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2938U -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2938U
CN218732938U CN202222871360.1U CN202222871360U CN218732938U CN 218732938 U CN218732938 U CN 218732938U CN 202222871360 U CN202222871360 U CN 202222871360U CN 218732938 U CN218732938 U CN 218732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ody
support
floating
cable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13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超
蒋凡
周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ma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ma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ma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man Energy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13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2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2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2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包括:浮体阵列,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浮体单元包括相互叠放贴合的多个浮体;以及限位框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其中,限位框架的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定义多个浮体单元空间,多个浮体单元设置在多个浮体单元空间中;以及支撑架,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浮体阵列的多个浮体单元上;以及多根立柱,其设置在限位框架与支撑架之间;负载箱,其经配置以设置在支撑架上;以及一个或多个电缆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架上,用于支撑向负载箱工作的电缆平滑走线。本申请将电缆支架设置在浮体平台上以支撑电缆平滑走线,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光伏电站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是一种高效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水上光伏是指利用闲置的水面来建设光伏电站。水上光伏电站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水体蒸发,避免藻类生长等诸多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水上光伏的规模不断扩大,将箱式逆变器和/或变压器设置在光伏方阵的附近水面,能够减少电缆的使用量,降低成本。箱式逆变器和/或变压器一般设置在支撑台上,其利用线缆与水上光伏电连接。大量线缆与支撑台硬接触,磨损了线缆的保护层,降低线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包括:浮体阵列,包括: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包括相互叠放贴合的多个浮体,其中,所述浮体为中空箱体,其正面和背面包括第一限位凹槽,其两个相对侧面包括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高度相当;以及限位框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其中,所述限位框架的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定义多个浮体单元空间,所述多个所述浮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浮体单元空间中;并且,所述限位框架的所述多个外梁嵌设在所述浮体单元的多个所述浮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以及支撑架,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浮体阵列的所述多个浮体单元上;以及多根立柱,其设置在所述限位框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负载箱,其经配置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及一个或多个电缆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支撑向所述负载箱工作的电缆平滑走线。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进一步包括箱体底座,所述箱体底座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层底座梁和设置在多根所述第一层底座梁之上的多根第二层底座梁,多根所述第二层底座梁上用于放置负载箱,多根所述第二层底座梁形成的支撑面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表面的高度。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多个所述第一层底座梁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层底座梁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的位置根据所述负载箱的重心设置。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电缆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先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延伸,最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电缆支架包括低压电缆支架,所述低压电缆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和所述箱体底座之间,所述低压电缆支架用于支撑从所述负载箱底部出来的电缆。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电缆支架包括高压电缆支架,所述高压电缆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高压电缆支架的支撑高度大于所述箱体底座的高度,所述高压电缆支架用于支撑从所述负载箱侧面出来的电缆。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浮体单元空间中包括与所述多个外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内梁,所述多个内梁嵌设在所述浮体单元的多个所述浮体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中。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浮体单元包括多个浮体以及第一连接件,其经配置以连接所述多个浮体;其中,所述浮体的正面或背面的凸部容纳于相邻另一浮体的正面或背面的凹部之中;所述多个浮体的一个或多个拉耳经配置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从而所述第一连接件将经叠放的所述多个浮体串联起来。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浮体单元顶面的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低于或与所述浮体单元的顶面大致相当。
