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3531U -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3531U
CN218713531U CN202222810198.2U CN202222810198U CN218713531U CN 218713531 U CN218713531 U CN 218713531U CN 202222810198 U CN202222810198 U CN 202222810198U CN 218713531 U CN218713531 U CN 218713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pipe
pressure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01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逯海堂
陈觅
李可可
张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ylem Europe GmbH
Xylem China Co Ltd
Xylem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ylem Europe GmbH
Xylem China Co Ltd
Xylem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ylem Europe GmbH, Xylem China Co Ltd, Xylem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ylem Europe GmbH
Priority to CN2022228101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3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3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3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罐式调节器、至少两组加压机组和中控端。本设备可设置多组加压机组,从而使经由加压机组加压后的液体能够在用水管道处形成串联加压的效果,当市政管网停水的的时候,随着罐式调节器内的液面下降,加压机组停止,用户端停水,当供水恢复的时候,罐式调节器内的液面上升,加压机组恢复,用户端恢复供水。从而实现断水停机的功能,消压装置还可以避免罐式调节器内出现负压或高压,从而增加罐式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使用的供水设备多为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通过水泵将进入至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流体抽送至各个楼层,虽然在一线城市不会出现供水问题,但是对于较为干旱的二三线城市而言,市政管道的供水压力相对来说并不稳定,例如2022年重庆的高温,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受灾省份的二三线城市的市政管道供水严重不足,此时如果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为空罐或水位较低的时候,仍然开启加压机组强行抽水,则很容易出现加压机组的水泵干烧现象,如何使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能够依据市政管道的供水情况自动启停、保障供水,并且在市政管道供水压力过大时,防止用户取水设备处的水压过大,造成设备损坏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罐式调节器、至少两组加压机组和中控端;市政管网与所述罐式调节器的入水端连通,所述罐式调节器的顶部设置有消压装置,所述罐式调节器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与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压机组的出水端与用水管道连通,所述用水管道上的用户端处设置有控压阀,所述加压机组、所述消压装置和所述控压阀均与中控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储压罐,所述储压罐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的端部。
优选的是,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用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低压管,所述低压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中控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加压机组包括水泵、单向阀和闸阀,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单向阀和所述闸阀均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与所述中控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罐式调节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控压阀包括连接管、前置传感器、后置传感器和电动闸;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上,所述加压机组与所述用水管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一侧,用户端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一侧,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所述后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所述电动闸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并位于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之间,所述前置传感器、所述后置传感器和所述电动闸均与所述中控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电动闸包括闸板、升降管组和转轮;所述闸板通过所述升降管组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升降管组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闸板位于所述连接管内,所述升降管组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管组带动所述闸板运动,所述升降管组的外壁还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中控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管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与所述连接管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杆。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设备可设置多组加压机组,从而使经由加压机组加压后的液体能够在用水管道处形成串联加压的效果,因为罐式调节器与市政管网直接连接,所以市政管网的供水可以直接输送至罐式调节器内,当市政管网的供水量大于用户端的取用量的时候,罐式调节器可以充当临时水罐使用,经过罐式调节器存储后的水再经由加压机组运输的时候便可以实现用户端的恒压出水,避免水压过大导致用户端处用水量无法控制,当罐式调节器调节后的水压依旧过大的时候,中控端可以通过控压阀减小用水管道向用户端输送的水压。