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3321U -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3321U
CN218733321U CN202222603731.8U CN202222603731U CN218733321U CN 218733321 U CN218733321 U CN 218733321U CN 202222603731 U CN202222603731 U CN 202222603731U CN 218733321 U CN218733321 U CN 218733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rging
medical equipment
placing
sea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7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d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d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d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7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3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3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3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包括座体,座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安放凹腔;在座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充电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一电源接口电性连接;充电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在充电电路模块上设有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使用时用于对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充电;座体的安放凹腔内设有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串口,该串口在使用时与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时不需考虑医疗设备功耗等特点。

Description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它的设计必须纤细小巧、方便携带且易于使用。随着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可以越来越长,这样存储的数据也越来越大,通常采集和记录一天或几天的数据可达几百兆到几千兆,因此如何通过网络传送到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成为一个难题。
现时的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将数据传送到云端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将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的存储卡拆下,通过转换设备拷贝到电脑上,通过电脑传送到云端服务器,这一方式需要反复拆装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的储存卡,这样很容易导致储存卡损坏,使用成本高。
二是,将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通过数据线与电脑的USB接口相连接,先将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内的数据拷贝到电脑上,之后再通过电脑传送到云端服务器,这一方式和前一种方式都需要用到电脑,电脑不容易携带,操作起来也较为复杂。
三是,将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进行蓝牙连接,智能手机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传送到云端服务器,这一方式一方面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需要考虑通信功能的增加而导致的功耗,另一方面使用医疗设备记录人体生物信号的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熟悉程度低,致使中老年人难以操控。
基于现有的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将数据传送到云端服务器的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急需设计出一种可穿戴式健康医疗设备用的可将其内部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该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时不需考虑医疗设备功耗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特别地,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安放凹腔,安放凹腔使用时用于安放医疗设备;在座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充电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一电源接口电性连接,电源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表面;所述充电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在充电电路模块上设有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使用时用于对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充电;座体的安放凹腔内设有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串口,该串口在使用时与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是同时具有WIFI通信功能和蓝牙通信功能的模块,这样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可以在第一次使用之前通过蓝牙与设定设备通信,该设定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设定设备将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与WIFI网络连接后,通过设定设备还可以设置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在进行WIFI通信时所需要的云端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在使用时实现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通过WIFI通信传输至对应的云端服务器账号;当用户没有登录特定的云端服务器账号时,在使用过程中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至出厂时默认设置好的云端服务器账号中;另外,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通过蓝牙与设定设备连接后还可进行其他设置,比如:通过设定设备控制主控模块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经串口和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至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所述充电电路模块的充电方式可以是无线充电或接触式充电中的一种,当充电电路模块是无线充电电路模块时,充电连接件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当充电电路模块是接触式充电电路模块时,充电连接件包括凸出于安放凹腔腔底面的一正充电导柱和一负充电导柱。