如上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进一步包括:多个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围设在所述浮体阵列四周。
本申请将电缆支架设置在浮体平台上以支撑电缆平滑走线,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电缆支架可拆卸设置在浮体平台上,能够根据负载箱的设置方向而更换位置以符合负载箱中电缆的走线方向。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C是图3B的局部放大图;
图3D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B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C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D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高压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高压电缆支架在浮体平台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低压电缆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D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低压电缆支架在浮体平台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带防撞板的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一;以及
图6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带防撞板的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参看作为本申请一部分用来说明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说明书附图。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不同图式中描述大体上类似的组件。本申请的各个特定实施例在以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描述,使得具备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还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或者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结构、逻辑或者电性的改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个电缆支架,其设置在浮体平台上以支撑电缆。浮体平台包括浮体阵列、支撑架、多根立柱和负载箱,浮体阵列由多个浮体单元组成,浮体单元包括相互叠放贴合的多个浮体。将负载箱进出的电缆设置在电缆支架上,使得电缆平滑走线,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图1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水上浮体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水上浮体100包括漂浮主体110、一个或多个拉耳120、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漂浮主体110可以是中空箱体,其材料可以是HDPE材料。使用HDPE材料的漂浮主体110具有耐磨损,重量轻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漂浮主体110的长度为1300-1500mm,宽度为700-800mm,高度为1000-1200mm,优选地,漂浮主体100的长度为1400mm,宽度为750mm,高度为1100mm。漂浮主体100的厚度为3-6mm,漂浮主体厚度越厚,重量越高,漂浮主体的重量为16-28KG。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上浮体100的浮力为900-1200KG。本申请中的水上浮体100的体积明显大于现有的浮体,而且方便相互组合,能够满足大重量的箱式变压器的支撑需求。
拉耳120包括第一拉耳121,其对称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第一拉耳121可以是板状结构,其设置在漂浮主体110侧面的中间位置,第一拉耳121从漂浮主体110侧面顶部位置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拉耳121通过增加与漂浮主体110侧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拉耳121与漂浮主体110的结合强度。将第一拉耳121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拉耳121在漂浮主体110上受力均匀,避免漂浮主体110因拉力而变形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拉耳的厚度为5mm-10mm。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拉耳121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孔122和加强肋123,安装孔122用于与固定装置结合以固定水上浮体100。安装孔122在垂直方向的长度大于在横向方向的长度。加强肋123均匀分布在安装孔122周围,通过增加加强肋123,能够增强第一拉耳121的抗拉能力。