当用户端的取水量大于市政管网的供水量的时候,罐式调节器与市政管网连接处的压力下降,当压力降低至相对压力以下时,罐式调节器内开始形成负压,此时中控端控制消压装置开启,外界空气进入罐式调节器内从而消除内部负压,当罐式调节器内的水量持续减少至设定值时,中控端控制加压机组停止运行,强制用户端停止用水,用户端停止用水后,市政管网内的供水会补充至罐式调节器内,在罐式调节器补充水源的时候,内部气体会从消压装置排放至外界,避免形成高压,直至罐式调节器内的水量恢复至设定值后,中控端关闭消压装置加压机组重新启动,用户端恢复供水,因此当市政管网停水的的时候,随着罐式调节器内的液面下降,加压机组停止,用户端停水,当供水恢复的时候,罐式调节器内的液面上升,加压机组恢复,用户端恢复供水。从而实现断水停机的功能,消压装置还可以避免罐式调节器内出现负压或高压,从而增加罐式调节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中控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式调节器、2中控端、3市政管网、4消压装置、5出水管、6用水管道、7用户端、8控压阀、81连接管、82升降管组、83转轮、84电机、85压力表、86固定架、87限位杆、9储压罐、10低压管、11电磁阀、12水泵、13单向阀、14闸阀、15排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罐式调节器1、至少两组加压机组和中控端2;市政管网3与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入水端连通,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顶部设置有消压装置4,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5与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压机组的出水端与用水管道6连通,所述用水管道6上的用户端7处设置有控压阀8,所述加压机组、所述消压装置4和所述控压阀8均与中控端2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设备可设置多组加压机组,从而使经由加压机组加压后的液体能够在用水管道6处形成串联加压的效果,因为罐式调节器1与市政管网3直接连接,所以市政管网3的供水可以直接输送至罐式调节器1内,当市政管网3的供水量大于用户端7的取用量的时候,罐式调节器1可以充当临时水罐使用,经过罐式调节器1存储后的水再经由加压机组运输的时候便可以实现用户端7的恒压出水,避免水压过大导致用户端7处用水量无法控制,当罐式调节器1调节后的水压依旧过大的时候,中控端2可以通过控压阀8减小用水管道6向用户端7输送的水压。当用户端7的取水量大于市政管网3的供水量的时候,罐式调节器1与市政管网3连接处的压力下降,当压力降低至相对压力以下时,罐式调节器1内开始形成负压,此时中控端2控制消压装置4开启,外界空气进入罐式调节器1内从而消除内部负压,当罐式调节器1内的水量持续减少至设定值时,中控端2控制加压机组停止运行,强制用户端7停止用水,用户端7停止用水后,市政管网3内的供水会补充至罐式调节器1内,在罐式调节器1补充水源的时候,内部气体会从消压装置4排放至外界,避免形成高压,直至罐式调节器1内的水量恢复至设定值后,中控端2关闭消压装置4加压机组重新启动,用户端7恢复供水,因此当市政管网3停水的的时候,随着罐式调节器1内的液面下降,加压机组停止,用户端7停水,当供水恢复的时候,罐式调节器1内的液面上升,加压机组恢复,用户端7恢复供水。从而实现断水停机的功能,消压装置4还可以避免罐式调节器1内出现负压或高压,从而增加罐式调节器1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压罐9,所述储压罐9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6的端部,并且储压罐9与中控端2电连接。所述出水管5与所述用水管道6之间设置有低压管10,所述低压管10上设置有电磁阀11,所述电磁阀11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所述加压机组包括水泵12、单向阀13和闸阀14,所述水泵12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所述单向阀13和所述闸阀14均设置在所述水泵12的出水端,所述水泵12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15。所述控压阀8包括连接管81、前置传感器、后置传感器和电动闸;所述连接管81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6上,所述加压机组与所述用水管道6的连通处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进水端一侧,用户端7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出水端一侧,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的内部,所述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进水端,所述后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出水端,所述电动闸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上并位于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之间,所述前置传感器、所述后置传感器和所述电动闸均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所述电动闸包括闸板、升降管组82和转轮83;所述闸板通过所述升降管组82与所述转轮83连接,所述升降管组8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的外壁上,所述闸板位于所述连接管81内,所述升降管组82上设置有电机84,所述电机84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管组82带动所述闸板运动,所述升降管组82的外壁还设置有压力表85,所述压力表85和所述电机84均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所述连接管8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架86,所述固定架86的两端与所述连接管8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86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杆8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进一步增加本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的作用,在用水管道6的末端连接有储压罐9,当市政管网3供水量远大于用户端7的取用量的时候,罐式调节器1处于灌满的状态,此时中控端2会通过控压阀8来调节用户端7处的水压,随着控压阀8的调节,中控端2会开启储压罐9,利用多余的水压将水储备至储压罐9内,以备加压机组停止运行时,维持用水管道6内的水压,保证用户端7的供水,从而减少用户的停水时间,在出水管5和用水管道6之间还设置有低压管10,当用户端7用水量较小(或停电)的时候,中控端2控制加压机组关闭(停电时加压机组无法运行),电磁阀11开启(电磁阀11设置为通电时关闭,需中控端2控制开启;断电时自动开启),在市政管网3自然水压的作用下,水从市政管网3进入罐式调节器1,然后从出水管5经由低压管10流至用水管道6,以至少使低层用户能够保障用水(从而达到停电不停水的效果)。
