桶上设置与吸风连接件配合的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降低吸风连接件与外桶的装配难度,此外,吸风连接件与外桶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结构,缩短了烘干单元与外桶的间距,减少气流流动的距离而降低了气流的损耗。第二种方案中,筒状体形成的出风口所在的面为平面,降低了吸风连接件与出风口对接难度,而方案一中出风口所在的面为曲面,吸风连接件与曲面的对接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本方案中出风口和吸风连接件之间的密封也较为容易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吸风连接件具有两端敞开的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吸风口连通。吸风通道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吸风连接件与烘干单元、外桶连接后,吸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风口、风扇吸风口对应。烘干过程中,气流经过出风口从外桶进入到吸风通道内,并沿着吸风通道流动穿过风扇吸风口,进入到烘干单元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下平衡件。衣物处理设备运行中,内桶会相对外桶转动,从而会带动外桶振动,在外桶上设置上平衡件和下平衡件能够提高外桶的稳定性,减少外桶的振动幅度,烘干单元设置在外桶的侧壁上部,其具有一定的重量,也可以作为外桶上的平衡件,与上平衡件共同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平衡件的重量大于所述烘干单元的重量。烘干单元相对外桶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烘干单元的重心偏离外桶的轴心线,将上平衡件的质量设置为大于烘干单元,可以避免因烘干单元质量过大而导致外桶的重心朝烘干单元一侧偏移,使外桶的振动幅度偏大。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所述外桶的圆周方向上,所述上平衡件和所述下平衡件间隔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烘干单元间隔所述下平衡件。外桶的圆周方向上,上平衡件、下平衡件、烘干单元和电机以上平衡件、烘干单元、下平衡件、电机的顺序排列,并且上平衡件和烘干单元设置在外桶的上部、下平衡件和电机设置在外桶的下部,以使烘干单元、电机不会设置在外桶在水平方向上的同一侧,避免外桶的重心偏移而在内桶转动时做偏心运动,从而降低了外桶的振动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盒组件,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和所述烘干单元位于所述上平衡件的周向两侧。洗涤剂盒组件用于存放洗涤剂,能够在衣物处理装置清洗衣物过程中将洗涤剂释放到水流中,洗涤剂盒组件和烘干单元分别设置在上平衡件的两侧,以合理利用衣物处理装置内位于上平衡件两侧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平衡件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烘干单元的最高点。烘干单元倾斜设置后,以进一步优化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还能够因此缩小衣物处理设备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衣物处理设备运行中,内桶会相对外桶转动,从而会带动外桶振动,上平衡件和烘干单元能够作为外桶侧部上部的平衡件,电机可以作为外桶侧壁下部的平衡件,以使衣物处理设备整体配重平衡,降低振动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衣物处理设备运行中,内桶会相对外桶转动,从而会带动外桶振动,烘干单元和电机分别设置在外桶侧壁的上下两侧,二者之间彼此对应,以使衣物处理设备整体配重平衡,降低振动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下平衡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衣物处理设备运行中,内桶会相对外桶转动,从而会带动外桶振动,烘干单元能够作为外桶侧部上部的平衡件,下平衡件和电机能够作为外桶侧部下部的平衡件,以使衣物处理设备整体配重平衡,降低振动幅度。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单元与所述外桶通过送风连接件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1,所述送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2,H1< H2。风扇为离心风扇,烘干单元内会设置供气流流动的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单元包括彼此连通的烘干通道和蜗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烘干通道与所述外桶通过送风连接件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机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1,所述送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2, H1<H2。风扇为离心风扇,风扇将外桶内的空气引入到蜗壳内后,空气会沿着蜗壳内壁流动并进入到烘干通道内,自蜗壳内流出的气流偏离风扇的转动轴线,将H1设置为小于H2使得烘干通道能够与气流流动方向匹配,以避免气流自蜗壳进入到烘干通道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损耗而影响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干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干单元与出风口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干单元与另一种出风口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桶外侧壁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烘干单元、吸风连接件和外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送风连接件为软管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烘干单元100、风扇110、风扇吸风口120、烘干通道130、蜗壳140、凸筋 141;