如图1B和1C所示,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分散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正面,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分散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背面。漂浮主体110的正面或背面的多个凹部140适于容纳漂浮主体110背面或正面的多个对应的凸部140。当相邻两个水上浮体100相互叠放时,漂浮主体110正面的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与相邻漂浮主体110的背面的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相互结合,避免水上浮体10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出现脱离的问题,提高两个水上浮体100结合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交替分布在漂浮主体110的正面和背面,相邻凸部130之间间隔固定距离,相邻凹部140之间间隔固定距离。参考图1A和图1B,凸部130为矩形凸块,凹部140为矩形凹槽。在相邻凸部130之间间隔固定距离,相邻凹部140之间间隔固定距离,在多个凹部140容纳于多个凸部130时,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之间保留多个通道,避免水上浮体100之间残留水。其中,凸部的高度为14-16mm,通道的宽度为45mm-55mm。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A-1C中仅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水上浮体正面和背面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的设置方式的一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水上浮体的凸部和凹部也可以有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凸部和凹部的大小并不都是相同的,凸部和凹部之间的间隔也可以不同,或者二者在浮体正面和背面的分布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凸部130与对应位置的多个凹部140过盈配合,能够加强相邻水上浮体100之间的结合力。并且,在漂浮主体110的正面和背面设置多个凸部130和多个凹部140,能够加强浮体自身的抗压强度。
水上浮体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孔150,填充孔150可以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顶面上,通过填充孔150能够在漂浮主体100内部填充泡沫材料时,将漂浮主体110侧面上的通孔160和漂浮主体110顶面上的透气孔170打开,当填充完成后,将填充孔150和通孔160密封处理,只保留透气孔170与水上浮体100外部连通。其中,泡沫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水上浮体100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材料,能够增加整体强度、抗压能力、抵抗变形能力和抵抗热胀冷缩能力。同时,在水上浮体100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材料,即使漂浮主体110发生破损进水后,也能够提供浮力,提高水上浮体100的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透气孔170包括防水透气膜,防水透气膜只允许气体通过而不允许液体通过。当水上浮体100发生挤压时,其内部的压力将发生变化,通过透气孔170进行气体交流,能够保证水上浮体100内外气压平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漂浮主体110包括限位凹槽180,限位凹槽180包括设置在漂浮主体110正面和背面的第一限位凹槽181。漂浮主体110的相对侧面包括第二凹槽182,第一限位凹槽181与第二限位凹槽182的高度相当,第一限位凹槽181与第二限位凹槽182均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中下部,其用于与浮体组合后的限位装置相配合,从而提供更为稳定的浮体结构。例如,第一限位凹槽181与第二限位凹槽182用于容纳限位框架,将限位框架限制在限位凹槽180内,防止限位框架与水上浮体之间出现偏移,提高了多个水上浮体100之间固定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漂浮主体110包括起伏结构190,其设置在漂浮主体110的侧面和第一拉耳121的下方。起伏结构190的截面为“M”型,两边高,中间低。起伏结构190设置在漂浮主体110侧面的中间位置,增加了水上浮体100的抗压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漂浮主体110的两个侧面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拉耳124,第二拉耳124可以设置在第二限位凹槽182中,第二拉耳124和第一拉耳121的外侧面与起伏结构190在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拉耳124与第一拉耳121类似,包括安装孔和加强肋,在此不再赘述。
图2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2A所示,浮体单元200包括多个水上浮体100,第一连接件210,第一连接件210与多个水上浮体100的一个或多个拉耳连接,从而将叠放的多个水上浮体100串联起来。在一个实施例中,浮体单元200包括2-5个水上浮体100。浮体单元200中水上浮体100的数量越多,能够提供的浮力越大,同时减少每个浮体单元200中第一连接件210的用料,节省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件210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浮体单元顶面的第一凹陷区111,当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浮体单元200顶面的第一凹陷区111时,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低于或与浮体单元200的顶面大致相当。将第一连接件210设计为板状结构,能够增大浮体单元的支撑面积,分散受力,保证浮体单元的支撑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浮体100的顶面为平面,第一凹陷区111设置在浮体顶面的一端,第一凹陷区111的高度小于浮体100顶面中间的高度,当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一凹陷区111时,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低于或与浮体的顶面高度大致相当,提高浮体单元200顶面的平整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单元2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20,多个水上浮体100的一个或多个拉耳经配置以连接到第二连接件220,从而第二连接件220也将经叠放的多个水上浮体100串联起来。第二连接件220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浮体单元的第二凹陷区112,当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浮体单元200顶面的第二凹陷区112时,第二连接板220的高度低于或与浮体单元200的顶面大致相当,第二凹陷区112设置在浮体100的顶面的另外一端。第一凹陷区111和第二凹陷区112分别设置在浮体100顶面的两端,当第一凹陷区111和第二凹陷区112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时,能够保证浮体单元的平衡,避免发生侧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拉耳120通过衔接件230连接到第一连接件210和/或第二连接件220。衔接件230包括弯折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拉耳120固定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部分可以利用螺栓与第一拉耳121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第二部分是水平方向的衔接板,衔接板利用螺栓与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通过粘贴、吸附或机械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凹陷区111连接和/或第二连接板通过粘贴、吸附或机械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12连接。如此能够进一步加强浮体单元200中多个水上浮体100之间结合的强度,保证浮体单元200的稳定性。
