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9119U -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9119U
CN218739119U CN202222301294.4U CN202222301294U CN218739119U CN 218739119 U CN218739119 U CN 218739119U CN 202222301294 U CN202222301294 U CN 202222301294U CN 218739119 U CN218739119 U CN 218739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car
fixing device
handle
radio frequency
cervical verteb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12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云龙
贾东林
李水清
宋春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223012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9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9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9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属于医用穿刺相关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射频套管针穿刺后需人为用手维持射频管套针的相对稳定性,容易导致套管针位置变化的问题。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弹性支承部件能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弹性支承部件能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固定装置能与待针入部位固定。本实用新型能保持套管针位置稳定,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不稳定造成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穿刺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射频手术过程中,由于颈部区域皮下组织及肌肉厚度薄,可能出现射频套管针体外留置过长致针体摆动,从而引起针尖在软组织内的位移。同时,因颈部皮下组织薄弱对射频套管针的束缚局限性,使得后续有关射频套管针的操作可能导致其在皮下组织内的深度变化。颈部富含多个重要大血管和神经丛,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产生潜在的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临床上,为了维持射频套管针的稳定性,完成穿刺操作后常常需要术者或助手用手扶住套管针体并保持相对稳固的姿势,这种固定方式并不能确保套管针位置不变,而且可能还会干扰后续手术操作环节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射频套管针穿刺操作后需要人为用手维持射频管套针的相对稳定性,该固定方式容易导致套管针位置变化,可能干扰后续手术操作环节的进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够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一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手柄,外力通过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分离。
进一步地,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40°-70°,优选的,夹角为60°。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位于弹簧的外侧。
进一步地,待针入部位一侧,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共平面,以保证射频套管针固定状态下固定装置的稳定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盘状,盘状长轴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一支撑杆长度比为1∶3,所述第二手柄和第二支撑杆长度比为1∶3。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挂线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挂线孔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设计简易,操作便捷,无繁杂步骤。
2、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为塑料材质,仅弹簧为细钢丝材质,造价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使用时机在射频套管针穿刺后,不影响穿刺过程。
4、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具备双重固定作用:通过固定夹完成对射频套管针的固定,通过两侧挂线孔完成固定装置在皮肤表面的稳固状态,可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位置移动引起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固定夹处于关闭状态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处于固定夹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夹;2-第二固定夹;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弹簧;6-第一手柄;7-第二手柄;8-第一挂线孔;9-第二挂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附图1~3具体描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固定夹能够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夹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现在穿刺操作后需要术者或助手用手扶住套管针体并保持相对稳固的姿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夹完成对射频套管针的固定,能够保持套管针位置稳定,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不稳定造成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同时,完成穿刺操作后可以解放术者或助手双手,便于后续操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为牢固固定针体,减少后续操作引起的针体大范围摆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1,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2,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5、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固定夹1与第一支撑杆3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2与第二支撑杆4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5,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5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面贴合,所述夹角为40°-70°,优选的,所述夹角为60°。
固定夹可为矩形立方体结构,固定夹与皮肤接触面可采用柔性可塑材料,其余面可采用硬质材料。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相互靠紧呈闭合状态;使用时,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水平打开。
为了更好的通过弹簧5对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施加作用力,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手柄,外力通过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分离。手柄包括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所述第一手柄6与第一支撑杆3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7与第二支撑杆4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位于弹簧5的外侧。
具体的,手柄为塑料实心材质,椭圆形体,数量为2个,所述手柄为盘状,盘状长轴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同轴,手柄长度和支撑杆长度比为1∶3。
所述弹簧5为螺旋状,钢丝金属材质,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位于弹簧的外侧,弹簧5两侧分别延伸至手柄处形成支承结构,并分别与手柄连接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内侧。该设计使得对第一手柄6和第二手柄7施加或释放压力引起的弹簧弹性改变能够带动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的开合动作,对手柄施加压力时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打开,而释放压力时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闭合。
为保证固定装置固定射频套管针后不发生倾斜,在待针入部位一侧,两个手柄与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共平面,以保证射频套管针固定状态下固定装置的稳定放置。
