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1035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1035U
CN218721035U CN202222715279.4U CN202222715279U CN218721035U CN 218721035 U CN218721035 U CN 218721035U CN 202222715279 U CN202222715279 U CN 202222715279U CN 218721035 U CN218721035 U CN 218721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lens
lamp panel
p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52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nify Holding BV filed Critical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to CN2022227152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1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1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1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壳、第一灯板、第一透镜面盖、第二灯板和第二透镜面盖,第一灯板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透镜面盖的位置与第一灯板相对应,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第一透镜面盖从出光部出射;第二灯板包括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二透镜面盖的位置第二灯板相对应,使得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镜面盖从出光部出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二者的间隔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光线能够更好地融合,不同照明区域的照明度过渡均匀,减少或避免眩光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发明人了解到的照明需求,有些场景需要两个区域的照明相互独立,且两个区域同时照明时照亮度比较均匀。例如,在钢琴的照明场景中,照明装置需要照亮位于中心区域的乐谱,又要照亮周围区域的琴键,或者,根据演奏需求,只需要照亮中心区域的乐谱,或只需要照亮周围区域的琴键。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照明装置在同时照亮两个区域时,两个区域的照明度明显不同,眩光严重,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意识到,照明装置照明两个区域时,通常配置两个灯板,两个灯板相互独立控制,实现两个区域独立照明,然而,两个灯板采用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方式布置,导致两个灯板之间的间隔对应的照明区域照明度低,出现照明区域的亮度不均匀、不连续,眩光严重,用户体验不佳。本申请实施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照明装置照明时不同照明区域的照明度过渡不均匀、眩光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的基本构思是,通过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分别照明不同的区域,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间隔,二者的间隔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光线能够更好地融合,不同照明区域的照明度过渡均匀,减少或避免眩光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灯壳,所述灯壳具有两两垂直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灯壳在所述厚度方向的负向上设有出光部;
第一灯板,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灯板安装于所述灯壳;
第一透镜面盖,所述第一透镜面盖安装于所述灯壳,所述第一透镜面盖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灯板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面盖从所述出光部出射;
第二灯板,包括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灯板安装于所述灯壳,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在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第二透镜面盖,所述第二透镜面盖安装于所述灯壳,所述第二透镜面盖的位置所述第二灯板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面盖从所述出光部出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板包括第一板件和两个第二板件,两个所述第二板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板件远离所述第一板件的端部朝所述厚度方向的正向逐步倾斜,使得第一灯板的两端能够照明更远的区域,实现照明装置对应的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能够逐渐降低,减少明显的亮度对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板件的倾斜斜率相一致,使得照明装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照明亮度相对称,整体区域的照明度均匀和谐,避免两端照度不一致,导致眩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分别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第一板件垂直于厚度方向,第一板件用于确定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以便于第二板件的倾斜设置及其他部件的安装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光源组,以在长度方向上照亮更多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件的倾斜端部、且沿所述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光源组。通过在第二板件的倾斜端部增加发光二极管,提高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使得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和中心照明区域的亮度相统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组和所述第二灯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分布,具体体现了第二光源组和第二灯板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在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光源组和所述第二灯板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同一侧,具体体现了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在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的光线更好地融合,亮度较为统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灯板沿所述宽度方向向所述灯壳的中部延伸时逐渐朝所述厚度方向的负向倾斜。