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2933U -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12933U CN218712933U CN202223088129.1U CN202223088129U CN218712933U CN 218712933 U CN218712933 U CN 218712933U CN 202223088129 U CN202223088129 U CN 202223088129U CN 218712933 U CN218712933 U CN 2187129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extension
- pile foundation
- sleeve
- body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用于在重丘带大倾角岩面深水库区的河床桩基施工中;双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内套筒具有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位于倾斜岩层上方,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嵌入至倾斜岩层内,第一延伸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延伸部的高度;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填充物的填充空间;解决了常规的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因钢护筒有效埋置深度不足而产生的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重丘带大倾斜岩面的深水库区河床施工中,钢护筒在河床斜面高低两侧的埋深高度存在相差较大的情况。在钢护筒施沉至低侧河床标高前,河床对钢护筒的摩阻力及端承力已完全能够满足施沉荷载及贯入度要求,若继续进行施沉作业,将会导致钢护筒变形及滑移。钢护筒停止施沉后,其有效埋置深度即为最低侧入土深度,若最低侧入土深度未达到河床标高,将导致钢护筒在后续桩基施工中的作用严重受限,进而产生桩基在钻孔过程因钢护筒有效埋置深度不足而产生的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可以解决常规的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因钢护筒有效埋置深度不足而产生的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用于在重丘带大倾角岩面深水库区的河床桩基施工中;所述双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筒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内套筒具有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倾斜岩层上方,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嵌入至所述倾斜岩层内,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高度;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填充物的填充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高度小4-5m。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时,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均填充有黏土。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部顶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4m。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填充有河床土层和黏土,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填充有泥浆和清水。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部顶端安装有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通过设置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套筒至少部分位于外套筒内,内套筒的第二延伸部的高度大于外套筒的第一延伸部的高度,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填充空间内具有填充物,使得外套筒和内套筒形成一个整体,且内套筒的第二延伸部完全达到低侧河床标高,进而解决了常规的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因钢护筒有效埋置深度不足而产生的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100-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1-外套筒,11-第一主体部,12-第一延伸部,2-内套筒,21-第二主体部,22-第二延伸部,3-填充空间,4-填充物,5-施工平台,200-倾斜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100,用于在重丘带大倾角岩面深水库区的河床桩基施工中。具体的,双套管结构100包括外套筒1和至少部分位于外套筒1内的内套筒2,外套筒1具有第一主体部11和第一延伸部12,内套筒2具有第二主体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21均位于倾斜岩层200上方,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22均嵌入至倾斜岩层200内。第一延伸部12的高度小于第二延伸部22的高度,即,第二延伸部22嵌入至倾斜岩层200的深度更深,第二延伸部22的高度使得内套筒2嵌入倾斜岩层200的深度完全达到低侧河床标高,避免了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现象。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填充物4的填充空间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的高度比第二延伸部22的高度小4-5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22之间的高度差还可以为其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本申请不对此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主体部11顶端安装有施工平台5,用于进行水上桩基施工。
可选地,本申请不对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21之间的高度作限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主体部11的高度大于第二主体部21的高度时,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21之间、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22之间均填充有黏土。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主体部11的高度大于第二主体部21的高度时,第二主体部21顶部和第一延伸部12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4m。