本方案在使用时与底面带有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搭配使用,在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接口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将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上后,医疗设备上的充电连接端与本方案的充电连接件配合工作,以对医疗设备充电;而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上后,医疗设备上的串口触点还与安放凹腔上的串口接触导通,致使主控模块可通过串口读取到医疗设备内的数据,之后主控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自动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这样的设计在医疗设备内不需设置蓝牙通信模块,大大降低了医疗设备的功耗,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只要将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中后即可进行数据传送,不需将SD卡反复拆装,也不需数据线进行连接,使得SD卡不易损坏,降低使用成本,操控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老年人使用。
安放凹腔的腔底面是前低后高的倾斜平面结构,串口、充电连接件均靠近安放凹腔的腔底面的低处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得安放好后的医疗设备可以呈倾斜设置,以至于医疗设备在重力作用下,医疗设备底面上的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与安放凹腔上的串口、充电连接件对位配合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还包括SD卡座,该SD卡座安装在座体内,SD卡座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且SD卡座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表面。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他医疗设备(即不能与安放凹腔匹配安放的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传送时,可将该医疗设备的SD卡拆下并插入至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SD卡座内,当SD卡座内插入SD卡后,主控模块便自动读取SD卡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当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配合使用的医疗设备也可采用将其SD卡拆下插入至SD卡座中的方式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还包括USB接口,该USB接口安装在座体内,USB接口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且USB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表面。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他医疗设备(即不能与安放凹腔匹配安放的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传送时,可采用数据线将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USB接口与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送,采用数据线连接后主控模块便读取医疗设备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当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配合使用的医疗设备也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将内部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
在安放凹腔的腔底面上设有USB信号导出端,USB信号导出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USB信号导出端包括凸出于安放凹腔腔底面的正USB信号导柱和负USB信号导柱,USB信号导出端也靠近安放凹腔的腔底面的低处设置。这样如需要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传送至U盘等储存设备时,可将U盘插入至USB接口内,当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中后,医疗设备上设有的数据导出触点会与安放凹腔上的USB信号导出端接触进行信号传输,使得医疗设备内的数据可转移至U盘内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是型号为ESP32-S3的微处理器。
为了使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上的插口的布局更加合理,所述电源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后侧面上,USB接口的插口、SD卡座的插口分别外露于座体的左右侧面上。
为了方便使用时安放和取下医疗设备,安放凹腔的腔底面是椭圆形面,安放凹腔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设,安放凹腔的内腔壁是圆弧形面。安放凹腔的内腔壁是圆弧形面的设计可避免藏尘,方便清洁。
为了使用时安放凹腔上的USB信号导出端、串口、充电连接件与安放在安放凹腔上医疗设备的USB信号触点、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可以一一对应精准连接,安放凹腔的腔底面上形成有至少2个避让凹位,各避让凹位上均设有一定位凸部。使用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匹配使用的医疗设备上设有与定位凸部配合扣装的定位凹位,这样的设计使用时在误触碰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医疗设备不会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上掉下来,避免传输数据过程中断。
为了使座体的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座体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的顶面上形成有所述安放凹腔,在面壳上形成有腔口朝下设置的上壳腔,上壳腔的腔顶面上设有至少3条上连接柱;所述底壳上形成有腔口朝上设置的下壳腔,下壳腔的腔底面上形成有至少3条下连接柱,在底壳的外底面上形成有至少3个安装槽,一安装槽与一下连接柱对应,安装槽的轴线与下连接柱的轴线共线,安装槽的槽顶面与下连接柱的顶面连通;面壳与底壳盖合一起,面壳上的上连接柱与底壳上的下连接柱一一正对,面壳与底壳之间通过从安装槽穿入并穿过下连接柱锁入至上连接柱中的螺丝进行固定,在底壳的各安装槽上插装有支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且使用时不需考虑医疗设备功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硬件连接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拆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实施例1的拆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1-安放凹腔;12-串口;121-正串口导柱;122-负串口导柱;13-面壳;131-上连接柱;14-底壳;141-下连接柱;142-安装槽;15-支脚;2-主控模块;3-充电电路模块;31-充电连接件;311-正充电导柱;312-负充电导柱;4-无线传输模块;5-SD卡座;6-USB接口;7-USB信号导出端;71-正USB信号导柱;72-负USB信号导柱;8-电路板;10-电源电路模块;101-电源接口;