具体地,照明装置用于照明钢琴时,第二灯板靠近壳体边缘的部分位于乐谱的顶部的正上方,第二灯板靠近壳体中部的部分位于乐谱的底部的正上方,第二灯板靠近壳体中部的部分向下倾斜,从而缩小与乐谱的底部的距离,提高乐谱的底部的亮度,使得乐谱整体的亮度较为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灯板与所述宽度方向的夹角为1°~10°,在实测中,该夹角能够保证第二灯板照射倾斜放置的乐谱或其他物件的整体亮度均匀,避免出现物件的顶部亮度过亮,或者物件的底部亮度过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面盖具有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负向凸起的双自由曲面透镜,所述双自由曲面透镜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容纳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自由曲面透镜远离所述灯壳的中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凹槽的设置能够减弱出射光线的强度,即减缩倾斜放置的物件的顶部的亮度,使得物件的整体亮度统一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盖,所述透镜盖安装于所述灯壳,所述透镜盖位于所述第一透镜面及所述第二透镜面盖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负向的一侧。透镜盖能够对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进行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中,所述透镜盖覆盖所述出光部,从而完全封闭灯壳,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灯壳的内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盖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负向的表面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均光凸起,从而使得照明装置出射的光线进一步均匀和融合,实现照亮度上的均匀统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板和所述第二灯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在所述宽度方向的投影重叠、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板通过所述第一透镜面盖安装于所述灯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灯板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面盖安装于所述灯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可用于分别照明不同的区域,第一透镜面盖用于扩散第一灯板发出的光线,第二透镜面盖用于扩散第二灯板发出的光线,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灯板和第二灯板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间隔,二者的间隔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光线能够更好地融合,不同照明区域的照明度过渡均匀,减少或避免眩光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仰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照明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主视爆炸图;
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左视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右视图;
图8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两个第一透镜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第二透镜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的透镜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厚度方向;
100、灯壳;101、出光部;102、内腔;103、连接端头;110、上壳;111、第一连接孔;120、下壳;121、第二连接孔;
200、第一灯板;201、第三连接孔;202、第一发光二极管;203、凹陷部;210、第一板件;220、第二板件;221、第一光源组;222、第二光源组;
300、第一透镜面盖;301、第四连接孔;302、第一容置槽;303、第二容置槽;
400、第二灯板;410、第二发光二极管;420、第五连接孔;
500、第二透镜面盖;501、第六连接孔;510、双自由曲面透镜;511、容纳槽;512、凹槽;
600、透镜盖;610、均光凸起;620、第三容置槽;630、第四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
结合图1和图2,照明装置包括灯壳100、第一灯板200、第一透镜面盖300、第二灯板400和第二透镜面盖500。
灯壳100具有两两垂直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灯壳100在厚度方向Z的负向上设有出光部101。其中,出光部101可以是出光孔,也可以是透光的板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灯壳100呈长条形,灯壳100在长度方向X上的尺寸远大于其在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上的尺寸。灯壳100具有内腔102,内腔102用于安装和保护其他部件。灯壳100设有连接端头103,连接端头103用于与支撑臂连接,支撑臂的远离灯壳100的端部可以连接底座或夹子,进而照明装置通过底座放置在桌面上,或者通过夹子固定在桌子上。连接端头103的内部具有导电柱,能够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进而为壳体内部的灯板提供电能。
具体地,灯壳10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灯壳100具体包括上壳110和下壳120,上壳110和下壳120连接并形成内腔102,下壳120设有出光部101及连接端头103。上壳110和下壳120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上壳110设有第一连接孔111,下壳120设有第二连接孔121,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21中,实现上壳110和下壳12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上壳110和下壳120之间还可以采用卡接或粘接的方式相连接。
参见图3和图4,第一灯板20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第一灯板200安装于灯壳1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00包括印刷电路板和电性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第一灯板200位于灯壳100的内腔102中。
第一透镜面盖300安装于灯壳100,第一透镜面盖300的位置与第一灯板200相对应,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发出的光通过第一透镜面盖300从出光部101出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面盖300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第一透镜面盖300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的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一侧,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透镜面盖30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