外桶200、出风口210、筒状体220、第一插接槽230、安装孔240、开口 250;
内桶300;
吸风连接件400、吸风通道410、第二插接槽420;
机壳500、电机510、上平衡件520、下平衡件530、洗涤剂盒组件540、机盖550、衣物投入口560;
密封圈600、进风口610、环形连接部620;
送风连接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文中出现的诸如“示例性”“一些实施例”等词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
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单元 100、外桶200和转动安装在外桶200内的内桶300,烘干单元100安装在外桶200上用于向外桶200内提供循环热风,外桶200上设有出风口210,烘干单元 100包括风扇110和风扇吸风口120,风扇吸风口120和出风口210通过吸风连接件400连通,风扇吸风口120的轴心线(图4中b所指的点划线)与出风口 210的轴心线(图4中c所指的点划线)空间相交,以使烘干单元100相对外桶 200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图2中a所指的点划线)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衣物处理设备为一种带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外桶200 和内桶300连通,在使用时衣物放置在内桶300内,内桶300能够相对外桶200 转动而带动衣物翻转,外桶200内可以添加清水和洗涤剂,内桶300在转动过程中衣物不断与清洗液体接触而得到清洁。在完成清洗后,内桶300保持转动以使衣物翻转,烘干单元100向外桶200内提供循环热风,热风能够进入到内桶300与衣物接触以使衣物干燥。其中,循环是指,气流在外桶200、内桶300 和烘干单元100之间循环流动,烘干单元100的风扇110动作时可以驱动气流流动,使外桶200内的空气从出风口210排出,通过吸风连接件400从风扇吸风口120进入到烘干单元100进行加热,空气在经过加热后又回到外桶200内,再进入到内桶300。
烘干单元100包括烘干通道130和蜗壳140,风扇吸风口120设置在蜗壳 140上,风扇110设置于蜗壳140内,烘干通道130与蜗壳140连通且具有加热功能,外桶200内的空气进入到蜗壳140内后,在风扇110的驱动下进入到烘干通道130内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烘干单元100安装在外桶200上,由于蜗壳140直接与出风口210 对接较为困难,因此在蜗壳140和外桶200之间设置了吸风连接件400使蜗壳 140与外桶200连通,以对气流进行引导,限定气流的流动路径。吸风连接件 400为刚性管体,还具有支撑烘干单元100的作用,避免烘干单元100的蜗壳 140悬空在外桶200外侧。
外桶200呈圆桶状结构,衣物处理设备的机壳500呈长方体结构,外桶200 横向布置在机壳500内,即外桶200的轴心线位于水平面上,在外桶200的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与机壳500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但在外桶200 上需要布置烘干单元100而导致机壳500的尺寸无法缩小,本申请中,将烘干单元100安装在外桶200上,且风扇吸风口120的轴心线与出风口210的轴心线空间相交,使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倾斜设置,以充分利用外桶200 的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中其中一处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利用衣物处理设备内的空间,缩小了衣物处理设备的尺寸,也使烘干单元100能够与外桶200外侧的其他部件之间保持间距,而不会在随着外桶200振动过程中与周围的部件出现磕碰,以避免出现异常的噪音而影响使用体验。
上述的空间相交是指,在外桶200的轴向方向上,风扇吸风口120的轴心线投影和出风口210的轴心线投影相交。风扇吸风口120的轴心线和出风口210 的轴心线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可以位置不同的平面上。
作为优选的,出风口210设置在外桶200侧壁的上部,烘干单元100也设置在外桶200侧壁的上部,可以避免外桶200内残留的液体流入至烘干单元100 内,并且与现有技术不同,本申请中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冷凝器,因此出风口210 可以直接设置在外桶200的上部而与烘干单元100直接通过吸风连接件400连通。外桶200包括底壁和在底壁周向方向上的侧壁,其中底壁位于外桶200的后侧,外桶200的前侧设置用于取放衣物的开口250。由于烘干单元100偏离外桶200轴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设置,因此出风口210的位置也偏离此竖直平面,作为优选的,出风口210的轴心线与此竖直平面形成的夹角小于45°,以避免烘干单元100过于偏离外桶200的轴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而导致外桶200重心偏移,因此烘干单元100与出风口210倾斜设置,即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扭转,在外桶200的径向方向上,使烘干单元100靠近机壳500侧壁的一端远离外桶200,烘干单元100的另一端靠近外桶200,以充分利用机壳500 内的空间。
当内桶300转动而使外桶200振动时,振动会传递至烘干单元100上而使烘干单元100同步振动,烘干单元100与外桶200连接处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若烘干单元100与外桶200的连接强度不高,则会出现二者分离而导致循环热风出现泄漏 的情况,但本申请中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倾斜设置,缩短了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倾斜一侧与外桶外侧壁的间距,这样一来可以缩短吸风连接件400的长度,当外桶200出现振动时,烘干单元100与外桶200 连接处受到的作用力将会减小,以提高烘干单元100在外桶200上的稳定性。
