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9682U -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9682U
CN218739682U CN202221567111.7U CN202221567111U CN218739682U CN 218739682 U CN218739682 U CN 218739682U CN 202221567111 U CN202221567111 U CN 202221567111U CN 218739682 U CN218739682 U CN 218739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tock solution
trocar
solution component
draina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71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培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2215671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9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9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9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储液元件、引流管和套管针,储液元件内用于存放液体,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入至储液元件内并位于液面以下,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套管针的一端能够拆卸连接,套管针的针芯用于穿刺进入人体胸膜腔,储液元件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能够连通储液元件内腔与外界,套管针的外层能够弯折,套管针的针芯能够在穿刺完成后抽出。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再次气胸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气胸是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胸心外科术后,此类手术患者需要保证充分氧合,胸前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规的医疗操作处理方式,用于胸腔内气体的排出。
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多需要局部麻醉下切皮,切口长度约1.5-2cm并用器械钝性分离肋间肌肉组织达胸膜,然后置入16-22F的引流管,导管固定后将另一端置于水封瓶的水面下1-2cm,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1-2cm H2O以下,插管成功则导管持续逸出气泡,患者气胸状况减轻直至消失,肺复张后拔出引流管。
然而,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胸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处于较虚弱、抵抗力差的状态,上述方法一方面增加患者的肋间创伤和不适感,另一方面钝性分离,切口较大容易引起胸腔内感染,进一步加重患者肺部不适和呼吸系统症状;此外,在拔出胸腔引流管时,由于管口较大,肌肉封闭不完全,存在管口进气,再次发生气胸的风险。再者,患者气胸量较小且又不能保守处理的情况下,上述闭式引流方法操作显然操作动作过大,增加患者创伤和延迟愈合。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再次气胸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储液元件、引流管和套管针,所述储液元件内用于存放液体,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入至所述储液元件内并位于液面以下,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管针的一端能够拆卸连接,所述套管针的针芯用于穿刺进入人体胸膜腔,所述储液元件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内腔与外界,所述套管针的外层能够弯折,所述套管针的针芯能够在穿刺完成后抽出。
优选的,所述储液元件为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容积为120ml-150ml,且所述水封瓶内水的体积为50ml-80ml。
优选的,所述水封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和所述通气孔,且所述插孔用于所述引流管通过及固定。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为软管,且所述引流管在用于与所述套管针连接的一端固定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与所述套管针的一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用于伸入所述储液元件的一端为倾斜尖端。
优选的,所述套管针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所述外套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上,且所述穿刺针的两端经所述外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外套管能够弯折,所述穿刺针能够抽出。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为可塑性不锈钢管,且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周包覆有硅胶材料,所述穿刺针为钢针。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长为80mm-100mm,内径为2mm,内部流量为130ml/min。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伸入所述储液元件液面以下1cm-2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储液元件内用于存放液体,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入至储液元件内并位于液面以下,随着储液元件内引流管持续溢出气泡即可实现排气,流管的另一端与套管针的一端能够拆卸连接,套管针的针芯用于穿刺进入人体胸膜腔,不用切开皮肤,不用钝性分离肋间肌肉,亦不用导丝引导缝线固定引流管,储液元件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能够连通储液元件内腔与外界,进而保证储液元件内部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利用套管针进行穿刺进入患侧胸腔即可,操作简单易行,同时由于套管针较细,甚至可以不用使用局部麻醉,同时,由于套管针的外层部分在内层的针芯抽出后,可弯曲定型不打折,贴合皮肤后免缝合,胶布或敷贴粘贴固定即可,尤其适用于少量气胸患者,拔出时也无需担心再发气胸风险,避免患者二次损伤,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储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储液元件,2-引流管,3-套管针,4-螺纹帽,5-插孔,6-通气孔,7-外套管,8-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难以实施、创伤性大、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00,包括储液元件1、引流管2和套管针3,储液元件1内用于存放液体,引流管2的一端能够伸入至储液元件1内并位于液面以下,随着储液元件1内引流管2持续溢出气泡即可实现排气,引流管2的另一端与套管针3的一端能够拆卸连接,套管针3的针芯用于穿刺进入人体胸膜腔,不用切开皮肤,不用钝性分离肋间肌肉,亦不用导丝引导缝线固定引流管2,储液元件1上开设有通气孔6,通气孔6能够连通储液元件1内腔与外界,进而保证储液元件1内部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套管针3的外层能够弯折,套管针3的针芯能够在穿刺完成后抽出,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利用套管针3进行穿刺进入患侧胸腔即可,操作简单易行,同时由于套管针3较细,甚至可以不用使用局部麻醉,同时,由于套管针3的外层部分在内层的针芯抽出后,可弯曲定型不打折,贴合皮肤后免缝合,胶布或敷贴粘贴固定即可,尤其适用于少量气胸患者,拔出时也无需担心再发气胸风险,避免患者二次损伤,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