具体地,第一灯板200通过第一透镜面盖300间接地安装于灯壳100,例如,第一灯板200具有第三连接孔201,第一透镜面盖300具有位置与第三连接孔201相对应的第四连接孔301,紧固件穿设于第三连接孔201和第四连接孔301中,从而将第一灯板200和第一透镜面盖300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00可以直接地安装于灯壳100中,第一灯板200也可以采用卡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透镜面盖300上。
第二灯板400包括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410,第二灯板400安装于灯壳100,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在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上交错设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灯板400包括印刷电路板和电性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410。第二灯板400位于灯壳100的内腔102中。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中,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不重叠,尤其是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和第二发光二极管410不重叠,避免二者朝向位于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出光部101发出的光线重叠,导致亮度不均匀。在长度方向X上的投影中,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相重叠,即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基本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在宽度方向Y上交错设置。在宽度方向Y的投影,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相重叠,即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在长度方向X上交错设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形成半包围结构,第一灯板200形成凹陷部203,并且第二灯板400部分地进入该凹陷部203,从而与第一灯板200形成交错设置。
第二透镜面盖500安装于灯壳100,第二透镜面盖500的位置第二灯板400相对应,使得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发出的光通过第二透镜面盖500从出光部101出射。第二灯板400通过第二透镜面盖500安装于灯壳1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面盖500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第二透镜面盖500位于第二发光二极管410的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一侧,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位于第二透镜面盖500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由于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交错设置,第一透镜面盖300和第二透镜面盖500也对应地交错设置,其交错设置的方式与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交错设置的方式相同。通过第一透镜面盖300和第二透镜面盖500的交错设置,照明装置提供交错设置的出光窗口,从而通过不同的出光窗口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照明分布。
具体地,第二灯板400通过第二透镜面盖500间接地安装于灯壳100,例如,第二灯板400具有第五连接孔420,第二透镜面盖500具有位置与第五连接孔420相对应的第六连接孔501,紧固件穿设于第五连接孔420和第六连接孔501中,从而将第二灯板400和第二透镜面盖500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灯板400可以直接地安装于灯壳100中,或者,第二灯板400也可以采用卡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透镜面盖500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可用于分别照明不同的区域,例如,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并联设置,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相互独立控制。第一透镜面盖300用于扩散第一灯板200发出的光线,第二透镜面盖500用于扩散第二灯板400发出的光线,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在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上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间隔,二者的间隔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光线能够更好地融合,不同照明区域的照明度过渡均匀,减少或避免眩光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第一灯板200包括第一板件210和两个第二板件220,两个第二板件220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件210在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第二板件220远离第一板件210的端部朝厚度方向Z的正向逐步倾斜,使得第一灯板200的两端能够照明更远的区域,实现照明装置对应的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能够逐渐降低,减少明显的亮度对比。
具体地,两个第二板件220的倾斜斜率相一致,使得照明装置在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照明亮度相对称,整体区域的照明度均匀和谐,避免两端区域的照度不一致,导致眩光。
具体地,第一透镜面盖300在长度方向X上的倾斜斜率与第二板件220的倾斜斜率相一致,以使第二板件220上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发出的光线以相同的角度入射第一透镜面盖300,避免因入射角度不同而导致出射的光线亮度存在明显差异。
在钢琴的照明场景中,长度方向X和琴键的排列方向一致,宽度方向Y和前后方向相一致,厚度方向Z和上下方向相一致,第二板件220向上倾斜,能够提高两端琴键的照明亮度,使得位于中间的琴键的照明亮度和位于两端的琴键的照明亮度尽量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件210分别平行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第一板件210垂直于厚度方向Z,第一板件210用于确定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以便于第二板件220的倾斜设置。