出风口210的成型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案如图4所示:外桶200的侧壁开孔形成出风口210,吸风连接件400与出风口210周缘的外桶200连接。
第二种方案如图5所示:外桶200的侧壁开孔且自开孔处向外延伸出筒状体220,筒状体220的上端敞开形成出风口210,吸风连接件400与筒状体220 的上端连接。
第一种方案中,吸风连接件400直接与出风口210周围的外桶200连接,在外桶200上设置与吸风连接件400配合的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降低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的装配难度,此外,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结构,缩短了烘干单元100与外桶200的间距,减少气流流动的距离而降低了气流的损耗。第二种方案中,筒状体220形成的出风口210所在的面为平面,降低了吸风连接件400与出风口210对接难度,而方案一中出风口210所在的面为曲面,吸风连接件400与曲面的对接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本方案中出风口210和吸风连接件400之间的密封也较为容易实现。
当采用第一种方案时,出风口210所在的面为曲面,上述中出风口210的轴心线,为经过出风口210的中点且与外桶200轴心线垂直的直线,而确定出风口210的中点有多种方式,例如在出风口210的周缘设定四个间距相同的点,相对的两个点连线后,两条线段的交点即为出风口210的中点。
其中,吸风连接件400为筒状结构,可以是直管状、也可以弯管状、或者直管和弯管结合的形状,具有两端敞开的吸风通道410,吸风通道410的一端与出风口210连通,吸风通道410的另一端与风扇吸风口120连通。吸风通道410 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吸风连接件400与烘干单元100、外桶200连接后,吸风通道410的两端分别与出风口210、风扇吸风口120对应。烘干过程中,气流经过出风口210从外桶200进入到吸风通道410内,并沿着吸风通道410流动穿过风扇吸风口120,进入到烘干单元100内。作为优选的,吸风连接件400采用直管状的结构,气流经过吸风连接件400时受到的风阻更小。
当采用第一种方案时,为了使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倾斜,吸风通道410两端的敞开处所在的平面具有小于90°的夹角,这样一来当烘干单元100 与吸风连接件400完成装配后,风扇吸风口120与出风口210也会形成小于90°的夹角。
当采用第二种方案时,为了使烘干单元100相对出风口210倾斜,由筒状体220围成的出风口210的轴心线与外桶200的轴心线垂直,吸风通道410两端的敞开处所在的平面具有小于90°的夹角,当吸风连接件400与烘干单元 100、筒状体220完成装配后,风扇吸风口120与出风口210也会形成小于90°的夹角。或者,筒状体220围成的出风口210的轴心线与外桶200的轴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吸风通道410两端的敞开处所在的平面具有小于90°的夹角,或者吸风通道410两端的敞开处所在的平面平行,便能够使风扇吸风口120与出风口210形成小于90°的夹角,此外,若烘干单元直接与筒状体进行连接,也能够实现烘干单元相对外桶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保证气流在从出风口210进入到吸风通道410、从吸风通道410进入风扇吸风口120的过程中,不出现泄漏 的情况,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烘干单元100插接配合,具体的:
外桶200上沿着出风口210周向方向设有第一插接槽230,吸风连接件400 的一端插入至第一插接槽230内,且在第一插接槽230内填充有密封材料。在第一插接槽230与吸风连接件400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对吸风连接件400进行定位而方便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的安装。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插接槽设置在吸风连接件的端部,外桶上设置能与第一插接槽配合的筋,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
在烘干单元100上沿着出风口210周向方向设有凸筋141,吸风连接件400 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槽420,凸筋141与第二插接槽420插接配合,且在第二插接槽420内填充有密封材料。在凸筋141与第二插接槽420的配合作用下,限定了吸风连接件400与烘干单元100的配合位置,避免吸风连接件400的端部位置与风扇吸风口120出现径向错位而导致气体泄漏 ,并且在完成配合后还能够对吸风连接件400进行定位,限制吸风连接件400相对烘干单元100的径向偏移。
当然,凸筋与第二插接槽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了吸风连接件400在外桶200和烘干单元100之间的安装方式。
吸风连接件400的一端通过螺钉与外桶200固定连接,烘干单元100通过螺钉与外桶200固定连接,烘干单元100与外桶200螺钉连接后压持吸风连接件400的另一端。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通过螺钉完成连接后,吸风连接件400与外桶200固定;而烘干单元100的尺寸较大,与外桶200进行连接对烘干单元100的稳定性更好,并且在完成装配后还能够压持烘干单元100,这样一来烘干单元100与吸风连接件400之间也能保持相对静止,同时也保证了烘干单元100与吸风连接件400之间的气密性。
在外桶200上设置有两圈安装孔240,与出风口210距离较近的一圈安装孔240用于螺钉连接吸风连接件400,与出风口210较远的一圈安装孔240用于螺钉连接烘干单元100。
参照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外桶 200的侧壁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桶300转动的电机510,内桶300的底壁上配置有贯穿外桶200的转轴,电机510与转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传动配合。衣物处理设备运行中,内桶300会相对外桶200转动,从而会带动外桶200振动,虽然在外桶200和机壳500之间会设置减振装置来减少外桶200的振动幅度,但为了进一步保证衣物处理设备整体的静态平衡、提高整体的减振效果,现有技术中会在外桶200上设置平衡件,而在本申请方案中,烘干单元100安装在外桶200上,可以作为外桶200侧壁上部的平衡件,电机510作为外桶200 侧壁下部的平衡件,使衣物处理设备整体配重平衡,降低振动幅度。