9-安放凹腔;91-避让凹位;92-定位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的顶面上形成有安放凹腔11,安放凹腔11使用时用于安放医疗设备;在座体1内安装有主控模块2、充电电路模块3、电源电路模块10和无线传输模块4;所述电源电路模块10的电源输入端与一电源接口101电性连接,电源接口101的插口外露于座体1表面;所述充电电路模块3的电源输入端、主控模块2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电路模块10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在充电电路模块3上设有充电连接件31,该充电连接件31使用时用于对安放凹腔11上的医疗设备充电;座体1的安放凹腔11内设有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的串口12,串口12包括凸出于安放凹腔11腔底面的正串口导柱121和负串口导柱122;该串口12在使用时与安放凹腔11上的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无线传输模块4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为了在使用于知道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工作状态,在座体1上还设有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在使用时与底面带有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搭配使用,在电源电路模块10的电源接口10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且将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11上后,医疗设备上的充电连接端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充电连接件31配合工作,以对医疗设备充电;而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11上后,医疗设备上的串口触点还与安放凹腔11上的串口12接触导通,致使主控模块2可通过串口12读取到医疗设备内的数据,之后主控模块2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自动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这样的设计在医疗设备内不需设置蓝牙通信模块,大大降低了医疗设备的功耗,提高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长,只要将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11中后即可进行数据传送,不需将SD卡反复拆装,也不需数据线进行连接,使得SD卡不易损坏,降低使用成本,操控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老年人使用。
如图4所示,所述无线传输模块4是同时具有WIFI通信功能和蓝牙通信功能的模块,这样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可以在第一次使用之前通过蓝牙与设定设备通信,该设定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设定设备将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与WIFI网络连接后,通过设定设备还可以设置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在进行WIFI通信时所需要的云端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在使用时实现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通过WIFI通信传输至对应的云端服务器账号;当用户没有登录特定的云端服务器账号时,在使用过程中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4传送至出厂时默认设置好的云端服务器账号中;另外,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通过蓝牙与设定设备连接后还可进行其他设置,比如:通过设定设备控制主控模块2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经串口和无线传输模块4传送至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充电电路模块3是接触式充电,充电连接件31包括凸出于安放凹腔11腔底面的一正充电导柱311和一负充电导柱312。
如图1、图2、图3所示,安放凹腔11的腔底面是前低后高的倾斜平面结构,串口12、充电连接件31均靠近安放凹腔11的腔底面的低处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得安放好后的医疗设备可以呈倾斜设置,以至于医疗设备在重力作用下,医疗设备底面上的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与安放凹腔11上的串口12、充电连接件31对位配合工作。
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还包括SD卡座5,该SD卡座5安装在座体1内,SD卡座5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且SD卡座5的插口外露于座体1的表面。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他医疗设备(即不能与安放凹腔11匹配安放的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传送时,可将该医疗设备的SD卡拆下并插入至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SD卡座5内,当SD卡座5内插入SD卡后,主控模块2便自动读取SD卡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当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配合使用的医疗设备也可采用将其SD卡拆下插入至SD卡座5中的方式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
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还包括USB接口6,该USB接口6安装在座体1内,USB接口6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且USB接口6的插口外露于座体1的表面。这样的设计,在使用时用户需要将其他医疗设备(即不能与安放凹腔11匹配安放的设备)内的数据进行传送时,可采用数据线将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USB接口6与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送,采用数据线连接后主控模块2便读取医疗设备内的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当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配合使用的医疗设备也可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将内部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通过采用了SD卡座5和USB接口6,使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可以兼容不同款式的穿戴式医疗设备,以对不同款式的穿戴式医疗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如图1、图2、图5所示,在安放凹腔11的腔底面上设有USB信号导出端7,USB信号导出端7与主控模块2电性连接,USB信号导出端7包括凸出于安放凹腔11腔底面的正USB信号导柱71和负USB信号导柱72,USB信号导出端7也靠近安放凹腔11的腔底面的低处设置,正USB信号导柱71、负USB信号导柱72、正充电导柱311、负充电导柱312、正串口导柱121和负串口导柱122构成了一2行3列的矩形阵列。这样如需要将医疗设备内的数据传送至U盘等储存设备时,可将U盘插入至USB接口6内,当医疗设备安放在安放凹腔11中后,医疗设备上设有的数据导出触点会与安放凹腔11上的USB信号导出端7接触进行信号传输,使得医疗设备内的数据可转移至U盘内进行存储。
为了使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更加合理,如图4所示,所述主控模块2是型号为ESP32-S3的微处理器。
为了使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上的插口的布局更加合理,如图1、图5、图6所示,所述电源接口101的插口外露于座体1的后侧面上,USB接口6的插口、SD卡座5的插口分别外露于座体1的左右侧面上。
