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4057U -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4057U
CN218714057U CN202222246215.4U CN202222246215U CN218714057U CN 218714057 U CN218714057 U CN 218714057U CN 202222246215 U CN202222246215 U CN 202222246215U CN 218714057 U CN218714057 U CN 218714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iston
main cylinder
cylinder barrel
viscous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62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兵
薛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62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4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4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4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包括:主缸筒,主缸筒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活塞,活塞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第一腔体内,活塞将第一腔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导杆,导杆的第一端伸入第一腔体内与活塞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主缸筒第一端的一侧,且与导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发生位移时,通过导杆带动活塞在第一腔体内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活塞移动至第一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活塞移动至第二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

Description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目前,粘滞阻尼器作为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装置,其构造形式种类繁多、功能趋于多元化,但现有技术中的粘滞阻尼器均为单一粘滞阻尼系数,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性能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阻尼系数可变的粘滞阻尼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包括:
主缸筒,所述主缸筒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活塞,所述活塞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一腔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
导杆,所述导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缸筒第一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发生位移时,通过所述导杆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塞在第一区域移动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活塞移动至第二区域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封堵于所述主缸筒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向套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封堵于所述主缸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向套具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出所述第一腔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副缸筒,所述副缸筒设置在所述主缸筒的第二端,所述副缸筒沿第一方向具有第二腔体,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为一个,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区域为两个,两个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两侧,所述第一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具有两个第三区域,两个第三区域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三区域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杆包括:
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进入所述第二腔体。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且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套与所述第一杆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导向套与所述主缸筒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与所述主缸筒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活塞与所述导杆之间通过第三密封件进行密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道矩形密封圈、两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以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一道矩形密封圈、一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一道聚氨酯油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缸盖,所属缸盖设置在所述副缸筒远离所述主缸筒的一端,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腔体;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缸盖远离所述主缸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缸盖螺栓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包括主缸筒、活塞、导杆和第一连接件,主缸筒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部沿第一方向上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期区域的内径为第一内径,第二区域的内径为第二内径,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不相同,活塞设置在主缸筒的第一腔体内,且活塞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腔体内进行移动,无论活塞移动至第一腔体的任何位置,活塞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均与主缸筒的内壁具有间隙,且活塞的设置将主缸筒的第一腔体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导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导杆的第二端伸入第一腔体与活塞连接。当发生地震时,第一连接件发生相对位移,而第一连接件通过导杆连接有活塞,从而活塞在主缸筒内进行移动,使得活塞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产生相对压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粘滞阻尼介质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从而产生阻尼。