可选地,第一板件210和两个第二板件220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板件210和第二板件220之间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包括沿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的第一光源组221,以增大在长度方向X上的照明范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221自第二板件220的一端至第二板件220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X依次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件220的倾斜端部、且沿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的第二光源组222。通过在第二板件220的倾斜端部增加第二光源组222,提高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使得边缘照明区域的亮度和中心照明区域的亮度相统一,亮度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第二光源组222和第二灯板400沿长度方向X分布,具体实现了第二光源组222和第二灯板400上的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在长度方向X上交错设置,第二光源组222和第二灯板400位于第一光源组221的同一侧,具体实现了第一光源组22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在宽度方向Y上交错设置,使得第一灯板200和第二灯板400的光线更好地融合,亮度较为统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第一透镜面盖300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的容置槽,以便于第一灯板200和第一透镜面盖300之间的定位安装,保证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发出的光线经第一透镜面盖300出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面盖300具有用于容纳第一光源组221的第一容置槽302,第一透镜面盖300还具有用于容纳第二光源组222的第二容置槽303。第一透镜面盖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透镜面盖300与两个第二板件220一一对应。第一容置槽302在长度方向X上从第一透镜面盖30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透镜面盖300的另一端,第二容置槽303位于第一透镜面盖300的倾斜端部、且沿长度方向X延伸。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面盖3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灯板400在长度方向X上位于灯壳100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6,第二灯板400沿宽度方向Y向灯壳100的中部延伸时逐渐朝厚度方向Z的负向倾斜。当照明区域摆放有倾斜放置的物件时,例如乐谱、书籍或电子设备,照明装置布置在物件的上方,物件的顶部靠近灯壳100的边缘,物件的底部靠近灯壳100的中部,物件的顶部比物件的底部更靠近灯壳100,造成照明距离存在不同,进而影响物件上的亮度。为此,第二灯板400向下倾斜,缩短物件的底部的照明距离,使得物件的整体亮度均匀。
在照明装置用于照明钢琴时,第二灯板400靠近壳体边缘的部分位于乐谱的顶部的正上方,第二灯板400靠近壳体中部的部分位于乐谱的底部的正上方,第二灯板400靠近壳体中部的部分向下倾斜,从而缩小与乐谱的底部的距离,提高乐谱的底部的亮度,使得乐谱整体的亮度较为均匀。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6,第二灯板400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B为1°~10°,在实测中,该夹角能够保证第二灯板400照射倾斜放置的物件的整体亮度均匀,避免出现物件的顶部亮度过亮,或者物件的底部亮度过亮。
可选地,第二灯板400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B为1°、2°、3°、4°、5°、6°、7°、8°、9°或10°。
具体地,第二透镜面盖500的安装斜率和第二灯板400的倾斜斜率相一致,以使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发出的光线以相同的角度入射第二透镜面盖500,避免因入射角度不同而导致出射的光线亮度存在差异。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面盖500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同样为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9,第二透镜面盖500具有朝向厚度方向Z的负向凸起的双自由曲面透镜510,双自由曲面透镜510具有用于容纳第二发光二极管410的容纳槽511。双自由曲面透镜510能够降低靠近灯壳100边缘的出射光线亮度,使得倾斜物体的顶部和底部的亮度均匀。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双自由曲面透镜510具有不对称双自由曲面。双自由曲面透镜510沿长度方向X延伸。双自由曲面透镜510的具体尺寸通过仿真优化而得。
具体地,结合图9,双自由曲面透镜510远离灯壳100的中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512,多个凹槽512沿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凹槽512的设置能够减弱出射光线的强度,即减缩倾斜放置的物件的顶部的亮度,使得物件的整体亮度统一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盖600,透镜盖600安装于灯壳100,透镜盖600位于第一透镜面盖300及第二透镜面盖500靠近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一侧。透镜盖600能够对第一透镜面和第二透镜面进行保护。
具体地,结合图2,在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中,透镜盖600覆盖出光部101,从而完全封闭灯壳100,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灯壳100的内腔102。
结合图2,第一透镜面盖300和第二透镜面盖500安装于透镜盖600中。透镜盖600具有用于容置第一透镜面盖300的第三容置槽620,还具有用于容置第二透镜面盖500的第四容置槽630。结合图5,第三容置槽620的槽底对应第二板件220的部分朝向厚度方向Z的正向倾斜,且倾斜斜率与第二板件220相一致。结合图4,第四容置槽630的槽底沿宽度方向Y朝厚度方向Z的负向倾斜,且倾斜斜率与第二灯板400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10,透镜盖600靠近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表面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均光凸起610,从而使得照明装置出射的光线进一步均匀和融合,实现照亮度上的均匀统一。
具体地,均光凸起610与第三容置槽620及第四容置槽630的槽底相对应。
具体地,均光凸起610的外表面为半球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灯壳(100),所述灯壳(100)具有两两垂直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厚度方向(Z),所述灯壳(100)在所述厚度方向(Z)的负向上设有出光部(101);
第一灯板(20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所述第一灯板(2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
第一透镜面盖(3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所述第一透镜面盖(300)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灯板(200)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面盖(300)从所述出光部(101)出射;