多个浮体单元组合在一起,能够拼接为一个浮体阵列。浮体阵列的上表面可以是平面,能够支撑重物。多个浮体单元组成的浮体阵列能够承载多达数吨的重物。如何将浮体单元组合在一起,在承受重物时,不会改变浮体阵列的形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申请设计一种新型的限位框架,提高了浮体阵列的工作稳定性。
图2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2B所示,浮体单元还可以利用连接件240将多个水上浮体100串联。其中,利用连接件240分别将水上浮体之间的第一拉耳121固定连接和利用连接件240分别将水上浮体之间的第二拉耳124固定连接,从而将多个水上浮体串联为一列浮体单元。图2B中示例出将3个水上浮体100串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串联的浮体单元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串联任意个水上浮体。
连接件240可以是钢丝绳,钢丝绳两端设置为连接孔,连接孔与拉耳上的安装孔重合,利用螺栓固定,使得相邻两个水上浮体100固定连接。利用钢丝绳将水上浮体100挠性连接,使得水上浮体100漂浮在水上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处于动态平衡,减小钢丝绳的作用力,提高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串联的浮体单元铺设在水面上,能够形成人工通道。串联的浮体单元可以利用钢丝绳固定在水面上,其上表面可以供用户行走。串联的浮体单元还可以设置在水上光伏和/或漂浮平台的外围,用于防止波浪飞溅或者浮冰撞击光伏设备和/或漂浮平台,提高光伏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地,串联的浮体单元还可以用于支撑电缆,将电缆固定在串联浮体单元的上表面,避免电缆与水接触,提高电缆的工作安全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串联的浮体单元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作场景中,在此不做限制。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C是图3B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所示,浮体阵列300包括多个浮体单元200和限位框架。浮体单元200包括多个相互叠放贴合的多个水上浮体100,限位框架定义多个浮体单元空间,多个浮体单元200设置在多个浮体单元空间中。
限位框架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外梁310,多个外梁310可以围合成一个矩形的浮体单元空间。当多个浮体单元200设置在浮体单元空间中时,多个外梁310嵌设在浮体单元200的多个浮体的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中。通过将外梁310嵌设在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时,使得浮体单元之间贴合的更加紧密,防止水流波动造成的晃动,影响浮体阵列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的深度为10mm-80mm;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距离浮体顶面的距离为0.7m-0.9m。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设置在浮体的中下部,使得限位框架在浮体中下部实施作用力,将浮体聚集在一起,浮体的上方利用连接件实施作用力,使得浮体单元上下均有限制作用,使得浮体单元中多个浮体贴合更加紧密。
如图3B所示,限位框架还包括与外梁31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内梁320,多个内梁320嵌设在浮体单元200的多个浮体的第一限位凹槽181和/或第二限位凹槽182中。多根内梁320包括多个第一内梁321、多个第二内梁322和多个第三内梁323,多个第一内梁321、第二内梁322和第三内梁323分别与外梁310连接,分割出多个浮体单元空间,每个浮体单元空间内嵌设有一个或多个浮体单元。相邻浮体空间的间距为0.4m-0.6m。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内梁322和第三内梁323沿外梁310横向对称设置,第三内梁323长度小于第二内梁322,第二内梁322与第三内梁323结合使用,能够节省内梁320的用量,并且降低限位框架的组装难度。多个外梁310和多个内梁320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固定连接,固定孔为跑道形状。外梁310和内梁310纵向设置时,固定孔纵向长度大于横向长度;外梁310和内梁310横向设置时,固定孔横向长度大于纵向长度。
参考图3A,多个外梁310和多个内梁320围设出多个浮体单元空间,每个浮体单元空间内嵌设2个浮体单元,每个浮体单元包括2个浮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浮体单元空间中浮体单元的数量和每个浮体单元中浮体的数量可以根据载物箱的重量和重心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浮体单元空间中包括1-3个浮体单元200,浮体单元200包括2-5个浮体。
如图3C所示,浮体阵列3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立柱330,立柱330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10或第二连接件220与外梁310之间,立柱330用于将限位框架与第一连接件210或第二连接件220连接,防止限位框架在重力作用下,与浮体单元200脱落。立柱330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与第三部分相互垂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三部分的两端。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一连接件210或第二连接件220连接,第三部分与限位框架连接。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立柱330设置在衔接件230附近时,将立柱330与衔接件230接触部分固定连接,提高立柱330与浮体阵列300的结合力。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当立柱330设置在衔接件230附近时,利用立柱330的第三部分与第一拉耳固定连接以替代衔接件230与第一拉耳121固定连接,如此减少衔接件230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浮体阵列300中的多个浮体单元和浮体单元中的浮体采用模块化的结构,便于后期更换和补充,达到灵活多变的目的。浮体阵列中的浮体单元和浮体单元中的浮体可以根据浮体阵列上负载箱的重量可以随时设置,也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而随时扩展。具体变化参考如下方案。