具体地,储液元件1为水封瓶,水封瓶的容积为120ml-150ml,且水封瓶内水的体积为50ml-80ml,水封瓶也可替换为小型便携引流瓶,能够使得患者行走时方便携带。
水封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5和通气孔6,且插孔5用于引流管2通过及固定,通气孔6的直径为1.5cm-2cm。
引流管2为软管,且引流管2在用于与套管针3连接的一端固定有螺纹帽4,螺纹帽4与套管针3的一端螺纹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
引流管2上用于伸入储液元件1的一端为倾斜尖端,便于插入储液元件1内。
套管针3包括外套管7和穿刺针8,外套管7套设于穿刺针8上,且穿刺针8的两端经外套管7的两端伸出,穿刺针8的一端为尖端针头,以便于穿刺,外套管7的一端设有螺纹,用于与螺纹帽4配合连接,外套管7能够弯折,穿刺针8能够抽出。
外套管7为可塑性不锈钢管,且不锈钢管的外周包覆有硅胶材料,能够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避免脱出,同时,在穿刺针8抽出后,能够随意弯折且不挤压管腔,穿刺针8为钢针。
外套管7的长为80mm-100mm,内径为2mm,内部流量为130ml/min。
引流管2伸入储液元件1液面以下1cm-2cm。
在实际应用时,将空注射器(5ml或者10ml规格均可)连接至套管针3,保持负压状态,垂直于胸壁经肋间行穿刺进入胸膜腔,部位一般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如为局限性气胸,则应根据X线胸片选择适当部位进行穿刺排气引流。注射器内抽出气体时停止进入,拔出穿刺针8,将外套管7再进入1cm后连接引流管2,引流管2另一端置于储液元件1的水面下1-2cm,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1-2cm H2O以下,实施成功则引流管2持续溢出气泡,然后将外套管7弯折贴附胸壁,用敷贴粘贴即可,不用缝合;患者症状消失,经摄片见肺已全部复张时,可以拔除引流管2,敷贴盖住针孔即可。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00操作简单,易于固定,防止再次损伤和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性,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气胸,尤其适合于少量气胸患者。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元件、引流管和套管针,所述储液元件内用于存放液体,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能够伸入至所述储液元件内并位于液面以下,所述套管针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所述外套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上,且所述穿刺针的两端经所述外套管的两端伸出,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能够拆卸连接,所述穿刺针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端用于穿刺进入人体胸膜腔,所述储液元件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能够连通所述储液元件内腔与外界,所述外套管能够弯折,所述穿刺针能够在穿刺完成后从所述外套管中抽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元件为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容积为120ml-150ml,且所述水封瓶内水的体积为50ml-80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瓶的上端开设有插孔和所述通气孔,且所述插孔用于所述引流管通过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为软管,且所述引流管在用于与所述套管针连接的一端固定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与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上用于伸入所述储液元件的一端为倾斜尖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为可塑性不锈钢管,且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周包覆有硅胶材料,所述穿刺针为钢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长为80mm-100mm,内径为2mm,内部流量为130ml/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伸入所述储液元件液面以下1cm-2cm。
CN202221567111.7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Active CN218739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7111.7U CN21873968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7111.7U CN21873968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9682U true CN218739682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7111.7U Active CN218739682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9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62504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ренирования средостения
CN208552812U (zh) 带气囊可胸内固定的多功能胸腔引流管
CN105148372A (zh) 一种多功能呼吸科用痰痂清除器
CN109876281A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引流管
CN218739682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413708Y (zh) 一次性胸腹腔治疗器
CN209033292U (zh) 一种胸腹腔引流管
CN202478249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套件
US20110017218A1 (en) Treatment system
CN210785983U (zh) 一种医用单向排气接头
CN209332969U (zh) 一种便携式无痛胸腔引流管
CN113069191A (zh) 一种张力性气胸临床急救的穿刺套管
CN210447156U (zh) 便携式胸腔穿刺针
CN209679116U (zh) 一种带有防脱落结构的多功能引流装置
CN217566235U (zh) 一种胸膜腔引流管套件
CN213251736U (zh) 一种负压治疗皮下气肿导管装置
CN205307584U (zh) 一种新型腹腔镜吸引器
CN217245764U (zh) 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9662410U (zh) 一种胸腔引流管
CN214807163U (zh) 一种耳鼻咽喉科多功能吸痰装置
CN211024722U (zh) 一种三腔气囊胸腔闭式引流管
Dub et al. Tube Thoracostomy (Chest Tube)
CN216020950U (zh) 一种改良型一次性可视喉镜结构
CN213789192U (zh) 一种单向阀门式胸腔引流管
CN213994549U (zh) 一种整形外科负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