此种双套管结构100的施工过程为:首先以起重设备进行外套管1下沉施工,当达到了设计施沉荷载、深度及贯入度时停止施沉并锚固;然后利用外套管1作为承重结构搭设施工平台5,并在施工平台5上以冲击钻在外套管1内部引孔,在引孔过程中为防止钻头在大斜面河床偏锤或滑移,反复进行黏土回填以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当进尺到外套管1底部以下的设计标高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内套管2吊装至预先放置在外套管1顶部的简易导向装置上,然后使用冲击钻辅助锤击将内套管2下沉至设计标高后终止施沉;锚固后,在填充空间3和内套管2内回填黏土,通过反复回填和冲击钻的反复挤压,确保填充空间3填充密实,此时,黏土层顶部较内套管2顶部高出1-2m,保证了该双套管结构100的抗管涌及外翻性能;最后冲击钻继续冲击成孔,完成后续施工。此种双套管结构100以内外套双管既共同作为施工平台5承重结构,又共同成为桩基永久钢护筒。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主体部11的高度小于第二主体部21的高度时,第一延伸部12和第二延伸部22之间填充有河床土层和黏土,第一主体部11第二主体部21之间填充有泥浆和清水。
此种双套管结构100的施工过程为:首先以起重设备进行外套管1下沉施工,当达到了设计施沉荷载、深度及贯入度时停止施沉并锚固;然后利用外套管1作为承重结构搭设施工平台5,并在施工平台5上以冲击钻在外套管1内部引孔,在引孔过程中为防止钻头在大斜面河床偏锤或滑移,反复进行黏土回填以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当进尺到外套管1底部以下的设计标高后,使用起重设备将内套管2吊装至预先放置在外套管1顶部的简易导向装置上,然后使用冲击钻辅助锤击将内套管2下沉至设计标高,内套管2高度不足时需及时将内套管2接长。此种双套管结构100以外套管1作为施工平台5承重结构,以内套管2作为桩基永久钢护筒,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将外套管1拔除,周转使用。
综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通过设置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套筒至少部分位于外套筒内,内套筒的第二延伸部的高度大于外套筒的第一延伸部的高度,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填充空间内具有填充物,使得外套筒和内套筒形成一个整体,且内套筒的第二延伸部完全达到低侧河床标高,进而解决了常规的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因钢护筒有效埋置深度不足而产生的穿孔、塌孔、管涌、泥浆外露、混凝土外翻等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重丘带大倾角岩面深水库区的河床桩基施工中;所述双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筒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套筒内的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内套筒具有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倾斜岩层上方,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嵌入至所述倾斜岩层内,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高度;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具有用于容置填充物的填充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高度小4-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时,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均填充有黏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顶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4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高度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填充有河床土层和黏土,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填充有泥浆和清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顶端安装有施工平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88129.1U CN218712933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88129.1U CN218712933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12933U true CN218712933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62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881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712933U (zh) | 2022-11-16 | 2022-11-16 |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12933U (zh) |
-
2022
- 2022-11-16 CN CN202223088129.1U patent/CN21871293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39839B (zh) | 高承压水地区超深基坑的设置结构 | |
KR101425632B1 (ko) | 고심도용 지중 열교환기 코일관 웨이트장치 및 설치방법 | |
CN106013092A (zh) | 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111705786A (zh) | 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 | |
CN113605383A (zh) |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分节下放钢护筒 | |
CN115341533B (zh) | 一种易塌地层灌注桩钻孔施工方法 | |
CN112681295A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桩基的施工方法及钢管混凝土桩基 | |
KR100975988B1 (ko) | 수중 구조물의 축조 공법 | |
CN109944251B (zh) | 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方法 | |
CN218712933U (zh) | 一种水中桩基夹心式接力型双套管结构 | |
JP3918461B2 (ja) | 水中基礎の構築工法 | |
CN201459749U (zh) | 一种深水钢管桩施工平台稳定结构 | |
CN111042121B (zh) | 钻孔回填端承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 |
CN213086777U (zh) | 一种超长旋挖灌注桩 | |
CN115748732A (zh) | 一种深基坑施工方法 | |
CN211646351U (zh) | 一种钻孔灌注桩 | |
CN114855853A (zh) | 一种沉井内的封底施工方法 | |
CN113605380A (zh) |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 |
CN112031021A (zh) | 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04940257U (zh) | 一种成孔灌注桩 | |
CN205276261U (zh) | 一种无摩擦桩成桩结构 | |
CN209836997U (zh) | 软质岩层钢板桩打入的引孔施工结构 | |
CN220117216U (zh) | 套管注浆减阻结构 | |
CN105239562B (zh) | 一种成孔灌注桩 | |
CN220057839U (zh) | 一种溢洪道边墙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24 |