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5056U -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5056U
CN218735056U CN202222945169.7U CN202222945169U CN218735056U CN 218735056 U CN218735056 U CN 218735056U CN 202222945169 U CN202222945169 U CN 202222945169U CN 218735056 U CN218735056 U CN 218735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gging
electric heating
window frame
perspective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51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平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iji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iji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iji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ijia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51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5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5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涉及电加热除雾透视窗领域,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两端外表面均设有安装滑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设置的电加热盒在使用时可通过内部的电热管产生热量,然后可通过风机对热量进行吹散,然后可通过除雾气孔在四周对透视玻璃的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除雾,在使用时除雾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便于对大面积透视窗进行除雾,设置的湿度传感探头在使用时可对透视玻璃外部表面的湿度进行传感监测,当透视玻璃湿度数值较大时,湿度传感探头可通过主控制器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开启除雾,当湿度数值较小时,可控制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关闭,可起到自动除雾的效果,耗能交底。

Description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除雾透视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背景技术
冷库主要是对食品、液体、化工、医药、疫苗、科学试验等物品的恒温恒湿贮藏设备,在冷库的使用当中为了能够方便观察物品的存放情况,一般会在冷库中安装透视窗,但透视窗在使用时过程中,由于冷库内的温度较低,当冷库外湿度较大时,透视窗外部表面容易产生大量的水雾,为了对水雾进行清除,现有的冷库一般会安装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720902812.4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冷柜玻璃的除雾系统,包括前后两层玻璃,玻璃的端面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中间部分形成一定的空间,在玻璃的端面的同侧开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在冷柜的柜体上具有一个容室,在所述容室内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靠近于所述入风口的一侧,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靠近与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电加热丝连接有温控开关,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除雾效率,该除雾系统在使用时只能够对玻璃中部起到除雾的效果,无法对玻璃外部起到除雾的效果,冷库玻璃在使用时大多数只会在外部起雾,双层玻璃内为中空结构,起雾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该除雾系统的除雾效果较差,并且该除雾系统在使用时只能够单方向的进行除雾,在对大面积的透视窗除雾时效率较低,耗能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两端外表面均设有安装滑槽,所述窗框的前端外表面设有电加热盒,所述窗框的中部设有透视玻璃,所述窗框的内壁均设有除雾气孔与湿度传感探头,所述除雾气孔位于湿度传感探头的两侧,所述电加热盒的一端外表面设有主控制器,所述电加热盒的内部设有风机与电热管,所述风机位于电热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窗框与安装滑槽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滑槽的数量为两组,安装滑槽在使用时可便于对窗框进行固定安装,可便于窗框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前端外表面均与电加热盒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加热盒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电加热盒与窗框为贯通式结构,电加热盒在使用时可通过内部的电热管产生热量,然后可通过风机对热量进行吹散,然后可通过除雾气孔在四周对透视玻璃的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除雾,在使用时除雾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便于对大面积透视窗进行除雾。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盒的一端内表面与风机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加热盒的两侧内表面均与电热管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电热管在使用时主要起到加热的效果,风机可起到送风除雾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盒的一端外表面与主控制器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风机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电热管电性连接,主控制器在使用时可控制风机与电热管的开和关。
优选的,所述窗框的四周内表面均与湿度传感探头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湿度传感探头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湿度传感探头在使用时可对透视玻璃外部表面的湿度进行传感监测,当透视玻璃湿度数值较大时,湿度传感探头可通过主控制器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开启除雾,当湿度数值较小时,可控制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关闭,在使用时可起到自动除雾的效果,耗能交底。
优选的,所述窗框与除雾气孔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窗框的四周内表面均与透视玻璃的四周外表面可拆卸连接,除雾气孔在使用时可便于散发热风,可便于对透视玻璃表面起到除雾的效果。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的电加热盒在使用时可通过内部的电热管产生热量,然后可通过风机对热量进行吹散,然后可通过除雾气孔在四周对透视玻璃的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除雾,在使用时除雾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便于对大面积透视窗进行除雾。