为了方便使用时安放和取下医疗设备,如图1、图2、图5所示,安放凹腔11的腔底面是椭圆形面,安放凹腔11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设,安放凹腔11的内腔壁是圆弧形面。安放凹腔11的内腔壁是圆弧形面的设计可避免藏尘,方便清洁。
为了使座体1的结构更加合理,如图1、图2、图3、图5、图6所示,所述座体1包括面壳13和底壳14,所述面壳13的顶面上形成有所述安放凹腔11,在面壳13上形成有腔口朝下设置的上壳腔,上壳腔的腔顶面上设有4条上连接柱131,4条上连接柱131排列构成2行2列的矩形阵列;所述底壳14上形成有腔口朝上设置的下壳腔,下壳腔的腔底面上形成有4条下连接柱141,在底壳14的外底面上形成有4个安装槽142,一安装槽142与一下连接柱141对应,安装槽142的轴线与下连接柱141的轴线共线,安装槽142的槽顶面与下连接柱141的顶面连通;面壳13与底壳14盖合一起,面壳13上的上连接柱131与底壳14上的下连接柱141一一正对,面壳13与底壳14之间通过从安装槽142穿入并穿过下连接柱141锁入至上连接柱131中的螺丝进行固定(螺丝在附图中没有示出),在底壳14的各安装槽142上插装有支脚15。所述主控模块2、充电电路模块3、电源电路模块10、无线传输模块4、SD卡座5、USB接口6、电源接口101、USB信号导出端7、串口12、充电连接件31等均电性连接在一电路板8上,该电路板8被夹置固定在面壳13的4条上连接柱131与底壳14的4条下连接柱141之间,穿过下连接柱141锁入至上连接柱131中的螺丝还穿过电路板8;另外,支脚15还可将固定面壳13和底壳14的螺丝隐藏,使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的结构更加简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了使用时安放凹腔上的USB信号导出端、串口、充电连接件与安放在安放凹腔上医疗设备的USB信号触点、串口触点、充电连接端可以一一对应精准连接,如图7所示,在安放凹腔9的腔底面上形成有4个避让凹位9,各避让凹位9上均设有一定位凸部92。使用时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匹配使用的医疗设备上设有与定位凸部92配合扣装的定位凹位,医疗设备上的定位凹位是设置在金属块上,而避让凹位9则用于避开形成有定位凹位的金属块,使得医疗设备的底面与安放凹腔9的腔底面贴合,这样的设计使用时在误触碰医疗设备的情况下,医疗设备不会从本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上掉下来,避免传输数据过程中断。

Claims (10)

1.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安放凹腔,安放凹腔使用时用于安放医疗设备;在座体内安装有主控模块、充电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与一电源接口电性连接,电源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表面;所述充电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电路模块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在充电电路模块上设有充电连接件,该充电连接件使用时用于对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充电;座体的安放凹腔内设有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的串口,该串口在使用时与安放凹腔上的医疗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安放凹腔的腔底面是前低后高的倾斜平面结构,串口、充电连接件均靠近安放凹腔的腔底面的低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D卡座,该SD卡座安装在座体内,SD卡座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且SD卡座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接口,该USB接口安装在座体内,USB接口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且USB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在安放凹腔的腔底面上设有USB信号导出端,USB信号导出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是型号为ESP32-S3的微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的插口外露于座体的后侧面上,USB接口的插口、SD卡座的插口分别外露于座体的左右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安放凹腔的腔底面是椭圆形面,安放凹腔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布设,安放凹腔的内腔壁是圆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安放凹腔的腔底面上形成有至少2个避让凹位,各避让凹位上均设有一定位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面壳和底壳,所述面壳的顶面上形成有所述安放凹腔,在面壳上形成有腔口朝下设置的上壳腔,上壳腔的腔顶面上设有至少3条上连接柱;所述底壳上形成有腔口朝上设置的下壳腔,下壳腔的腔底面上形成有至少3条下连接柱,在底壳的外底面上形成有至少3个安装槽,一安装槽与一下连接柱对应,安装槽的轴线与下连接柱的轴线共线,安装槽的槽顶面与下连接柱的顶面连通;面壳与底壳盖合一起,面壳上的上连接柱与底壳上的下连接柱一一正对,面壳与底壳之间通过从安装槽穿入并穿过下连接柱锁入至上连接柱中的螺丝进行固定,在底壳的各安装槽上插装有支脚。
CN202222603731.8U 2022-09-30 2022-09-30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Active CN218733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731.8U CN218733321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731.8U CN218733321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3321U true CN218733321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731.8U Active CN218733321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3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4997B2 (en) Wall outlet type USB hub with independent charging function
US11509149B2 (en) Modular device charging station
JPH08501165A (ja) モジュル式ノートブックコンピュータ
TWM486890U (zh) 整合網路之充電設備
CN104572552A (zh) 小型智能设备电脑模式转换器
CN218733321U (zh)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用充电座
CN204905616U (zh) 一种数据转换模块
CN110912236A (zh) 用于小型医用设备的充电装置和小型医用设备
CN104283080B (zh) 信号连接器结构
CN211720277U (zh) 用于小型医用设备的充电装置和小型医用设备
CN2110886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641995U (zh) 具备电力传输功能支架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02454842U (zh) 内建信号增益电路的电连接器
CN111775575A (zh) 打印设备
CN204631858U (zh) 一种移动存储设备
CN205646289U (zh) 自适应摆正连接角度的连接器及其移动电子产品
CN211794753U (zh) 一种指环收纳盒
CN218445909U (zh) 一种移动电源故障自动检测装置
CN216563861U (zh) 一种排插
CN211046546U (zh) 电子设备
CN216286404U (zh) 一种智慧案场管理设备
CN218159622U (zh) 一种移动硬盘转接结构及移动硬盘
CN211089151U (zh) 电子设备
CN220327446U (zh) 探头模组
CN219203407U (zh) 电池盖组件、内面板组件、内面板总成和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