但由于电机510设置在外桶200的后端,烘干单元100则是自靠近外桶200 的后端位置处向外桶200的前端延伸,二者的重心在外桶200的轴向方向上存在较大的距离,而烘干单元100在外桶200上的位置偏离经过外桶200轴心线的竖直平面,且电机510在外桶200上的位置也偏离经过外桶200轴心线的竖直平面。作为优选的,外桶200的侧壁上部还设有上平衡件520,外桶200的侧壁下部还设有下平衡件530,上平衡件520和烘干单元100在外桶200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下平衡件530和电机510在外桶200的侧壁下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且在外桶200的圆周方向上,上平衡件520、下平衡件530、烘干单元 100和电机510以上平衡件520、烘干单元100、下平衡件530、电机510的顺序排列,以使烘干单元100、电机510分别位于外桶200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的两侧,避免外桶200的重心偏移而在内桶300转动时做偏心运动,从而降低了外桶200的振动幅度。
此外,也可以仅在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上平衡件,或是仅在外桶的侧壁下部设置下平衡件,同样能够提高减振效果。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上平衡件520 的重量大于烘干单元100的重量,烘干单元100相对外桶200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烘干单元100的重心偏离外桶200的轴心线,将上平衡件520 的质量设置为大于烘干单元100,可以避免因烘干单元100质量过大而导致外桶 200的重心朝烘干单元100一侧偏移,使外桶200的振动幅度偏大。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调整吸风连接件400或筒状体220的结构,使烘干单元100的最高点低于上平衡件520 的最高点,以进一步优化机壳500内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还能够因此缩小衣物处理设备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参照图2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涤剂盒组件540,洗涤剂盒组件540用于存放洗涤剂,能够在衣物处理装置清洗衣物过程中将洗涤剂释放到水流中,洗涤剂盒组件540和烘干单元100分别设置在上平衡件520的两侧,以合理利用衣物处理装置内位于上平衡件520两侧的空间。洗涤剂盒组件540安装在机壳500上,与外桶200通过波纹管连接,不会占据外桶200上的安装空间。
参照图1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机壳 500上设有用于安装机盖550的衣物投入口560,开口250和衣物投入口560之间通过密封圈600密封连通,密封圈600上设有进风口610,烘干通道130通过送风连接件700与进风口610连通以向外桶200内送入热风。
热风从外桶200的开口250向内流动,以使循环气流能够与衣物充分接触而提高热风的利用率,提高烘干效率,此外热风能够对密封圈600进行烘干,由于密封圈600的结构特性,导致密封圈600的内表面存在较多的褶皱,容易存在积水而导致密封圈600发霉产生异味,与密封圈600接触的热风具有温度高、流速快的特点,对密封圈600具有较好的干燥效果。
参照图2和图3,烘干单元100内的风扇110为离心风扇,风扇110将外桶 200内的空气引入到蜗壳140内后,空气会沿着蜗壳140内壁流动并进入到烘干通道130内,自蜗壳140内流出的气流偏离风扇110的转动轴线,图3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烘干单元100内气流流动方向。为了减小气流在自蜗壳140进入到烘干通道130内的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吸风连接件400与机壳500靠近烘干单元100的侧壁的距离为H1,送风连接件700与机壳500靠近烘干单元100的侧壁的距离为H2,将H1设置为小于H2使得烘干通道130能够与气流流动方向匹配,以避免气流自蜗壳140进入到烘干通道130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损耗而影响烘干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参照图1 和图6,密封圈600一端设有环形连接部620用于连接开口250周围的外桶200,进风口610设置在环形连接部620上,送风连接件700为刚性管体,环形连接部620能与外桶200同步振动,将烘干单元100通过出风连接件连接环形连接部620,使得出风连接件能与外桶200保持相对静止,从而降低了气流从烘干单元100进入到外桶200的过程中受到的风阻,提高了烘干效率。
参照图8,此外,送风连接件700也可以是软管,由于密封圈600的一端连接机壳500而与机壳500保持静止,另一端则连接外桶200能与外桶200同步振动,连接在密封圈600上的软管的振幅与外桶200不同步,但通过软管的形变能力以在外桶200振动过程中不断地变形而保持烘干单元100与进风口610 的连通。软管优选为与密封圈600一体成型,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软管与密封圈 600连接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3)