由于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粘滞阻尼介质存在速度梯度,使得分子间产生摩擦耗能,因此地震输入结构中的动能最终转变为分子间摩擦耗能,地震波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达到减小地震作用,从而使得粘滞阻尼器具有避免建筑结构受到地震损害的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内径不同,从而在活塞移动至第一腔体的不同区域时,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当活塞移动至第一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当活塞移动至第二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大小不同,从而在活塞移动至不同区域时,活塞移动对于活塞两侧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产生的相对压差不同,从而在活塞处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时,能够产生不同的阻尼系数,使得同一个粘滞阻尼器,在不同大小的地震时,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可实现不同大小地震下结构附加粘滞阻尼比基本稳定不变。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缸体内径,进而改变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间隙的尺寸,达到在不同区域粘滞阻尼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单一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变阻尼耗能模式。从而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或者罕遇地震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的结构附加阻尼比基本相同或趋于递增形式,实现了粘滞阻尼器在多种工况下的高效减震模式,同时实现罕遇地震下阻尼力输出大,耗能稳定的力学性能,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主缸筒11,第一腔体111,第一区域1111,第二区域1112,第三区域1113,活塞12,导杆13,第一杆体131,第二杆体132,第一连接件14,第一导向套15,第二导向套16,副缸筒17,第二腔体171,缸盖18,第二连接件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包括:
主缸筒11,所述主缸筒11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111,所述第一腔体111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1111和第二区域1112;
活塞12,所述活塞12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所述活塞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主缸筒11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活塞12将所述第一腔体111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
导杆13,所述导杆13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11内与所述活塞12 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14,所述第一连接件14设置在所述主缸筒11第一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杆1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14发生位移时,通过所述导杆13带动所述活塞12在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塞12移动至第一区域1111 时,所述活塞12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活塞12 移动至第二区域1112时,所述活塞12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壁具有第二间隙。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
包括主缸筒11、活塞12、导杆13和第一连接件14,主缸筒11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腔体111,第一腔体111内部沿第一方向上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1111和第二区域1112,第一区域1111的内径为第一内径,第二区域1112的内径为第二内径,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不相同,活塞12设置在主缸筒11的第一腔体111内,且活塞12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腔体111内进行移动,无论活塞12移动至第一腔体111的任何位置,活塞12 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均与主缸筒11的内壁具有间隙,且活塞12的设置将主缸筒11的第一腔体111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导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4连接,导杆13的第二端伸入第一腔体111与活塞12连接。当发生地震时,第一连接件14发生相对位移,而第一连接件14通过导杆13连接有活塞12,从而活塞12在主缸筒11内进行移动,使得活塞12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产生相对压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粘滞阻尼介质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活塞12 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从而产生阻尼力。由于活塞12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粘滞阻尼介质存在速度梯度,使得分子间产生摩擦耗能,因此地震输入结构中的动能最终转变为分子间摩擦耗能,地震波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达到减小地震作用,从而使得粘滞阻尼器具有避免建筑结构受到地震损害的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第一腔体111沿第一方向上的内径不同,从而在活塞12移动至第一腔体111的不同区域时,活塞12与主缸筒 11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当活塞12移动至第一区域1111时,活塞12与第一腔体111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当活塞12移动至第二区域1112时,活塞12与第一腔体111内壁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大小不同,从而在活塞12移动至不同区域时,活塞12移动对于活塞12两侧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产生的相对压差不同,从而在活塞12处于第一区域1111或第二区域1112时,能够产生不同的阻尼系数,使得同一个粘滞阻尼器,在不同大小的地震时,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即不同大小地震下结构附加粘滞阻尼比基本稳定不变,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缸体内径,进而改变活塞12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间隙的尺寸,达到在不同区域粘滞阻尼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单一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变阻尼耗能模式。从而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或者罕遇地震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1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的结构附加阻尼比基本相同或趋于递增形式,实现了粘滞阻尼器在多种工况下的高效减震模式,同时实现罕遇地震下阻尼力输出大,耗能稳定的力学性能,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主缸筒11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无缝钢管加工而成,不同区域内径尺寸可根据计算通过珩磨和滚压工艺实现,同时可提高主缸筒11内表面的密度和精度,增强耐磨性。塞杆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加工而成,其外表面进行镀硬铬处理,避免导杆13表面的磨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导向套15,所述第一导向套15封堵于所述主缸筒1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向套15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导杆13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一腔体111内;