2、设置的湿度传感探头在使用时可对透视玻璃外部表面的湿度进行传感监测,当透视玻璃湿度数值较大时,湿度传感探头可通过主控制器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开启除雾,当湿度数值较小时,可控制控制风机与电热管进行关闭,在使用时可起到自动除雾的效果,耗能交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窗框;2、安装滑槽;3、电加热盒;4、透视玻璃;5、除雾气孔;6、湿度传感探头;7、主控制器;8、风机;9、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包括窗框1,窗框1的两端外表面均设有安装滑槽2,窗框1的前端外表面设有电加热盒3,窗框1的中部设有透视玻璃4,窗框1的内壁均设有除雾气孔5与湿度传感探头6,除雾气孔5位于湿度传感探头6的两侧,电加热盒3的一端外表面设有主控制器7,电加热盒3的内部设有风机8与电热管9,风机8位于电热管9的一侧,窗框1与安装滑槽2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滑槽2的数量为两组,安装滑槽2在使用时可便于对窗框1进行固定安装,可便于窗框1进行滑动,窗框1的前端外表面均与电加热盒3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电加热盒3的数量为两组,电加热盒3与窗框1为贯通式结构,电加热盒3在使用时可通过内部的电热管9产生热量,然后可通过风机8对热量进行吹散,然后可通过除雾气孔5在四周对透视玻璃4的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除雾,在使用时除雾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便于对大面积透视窗进行除雾,电加热盒3的一端内表面与风机8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电加热盒3的两侧内表面均与电热管9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电热管9在使用时主要起到加热的效果,风机8可起到送风除雾的效果,电加热盒3的一端外表面与主控制器7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主控制器7与风机8电性连接,主控制器7与电热管9电性连接,主控制器7在使用时可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的开和关,窗框1的四周内表面均与湿度传感探头6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湿度传感探头6与主控制器7电性连接,湿度传感探头6在使用时可对透视玻璃4外部表面的湿度进行传感监测,当透视玻璃4湿度数值较大时,湿度传感探头6可通过主控制器7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进行开启除雾,当湿度数值较小时,可控制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进行关闭,在使用时可起到自动除雾的效果,耗能交底,窗框1与除雾气孔5为一体成型结构,窗框1的四周内表面均与透视玻璃4的四周外表面可拆卸连接,除雾气孔5在使用时可便于散发热风,可便于对透视玻璃4表面起到除雾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在使用时,可通过安装滑槽2对窗框1进行安装,在使用时当透视玻璃4表面产生水雾时,湿度传感探头6可对透视玻璃4外部表面的湿度进行传感监测,当透视玻璃4湿度数值较大时,湿度传感探头6可通过主控制器7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进行开启除雾,电热管9在使用时主要起到加热的效果,然后通过风机8将热量从除雾气孔5进行吹出,可从四周对透视玻璃4的外部同时进行加热除雾,在使用时除雾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便于对大面积透视窗进行除雾,湿度传感探头6可通过主控制器7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进行开启除雾,当湿度数值较小时,可控制控制风机8与电热管9进行关闭,在使用时可起到自动除雾的效果,耗能交底,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包括窗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两端外表面均设有安装滑槽(2),所述窗框(1)的前端外表面设有电加热盒(3),所述窗框(1)的中部设有透视玻璃(4),所述窗框(1)的内壁均设有除雾气孔(5)与湿度传感探头(6),所述除雾气孔(5)位于湿度传感探头(6)的两侧,所述电加热盒(3)的一端外表面设有主控制器(7),所述电加热盒(3)的内部设有风机(8)与电热管(9),所述风机(8)位于电热管(9)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与安装滑槽(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滑槽(2)的数量为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前端外表面均与电加热盒(3)的另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加热盒(3)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电加热盒(3)与窗框(1)为贯通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盒(3)的一端内表面与风机(8)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加热盒(3)的两侧内表面均与电热管(9)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盒(3)的一端外表面与主控制器(7)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制器(7)与风机(8)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7)与电热管(9)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四周内表面均与湿度传感探头(6)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湿度传感探头(6)与主控制器(7)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与除雾气孔(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窗框(1)的四周内表面均与透视玻璃(4)的四周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CN202222945169.7U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Active CN218735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5169.7U CN218735056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5169.7U CN218735056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5056U true CN218735056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5169.7U Active CN218735056U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5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9102U (zh) 一种立式冷柜除露系统
CN207247666U (zh) 一种节能冰箱
CN207299759U (zh) 一种医学检验用器皿快速消毒干燥装置
CN101292841A (zh) 一种烤箱
CN209449147U (zh) 一种通讯机柜水冷智能散热器
CN109323510A (zh) 一种强制对流化霜结构
CN107120891A (zh) 具有四面送风功能的卧式冷柜
CN102049323A (zh) 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CN206602144U (zh) 一种电池柜加热装置
CN218735056U (zh) 一种冷库用新款电加热除雾透视窗
CN209390604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机柜
CN213298233U (zh) 一种玻璃门柜风机控制系统
CN2659240Y (zh) 具有湿度控制功能的酒柜
CN206959435U (zh) 一种用于冷柜玻璃的除雾系统
CN208635447U (zh) 一种冷热双用烘干房
CN109282562A (zh) 一种冰箱用化霜结构
CN201543429U (zh) 一种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CN206192038U (zh) 冰箱
CN206964449U (zh) 立式展示柜
CN205980716U (zh) 一种电热恒温干燥箱
CN208984998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多功能温控箱
CN207744329U (zh) 一种交换机机箱
CN209085157U (zh) 一种强制对流化霜结构
CN209085158U (zh) 一种冰箱用化霜结构
CN210624685U (zh) 一种可改变取暖灯泡方向的多功能浴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