1.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烘干单元、外桶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桶内的内桶,所述烘干单元安装在所述外桶上用于向所述外桶内提供循环热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烘干单元包括风扇和风扇吸风口,所述风扇吸风口和所述出风口通过吸风连接件连通,所述风扇吸风口的轴心线与所述出风口的轴心线空间相交,以使所述烘干单元相对外桶轴心线所在竖直平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出风口周缘的外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开孔且自开孔处向外延伸出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上端敞开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筒状体的上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连接件具有两端敞开的吸风通道,所述吸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吸风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吸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下平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衡件的重量大于所述烘干单元的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所述外桶的圆周方向上,所述上平衡件和所述下平衡件间隔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烘干单元间隔所述下平衡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洗涤剂盒组件,所述洗涤剂盒组件和所述烘干单元位于所述上平衡件的周向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衡件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烘干单元的最高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上平衡件和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侧壁上部设置所述烘干单元,所述外桶的侧壁下部周向间隔地设置下平衡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内桶转动的电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单元包括彼此连通的烘干通道和蜗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烘干通道与所述外桶通过送风连接件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机壳,所述吸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1,所述送风连接件与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烘干单元的侧壁的距离为H2,H1<H2。
CN202222263184.3U 2022-08-26 2022-08-26 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8756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3184.3U CN218756638U (zh) 2022-08-26 2022-08-26 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3184.3U CN218756638U (zh) 2022-08-26 2022-08-26 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6638U true CN218756638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2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3184.3U Active CN218756638U (zh) 2022-08-26 2022-08-26 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6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4073B2 (en) Laundry machine having a drying function
US20120031150A1 (en) Laundry machine
US20180094378A1 (en) Combine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104727071A (zh) 洗衣机及其气泡产生装置
US20160153131A1 (en) Laundry maching having a drying function
US9404209B2 (en) Laundry machine
US878287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aundry machine
KR100935045B1 (ko) 세탁 건조기
AU2011318847A1 (en) Washing machine having drying function
JP2010029439A (ja) 洗濯乾燥機
KR20030046600A (ko) 건조세탁기
CN218756638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02301059B (zh) 洗衣机
CN102301054B (zh) 洗衣机
US20190048505A1 (en) Washing machine
EP2435613B1 (en) Laundry machine
CN218756639U (zh) 衣物处理装置
WO2021109866A1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
CN218756640U (zh) 具有干衣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EP2435610B1 (en) Laundry machine
KR101848660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CN114908538B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301353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430333U (zh) 一种可快速排水的滚筒洗衣机
US20220074112A1 (en) Dr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