第二导向套16,所述第二导向套16封堵于所述主缸筒1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向套16具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杆13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出所述第一腔体111。
在该实施例中,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包括主缸筒11、第一导向套15和第二导向套16,主缸筒11沿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主缸筒11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套15,第一导向套15将主缸筒11的第一端封堵,避免主缸筒11第一部分中的粘滞阻尼介质流出,主缸筒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套16,第二导向套16将主缸筒11的第二端封堵,避免主缸筒11第二部分中的粘滞阻尼介质流出,且第一导向套15和第二导向套16 上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从而便于导杆13从第一贯穿孔伸入主缸筒11的第一腔体111内,以及导杆13从第二贯穿孔伸入主缸筒11的第一腔体111,从而便于导杆13带动活塞12进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副缸筒17,所述副缸筒17设置在所述主缸筒11的第二端,所述副缸筒 17沿第一方向具有第二腔体171,所述导杆13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二腔体171内。
在该实施例中,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还包括副缸筒17,副缸筒17沿第一方向设置在主缸筒11的第二端,即第二导向套16背离第一腔体111的一侧设置有副缸筒17,副缸筒17具有第二腔体171,从而在导杆13进行移动时,导杆13的第二端可以从第二贯穿孔伸入副缸筒17的第二腔体171内,从而保证了导杆13在移动过程中具有移动空间,使得导杆13能够发生移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1111为一个,所述第一区域1111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1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区域1112为两个,两个第二区域1112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1111两侧,所述第一区域11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域1112的内径。
在该实施例中,主缸筒11的第一腔体111内具有一个第一区域1111和两个第二区域1112,一个第一区域1111设置在第一腔体111的中心位置,两个第二区域1112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111的两侧,且第一区域 1111所在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区域1112所在腔体的内径,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1111的内径为D1,第二区域1112的内径为D2,从而当活塞12在第一区域1111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一间隙大于活塞12在第二区域1112 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在发生地震时,地震幅度越大,活塞 12在导杆13和第一连接件14的带动下在第一腔体111内的往复运动越强烈,从而地震幅度越大,活塞12在第一腔体111处在的区域越远离中心,活塞 12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间隙越小,活塞12可以在两个第二区域1112之间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产生的压差较大,阻尼系数较大,能够产生的阻尼效果也越好,从而能够更大程度的减小地震的作用。从而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在不同幅度的地震的情况下,活塞12产生不同幅度的往复运动,从而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和阻尼强度,实现为不同强度的地震的减震。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111内还具有两个第三区域1113,两个第三区域1113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区域1112 的两侧,所述第三区域1113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区域1112的内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1包括一个第一区域1111,两个第二区域1112 和两个第三区域1113,一个第一区域1111设置在第一腔体111的中心位置,两个第二区域1112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111的两侧,两个第三区域1113沿第一方向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区域1112背离第一区域1111的两侧,且第一区域1111所在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区域1112所在腔体的内径,第二区域1112所在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三区域1113所在腔体的内径,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1111的内径为D1,第二区域1112的内径为D2,第三区域 1113的内径为D3,从而当活塞12在第一区域1111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一间隙大于活塞12在第二区域1112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当活塞12在第三区域1113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三间隙小于活塞12 在第二区域1112时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第二间隙,在发生地震时,地震幅度越大,活塞12在导杆13和第一连接件14的带动下在第一腔体111内的往复运动越强烈,从而地震幅度越大,活塞12在第一腔体111处在的区域越远离中心,活塞12与主缸筒11内壁之间的间隙越小,从而产生的压差越大,阻尼系数越大,活塞12可以在两个第三区域1113之间进行往复运动,第三区域1113的设置使得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能够适应更强烈的地震,为强度更强的地震的进行减震。
可选地,第一腔体111内还可以具有其他区域,第一腔体111内的各个区域从中间到两边内径逐渐减小,从而能够保证在地震越强烈时,活塞12 的往复运动范围越大,能够产生的压差也越大,阻尼系数越大,从而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能够适应不同强度的地震,保证了不同强度地震中结构附加阻尼比基本相同或趋于递增形式,实现了粘滞阻尼器在不同强度地震下均能够进行减震,在不同强度地震下具有耗能稳定的力学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导杆13包括:
第一杆体131和第二杆体132,所述第一杆体1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4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11与所述第二杆体132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杆体13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71。
在该实施例中,导杆13包括第一杆体131和第二杆体132,第一杆体131 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4连接,且第一杆体13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贯穿孔伸入第一腔体111内,第一杆体131的第二端在穿过第一贯穿孔后与第二杆体 132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由第一杆体131和第二杆体132组成的导杆13 拆装更加方便,有利于安装,且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避免焊接造成的在地震时发生的弯折现象。使得导杆13能够一直沿第一方向设置,进而使得活塞 12能够沿第一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实现了在地震发生时的减震。