图3D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浮体阵列结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浮体阵列300中包括多个浮体单元200,多个浮体单元200非均匀分布在多个外梁310围合成的矩形浮体单元空间中。浮体阵列300上可以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用于支撑负载箱。其中,根据负载箱相对于浮体阵列300的位置设置浮体阵列300中浮体单元200和/或浮体单元中浮体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本申请浮体阵列配置为模块化结构,其能够随意组合出不同数量的浮体单元和不同数量的浮体单元。
举例而言,浮体阵列300为由外梁310围合成3*6的矩形浮体单元空间中,其中每个矩形浮体单元空间中固定有1个浮体单元200,1个浮体单元200中包括2个相互贴合固定的水上浮体。以前该浮体阵列300上支撑负载箱的重量为20吨,而现在更替为10吨的负载箱。因此,对现有浮体阵列300进行改造,将远离负载箱的浮体单元进行拆卸,改造后的浮体阵列足以支撑10吨的负载箱,同时拆卸的浮体单元还可以在其他浮体阵列上使用,提高了浮体单元的利用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浮体阵列的改造方式不局限于减少浮体单元的数量,还可以改变浮体阵列的布置方式,比如将3*6改造成3*3的布置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箱下方及周围的浮体单元200的分布密度大于负载箱外围的浮体单元200的分布密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负载箱下方及周围的浮体单元200中浮体的数量大于负载箱外围的浮体单元200中浮体的数量。其中,浮体单元中浮体的数量为2-5个。相对于传统的钢制浮箱或者混凝土制浮箱一旦建造完成,将很难移动或改变。而本申请中的浮体阵列,能够根据负载箱的重力随时调整浮体阵列中浮体单元和/或浮体单元中浮体的数量,能够满足不同种类的负载箱的需求,并且具有改造方式简单,耗时短等优点。
本申请设计一种新的浮体平台,浮体平台中的浮体采用HDPE材料的浮箱,具有重量轻、浮力大等优点。浮体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负载箱的重量和体积搭建不同形状的浮体平台。并且,浮体平台上的零部件多为螺栓固定,现场安装简单。具体参考一下内容。
图4A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B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C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D是根据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框架结构示意图。
如图4A和4B所示,浮体平台1000包括浮体阵列300、支撑架400和多根立柱330,支撑架至少部分设置在浮体阵列300上,立柱330设置在限位框架与支撑架400之间。具体而言,立柱330的第一部分既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又与支撑架400固定连接,立柱330的第三部分与限位框架固定连接,将浮体阵列300与支撑架400固定在一起。立柱330从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浮体平台1000中的浮体阵列300、支撑架400稳定结合在一起,提高浮体平台1000的稳定性。
如图4C所示,支撑架400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支撑纵梁410和垂直于多根支撑纵梁410的多根支撑横梁420,多根支撑横梁420分别与多根支撑纵梁410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支撑架400为模块结构,多个支撑架400能够拼接成面积更大的支撑架。将支撑架400模块化,方便现场组装,节省组装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架4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以是平面,下表面与浮体阵列300接触,上表面用于支撑负载箱。将支撑架400的上下表面设计为平面,既能够保证支撑架400的平稳支撑,又能够分散受力。参考图4C,多根支撑横梁420与浮体阵列300的连接件接触支撑,多根支撑纵梁410分别设置在多个浮体单元200的中间位置,使得浮体阵列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
如图4B所示,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多个栏杆410,多个栏杆410分别与支撑架的多根支撑纵梁410和多根支撑横梁420固定连接。栏杆410利用螺栓与多根支撑纵梁410和多根支撑横梁420可拆卸连接,多个栏杆410与多根支撑纵梁410和多根支撑横梁420的尺寸相匹配,便于现场组装。
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钢梯420,其可拆卸地与支撑架400固定连接,用于协助用户进入浮体平台1000。钢梯420设置在栏杆410一端,钢梯420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随意设置,方便用于进入浮体平台。
如图4D所示,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箱体底座500,箱体底座500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层底座梁510和设置在多根第一层底座梁510之上的多根第二层底座梁520,多根第二层底座梁520上用于放置负载箱,多根第二层底座梁520形成的支撑面水平高度大于支撑架400表面的高度。第一层底座梁510可拆卸设置在支撑架400上,第二层底座梁520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层底座梁5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层底座梁510和/或第二层底座梁520的高度为5cm-10c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层底座梁510和/或多个第二层底座梁520相对于支撑架400的位置根据负载箱800的重心设置。浮体平台用于在水面上支撑负载箱800。在靠近负载箱800重心一侧,浮体平台1000将出现下陷的问题,导致支撑架一侧受力过大,使得支撑架发生弯曲。因此,根据负载箱800的重心设置箱体底座500,能够保证浮体平台1000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浮体平台1000发生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4B所示,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铺设在支撑架400上表面的格栅板430,以形成平台作业平面,平台作业平面低于负载箱作业平面。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铺设在第一层底座梁510上的格栅板530以形成负载箱作业平面,负载箱作业平面低于第二层底座梁520形成的支撑面。