第二灯板(400),包括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410),所述第二灯板(4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所述第一灯板(200)和所述第二灯板(400)在所述长度方向(X)和所述宽度方向(Y)上交错设置;
第二透镜面盖(5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所述第二透镜面盖(500)的位置所述第二灯板(400)相对应,使得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410)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面盖(500)从所述出光部(101)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200)包括第一板件(210)和两个第二板件(220),两个所述第二板件(22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件(210)在所述长度方向(X)上的两端,所述第二板件(220)远离所述第一板件(210)的端部朝所述厚度方向(Z)的正向逐步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200)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两个所述第二板件(220)的倾斜斜率相一致;
所述第一板件(210)分别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X)和所述宽度方向(Y);
所述第一板件(210)和两个所述第二板件(220)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的第一光源组(221);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20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件(220)的倾斜端部、且沿所述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的第二光源组(222);所述第二光源组(222)和所述第二灯板(400)沿所述长度方向(X)分布,所述第二光源组(222)和所述第二灯板(400)位于所述第一光源组(221)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板(400)沿所述宽度方向(Y)向所述灯壳(100)的中部延伸时逐渐朝所述厚度方向(Z)的负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板(400)与所述宽度方向(Y)的夹角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面盖(500)具有朝向所述厚度方向(Z)的负向凸起的双自由曲面透镜(510),所述双自由曲面透镜(51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410)的容纳槽(5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自由曲面透镜(510)远离所述灯壳(100)的中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512),多个所述凹槽(512)沿所述长度方向(X)依次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盖(600),所述透镜盖(6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所述透镜盖(600)位于所述第一透镜面盖(300)及所述第二透镜面盖(500)靠近所述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一侧;
在所述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中,所述透镜盖(600)覆盖所述出光部(101);
所述透镜盖(600)靠近所述厚度方向(Z)的负向的表面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均光凸起(6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板(200)和所述第二灯板(400)在所述长度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在所述宽度方向(Y)的投影重叠、在所述厚度方向(Z)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一灯板(200)通过所述第一透镜面盖(3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所述第二灯板(400)通过所述第二透镜面盖(500)安装于所述灯壳(100)。
CN202222715279.4U 2022-10-14 2022-10-14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8721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279.4U CN218721035U (zh) 2022-10-14 2022-10-14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279.4U CN218721035U (zh) 2022-10-14 2022-10-14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1035U true CN21872103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8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5279.4U Active CN218721035U (zh) 2022-10-14 2022-10-14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1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6468B1 (en) LED lighting fixture
US5924785A (en) Light source arrangement
US8740437B2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50213324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RU2476766C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спользующее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диод
US7794121B2 (en) Two-dimensional luminaire
US9563008B2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423383B1 (ko) 조명 장치
CN103791255B (zh) 发光二极管灯泡
CN110286520A (zh) 量子点背光源及具有它的显示装置
CN106322244B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01425182Y (zh) 一种新型led灯泡
CN201137835Y (zh) 大功率led路灯及其壳体
CN218721035U (zh) 照明装置
CN210601433U (zh) 可调色温的交通工具照明灯具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US11041593B2 (en) Lighting device
CN101344220A (zh) 大功率led路灯
KR20140068517A (ko) 엘이디 집어등
CN113339749A (zh) 一种小口径远光单元及其组件
CN201011423Y (zh) Led照明设备及其反射装置
CN101191596A (zh) 大功率led路灯及其壳体
CN210800802U (zh) 一种透镜、透镜组和灯具
CN212319444U (zh) 一种光学条形灯
CN214790725U (zh) 透镜式型材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