其中,第一杆体131朝向第二杆体132的第二端具有螺纹凹槽,第二杆体132的第一端的外壁上具有与螺纹凹槽相适配的螺纹,第二杆体132的第一端伸入第一杆体131第二端的螺纹凹槽内与第一杆体131螺纹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2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131 与所述第二杆体132的连接处,且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131与所述第二杆体132的连接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3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贯穿孔伸入第一腔体111 内,此时将活塞12套设在第一杆体131上,而后将第二杆体132与第一杆体 131螺纹连接,再将活塞12与第一杆体131和第二杆体132进行螺纹连接,实现活塞12的固定,从而方便将活塞12固定设置在导杆13上,螺纹连接为物理连接方式,避免了焊接等连接方式在地震中易发生变形等缺点,且螺纹连接方便拆装。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套15与所述第一杆体 13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16与所述第二杆体13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导向套15与所述主缸筒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16与所述主缸筒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活塞12与所述导杆13之间通过第三密封件进行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套15与第一杆体13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第一导向套15与第一杆体131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导向套16与第二杆体132之间也是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第二导向套16与第二杆体132之间进行密封,第一导向套15与主缸筒 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二导向套16与主缸筒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从而更好地将第一导向套15以及第二导向套16与主缸筒11进行密封,活塞12与导杆13之间通过第三密封件进行密封,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活塞12与导杆13进行密封,从而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中的各个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均得到了加强,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的抗渗能力,延长了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道矩形密封圈、两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以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一道矩形密封圈、一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一道聚氨酯油封。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套15与第一杆体13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二导向套16与第二杆体132之间也是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其中第一密封件包括两道矩形密封圈、两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以及一道聚氨酯油封,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第一导向套15与第一杆体131进行密封,更好地将第二导向套16与第二杆体132进行密封,第一导向套15与主缸筒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第二导向套16与主缸筒1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其中第二密封件包括一道矩形密封圈、一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及一道聚氨酯油封,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第一导向套15、第二导向套16与主缸筒 11进行密封,活塞12与导杆13之间通过第三密封件进行密封,而第三密封件包括一道聚氨酯油封,从而通过一道聚氨酯油封能够更好地将活塞12与导杆13进行密封,从而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中的各个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均得到了加强,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的抗渗能力,延长了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
缸盖18,所属缸盖18设置在所述副缸筒17远离所述主缸筒11的一端,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腔体171;
第二连接件19,所述第二连接件19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缸盖18远离所述主缸筒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9与所述缸盖18螺栓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变阻尼粘滞阻尼器1还包括缸盖18和第二连接件19,缸盖18设置在副缸筒17远离主缸筒11的一端,用于对副缸筒17的第二腔体171进行封堵,第二连接件19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缸盖18远离主缸筒11 的一侧,第二连接件19与第一连接件14相对设置,且第二连接件19与缸盖 18通过螺栓连接,在发生地震时,第二连接件19也会发生位移,从而带动缸盖18进行移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包括主缸筒、活塞、导杆和第一连接件,主缸筒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部沿第一方向上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第一区域的内径为第一内径,第二区域的内径为第二内径,第三区域的内径为第三内径,第一内径、第二内径及第三内径均不相同,活塞设置在主缸筒的第一腔体内,且活塞能够沿第一方向在第一腔体内进行移动,无论活塞移动至第一腔体的任何位置,活塞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均与主缸筒的内壁具有间隙,且活塞的设置将主缸筒的第一腔体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导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导杆的第二端伸入第一腔体与活塞连接。当发生地震时,第一连接件发生相对位移,而第一连接件通过导杆连接有活塞,从而活塞在主缸筒内进行移动,使得活塞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产生相对压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粘滞阻尼介质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从而产生阻尼。由于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粘滞阻尼介质存在速度梯度,使得分子间产生摩擦耗能,因此地震输入结构中的动能最终转变为分子间摩擦耗能,地震波能量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达到减小地震作用,从而使得粘滞阻尼器具有避免建筑结构受到地震损害的作用。