第二层底座梁520用于支撑负载箱以高于负载箱作业平面,使得负载箱800远离水面,避免负载箱800中进水,影响其中的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格栅板430和/或格栅板530材质可以是玻璃钢,其由多个镂空的孔组成,避免积水。并且,玻璃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足以支撑在其上面作业。格栅板430和/或格栅板530材质还可以是钢制格栅板,钢制格栅板能够根据浮体平台尺寸定制,相对于玻璃钢格栅板现场裁剪,不会产生裁剪的废料,综合成本更低,并且使用寿命更长。图5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高压电缆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高压电缆支架在浮体平台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低压电缆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D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低压电缆支架在浮体平台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浮体平台10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缆支架600,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架400上,用于支撑负载箱800工作的电缆以使平滑走线。一个或多个电缆支架600可以根据负载箱的设置方向而更换固定的位置以符合负载箱中电缆的走线方向。
如图5A和5C所示,电缆支架600包括高压电缆支架610和低压电缆支架620,高压电缆支架610用于支撑高压电缆以使平滑走线;低压电缆支架620用于支撑低压电缆以使平滑走线。高压电缆支架610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611,两根支撑杆611先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延伸,最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两根支撑杆611之间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杆612固定连接。支撑杆通过两次弯折,形成“Z”字形的缓坡,缓坡上的连接杆612用于支撑电缆,防止电缆走线弯折角度过小以磨损电缆,能够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低压电缆支架620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621,两根支撑杆621先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延伸,最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两根支撑杆621之间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杆622固定连接。其中,高压电缆支架610的高度大于低压电缆支架620的高度。高压电缆支架610和低压电缆支架620可以利用U型螺栓与支撑架400固定连接,便于拆卸,方便现场组装。
如图5B和5D所示,高压电缆支架610设置在支撑架400上,高压电缆支架610的支撑高度大于箱体底座500的高度,高压电缆支架610用于支撑从负载箱侧面出来的高压电缆。如图5C所示,低压电缆支架620设置在支撑架400和箱体底座500之间,低压电缆支架620用于支撑从负载箱底部出来的低压电缆。低压电缆和高压电缆分别在负载箱不同方向走线,能够减少低压电缆和高压电缆在负载箱中走线的长度,节省成本。
图6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带防撞板的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带防撞板的浮体平台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6A和6B所示,浮体平台1000包括多个防撞板700,其与支撑架和/或立柱固定连接,围设在浮体阵列300四周。当浮体平台1000漂浮在水面时,水面的波动会时刻拍打着浮体平台1000中的浮体阵列300上,长时间拍打的作用力,将会破坏浮体阵列300中限位作用力,降低浮体平台的稳定性。因此,将浮体阵列300四周设置防撞板700,将直接承受水面的拍打,防止对浮体阵列300限位作用的破坏。另外,利用防撞板700设置在浮体阵列四周,能够遮住内部的框架结构,使得外观整齐、美观。
如图6A所示,防撞板700可以是玻璃钢格栅板710,玻璃格栅板710的高度是浮体阵列300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能够遮住浮体平台1000中的支撑架400的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使得浮体平台整体美观。如图6B所示,防撞板700还可以是玻璃钢板720,玻璃钢板72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浮体阵列300的高度。玻璃钢板720具有足够大的强度,承受水面波动的冲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浮体平台还包括防浪板730,其固定在支撑架400周围并向外倾斜一定角度。防浪板730设置在栏杆410的外侧,用于防止波浪冲击的浮体平台上来,影响浮体平台正常工作。其中,防浪板730与栏杆外侧的水平面夹角小于90°。防浪板730可以是玻璃钢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防浪板730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浮体平台上设置电缆支架以支撑电缆平滑走线,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电缆支架可拆卸设置在浮体平台上,能够根据负载箱的设置方向而更换位置以符合负载箱中电缆的走线方向。电缆支架包括高压电缆支架和低压电缆支架,高压电缆支架和低压电缆支架分别设置在负载箱不同的方向,能够减少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在负载箱中的走线长度,减少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体阵列,包括:
多个浮体单元,所述浮体单元包括相互叠放贴合的多个浮体,其中,所述浮体为中空箱体,其正面和背面包括第一限位凹槽,其两个相对侧面包括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凹槽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高度相当;以及
限位框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其中,所述限位框架的多个相互连接的外梁定义多个浮体单元空间,所述多个所述浮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多个浮体单元空间中;并且,所述限位框架的所述多个外梁嵌设在所述浮体单元的多个所述浮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
支撑架,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浮体阵列的所述多个浮体单元上;
多根立柱,其设置在所述限位框架与所述支撑架之间;
负载箱,其经配置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及