电动闸可采用闸阀或任何以升降管组82带动闸板上下移动方式的水阀结构,为方便检修和维护,电动闸必须配备转轮83以能够满足手动操作需求,在保证手动操作的同时也需要使升降管组82可以通过电机84驱动,升降管组82带动闸板上下移动以改变水流经过连接管81的流通面积,从而调节用户端7的水压,当升降管组82带动闸板上下移动的时候,升降管组82的顶部可以与限位杆87的底部抵接,从而实现对闸板开合距离的限位作用,限位杆87可以为升降管组82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设置,从而避免用户端7的水压过大,在连接管8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置传感器和后置传感器,两个传感器可都为压力传感器,用来监测水流经过电动闸前后的压力值,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中控端2,再由中控端2传输至压力表85用以显示当前压力值,可以根据压差设置储压罐9的开启和关闭值,并经由中控端2进行控制,例如当前后压差为正值,则说明市政管网3的供水压力较大,可以开启储压罐9进行蓄水储压,当前后压差为负值,则说明用户端7的取用量较大,可以开启储压罐9进行防水为用水管道6增压,以保障用户端7的临时用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式调节器(1)、至少两组加压机组和中控端(2);市政管网(3)与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入水端连通,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顶部设置有消压装置(4),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5)与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压机组的出水端与用水管道(6)连通,所述用水管道(6)上的用户端(7)处设置有控压阀(8),所述加压机组、所述消压装置(4)和所述控压阀(8)均与中控端(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压罐(9),所述储压罐(9)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6)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5)与所述用水管道(6)之间设置有低压管(10),所述低压管(10)上设置有电磁阀(11),所述电磁阀(11)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组包括水泵(12)、单向阀(13)和闸阀(14),所述水泵(12)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5)连通,所述单向阀(13)和所述闸阀(14)均设置在所述水泵(12)的出水端,所述水泵(12)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调节器(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压阀(8)包括连接管(81)、前置传感器、后置传感器和电动闸;所述连接管(81)设置在所述用水管道(6)上,所述加压机组与所述用水管道(6)的连通处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进水端一侧,用户端(7)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出水端一侧,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的内部,所述前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进水端,所述后置传感器位于所述连接管(81)的出水端,所述电动闸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上并位于所述前置传感器和所述后置传感器之间,所述前置传感器、所述后置传感器和所述电动闸均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闸包括闸板、升降管组(82)和转轮(83);所述闸板通过所述升降管组(82)与所述转轮(83)连接,所述升降管组(8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1)的外壁上,所述闸板位于所述连接管(81)内,所述升降管组(82)上设置有电机(84),所述电机(84)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管组(82)带动所述闸板运动,所述升降管组(82)的外壁还设置有压力表(85),所述压力表(85)和所述电机(84)均与所述中控端(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8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架(86),所述固定架(86)的两端与所述连接管(81)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架(86)的底面设置有限位杆(87)。
CN202222810198.2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Active CN218713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0198.2U CN21871353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0198.2U CN21871353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3531U true CN218713531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0198.2U Active CN218713531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3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1636Y (zh) 集成式智能供水泵站
US5868550A (en) Pump assembly
CN218713531U (zh) 一种罐式无负压给水设备
CN208309701U (zh) 一种带水箱的智能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CN205917772U (zh) 一体化静音型箱式泵站
CN2818567Y (zh) 无负压增压增流供水设备
CN208803515U (zh) 一种多模调峰叠压供水设备
CN201443094U (zh) 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08056172U (zh) 一种带自动补气功能的船用供水系统
CN206784497U (zh) 一种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11523366U (zh) 一种双腔的无负压供水设备
CN207454290U (zh) 一种离心泵引水罐
CN207277418U (zh) 一种新型分区智能供水系统及供水装置
CN201250419Y (zh) 管网叠压智能供水泵站系统
CN106677279B (zh) 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CN212841871U (zh) 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小范围调压及超压泄水回收系统
CN213062224U (zh) 一种新型无负压供水系统
CN207003560U (zh) 能流蓄补无负压成套供水设备
CN2260934Y (zh) 隔膜式液位自动控制阀
CN2755191Y (zh) 过滤式自动变頻增补压直供水设备
CN219488420U (zh) 一种槽罐车泄漏自动补救系统
CN217537154U (zh) 一种区域响应恒压供水装置
CN2873894Y (zh) 箱式密封有压大容量储水装置
CN212835624U (zh) 一种绝压二次供水设备
CN217053597U (zh) 一种四罐式叠压增压安全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