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上的内径不同,从而在活塞移动至第一腔体的不同区域时,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同,当活塞在第一区域移动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当活塞移动至第二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当活塞移动至第三区域时,活塞与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三间隙,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及第三间隙的大小均不同,从而在活塞移动至不同区域时,活塞移动对于活塞两侧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产生的相对压差不同,从而在活塞处于不同区域时,能够产生不同的阻尼系数,使得同一个粘滞阻尼器,在不同大小的地震时,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可实现不同大小地震下结构附加粘滞阻尼比基本稳定不变。通过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缸体内径,进而改变活塞与主缸筒内壁之间间隙的尺寸,达到在不同区域粘滞阻尼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单一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变阻尼耗能模式。从而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或者罕遇地震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能够根据地震的大小具有不同的阻尼系数,变阻尼粘滞阻尼器的结构附加阻尼比基本相同或趋于递增形式,实现了粘滞阻尼器在多种工况下的高效减震模式,同时实现罕遇地震下阻尼力输出大,耗能稳定的力学性能,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缸筒,所述主缸筒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沿第一方向至少具有内径不同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活塞,所述活塞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活塞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主缸筒的内壁具有间隙,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一腔体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填充有粘滞阻尼介质;
导杆,所述导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缸筒第一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导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发生位移时,通过所述导杆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活塞在第一区域移动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活塞移动至第二区域时,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向套,所述第一导向套封堵于所述主缸筒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导向套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封堵于所述主缸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导向套具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出所述第一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副缸筒,所述副缸筒设置在所述主缸筒的第二端,所述副缸筒沿第一方向具有第二腔体,所述导杆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为一个,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区域为两个,两个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两侧,所述第一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具有两个第三区域,两个第三区域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三区域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包括:
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贯穿孔进入所述第二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且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套与所述第一杆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导向套与所述主缸筒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导向套与所述主缸筒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进行密封;
所述活塞与所述导杆之间通过第三密封件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两道矩形密封圈、两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以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一道矩形密封圈、一道聚四氟乙烯耐磨环及一道聚氨酯油封;
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一道聚氨酯油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阻尼粘滞阻尼器,还包括:
缸盖,所属缸盖设置在所述副缸筒远离所述主缸筒的一端,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腔体;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缸盖远离所述主缸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缸盖螺栓连接。
CN202222246215.4U 2022-08-25 2022-08-25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Active CN218714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215.4U CN218714057U (zh) 2022-08-25 2022-08-25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6215.4U CN218714057U (zh) 2022-08-25 2022-08-25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4057U true CN21871405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6215.4U Active CN218714057U (zh) 2022-08-25 2022-08-25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4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4137B (zh) 先导式水压溢流阀
CN108915113B (zh) 一种分段组合式耗能减震粘滞阻尼器
CN108331193B (zh) 一种方形套筒式自复位金属摩擦阻尼器
CN103089898B (zh) 一种具有变截面梯形螺纹槽的粘滞阻尼器
CN113202200B (zh) 基于组合弹簧的自复位粘滞阻尼器
CN218714057U (zh) 变阻尼粘滞阻尼器
CN110159689B (zh) 一种磁场可控的颗粒阻尼器
CN108302152B (zh) 一种具有复杂液流通道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
CN111236722B (zh) 一种具有可变惯容的限位阻尼器
CN102518731B (zh) 高耗能间隙自适应型粘滞阻尼器
CN111425483A (zh) 一种油缸末端缓冲装置
CN114645580B (zh) 基于永磁体斥力的自复位变刚度摩擦阻尼装置
CN202418397U (zh) 高耗能间隙自适应型粘滞阻尼器
CN215977833U (zh) 一种基于组合弹簧的自复位粘滞阻尼器
CN207073661U (zh) 一种海洋复合柔性管用预压自紧接头
CN114197677A (zh) 一种基于位移放大的粘滞阻尼器
CN215333850U (zh) 一种防振型紧固螺栓
CN202252489U (zh) 柱塞型双保险管道补偿器
CN209975777U (zh) 一种肘形弹性体振动耗能转动型流体阻尼节点
CN209067582U (zh) 一种密封间隙可变的液压缸活塞密封装置
CN112593868A (zh) 一种石油钻柱减振器
CN104564901B (zh) 一种基于微型圆坑的低摩擦液压缸
CN113007255A (zh) 一种螺纹槽阻尼装置
CN208221234U (zh) 一种自卸车液压油缸
CN219159421U (zh) 一种高耗能粘滞阻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