为增强固定夹与弹性支承部件之间的协同性,保证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不影响穿刺之后的操作,固定夹和支撑杆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的,螺旋状弹簧高度为0.5~1cm,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长度0.5~1cm,第一支撑杆3和第一手柄6两端之间的轴向距离1.5~3cm,第二支撑杆4和第二手柄7两端之间的轴向距离1.5~3cm。优选的,如图1所示,螺旋状弹簧5高度为0.5cm,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长度0.5cm,第一支撑杆3和第一手柄6两端之间的轴向距离1.5cm,第二支撑杆4和第二手柄7两端之间的轴向距离1.5cm。
为了进一步使固定夹与待针入部位的皮肤紧密贴合,加强两者之间的固定强度,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立方体长边两个外侧面分别设第一挂线孔8和第二挂线孔9,两个固定夹外侧面设置挂线孔便于挂线后,固定装置整体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减少皮肤延展活动导致的射频套管针位移。
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固定夹处于关闭状态,俯视图见图1,因弹性支承部件中弹簧5两侧延伸至手柄处形成的支承结构具有向外的反作用力,两个手柄呈自然打开姿势而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相互靠紧呈闭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固定夹处于打开状态,俯视图见图2,使用时,通过人力给两个手柄施加从外向内的相反作用力压缩弹簧,使弹簧两侧延伸至手柄处形成的支承结构相互靠近,带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杆4远端的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水平打开,当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贴近穿刺点皮肤并包绕至射频套管针体处后,释放手柄压力,弹簧回弹后带动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在水平方向重新闭合并完全夹住射频套管针,完成对射频套管针针体的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使用方法如下:
未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中弹簧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弹性支承部件中弹簧两侧延伸至手柄处形成的支承结构具有向外的反作用力,两个手柄呈自然打开姿势相互远离而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相互靠紧呈闭合状态。
手术时,当完成射频套管针穿刺至靶区域后,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射频套管针进行固定。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手柄,给两个手柄施加从外向内的相反作用力压缩弹簧,使弹簧5两侧延伸至手柄处形成的支承结构相互靠近,带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远端的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水平打开,将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贴近穿刺点皮肤并包绕至射频套管针周围后,释放手柄处压力,弹簧回弹至原始自然状态,带动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在水平方向重新闭合并完全夹住射频套管针,完成对射频套管针针体的固定。之后,在第一固定夹1和第二固定夹2外侧面挂线孔挂线,并将线的远端固定在手术单上,完成固定装置与皮肤的牢靠固定。当需要解除对射频套管针的固定时,再次重复前述操作取出。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产品。
本实用新型设计,操作便捷,无繁杂步骤;所用材料主体为塑料材质,仅弹簧为细钢丝材质,造价成本低;使用时机在射频套管针穿刺后,不影响穿刺过程;通过固定夹完成对射频套管针针体的固定,通过两侧挂线孔完成固定装置在皮肤表面的稳固状态,这种双重固定作用可显著降低颈椎射频术中因穿刺针位置移动引起的潜在血管和神经损伤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承部件以及结构相同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
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
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支承部件能够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分离;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贴合的一端能够包覆部分射频套管针的外周将射频套管针固定,所述固定装置能够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夹,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夹,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包括弹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固定夹与第一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夹与第二支撑杆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之间设置所述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使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手柄,外力通过手柄作用于所述弹性支承部件,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相对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0°-7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与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位于弹簧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待针入部位一侧,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共平面,以保证射频套管针固定状态下固定装置的稳定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盘状,盘状长轴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同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一支撑杆长度比为1∶3,所述第二手柄和第二支撑杆长度比为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挂线孔,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挂线孔与待针入部位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60°。
CN202222301294.4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Active CN218739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1294.4U CN218739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1294.4U CN218739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9119U true CN21873911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1294.4U Active CN218739119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9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4703B (zh) 外科夹钳以及用于外科夹钳的夹钳操纵装置
CN104546056B (zh) 连发血管夹
CN200987689Y (zh) 一种快速止血缝合钳
CN218739119U (zh)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CN201684006U (zh) 脊柱复位工具
CN207886305U (zh) 尾部带穿线孔的小鼠腹腔静脉结扎辅助器
CN218739120U (zh) 一种颈椎手术用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CN105726077A (zh) 一种人体手术腔内暴露支撑装置
CN102208151B (zh) 一种神经内镜操作训练箱
CN209474731U (zh) 一种可抓持组织及缝线的手术钳
CN211381646U (zh) 一种低创型腰椎穿刺针
CN201519174U (zh) 用于人体血管夹闭的血管夹
CN201806734U (zh) 多功能埋线针
CN218773932U (zh) 一种颈椎射频手术用一体式射频套管针固定装置
CN219720809U (zh) 一种手术钳
CN201076489Y (zh) 外科自动荷包缝合器
CN110269653A (zh) 一种颞下颌关节镜下缝合针
CN217338665U (zh) 一种缝合腹腔镜腹壁穿刺切口缝合器
CN201631282U (zh) 直视单动钛夹钳
CN213217392U (zh) 可降解镁合金血管夹
CN209899473U (zh) 一种跨肋缝合器
CN109805993A (zh) 举宫器
CN208677470U (zh) 一种用于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皮肤拉钩
CN216417244U (zh) 骶棘韧带缝合器
CN203873813U (zh) 外科皮肤缝合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