一个或多个电缆支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支撑向所述负载箱工作的电缆平滑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箱体底座,所述箱体底座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层底座梁和设置在多根所述第一层底座梁之上的多根第二层底座梁,多根所述第二层底座梁上用于放置负载箱,多根所述第二层底座梁形成的支撑面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架表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层底座梁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层底座梁相对于所述支撑架的位置根据所述负载箱的重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支撑杆,两根所述支撑杆先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延伸,最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一根或多根连接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架包括低压电缆支架,所述低压电缆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和所述箱体底座之间,所述低压电缆支架用于支撑从所述负载箱底部出来的电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支架包括高压电缆支架,所述高压电缆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高压电缆支架的支撑高度大于所述箱体底座的高度,所述高压电缆支架用于支撑从所述负载箱侧面出来的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单元空间中包括与所述多个外梁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内梁,所述多个内梁嵌设在所述浮体单元的多个所述浮体的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单元包括多个浮体以及第一连接件,其经配置以连接所述多个浮体;其中,所述浮体的正面或背面的凸部容纳于相邻另一浮体的正面或背面的凹部之中;所述多个浮体的一个或多个拉耳经配置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从而所述第一连接件将经叠放的所述多个浮体串联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浮体单元顶面的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高度低于或与所述浮体单元的顶面大致相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防撞板,所述防撞板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围设在所述浮体阵列四周。
CN202222871360.1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Active CN218732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360.1U CN21873293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1360.1U CN21873293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2938U true CN21873293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1360.1U Active CN218732938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29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6645A (zh) * 2023-08-29 2023-09-29 长春市分子天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高空电力传输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6645A (zh) * 2023-08-29 2023-09-29 长春市分子天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高空电力传输装置
CN116826645B (zh) * 2023-08-29 2023-11-17 长春市分子天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高空电力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85864B1 (ko) 태양광 발전용 해상부유구조물
US20130240025A1 (en) Buoyant solar panel, and solar power plant consisting of an assembly of said panels
KR20220004988A (ko) 부양 캐리어 장치
CN218732938U (zh)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浮体平台
JP6269631B2 (ja) 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
CN108111097B (zh) 离散型运维通道独立支撑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EP2812926A1 (en) Solar generator platform
KR101622745B1 (ko) 수상 부유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115180082B (zh) 单柱式光伏发电阵列平台
CN106533333A (zh) 一种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装置
CN114852273B (zh) 一种钢架浮筒式海上光伏平台
CN115465420A (zh) 一种浮体平台
WO2017118998A1 (en) Floating solar platform
CN107453689B (zh) 一种模块化漂浮式光伏阵列
CN208401760U (zh) 离散型运维通道独立支撑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CN218368217U (zh) 一种浮体平台
CN218368215U (zh) 一种带有防撞板的浮体平台
CN109263815B (zh) 环境友好型一体多用泡沫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CN218368218U (zh) 一种用于承载负载箱的浮体平台
KR20170016236A (ko) 원통형 부력체를 이용한 부유식 태양발전 모듈
CN210027828U (zh) 组件支撑浮体交叉拼接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CN218142033U (zh) 一种浮体阵列
CN206364749U (zh) 一种水面光伏浮筏式漂浮装置
CN218368216U (zh) 一种水上浮体
CN214566016U (zh) 一种沉管运输船的支墩及沉管运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